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机织物及机械臂用电缆罩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耐磨损性的机织物及机械臂用电缆罩。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通过活用氟树脂的低摩擦系数,将氟树脂纤维化,作为机织针织物、无纺布配置于滑动构件的表面,从而提高了摩擦耐久性的滑动布帛。此外,还公开了下述技术:由于氟树脂纤维通常为低强度,因此通过将强度大于氟树脂纤维的纤维与氟树脂纤维混纺,从而提高滑动耐久性。作为上述混纺技术,公开了将氟树脂纤维配置于滑动面且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配置于非滑动面的双层机织物、由复合纱(其是由氟树脂纤维与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形成的)形成的机织物等。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耐热磨损性多层机织物,其为由包含氟树脂纤维的滑动机织物与基体机织物形成的多层机织物,通过将基面(base surface)制成最优的构成,耐热性与耐磨损性高,即使被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时也能够发挥长期滑动性。在滑动机织物与基体机织物的缠结结合点(缠结引起的结合点)、基体机织物的滑动面侧接收PTFE(其会因滑动而削减),PTFE的一部分被涂覆于缠结结合点、基体机织物的滑动机织物侧表面,且同时剩余的PTFE积存于基体机织物的凹凸部分,即使整个多层机织物发生磨耗,积存于基体机织物的凹凸部分的PTFE也会持续涂覆基体机织物表面,从而布帛表面呈持续涂覆有PTFE的状态,显示出长期持续维持滑动性的效果。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自润滑机织物,其为包含由氟树脂纤维与其它纤维形成的复合纱的机织物,该机织物的单面中的其它纤维的表面积在复合纱整体的表面积中所占的比率为0~3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981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7/02082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机织物为PTFE纤维与其它纤维分别分开地配置于滑动机织物层与基体机织物层而得的二层机织物。因此,具有于高负荷下被暴露于高速滑动时氟树脂纤维易被排出,无法充分地获得长时间的滑动耐久性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自润滑机织物通过制成由氟树脂纤维与其它纤维形成的复合纱,从而氟磨损粉容易移动吸附于与氟树脂纤维邻接的其他纤维,于高负荷下的滑动耐久性得以改善。然而,为了获得低摩擦性而使复合纱中所占的氟树脂纤维的比率远大于其它纤维,因此于高负荷下被暴露于高速滑动时依然无法充分抑制氟树脂纱的磨损粉的排出,在长期的滑动耐久性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低摩擦性、即使于高负荷下承受高速的摩擦力时也能够发挥长期滑动性的机织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下述构成。

机织物,其为将氟树脂纤维A与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B的复合纱用于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的机织物,其中,氟树脂纤维A在前述复合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α为5~70%,氟树脂纤维在前述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X与前述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的质量比率Y之比X/Y为1以上5以下。

前述机织物,其是在经纱或纬纱中的任一者中使用复合纱、在与复合纱正交的纬纱或经纱中的任一者中使用纤维B而成的。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面积率X为10%以上60%以下。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复合纱为对氟树脂纤维A与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B进行并捻而得的并捻纱。

前述机织物,其中,构成前述并捻纱的纤维B为加捻纱。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氟树脂纤维A由聚四氟乙烯树脂形成。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纤维B是抗拉强度为7cN/dtex以上的纤维。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纤维B是抗拉强度为15~50cN/dtex的纤维。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纤维B是耐热温度为280℃以上的纤维。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纤维B是拉伸弹性模量为450~800cN/dtex的纤维。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纤维B为有机纤维。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纤维B为选自液晶聚酯纤维、对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及聚对亚苯基苯并双噁唑纤维的纤维。

机械臂用电缆罩,其中,其在至少一部分中使用前述机织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具有低摩擦性、即使于高负荷下承受高速的摩擦力时也能够发挥长期滑动性的机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机织物的特征在于,为将氟树脂纤维A与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B的复合纱用于经纱与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的机织物,氟树脂纤维A在前述复合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α为5~70%,氟树脂纤维A在前述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X与前述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比率Y之比为1以上5以下。通过以与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复合纱的形式而将氟树脂纤维配置于机织物中,氟树脂纤维与纤维B在机织物中邻接,氟树脂纤维A因滑动发生磨损而产生的氟磨损粉容易移动吸附于纤维B,形成自润滑膜,因此可得到于高负荷下的优异的磨损耐久性。进而,针对于高负荷下的高速的滑动,通过分别将氟树脂纤维在复合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氟树脂纤维的面积率、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的质量比率优化,从而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作为骨架纤维支承机织物,即使于高负荷下承受高速的摩擦力时也能够发挥长期滑动性。

本发明的机织物在经纱与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使用氟树脂纤维A与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B的复合纱。更优选的是,在经纱或纬纱中的任一者中使用复合纱,在与复合纱正交的纬纱或经纱中的任一者中使用纤维B。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更简易地得到将后述的X/Y设为适宜的值的机织物。此外,特别优选将经纱设为复合纱、将纬纱设为纤维B的方式。通常织造用纱的卷曲在经纱中大、在纬纱中小,因此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包含氟树脂纤维A的复合纱容易露出在布帛表面,而纤维B以直线状配置于机织物中,故而纤维B的强度利用效率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纬纱的卷曲大于经纱的情况下,在经纱中使用纤维B、在纬纱中使用复合纱的方式也为优选的方式。在经纱或纬纱中的任一者中使用复合纱的情况下,优选与复合纱正交的纬纱或经纱为与纤维B同种的纤维。此处所说的同种的纤维意味着,由相同聚合物形成的纤维,长丝数、纤度可以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相同聚合物只要构成纤维的聚合物实质相同即可,添加的添加剂的有无、种类可以不同。另外,实质相同不要求严格相同,当主要重复单元共通,且在就所得到的机织物而言不会大幅损害后述的褶皱产生、滑动耐久性的各向异性的范围内,可以为均聚物与共聚聚合物、或者共聚聚合物与其他共聚聚合物的组合等。通过使用与复合纱中使用的纤维B同种的纤维作为与复合纱正交的纬纱或经纱,能够抑制因经纱与纬纱的热收缩差引起的褶皱的产生,以及能够减轻因纱线的强度差引起的滑动耐久性的各向异性。

氟树脂纤维A在复合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α为5~70%。通过将氟树脂纤维A在复合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α设为上述值,能够与低摩擦性一同以最优的平衡分别实现氟磨损粉向纤维B的移动吸附、及作为骨材的纤维B的强度。更优选为25~60%,从强度与滑动性的平衡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为40~55%。若氟树脂纤维A在复合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α小于5%,则低摩擦性显著受损。大于70%的情况下,氟树脂纤维的断裂与氟磨损粉的排出变得显著,无法得到所期望的耐久性。

由氟树脂纤维A与纤维B得到复合纱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能够由并捻、混纤、混纺等手段进行选择。若使用并捻及混纤,则作为氟树脂纤维A及纤维B,能够选择长丝纱,复合纱的强度变高,故而优选。若使用混纤,则构成复合纱的氟树脂纤维A单纱与纤维B单纱能够更均一地进行复合化,因此能够得到截面方向均一的复合纱。若使用并捻,则能够以不赋予交缠的方式得到复合纱,因此能够得到长边方向均一的复合纱。

通过氟树脂纤维A与纤维B的并捻得到复合纱的情况下,对于进行并捻时的捻度,优选捻系数k为1000以上25000以下。此处,捻系数k可通过将每1m的捻度设为T[t/m]、将复合纱的纤度D设为[dtex]并利用下式而求出。

k=T×D

进一步优选为1000以上1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2000以上7000以下。

通过氟树脂纤维A与纤维B的并捻得到复合纱的情况下,优选并捻前的纤维B经捻纱。通过进行捻纱,能够抑制因织造中的擦过造成的纤维B的开纤,能够防止已开纤的纤维B遮盖复合纱中的氟树脂纤维A而阻碍低摩擦性的现象。此时,并捻前的纤维B的捻系数优选为500以上5000以下。此外,若为500以上3000以下,则除上述效果以外,通过捻纱而纤维B的强度提高,制成机织物时纤维B作为骨架纤维而更牢固地存在,故而滑动耐久性提高。特别优选为900以上3000以下。若纤维B的捻系数大于5000,则可能较之捻纱前,强度会降低。对纤维B进行捻纱时,可以采用单纯对所期望的纤度的原纱施加捻合的工序,也可以采用将纤度小于所期望的纤度的纱彼此捻合的工序。例如,准备捻度33[t/m]、纤度850[dtex]的纤维B时,可以以33[t/m]对纤度850[dtex]的纤维B原纱进行捻纱,也可以以33[t/m]对2根纤度425[dtex]的纤维B原纱进行并捻。

本发明的机织物中,氟树脂纤维A在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X与前述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比率Y之比X/Y为1以上5以下。此处所说的氟树脂纤维A在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意味着,利用显微镜拍摄布帛的表面时,氟树脂纤维A所占的面积S

氟树脂纤维A的面积率X=S

X/Y表示存在于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分布在机织物表面的程度,X/Y越大,则意味着氟树脂纤维越集中存在于机织物表面。为了得到优异的磨损耐久性,滑动初期的低摩擦性与因滑动而导致机织物的磨损进行时的低摩擦性的平衡是重要的,X/Y更优选为1~2,进一步优选为1.2~1.65。其中,设为1.2~1.6时,可得到初期的滑动性且能够得到特别优异的滑动耐久性,可作为特别优选的条件而举出。X/Y小于1时,相对于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比率而言,存在于机织物表面的氟树脂纤维A变少。因此,于高负荷下被暴露于高速的滑动下的情况下,在滑动初期,相对于布帛强度而言的摩擦阻力相对变高,容易在早期产生断裂起点,无法得到充分的磨损耐久性。X/Y越大,则相对于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比率而言的存在于机织物表面的氟树脂纤维A增大,X/Y小于5时,存在于机织物表面的氟树脂纤维A过度变大,因此于高负荷下被暴露于高速的滑动下时,尽管可在滑动初期减轻摩擦阻力,但氟树脂纤维磨损而产生的氟磨损粉在早期被排出,残留于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枯竭,因此在滑动中期~后期,相对于布帛强度而言的摩擦阻力相对变高,无法得到充分的磨损耐久性。

氟树脂纤维A在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X优选为10%以上60%以下。当氟树脂纤维A在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X为10%以上时,则可一定程度减轻滑动初期的摩擦阻力,能够确保磨损耐久性。当氟树脂纤维A在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X为60%以下时,则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作为骨架纤维以一定程度存在于机织物中,因此能够确保磨损耐久性。从滑动初期的摩擦阻力减轻与布帛上的骨架纤维配置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20%以上55%以下,作为特别优选的条件可举出40%以上55%以下。

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的质量比率Y优选为5%以上55%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55%以下,作为特别优选的条件可举出25%以上45%以下。

在使X/Y满足上述范围方面,优选在机织物表面配置更多的氟树脂纤维。即为了将X/Y设为上述范围,可以制成上述复合纱时在复合纱的表层附近多配置氟树脂纤维,或者也可以控制织物组织等使氟树脂纤维多露出在机织物表面。

本发明中,得到复合纱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为了在制成上述复合纱时在复合纱的表层附近多配置氟树脂纤维,通过特别采用并捻加工,并控制并捻条件,能够比较简易地实施。具体而言,能够采用下述方法:在纤维B上包覆氟树脂纤维A的方法、在纤维B与氟树脂纤维A的并捻纱上再次并捻氟树脂纤维A的方法、及并捻时对纤维B施加高张力而使氟树脂纤维A配置于复合纱中的鞘侧的方法等。不使用上述中举出的特别的手段而通过氟树脂纤维A与纤维B的并捻来得到复合纱的情况下,氟树脂纤维A在复合纱中所占的体积比与面积比几乎一致。若提高氟树脂纤维在复合纱中所占的面积比,则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比率Y也提高,因此为了将X/Y控制在1以上5以下的范围,通常使用控制织物组织等其它的手段。

本发明中,织物组织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控制织物组织以使氟树脂纤维多露出在机织物表面的手段,可举出采用3/1斜纹组织、2/1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等来改变表面中的经纱与纬纱的露出比例的方法等。通过将较多地含有氟树脂纤维A的纱配置于经纱或纬纱之中在表面露出更多的一者,能够将X/Y控制在1以上5以下的范围。其中,2/2斜纹组织、单纯平纹组织等由于经纱与纬纱以同等程度在表面露出,因此使用了通常的复合纱的情况下,难以使氟树脂纤维较多地露出于机织物表面。

本发明中,关于作为氟树脂纤维的成分的氟树脂,只要由主链或侧链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单元构成即可。其中,优选由氟原子数多的单体单元构成。

上述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单元优选包含70摩尔%以上、更优选包含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95摩尔%以上的聚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

作为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可举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等含氟原子的乙烯基系单体,其中,优选至少使用四氟乙烯。

作为氟树脂,例如可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三氟氯乙烯(PC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的单独1种或共混2种以上而得的物质。

包含四氟乙烯单元的氟树脂中,从滑动特性的方面考虑,四氟乙烯单元的含有量越多越优选,优选的是,整体的90摩尔%以上、优选95摩尔%以上为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最优选使用作为四氟乙烯的均聚物的聚四氟乙烯纤维。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氟树脂纤维A的形态,也能够使用由1根长丝构成的单丝、由多根长丝构成的复丝中的任意,从织造性、制成布帛时的表面凹凸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复丝。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氟树脂纤维A的总纤度,优选为50~6000dtex的范围内。更优选为500~5500dtex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400~1500dtex的范围内。若构成布帛的纤维的总纤度为50dtex以上,则能够一定程度地确保纤维的强度,还能够减少织造时的断线,因此工序通过性提高。当为6000dtex以下时,可得到织造时的良好的加工性。

作为前述纤维B,能够使用绵、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对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间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聚苯硫醚(PPS)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双噁唑(PBO)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液晶聚酯纤维等有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等无机纤维,从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有机纤维。

从提高机织物的磨损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纤维B是抗拉强度为7cN/dtex以上的纤维。更优选纤维B的抗拉强度为15~50cN/dtex,进一步优选抗拉强度为18~50cN/dtex。由此即使于高负荷下施加高速滑动时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纤维的断裂,能够助于通过氟树脂纤维磨损而形成自润滑膜。

从因滑动而产生摩擦热的环境中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纤维B是耐热温度为280℃以上的纤维。此处所说的耐热温度意味着,熔点、软化点、分解点在该温度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纤维B具有熔点、软化点及分解点之中的2个以上的点时,采用呈现更低的温度的点。上述纤维的耐热温度更优选为300℃以上,进一步地,为不具有熔点的纤维时能够抑制因摩擦热引起的软化,能够得到优异的磨损耐久性。

从机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纤维B是拉伸弹性模量为20~800cN/dtex的纤维。此外,当纤维B的拉伸弹性模量为450~800cN/dtex的范围内时,即使于高负荷下施加高速滑动时也能够维持布帛结构,特别是能够得到优异的磨损耐久性。若纤维B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0cN/dtex以上,则布帛的尺寸稳定性提高,可得到磨损耐久性优异的布帛。当为800cN/dtex以下时,纤维的刚性不会变得过高,即使与刚性低的氟树脂纤维进行混纺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害织造性,故而优选。作为纤维B的伸长率,优选为1~15%,进一步优选为1~5%的范围内。其中,当为1~3%时,能减少施加摩擦力时布帛的尺寸变化,因此可作为特别优选的条件而举出。若纤维B的伸长率为1%以上,则能够减少织造时的断线,因此工序通过性提高。当为1~15%的范围内时,布帛的尺寸稳定性提高,能够适用于作为滑动布帛而被要求尺寸精度的部分。

鉴于上述情况,特别优选纤维B为选自液晶聚酯纤维、对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及聚对亚苯基苯并双噁唑纤维的纤维。

纤维B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长丝(长纤维)及纺纱(纺织纱)中的任意,而从抗拉强度、拉伸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长丝。此外,也能够使用由1根长丝构成的单丝、由多根长丝构成的复丝中的任意,若为复丝,则由于表面积大,因此氟树脂纤维A磨损而生成的氟磨损粉容易移动吸附于纤维B,故而特别优选。

作为纤维B的总纤度,优选为200~4000dtex的范围内。更优选为4000~4000dtex的范围,进一步为800~2000dtex的范围内。若构成布帛的纤维的总纤度为200dtex以上,则纤维的强度强,能够抑制磨损时的纤维,以及减少织造时的断线,因此工序通过性提高。当为4000dtex以下时,布帛表面的凹凸小,能够抑制对低摩擦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以上述构成得到的机织物的磨损耐久性,也能够将树脂含浸于前述机织物而使用。此处,对于进行树脂含浸的树脂,能够使用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硅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其改性树脂等,当为热塑性树脂时,可优选使用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氟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等、以及热塑性聚氨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聚酯弹性体等合成橡胶或弹性体等。其中,从耐冲击性、尺寸稳定性、强度、价格等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以酚醛树脂与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树脂。上述热固性树脂及热塑性树脂中可以包含在工业上为了其目的、用途、制造工序、加工工序中的生产率或者特性的改善而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使其含有改性剂、增塑剂、填充剂、脱模剂、着色剂、稀释剂等。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主成分是指,除溶剂外的成分之中质量比率最大的成分,以酚醛树脂与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的情况下,意味着这2种树脂的质量比率为第一大、第二大(顺序不同)。

作为将树脂含浸于前述机织物的方法,使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通常使用下述方法:将热固性树脂溶解于溶剂中来制备成清漆,用刮刀涂布加工、辊涂布加工、点涂加工、凹版涂布加工等对布帛进行含浸涂布的方法。另外,使用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熔融挤出层压等。

本发明的机织物中也可根据需要添加润滑剂等。润滑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硅系的润滑剂、氟系的润滑材料。

如此得到的本发明的机织物为将氟树脂纤维A与除氟树脂纤维以外的纤维B的构成优化而得的并捻纱机织物,因此即使于高负荷下施加高速滑动时也可抑制氟磨损粉的排出、进而纤维B作为支承氟树脂纤维A的骨架纤维而发挥功能,由此可得到长期的滑动耐久性。因此,在因于高负荷下承受高速滑动而以往难以长期使用的用途中,本发明的机织物也能够发挥高滑动耐久性,能够在工业上实现极高的实用性。因此能够在要求滑动性的滑动布帛等用途中发挥高耐久性。其中,优选用于机械臂用电缆罩。至少其一部分中使用了本发明的机织物的机械臂用电缆罩由于具有低摩擦性与布帛强度,因此即使在于高负荷下高速地与装置的一部分互相摩擦这样的使用环境下也呈现长期的产品寿命。

实施例

以下,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一同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各种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1)纤度

将机织物分解,遵循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的8.3.B法(简易法)测定分解纱的纤度。其中,对于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时,则以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与试行次数进行试验,用该结果来代替。

(2)纤维的抗拉强度

将机织物分解,遵循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的8.5测定分解纱的断裂强度。其中,对于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时,则以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与试行次数进行试验,用该结果来代替。

(3)纤维的伸长率

将机织物分解,遵循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的8.5测定分解纱的伸长率(伸长率)。其中,对于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时,则以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与试行次数进行试验,用该结果来代替。

(4)拉伸弹性模量

(3)的测定中,由伸长率0.5%时的弹性模量(从伸长率0.45%至伸长率0.55%的平均斜率)进行计算。

(5)氟树脂纤维A在复合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α

将机织物裁剪成纵200mm×横200mm之后,将经纱与纬纱分解,得到分解纱。对于经纱分解纱与纬纱分解纱,分别从得到的分解纱中任意选择5根复合纱,分解成氟树脂纤维A与其它纤维,测定各自的质量。将5根复合纱的质量总和设为W,将5根复合纱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和设为W

α=W

其中,当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时,则以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与试行次数进行试验,用该结果来代替。

(6)机织密度

遵循JIS L1096:2010“机织物及针织物的面料试验方法”的8.6.1,将试样置于平坦的工作台上,消除不自然的褶皱及张力,于不同位置处计数50mm的间隔中所含的纵纱及横纱的根数,针对单位长度计算各自的平均值。

(7)氟树脂纤维A在机织物表面所占的面积率X

使用keyence制显微镜“VHX-2000”对布帛拍摄放大50倍的照片,将拍摄面积设为S

氟树脂纤维A的面积率X=S

需要说明的是,拍摄面积S

(8)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比率Y

将机织物裁剪成纵200mm×横200mm之后,将经纱与纬纱分解,测定分解纱的总质量W。接着,仅挑选出分解纱中的复合纱,测定机织物中的复合纱的总质量W

Y=(W

其中,对于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时,则以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与试行次数进行试验,用该结果来代替。

(9)捻度

将机织物分解,遵循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的8.13.1测定分解纱的捻度。

其中,当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时,则以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与试行次数进行试验,用该结果来代替。

(10)动摩擦系数

通过以下所示的环磨损试验进行测定。

遵循JIS K7218:1986“塑料的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的A法,针对机织物,以纵30mm、横30mm进行取样,置于相同大小的厚度约3mm的SUS板之上,固定于样品保持器。

对象件使用了由S45C制作的、外径25.6mm、内径20mm、长度15mm的中空圆筒形状的环。用砂纸打磨上述环的表面,以表面粗糙度Ra=0.8μm±0.1的方式进行调整。粗糙度的测定使用粗糙度测定器(Mitsutoyo制“SJ-201”)。

环磨损试验机使用A&D制“MODEL:EFM-III-EN”,以摩擦负荷:20MPa、摩擦速度:400mm/秒进行试验,测定滑动转矩,计算直至断裂为止的摩擦系数平均值。由于刚开始滑动包含静摩擦系数,因此计算自滑动开始后1秒后(滑动距离0.4m)至断裂为止的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作为动摩擦系数。

将动摩擦系数小于0.055的情况记作A,将动摩擦系数为0.055以上0.060以下的情况记作B,将动摩擦系数大于0.060且为0.065以下的情况记作C,将动摩擦系数大于0.065的情况记作D。

(11)滑动耐久距离

上述的环磨损试验中,持续滑动直至机织物断裂为止,将滑动60m后也不断裂的情况记作A,将滑动50m以上且小于60m时断裂的情况记作B,将滑动40m以上且小于50m时断裂的情况记作C,将滑动25m以上且小于40m时断裂的情况记作D,将滑动距离小于25m时断裂的情况记作E。

实施例1

以捻度167t/m对总纤度880dtex、单纱数120长丝、捻度33t/m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850dtex、单纱数144长丝、捻度33t/m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进行并捻,得到为并捻纱的复合纱之后,将前述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长丝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3/1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复合纱用于经纱及纬纱中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得到机织物。

比较例1

除了将总纤度1760dtex、单纱数240长丝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用于纬纱中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得到机织物。

实施例3

对总纤度425dtex、单纱数72长丝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880dtex、单纱数120长丝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进行并捻之后,进一步以捻度167t/m对前述并捻纱与总纤度425dtex、单纱数72长丝的液晶聚酯纤维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将该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长丝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3/1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实施例4

对总纤度850dtex、单纱数144长丝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440dtex、单纱数60长丝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进行并捻之后,进一步以捻度167t/m对前述并捻纱与总纤度440dtex、单纱数60长丝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将该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长丝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3/1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实施例5

除了将并捻前的纤维B的捻度设为0t/m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得到机织物。

实施例6

以捻度167t/m对总纤度440dtex、单纱数60长丝、捻度33t/m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1275dtex、单纱数216长丝、捻度33t/m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之后,将前述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长丝的液晶聚酯纤维(“SIVERAS”(注册商标)东丽(株)制)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3/1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6中使用的复合纱用于经纱及纬纱中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步骤得到机织物。

比较例2

除了将实施例6中使用的经纱用于纬纱中、将实施例6中使用的纬纱用于经纱中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步骤得到机织物。

实施例8

以捻度167t/m对总纤度880dtex、单纱数120长丝、捻度33t/m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850dtex、单纱数144长丝、捻度33t/m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杜邦(株)制)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之后,将该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长丝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杜邦(株)制)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3/1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实施例9

以捻度167t/m对总纤度880dtex、单纱数120长丝、捻度33t/m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850dtex、单纱数144长丝、捻度33t/m的聚酯纤维(“TETORON”东丽(株)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之后,将该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长丝的聚酯纤维(“TETORON”东丽(株)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3/1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实施例10

以捻度167t/m对总纤度880dtex、单纱数120长丝、捻度33t/m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850dtex、单纱数144长丝、捻度33t/m的聚苯硫醚纤维(“TORC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之后,将该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长丝的聚苯硫醚纤维(“TORC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3/1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比较例3

以捻度210t/m对总纤度440dtex、单纱数60长丝、捻度33t/m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44dtex、单纱数18长丝的聚酯纤维“TETOR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之后,将该并捻纱用于经纱中,将总纤度26s/2(454dtex)的聚酯纤维“TETOR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用于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纵面5枚缎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比较例4

以捻度167t/m对总纤度2660dtex、单纱数360长丝、捻度33t/m的PTFE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与总纤度1980dtex、单纱数3000长丝、捻度33t/m的碳纤维(“TORAYCA”(注册商标)东丽(株)制)进行并捻得到并捻纱之后,将该并捻纱用于经纱及纬纱中,利用织机制作2/2斜纹机织物。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于180℃进行热定型。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记载的机织物,将复合纱的构成、布帛构成、动摩擦系数、滑动耐久距离的评价结果归纳于表1及表2中。

[表1]

[表2]

技术分类

061201147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