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织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8:24


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该织机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经由设置在各侧框架内的轴承被支撑且架设于一对上述侧框架,且该旋转轴由被各上述侧框架支撑的实心轴状的轴部和位于上述两个轴部之间的中空管状的主体部构成。

背景技术

在织机中,作为旋转轴的主轴以架设于织机框架中的一对侧框架的形式设置。此外,主轴相对于该各侧框架的支撑例如以如下形式进行:在侧框架内经由轴承被支撑的支撑轴朝向织机框架的内侧突出地设置,通过与该支撑轴连结,主轴经由支撑轴及轴承相对于侧框架被支撑。并且,作为该主轴,也存在整体形成为实心的主轴,但以轻型化为目的,还已知有如下主轴:占据大部分的主体的部分亦即主体部形成为中空管状的部件,该主体部以外的两端的部分亦即轴部形成为实心轴状的部件。

并且,作为架设于织机的侧框架的旋转轴,除了上述主轴以外,例如还存在曲柄式的开口装置中的开口轴。而且,也如上述主轴那样,该开口轴也由中空的主体部和实心的轴部构成。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具备上述的主轴、开口轴这样的旋转轴的织机的结构。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织机所具备的主轴,该主轴在其两个端部被各侧框架(织机框架)支撑。再有,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织机具备以在主轴的中间的位置也支撑主轴地设置的轴支承装置(中间承受部件)。而且,该轴支承装置构成为包括轴承并经由该轴承来支撑主轴。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织机所具备的开口轴,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织机也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织机相同,具备在开口轴的中间位置支撑开口轴的轴支承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13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7-263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上述的轴支承装置如上所述地设为在旋转轴的中间位置支撑旋转轴,所以在旋转轴构成为包括上述的中空的主体部的情况下,以支撑该主体部的形式设置。在该情况下,由于该主体部如上所述地是中空管状的部件,所以该轴支承装置一般采用滑动轴承(轴承衬瓦)作为轴承。而且,在使用了这样的滑动轴承的轴支承装置中,通常成为在该滑动轴承与旋转轴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的状态。

此外,在织机中,在其运转中(织造中),起因于打纬运动、开口运动等,包括支撑旋转轴的侧框架的织机框架整体进行振动。而且,起因于该振动,旋转轴也进行振动。因此,上述的轴支承装置是以抑制该旋转轴的振动为目的而设置的。但是,在该轴支承装置中,由于如上所述地在滑动轴承与旋转轴之间存在间隙,所以旋转轴在该间隙的范围内振动。

并且,在织机中,产生因与该运转中的织机的转速的关系而旋转轴共振的共振现象,由此有时成为旋转轴更剧烈地振动的状态。更详细而言,如上所述,织机框架在运转中整体振动,但该振动对应于织机的转速。而且,因对应于该转速的织机框架的振动和包括支撑旋转轴的部分的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的关系,有时产生上述共振现象,成为旋转轴剧烈地振动的状态。

其中,关于该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如上所述地相对于旋转轴在上述中间位置设有轴支承装置,但由于在该轴承与旋转轴之间存在上述的间隙,所以旋转轴的实质支撑仅是在相对于侧框架被支撑的两端的支撑部分的支撑。因此,包括这样的支撑部分的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受该轴支承装置的存在的影响(与未设置轴支承装置的情况相同)。

而且,如上所述,旋转轴伴随着织机框架(侧框架)的振动而振动,除此之外,若产生上述共振现象,则该旋转轴的振动增加而更进一步变得剧烈,有时产生旋转轴、为了支撑该旋转轴而设置在侧框架内的轴承破损的问题。

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结构:在如上所述地具备由中空的主体部和实心的轴部构成的旋转轴的织机中,能够尽量抑制该旋转轴的振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以织机为前提,该织机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以经由设置在各侧框架内的轴承被支撑的方式架设于一对上述侧框架,且由被各上述侧框架支撑的实心轴状的轴部和位于上述两个轴部之间的中空管状的主体部构成。

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织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轴承构造体,该轴承构造体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设于上述侧框架间的上述两个轴部的存在范围的至少一方,且包括用于嵌插上述轴部的滚动轴承和支撑上述滚动轴承的支撑体。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织机,旋转轴成为如下状态:除了在相对于侧框架的两端的支撑之外,还由轴承构造体支撑,该轴承构造体采用外嵌于旋转轴的实心的轴部(以无间隙的状态嵌合)的滚动轴承作为轴承。因此,该旋转轴的系统成为也包括该轴承构造体的形式。并且,在本发明中,该轴承构造体嵌装于轴部即可(设于轴部的存在范围即可),其位置能够在该轴部的存在范围内任意地设定。而且,该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根据该轴承构造体的位置而变化。换言之,根据该轴承构造体的位置来决定该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

此外,在制造、销售织机的方面,包括转速的该织机的运转条件通常预先由用户提供,并在设计该织机之前掌握。因此,基于该掌握的织机的运转条件,对于旋转轴的系统,能够求出产生上述共振现象的固有振动频率。在此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织机中,能够如上所述地在旋转轴的轴部的存在范围内任意地设定轴承构造体的位置,因此能够根据该求出的产生上述共振现象的固有振动频率,以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其不一致的方式设定轴承构造体的位置。而且,通过像这样设定轴承构造体的位置,能够防止织造中的上述共振现象的发生,能够防止起因于旋转轴剧烈振动的旋转轴、轴承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前提的织机的一例的织机的简要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织机所具备的轴承构造体的一例的轴承构造体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织机的A-A线剖视图(轴承构造体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织机,2—框架,3—侧框架,3a—侧壁,4—前上撑条,5—主轴(旋转轴),5a、5c—轴部,5a1、5c1—凸缘部,5a2—嵌插部,5a3—前端侧的部分,5b—主体部,8—支撑轴,9—轴承,10—联轴部件,11—打纬装置,12—筘,13—摇轴,14—轴支承装置,15—支撑板,20—轴承构造体,21—滚动轴承,22—支撑体,23—支撑部,23a—安装部,23a1—基部,23a2—延伸部,23b—被安装部,23c—贯通孔,23d—贯通孔,24—保持部,24a—贯通孔,25—螺纹部件,26—螺纹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3对本发明的织机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织机1中,框架2构成为,将一对侧框架3、3作为主体,该两个侧框架3、3由多个梁部件连结。此外,该各侧框架3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箱体形状。而且,两个侧框架3、3以在其宽度方向(织机1的编织宽度方向)上对置的状态如上所述地由多个梁部件连结。并且,关于该梁部件,图1~图3所示的梁部件4是所谓的前上撑条,在织机1的前后方向上的卷取辊(省略图示)侧,在上下方向上相比该卷取辊设于上方的位置。

并且,在织机1中,主轴5以架设于上述一对侧框架3、3的形式设置。该主轴5由相对于各侧框架3被支撑的实心轴状的轴部5a、5c和位于两个轴部5a、5c之间的中空管状的主体部5b构成。这样,织机1具备在本发明中说明的作为旋转轴的主轴5。此外,在该主轴5的各轴部5a、5c中,主体部5b侧的端部5a1、5c1形成为直径与主体部5b的外径一致且比该端部5a1、5c1以外的部分的直径大的凸缘状的部分(凸缘部)。而且,该主轴5设为,在上述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前上撑条4位于上述卷取辊侧的相反侧的附近,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前上撑条4的下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主轴5经由联轴部件10而与相对于各侧框架3被支撑的支撑轴8连结,从而如上所述地成为架设于侧框架3、3的状态。因此,在各侧框架3且在上述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与上述主轴5的位置一致的位置设有支撑轴8。

该支撑轴8具有比侧框架3在上述织幅方向上的尺寸长的轴长,在各侧框架3中,从侧框架3朝向织机1的内侧突出地设置。其中,支撑轴8经由轴承9相对于侧框架3的两个侧壁3a、3a被支撑,成为相对于侧框架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状态。

另外,织机1具备包括作为驱动源的原动马达的驱动机构(省略图示)。并且,该驱动机构设于一对侧框架3、3中的一个侧框架3的一侧。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成为设于图1中的右侧的侧框架3的一侧的机构。而且,被该右侧的侧框架3支撑的支撑轴8(一个支撑轴8a)与上述驱动机构连结而被旋转驱动,由此旋转驱动主轴5。

并且,织机1具备包括用于摆动驱动筘12的摇轴13的打纬装置11。与主轴5相同,该摇轴13以架设于两个侧框架3、3的形式设置。并且,摇轴13设为,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位于与主轴5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主轴5的上方。再有,摇轴13在如上所述地架设于两个侧框架3、3的状态下,也在其中间位置由轴支承装置14支撑。

此外,在图示例子中,该轴支承装置14以在其两个端部之间的两个部位支撑摇轴13的方式设有两个。而且,各轴支承装置14被相对于前上撑条4固定的支撑板15支撑。更详细而言,该支撑板15固定于前上撑条4的下表面,以在上述织幅方向上遍及前上撑条4的大致全长地存在并且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从前上撑条4遍及摇轴13(主轴5)地存在的形式设置。而且,各轴支承装置14在载置于该支撑板15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安装(支撑)于支撑板15。

在以上的织机1中,在本发明中,该织机具备轴承构造体,该轴承构造体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设于侧框架3、3间的旋转轴的两个轴部的存在范围的至少一方。并且,该轴承构造体包括用于嵌插旋转轴的轴部的滚动轴承和支撑该滚动轴承的支撑体。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轴承构造体20是为了支撑作为旋转轴的主轴5而设置的。再有,该轴承构造体20设为支撑主轴5的两个轴部5a、5c中的与上述一个支撑轴8a(原动侧的侧框架3侧的支撑部8)连结的轴部(一个轴部)5a。以下,对这样的本实施例的轴承构造体20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轴承构造体20由用于嵌插上述一个轴部5a的滚动轴承21和支撑该滚动轴承21的支撑体22构成。并且,该支撑体22由保持滚动轴承21的保持部24和用于使该保持部24成为相对于支撑板15被支撑的状态的支撑部23构成。

在该支撑体22中,保持部24是呈板状且端面大致呈正方形的部件。其中,在该保持部24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4a,以便在该板厚方向上嵌装滚动轴承21。并且,支撑部23由安装于支撑板15的部分亦即安装部23a和安装保持部24的部分亦即被安装部23b构成,该安装部23a与被安装部23b一体地形成。

在该支撑部23中,安装部23a呈板状且形成为在沿其板厚方向观察时大致呈T字形。具体而言,安装部23a由安装于支撑板15的部分亦即基部23a1和在与该基部23a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部分亦即延伸部23a2构成。

更详细而言,该基部23a1形成为长方体状。其中,该基部23a1的四个侧面呈其长边的长度相对于短边的长度充分长的矩形状。而且,在该基部23a1且在该基部23a1的上述长边的方向(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有用于插通螺纹部件26的贯通孔23d,该螺纹部件26用于将安装部23a(支撑部23)安装于支撑板15。此外,该各贯通孔23d形成为在基部23a1中的平行的两个侧面开口,并且在与该两个侧面正交的方向上贯通。而且,该贯通孔23d开口的两个侧面的一个侧面成为在安装于支撑板15时成为与支撑板15抵接的状态的安装面。

并且,延伸部23a2与基部23a1相同地形成为长方体状。而且,该延伸部23a2形成为,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的基部23a1的大致中央部(上述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从与上述安装面相反一侧的侧面起与贯通孔23d的贯通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该延伸部23a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基部23a1在贯通孔23d的贯通方向(延伸部23a2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的合计和保持部24的侧面的长边的长度大致一致。

并且,被安装部23b呈板状且端面形成为矩形。而且,被安装部23b形成为,其端面与延伸部23a2的上述延伸方向平行,并且与安装部23a的板厚方向平行。其中,该被安装部23b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成为该被安装部23b存在于延伸部23a2的存在范围内的位置。再有,被安装部23b在上述延伸方向上具有与安装部23a大致相同的尺寸,并遍及安装部23a的存在范围存在地形成。此外,被安装部23b在安装部23a的板厚方向上的尺寸比保持部24的板厚稍大。在此基础上,在该被安装部23b以沿其板厚方向贯通的方式在上述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贯通孔23c,该贯通孔23c用于插通螺纹部件25,该螺纹部件25用于安装保持部24。

而且,在由上述的保持部24以及支撑部23构成的支撑体22中,在该保持部24(贯通孔24a)嵌装有滚动轴承21。在此基础上,保持部24以使其板厚方向与支撑部23中的安装部23a的板厚方向一致的形式安装于支撑部23的被安装部23b。并且,该安装以插通在该被安装部23b的各贯通孔23c中的螺纹部件25螺纹插入保持部24的形式进行。

而且,在像这样保持部24安装于支撑部23的状态(安装状态)下,保持部24成为在上述延伸方向上使其位置与被安装部23b的位置一致的状态。并且,在该安装状态下,在沿安装部23a的板厚方向观察时,成为嵌装于保持部24的滚动轴承21的内圈整体露出的状态(不与安装部23a重叠的状态)。换言之,在支撑部23中,基部23a1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被安装部23b相对于延伸部23a2的位置能够实现像这样滚动轴承21中的内圈的露出状态。

再有,在上述安装状态下,在上述延伸方向上,从支撑部23的基部23a1的上述安装面到滚动轴承21(内圈)的中心的位置的尺寸成为与在从织机1中处于架设状态的主轴5的轴心到支撑板15的距离一致的大小。更详细而言,在织机1中,主轴5如上所述地以与支撑轴8连结的状态架设于侧框架3、3,其位置成为其轴心与支撑轴8的轴心一致的位置。因此,支撑部23形成为,在上述延伸方向上,从上述安装面到滚动轴承21的中心位置的尺寸成为与在织机1上的上下方向上从支撑轴8的轴心到支撑板15的距离一致的大小。

而且,向在如上构成的支撑体22的保持部24嵌装的滚动轴承21嵌插主轴5的上述一个轴部5a。并且,在像这样上述一个轴部5a嵌插于滚动轴承21的状态下,成为该轴部5a的凸缘部5a1与滚动轴承21抵接的状态。

此外,一般而言,滚动轴承的直径越大,则针对轴向及径向的载荷的抵抗能力越强,对于抑制所支撑的轴的振动是有效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抑制主轴5的振动而采用更大的滚动轴承,主轴5中的上述一个轴部5a形成为,嵌插于该滚动轴承21的部分亦即与凸缘部5a1相邻的部分(嵌插部)5a2形成为直径比其前端侧的部分(通过联轴部件10而与支撑轴8a连结的部分)5a3的直径大的大径。

而且,支撑体22在下述的上述织幅方向上的位置(安装位置)且在该支撑部23的安装部23a安装于支撑板15的下表面。即,轴承构造体20包括该支撑体22以及如上所述地嵌插主轴5的上述一个轴部5a的滚动轴承21,该轴承构造体20在上述安装位置安装于支撑板15的下表面。此外,该安装以插通在该安装部23a的基部23a1的各贯通孔23d中的螺纹部件26螺纹插入支撑板15的形式进行。

而且,通过像这样将轴承构造体20安装于支撑板15,主轴5成为在上述安装位置由轴承构造体20支撑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主轴5在其各轴部5a、5c经由联轴部件10与如上所述地相对于各侧框架3被支撑的支撑轴8连结,成为架设于一对侧框架3、3的状态。由此,主轴5成为如下状态:在其两个端部(各轴部5a、5c的端部)被侧框架3支撑,并且在两个端部间且在上述一个轴部5a的嵌插部5a2也被轴承构造体20支撑。

此外,关于该轴承构造体20的在上述织幅方向上的支撑位置(上述安装位置),该上述安装位置设定在包括该轴承构造体20的主轴5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产生主轴5的共振现象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不一致)的位置。其中,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轴承构造体20在主轴5的上述一个轴部5a嵌插在滚动轴承21中的状态下,成为该滚动轴承21与上述一个轴部5a的凸缘部5a1抵接的状态。因此,上述安装位置由主轴5的各构成部分(主体部5b、各轴部5a、5c、上述一个轴部5a的凸缘部5a1等)在其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决定。其结果,主轴5构成为,上述安装位置成为该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产生上述共振现象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位置。

而且,根据构成为由像这样设置的轴承构造体20支撑主轴5的织机1,由于在织造中不会产生上述共振现象,所以不会产生起因于该共振现象的主轴5的剧烈振动,能够防止主轴5、为了支撑主轴5而设置在各侧框架3内的轴承9因该剧烈振动而破损的情况。

此外,由于轴承构造体20设为如上所述地将在两个端部被支撑的主轴5追加地在该两个端部间也进行支撑,所以除了防止上述那样的上述共振现象的产生(防止起因于该共振现象的主轴5的剧烈振动)之外,还起到通过该追加的支撑来抑制振动的效果(振动抑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嵌插于轴承构造体20的滚动轴承21的轴部5a中,将嵌插部5a2形成为直径比上述前端侧的部分5a3的大径,采用直径更大的轴承作为滚动轴承21。由此,该结构能够得到更大的上述振动抑制效果。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也能够在如以下(1)~(6)那样变形的方式(变形例)中实施。

(1)关于轴承构造体中的支撑体,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体22由保持滚动轴承21的板状的保持部24以及用于使该板状的保持部24成为相对于支撑板15被支撑的状态的支撑部23构成,并且该支撑部23由安装部23a和被安装部23b构成。但是,在本发明的轴承构造体中,即使支撑体由保持部和支撑部构成,支撑部也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构成,只要能够成为将保持部设为相对于支撑板15被支撑的状态即可,也可以形成为任意形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体22的保持部24和支撑部23分别由不同的部件形成,将两个部件组合来构成。但是,本支撑体即使在像这样构成为包括相当于保持部的部分和相当于支撑部的部分的情况下,也不限定于该二者由不同的部件构成,也可以以保持部与支撑部成为单一部件的部分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来构成。

此外,在像这样由单一部件构成支撑体的情况下,例如,该支撑体也能够构成为呈L字形折曲后的板材。更详细而言,关于该L字形的板材,通过构成为,在比其折曲部靠一端侧的部分形成嵌装滚动轴承21的贯通孔,将该一端侧的部分作为相当于保持部的部分,并且将比该折曲部靠另一端侧的部分作为相当于安装于支撑板15的支撑部的部分,能够将该板材作为支撑体。

(2)关于织机上安装轴承构造体的部分,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体22安装于支撑板15,该支撑板15固定于将一对侧框架3、3连结的多个梁部件之一的前上撑条4。但是,在本发明的织机中,轴承构造体并不限定于像这样以安装于支撑板15的形式设置。

例如,即使在支撑板安装于前上撑条4的情况下,根据该支撑板的存在范围、轴承构造体在上述织幅方向上的位置等,轴承构造体也可以以直接安装于前上撑条4的形式设置。并且,在织机构成为具备将框架中的多个梁部件连结的辅助框架的情况下,轴承构造体也可以以安装于该辅助框架的形式设置。

再有,轴承构造体也可以以安装于侧框架3的形式设置。此外,在该情况下,轴承构造体中的支撑体(支撑部)构成为,具有安装于侧框架3的内侧的侧面的部分,并且以在该部分安装于侧框架3的状态在上述织幅方向上延伸至轴承构造体支撑主轴的支撑位置(配置滚动轴承的位置)。

(3)关于轴承构造体在上述织幅方向上的位置,在上述实施例中,轴承构造体20设为,在主轴5的上述一个轴部(与原动侧的侧框架3侧的支撑轴8a连结的轴部)5a支撑主轴5。即,轴承构造体设为在旋转轴的两个轴部的一个轴部亦即原动侧的轴部支撑旋转轴。但是,在本发明的织机中,轴承构造体并不限定于像这样设为在原动侧的轴部支撑旋转轴,也可以设为在与该原动侧相反一侧的轴部支撑旋转轴。并且,轴承构造体不限定于像这样设为仅在旋转轴的两个轴部中的一个轴部支撑旋转轴,也可以设为在该两个轴部分别支撑旋转轴。

此外,在轴承构造体设为在旋转轴的与原动侧相反的一侧的轴部或两个轴部处支撑旋转轴的任一情况下,轴承构造体相对于该轴部在上述织幅方向上的位置都设定为满足包括该轴承构造体的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产生该旋转轴的共振现象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条件(防共振条件)的位置。

并且,在织机中,架设旋转轴的一对侧框架具有原动侧的侧框架的振动比相反侧的侧框架的振动大的倾向。因此,旋转轴也构成为,其两个端部中的被原动侧的侧框架支撑的一侧的端部更大幅度地振动。其结果,通过以支撑旋转轴的两个轴部中的至少原动侧的轴部的方式设置轴承构造体,能够利用由上述的轴承构造体得到的上述振动抑制效果而更有效地抑制旋转轴的振动。

(4)关于轴承构造体与旋转轴的组合状态,在上述实施例中,轴承构造体20与旋转轴5在使轴承构造体20中的滚动轴承21与嵌插在该滚动轴承21中的轴部5a的凸缘部5a1抵接的状态下组合。但是,在本发明中,二者的上述组合状态不限定于这样的形式。即,轴承构造体与旋转轴也可以组合为滚动轴承与轴部的凸缘部在上述织幅方向上分离(轴承构造体在轴部的与凸缘部分离的位置支撑旋转轴)。再有,轴承构造体和旋转轴也可以组合为轴承构造体在轴部的凸缘部支撑旋转轴(轴部的凸缘部嵌插于滚动轴承)。

此外,如上所述,轴承构造体在上述织幅方向上的位置设定为满足上述共振防止条件的位置。而且,决定该旋转轴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的要素包括轴承构造体支撑旋转轴的支撑位置(轴承构造体在旋转轴上的哪个位置支撑旋转轴)、由旋转轴中的各构成部分(主体部、轴部)在其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其直径等决定的旋转轴的重量等。再有,如上所述,该旋转轴的共振现象(产生该共振现象的固有振动频率)也与用户要求的织机的上述运转条件中的转速相关。

因此,例如,即使主轴的结构以及该主轴的支撑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用户要求的织机的上述运转条件大不相同的情况下,轴承构造体的位置也成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位置,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像这样设置轴承构造体。再有,在本发明中,旋转轴自身的结构(各构成部分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关系等)没有特别限定,因此也可以在满足上述共振防止条件的基础上,以成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上述组合状态的方式构成旋转轴。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旋转轴5的轴部5a形成为,除凸缘部5a1以外的部分的嵌插于滚动轴承21的嵌插部5a2和比该嵌插部5a2靠前端侧的部分5a3的直径不同(嵌插部5a2的直径较大),但也可以形成为该两个部分的直径相同。此外,在该情况下,除了该凸缘部以外的部分整体可以形成为直径与上述实施例的嵌插部5a2的直径相同,也可以形成为直径与前端侧的部分5a3的直径相同。

(5)关于应用本发明的织机,在上述实施例中,织机1构成为,支撑轴8经由该侧框架3内的轴承9、9相对于各侧框架3被支撑,并且作为旋转轴的主轴5与该各支撑轴8连结,从而该主轴5架设于一对侧框架3、3。但是,应用本发明的织机不限定于像这样构成为旋转轴以经由支撑轴间接地被侧框架支撑的形式架设于一对侧框架,也可以构成为旋转轴以相对于侧框架直接被支撑的方式架设于一对侧框架。

(6)关于本发明中的旋转轴,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主轴5作为在本发明中说明的旋转轴,以该主轴5的轴部5a嵌插于轴承构造体20的滚动轴承21的方式设有主轴5以及轴承构造体20。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将主轴作为旋转轴,例如,在开口装置为曲柄式的开口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开口装置的开口轴作为旋转轴。而且,在该情况下,轴承构造体例如以安装于将一对侧框架连结的多个梁部件之一的前下撑条(设于前上撑条4的下方的梁部件)的形式设置即可。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以及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技术分类

0612011586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