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多幅面料自动织入边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2:0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幅面料自动织入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现有技术中在面料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面料周围进行织入边工作,从而防止面料卷边,此时缺少有效的控制机构机型辅助控制。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面料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面料周围进行织入边工作,因此还存在面料在进行织入边时,面料自身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对织入边工作造成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幅面料自动织入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幅面料自动织入边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空心板,且空心板内转动连接有配合柱,所述外壳的左侧内壁滑动连接有控制板,且控制板的右侧延伸至外壳外并固定连接有织边机,织边机的左侧与外壳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后侧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延伸至外壳外,所述外壳的前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一号齿条,所述外壳的右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空心管,所述外壳内设有固定机构与控制机构。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一号齿轮,一号齿轮可以随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空心板,空心板起到承载配合柱的作用,同时辅助配合柱进行转动,通过设置控制板,当控制板进行移动时,控制板可以同步带动织边机进行纵向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板,固定板起到对面料进行有效固定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拉板、锁定板、延伸板、两个转动柱、滑动板与推板,所述拉板转动连接在一号齿条的底部,且拉板的底部与空心管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锁定板滑动连接在空心管内,且锁定板的右侧与外壳的右侧内壁活动接触,所述延伸板固定连接在一号齿条的顶部,且延伸板的顶部与外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转动连接在外壳的顶部内壁,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外壳的顶部内壁,所述推板转动连接在滑动板的底部,且推板的底部与固定板的前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机构通过控制拉板进行移动,拉板可以同步拉动空心管进行移动,此时空心管可以同步带动锁定板进行移动,通过控制延伸板进行移动,延伸板方便辅助滑动板进行移动,随着滑动板的移动,滑动板可以推动推板进行移动,进而控制固定板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锁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三号弹簧,且三号弹簧的一端与空心管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外壳的右侧设有锁定孔,且锁定板与锁定孔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三号弹簧,三号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推动锁定板进行移动,从而控制锁定板贯穿锁定孔,对整个装置进行锁定。

优选的,两个转动柱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皮带,且皮带的外壁与滑动板的前侧以及延伸板的后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皮带起到连接滑动板与延伸板的效果,当延伸板进行移动时,延伸板可以控制皮带进行转动,进而控制滑动板同步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螺纹柱、螺纹环、辅助板、引导柱、工型板、二号齿条、二号齿轮与三号齿条,所述螺纹柱固定连接在配合柱的右端,所述螺纹环螺纹套设在螺纹柱的外壁,且螺纹环的顶部与一号齿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板滑动连接在外壳的左侧内壁,所述引导柱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左侧内壁,所述工型板滑动连接在外壳的左侧内壁,且位于辅助板的上方,所述二号齿条固定连接在工型板的顶部,所述二号齿轮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右侧内壁,所述三号齿条固定连接在控制板的底部,二号齿条与三号齿条均与二号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控制机构通过控制了螺纹环进行移动,此时螺纹环通过自身螺纹可以控制螺纹柱进行转动,进而控制配合柱进行转动,当配合柱转动时,配合柱可以控制辅助板进行移动,此时辅助板可以引导工型板进行上升,当工型板进行移动时,工型板通过二号齿条与二号齿轮进行配合,控制三号齿条下降,进而可以带动控制板同步进行下降。

优选的,所述配合柱的外壁缠绕有配合带,且配合带的一端与辅助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配合带起到连接配合柱与辅助板的效果,当配合柱进行转动时,配合柱可以拉动配合带进行移动,进而控制辅助板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辅助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导带,且引导带的一端与工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辅助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且一号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当辅助板进行移动时,辅助板可以拉动引导带进行移动,此时引导带可以同步拉动工型板进行上升,同时通过设置一号弹簧,一号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推动辅助板进行回位。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后侧内壁设有辅助槽,且辅助板的后侧延伸至辅助槽内,辅助板的外壁与辅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辅助槽,辅助槽起到引导辅助板进行移动的效果,同时限制辅助板进行纵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控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且二号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外壳的右侧设有滑槽,且控制板贯穿滑槽并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的二号弹簧,二号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拉动控制板进行回位,通过设置滑槽,滑槽起到辅助控制板进行纵向移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延伸孔,且固定板的顶部贯穿延伸孔并延伸至外壳外,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号弹簧,且四号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延伸孔,延伸孔起到辅助固定板延伸至外壳外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四号弹簧,四号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拉动固定板进行回位。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将多幅面料放置在外壳的顶部,此时控制电机进行工作,电机的输出轴控制一号齿轮进行转动,当一号齿轮进行转动时,一号齿轮通过齿纹控制一号齿条向左进行移动,随着一号齿条的移动,一号齿条同步带动延伸板进行移动,当延伸板进行移动时,延伸板控制皮带进行转动,此时随着皮带的转动,皮带控制滑动板向右进行移动,并且滑动板推动推板进行移动,当推板进行移动时,推板推动固定板下降,随着固定板的移动,固定板与面料进行接触,从而对面料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随着一号齿条的移动,一号齿条同步推动螺纹环进行移动,此时随着螺纹环的移动,螺纹环通过自身螺纹控制螺纹柱进行转动,同时螺纹柱同步带动配合柱进行转动;

2、当配合柱进行转动时,配合柱可以对配合带进行收卷,此时随着配合带的移动,配合带拉动辅助板下降,同时当辅助板进行移动时,辅助板可以同步拉动引导带进行移动,随着引导带的移动,引导带拉动工型板上升;

3、随着工型板的移动,工型板同步推动的二号齿条进行移动,当二号齿条进行移动时,二号齿条通过齿纹控制二号齿轮进行转动,此时二号齿轮可以同步通过齿纹控制三号齿条下降,此时三号齿条可以同步拉动控制板进行移动,随着控制板的移动,控制板可以同步带动织边机进行下降,与面料进行接触,从而实现自动对面料进行织入边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面料放置在外壳的顶部,此时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转动可以控制固定板进行下降,此时固定板可以对面料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随着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转动,电机可以同步控制织边机下降与面料进行接触,从而实现自动进行织入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辅助板与辅助槽的结构三维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号齿条与螺纹环的结构三维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工型板与二号齿条的结构三维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延伸板、转动柱、皮带与滑动板的结构仰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A结构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B结构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C结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外壳;2、电机;3、一号齿轮;4、一号齿条;5、螺纹环;6、空心板;7、配合柱;8、螺纹柱;9、配合带;10、辅助板;11、一号弹簧;12、引导柱;13、引导带;14、工型板;15、二号齿条;16、二号齿轮;17、三号齿条;18、控制板;19、二号弹簧;20、织边机;21、延伸板;22、转动柱;23、皮带;24、滑动板;25、推板;26、固定板;27、拉板;28、空心管;29、锁定板;30、三号弹簧;31、四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拉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8,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多幅面料自动织入边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2,且电机2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3,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空心板6,且空心板6内转动连接有配合柱7,外壳1的左侧内壁滑动连接有控制板18,且控制板18的右侧延伸至外壳1外并固定连接有织边机20,织边机20的左侧与外壳1的右侧滑动连接,外壳1的后侧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26,且固定板26的顶部延伸至外壳1外,外壳1的前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一号齿条4,外壳1的右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空心管28,外壳1内设有固定机构与控制机构。

通过设置一号齿轮3,一号齿轮3可以随着电机2输出轴的转动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空心板6,空心板6起到承载配合柱7的作用,同时辅助配合柱7进行转动,通过设置控制板18,当控制板18进行移动时,控制板18可以同步带动织边机20进行纵向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板26,固定板26起到对面料进行有效固定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拉板27、锁定板29、延伸板21、两个转动柱22、滑动板24与推板25,拉板27转动连接在一号齿条4的底部,且拉板27的底部与空心管28的顶部转动连接,锁定板29滑动连接在空心管28内,且锁定板29的右侧与外壳1的右侧内壁活动接触,延伸板21固定连接在一号齿条4的顶部,且延伸板21的顶部与外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柱22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顶部内壁,滑动板24滑动连接在外壳1的顶部内壁,推板25转动连接在滑动板24的底部,且推板25的底部与固定板26的前侧转动连接。

固定机构通过控制拉板27进行移动,拉板27可以同步拉动空心管28进行移动,此时空心管28可以同步带动锁定板29进行移动,通过控制延伸板21进行移动,延伸板21方便辅助滑动板24进行移动,随着滑动板24的移动,滑动板24可以推动推板25进行移动,进而控制固定板26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锁定板2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三号弹簧30,且三号弹簧30的一端与空心管28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外壳1的右侧设有锁定孔,且锁定板29与锁定孔活动连接。

通过设置三号弹簧30,三号弹簧30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推动锁定板29进行移动,从而控制锁定板29贯穿锁定孔,对整个装置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柱22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皮带23,且皮带23的外壁与滑动板24的前侧以及延伸板21的后侧固定连接,皮带23起到连接滑动板24与延伸板21的效果,当延伸板21进行移动时,延伸板21可以控制皮带23进行转动,进而控制滑动板24同步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螺纹柱8、螺纹环5、辅助板10、引导柱12、工型板14、二号齿条15、二号齿轮16与三号齿条17,螺纹柱8固定连接在配合柱7的右端,螺纹环5螺纹套设在螺纹柱8的外壁,且螺纹环5的顶部与一号齿条4的底部固定连接,辅助板10滑动连接在外壳1的左侧内壁,引导柱12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左侧内壁,工型板14滑动连接在外壳1的左侧内壁,且位于辅助板10的上方,二号齿条15固定连接在工型板14的顶部,二号齿轮16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右侧内壁,三号齿条17固定连接在控制板18的底部,二号齿条15与三号齿条17均与二号齿轮16相啮合。

控制机构通过控制了螺纹环5进行移动,此时螺纹环5通过自身螺纹可以控制螺纹柱8进行转动,进而控制配合柱7进行转动,当配合柱7转动时,配合柱7可以控制辅助板10进行移动,此时辅助板10可以引导工型板14进行上升,当工型板14进行移动时,工型板14通过二号齿条15与二号齿轮16进行配合,控制三号齿条17下降,进而可以带动控制板18同步进行下降。

本实施例中,配合柱7的外壁缠绕有配合带9,且配合带9的一端与辅助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配合带9起到连接配合柱7与辅助板10的效果,当配合柱7进行转动时,配合柱7可以拉动配合带9进行移动,进而控制辅助板10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辅助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导带13,且引导带13的一端与工型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辅助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11,且一号弹簧11的一端与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当辅助板10进行移动时,辅助板10可以拉动引导带13进行移动,此时引导带13可以同步拉动工型板14进行上升,同时通过设置一号弹簧11,一号弹簧11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推动辅助板10进行回位。

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后侧内壁设有辅助槽,且辅助板10的后侧延伸至辅助槽内,辅助板10的外壁与辅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辅助槽,辅助槽起到引导辅助板10进行移动的效果,同时限制辅助板10进行纵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19,且二号弹簧19的一端与外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外壳1的右侧设有滑槽,且控制板18贯穿滑槽并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二号弹簧19,二号弹簧19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拉动控制板18进行回位,通过设置滑槽,滑槽起到辅助控制板18进行纵向移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顶部设有延伸孔,且固定板26的顶部贯穿延伸孔并延伸至外壳1外,固定板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号弹簧31,且四号弹簧31的一端与外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延伸孔,延伸孔起到辅助固定板26延伸至外壳1外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四号弹簧31,四号弹簧31通过自身弹力可以拉动固定板26进行回位。

工作原理:通过将多幅面料放置在外壳1的顶部,此时控制电机2进行工作,电机2的输出轴控制一号齿轮3进行转动,当一号齿轮3进行转动时,一号齿轮3通过齿纹控制一号齿条4向左进行移动,随着一号齿条4的移动,一号齿条4同步带动延伸板21进行移动,当延伸板21进行移动时,延伸板21控制皮带23进行转动,此时随着皮带23的转动,皮带23控制滑动板24向右进行移动,并且滑动板24推动推板25进行移动。

当推板25进行移动时,推板25推动固定板26下降,随着固定板26的移动,固定板26与面料进行接触,从而对面料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随着一号齿条4的移动,一号齿条4同步推动螺纹环5进行移动,此时随着螺纹环5的移动,螺纹环5通过自身螺纹控制螺纹柱8进行转动,同时螺纹柱8同步带动配合柱7进行转动,当配合柱7进行转动时,配合柱7可以对配合带9进行收卷,此时随着配合带9的移动,配合带9拉动辅助板10下降。

当辅助板10进行移动时,辅助板10可以同步拉动引导带13进行移动,随着引导带13的移动,引导带13拉动工型板14上升,此时随着工型板14的移动,工型板14同步推动的二号齿条15进行移动,当二号齿条15进行移动时,二号齿条15通过齿纹控制二号齿轮16进行转动,此时二号齿轮16可以同步通过齿纹控制三号齿条17下降,此时三号齿条17可以同步拉动控制板18进行移动,随着控制板18的移动,控制板18可以同步带动织边机20进行下降,与面料进行接触,从而实现自动对面料进行织入边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4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