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29 06:30:04


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废旧动力电池虽然内部电量不多,但是内部仍然具有高压存在,在回收处理前应进行充分放电处理,否则在回收拆解过程中会存在十分危险的因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极耳部位易受损,受损的极耳会形成不规则的形状。现有的放电装置只适用于极耳部破损的情况下的放电,当极耳破损形成不规则形状时,则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放电,或者化学方法进行放电,这就导致了现有的放电装置适用性低、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放电装置不能适用极耳受损导致的不规则形状极耳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包括:

第一接触壳体,所述第一接触壳体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结构,且外部与放电库进连接;

自适应装置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部,用于容纳电池,底部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连接;

放电装置,安装于所述自适应本体内部,所述放电装置包括包括第二接触壳体和自适应接触杆,所述自适应接触杆位于所述第二接触壳体内部,放电时,所述电池的极耳抵住所述自适应接触杆的上表面,使自适应接触杆向下穿过第二接触壳体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接触以将电池的电量通过所述电线导入放电库。本实施例实现了自池自动放电,提高放电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接触杆由若干杆体组成,每根所述杆体保持独立且组合在一起形成自适应接触杆整体,且所述自适应接触杆截面为六边形。本实施例适用于各类极耳,提高适用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为圆柱杆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根杆体外套设第一弹簧。本实施例提高了自动化性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电装置进一步包括:

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设于第二接触壳体与第一接触壳体之间、或者设于第二接触壳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防止短路。本实施例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的下端设有限位杆,以防止第一弹簧回弹时所述杆体脱离所述第二接触壳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触壳体为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壳体,壳体底部开孔,自适应接触杆从其内部以及底部的孔穿过,自适应接触杆的高度高于第二接触壳体上表面的高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外侧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侧之间连接第二弹簧,使自适应本体成为伸缩式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包括活动的前、后、左和右侧的限位板,每一限位板外侧设有凸起,第一接触壳体内侧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凸起上并插入所述凹槽内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适用各种形状的极耳,解决了极耳破损形成不规则形状时需要人工手动放电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主视图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左视图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放电装置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放电装置仰视图;

图中:

10、第一接触壳体;11、第二弹簧;12、凹槽;20、自适应装置本体;21、前侧限位板;22、后侧限位板;23、左侧限位板;24、右侧限位板;25、凸起;30、放电装置;31、第二接触壳体;32、自适应接触杆;321、杆体;322、限位杆;323、第一弹簧;33、绝缘垫片;4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40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30,包括:第一接触壳体10、自适应装置本体20和放电装置30,

第一接触壳体10,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结构,且外部与放电库进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触壳体10包括左右两个侧面,前后两面以及底面,顶面为电池40进入第一接触壳体10部分。

自适应装置本体20,设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内部,用于容纳电池40,底部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池40进入自适应装置本体20时,极耳部分朝下安装放置。

放电装置30,安装于所述自适应本体内部,所述放电装置30包括包括第二接触壳体31和自适应接触杆32,所述自适应接触杆32位于所述第二接触壳体31内部,放电时,所述电池40的极耳抵住所述自适应接触杆32的上表面,使自适应接触杆32向下穿过第二接触壳体31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接触以将电池40的电量通过所述电线导入放电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接触壳体31为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壳体,自适应接触杆32从其内部以及底部的孔穿过,自适应接触杆32的高度高于第二接触壳体31上表面的高度;且电池40未插入时,自适应接触杆32与第一接触壳体1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说明,当电池40插入自适应装置本体20后,电池40极耳接触到自适应接触杆32,进一步推入电池40向下,自适应接触杆32随电池40向下作用力向下运动,直接自适应接触杆32与第一接触壳体10接触,此时电池40正好插入到自适应装置本体20内,形成导电回路,第一接触壳体10外侧与导电库连接,将电池40残余电量导出。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实现了电池40自动放电,提高了安全性和放电效率。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接触杆32由若干杆体321组成,每根所述杆体321保持独立且组合在一起形成自适应接触杆32整体,且所述自适应接触杆32截面为六边形。可以理解的是,每根杆体321大小、形状均相同,且竖直平行设置,杆体321与杆体321之间保留一定间隙,但间隙不能过大,以免极耳卡入间隙中。放电时,极耳下压到杆体321中的任何几个,被下压的杆体321向下运动穿过第二接触壳体31下表面与第一接触壳体10接触进行放电,其余不被下压的杆体321位置保持不变。本方案实现了不同形状的电池40极耳进行自适应放电。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在本方案实施例中,六边形每一遍均设置四根杆体321,则自适应装置本体20由67根杆体321组成。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321为圆柱杆体321。可以理解的是,圆柱体中心到中心的距离相同,避免了杆体321与杆体321之间存在较大空隙,且与第二接触壳体31底部的孔配合,通过性良好。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根杆体321外套设第一弹簧32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簧323随着自适应接触杆32向下进行压缩,当电池40放电结束后,第一弹簧323复位,带动自适应接触杆32复位。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电装置30进一步包括:

绝缘垫片33,所述绝缘垫片33设于第二接触壳体31与第一接触壳体10之间、或者设于第二接触壳体31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防止短路。例如本实施例中,绝缘垫片33设于第二接触壳体31下半部位置。隔绝了第二接触壳体31上半部与第一接触壳体10之间的导电性。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321的下端设有限位杆322,以防止第一弹簧323回弹时所述杆体321脱离所述第二接触壳体31。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杆322将杆体321卡在第二接触壳体31下方,结果更为稳定。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20外侧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内侧之间连接第二弹簧11,使自适应本体成为伸缩式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4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簧11的伸缩带动自适应装置本体20伸缩,可使自适应装置本体20内部空间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40。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20包括活动的前侧限位板21、后侧限位板22、左侧限位板23和右侧的限位板24,每一限位板外侧设有凸起25,第一接触壳体10内侧设有与所述凸起25匹配的凹槽12,所述第二弹簧11安装在所述凸起25上并插入所述凹槽12内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自适应装置本体20的前侧、后侧、左侧、后侧均设置成限位板,限位板的外侧凸起25与第一接触壳体10凹槽12在同一水平面内。

进一步的,自适应装置本体20大小设置成最小规格电池40大小,当电池40插入后,电池40推动四个方向的限位板后移,第二弹簧11压紧,四个限位板在受到四个方向的反作用力下,将电池40加紧,固定在自适应装置本体20内,不移动,防止电池40与底部放电装置30接触不良。

进一步的,每一限位板外侧设有多个凸起25,同时第一接触壳体10内侧设有相匹配的多个凹槽12,提高加紧力。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一限位板外侧设有两个凸起25。

通过对本发明的一种电池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1、本发明解决了人工手动进行放电,放电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电池的自动放电,提高了放电效率;

2、本发明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池和不同规格的极耳,电池固定牢靠,提高了适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分类

06120116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