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带有交叉斜纹线的编织结构织物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3:17


带有交叉斜纹线的编织结构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织物,用于生产纤维网,优选薄织物(tissue)纤维网的机器中,该编织织物具有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方向,以及纸侧和机器侧。纸侧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纸侧包括多条斜纹线,每条斜纹线由多条相邻的经纱浮体(flotation)形成。斜纹线包括指向编织织物的机器方向的MD矢量分量和指向编织织物的机器横向方向的CD矢量分量。至少一些斜纹线是对角线斜纹线,这意味着这些斜纹线的CD矢量分量不等于零。

背景技术

这种编织织物在市场上是已知的。这种织物10’的一个示例在图1中示出,该图示出了织物10’的纸侧视图。如可以看到的,纸侧由多根经纱与多根纬纱交织而成。为了清楚起见,只有三根经纱具有附图标记,即WA1’、WA2’和WA3’,只有五根纬纱具有附图标记,即WE1’、WE2’、WE3’、WE4’和WE5’。该织物是平织的,这意味着经纱基本上但不一定完全沿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延伸,而纬纱沿编织织物10’的机器横向方向CD延伸。编织织物10’通过未示出的接缝制成环状。在织物不是平织而是圆织的情况下,经纱将对应于纬纱,反之亦然。

在现有技术所示的示例中,每根经纱在编织织物10’的纸侧形成若干浮体,其中所有浮体具有相同的长度。这些浮体中的一种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FL’命名。该浮体FL’由浮在五根纬纱WE1’-WE5’上方的经纱WA2’形成。相邻的经纱WA1’和WA3’在编织织物10’的纸侧形成类似的浮体,但有偏移。因此,经纱WA1’仅浮在纬纱WE4’和WE5’上方—以及另外三根纬纱没有附图标记—但不浮在纬纱WE1’、WE2’和WE3’的周围。偏移导致直接相邻的经纱的浮体一起形成对角线斜纹线TL’,该斜纹线TL’基本上从图1中的右下侧延伸到左上侧。事实上,几条这样的斜纹线彼此平行地延伸穿过编织织物10’的整个纸侧。与众不同的对角斜纹布线条彼此明显分开。在本示例中,在两条相邻斜纹线之间存在某种平纹编织结构,即没有任何浮体的编织结构。为了清楚起见,应该提到的是,单词“浮体”是指一根纱线浮在至少两根彼此相邻定位的其它纱线周围。

对角斜纹线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形成一定角度,该角度不为零。如果斜纹线TL’的方向由在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上延伸的MD矢量分量MD-VC’和在编织织物10’的机器横向方向CD上延伸的CD矢量分量CD-VC’来描述,这意味着CD矢量分量CD-VC’的值不等于零。在本示例中,CD矢量分量CD-VC’指向与编织织物10’的横向CD相反的方向,因此它具有负的符号。MD矢量分量MD-VC’和CD矢量分量CD-VC’的比率是由斜纹线TL’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形成的角度的特征。

这种在其纸侧具有斜纹线的编织织物有助于片材(sheet)的形成,尤其是当片材以冲速差转移到织物上时。然而,强烈的斜纹线使织物具有方向性,难以在造纸机上引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避免或至少减少这个问题。特别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助于片材形成的编织织物,同时易于在造纸机上引导。

这个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编织织物来实现。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特别地,该问题通过开头所述的普通编织织物来解决,其中多条斜纹线由第一对角斜纹线和第二对角斜纹线组成,其中第一对角斜纹线的CD矢量分量与第二对角斜纹线的CD矢量分量符号相反,并且其中第一对角斜纹线的所有CD矢量分量之和与第二对角斜纹线的所有CD矢量分量之和基本平衡。

在本文中,术语“基本平衡”是指所有第一对角斜纹线的CD矢量分量的绝对值合起来对应于所有第二对角斜纹线的CD矢量分量的绝对值的绝对值的80%至120%,优选90%至110%,最优选100%。

在编织织物的纸侧具有沿不同方向延伸的斜纹线允许在造纸机上容易地引导编织织物。

优选地,编织织物只有一层。在这种情况下,在同一部分形成纸侧的经纱和纬纱也形成编织织物的机器侧。

根据优选实施例,第一对角斜纹线的数量基本上等于第二对角斜纹线的数量。此外,所有第一对角斜纹线的总长度可以基本上等于所有第二对角斜纹线的总长度。

第一对角斜纹线优选地具有所有相同的第一CD矢量分量,第二对角斜纹线优选地也具有所有相同的第二CD矢量分量。更优选地,第一CD矢量分量具有与第二CD矢量分量相同的绝对值。这可以导致第一对角斜纹线和第二对角斜纹线相对于编织织物的加工方向的某种对称。另外,如果所有对角斜纹线都具有相同的MD矢量分量,则尤其如此。

优选地,对角斜纹线由经纱的相邻浮体形成,其中浮体具有的长度至少为3,更优选为5。

一些纬纱可以具有与其他纬纱不同的横截面。例如,横截面可以关于它们的尺寸和/或关于它们的形状变化。然而,附加地或替代地,这些纬纱可以在它们的材料和/或类型方面不同于其它纬纱。“类型”在这里是指纬纱是单丝或复丝。

一非常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一浮体中间的纬纱具有的横截面小于不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一浮体中间的其余纬纱的横截面。利用纬纱的不同横截面的这种构造,可以保持浮体的结节高度相对较低,即控制浮体的结节高度。

优选地,在两个连续浮体之间,与其浮体一起形成对角斜纹线的经纱与纬纱以平纹编织结构交织。换句话说,经纱的相应部分与纬纱交织,使得经纱在直接相邻的纬纱的上方和下方连续行进。

为了获得更直和更少“阶梯状”的斜纹线,如果限定对角斜纹线本身的经纱的浮体与编织织物的机器方向形成不等于0°的角度,则是有利的,其中该角度的符号对应于由相应浮体形成的对角斜纹线的MD矢量分量的符号。

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些对角斜纹线从编织织物的一侧直线延伸到其相对侧。附加地或替代地,至少一些对角斜纹线可以终止于编织织物的相对两侧之间的某处。当从织物的机器方向看时,织物的“侧面”是指织物的左侧和右侧。

一些对角斜纹线可以比其他对角斜纹线更宽。更宽的斜纹线可以例如通过使两条或更多条斜纹线彼此直接相邻来实现,即没有任何分离,例如由它们之间的平纹编织结构形成的分离。那么这两条或更多条斜纹线可以共同形成一条更宽的斜纹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角斜纹线可以由经纱的相邻浮体形成,其中浮体具有的长度为7或甚至更长。

为了在不去除过量经纱材料的情况下在织物的纸侧上获得期望水平的接触面积,建议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一浮体中间的纬纱在相应浮体的第一侧上在至少一根相邻经纱上方通过,并在相应浮体的第二侧上在至少一根相邻经纱下方通过。此外,建议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一浮体中间的纬纱各自具有一根相邻的另一根纬纱,该另一根纬纱在相应浮体的第二侧上在至少一根相邻经纱上方经过,并在相应浮体的第一侧上在至少一根相邻经纱下方经过。

更优选地,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何一个浮体中间的纬纱在相应浮体的第一侧上正好在一根相邻经纱上通过,并在相应浮体的第二侧上正好在两根相邻经纱下方通过,其中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何一个浮体中间的纬纱各自具有一根相邻的另一根纬纱,该另一根纬纱在相应浮体的第二侧上正好在一根相邻经纱上方通过,并且在相应浮体的第一侧上正好在两根相邻经纱下方通过。

鉴于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横截面、材料、类型,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何一个浮体中间的纬纱和它们相应的相邻的其它纬纱可以彼此相等,但是鉴于该特征,可以不同于编织织物中的其它纬纱。特别地,该对纬纱中的纬纱可以具有比编织织物的其他纬纱更小的直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借助于以下附图中所示的不同示例性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2和2a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变型;

图3和3a分别示出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变型;

图4和4a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变型;

图5和5a分别示出了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变型;

图6和6a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编织图案和编织卡;

图7a-7f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纬纱路径;

图8a-8c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经纱路径;

图9和9a分别示出了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以及第五实施例的变型;

图10和10a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的变型;和

图11和1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和第八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示出了编织织物10的一部分的纸侧视图。纸侧由多根经纱与多根纬纱交织而成。由于编织织物10是单层织物,相同的经纱和纬纱也形成编织织物10的机器侧。为了清楚起见,只有三根经纱具有附图标记,即WA1、WA2和WA3,只有五根纬纱具有附图标记,即WE1、WE2、WE3、WE4和WE5。该织物是平织的,这意味着经纱基本上但不一定完全沿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延伸,而纬纱沿编织织物10的机器横向方向CD延伸。编织织物10通过未示出的接缝制成环状。在织物不是平织而是圆织的情况下,经纱将对应于纬纱,反之亦然。

每根经纱在编织织物10的纸侧形成若干浮体,其中在所示实施例中,所有浮体具有相同的长度。这些浮体之一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FL1命名。浮体FL1由浮在五根纬纱WE1-WE5上方的经纱WA1形成。这些浮体中的另一个用附图标记FL3表示,该浮体由经纱WA3形成,该经纱WA3也浮在五根纬纱WE1-WE5上方。这些浮体中的另一个用附图标记FL2表示,其由经纱WA2浮动纬纱WE1和WE2以及三根其它纬纱而不是纬纱WE3、WE4或WE5形成。浮体FL2与浮体FL1和浮体FL3都直接相邻,其中浮体FL1和FL3彼此不相邻。

所有的浮体一起在编织织物10的纸侧上形成多条斜纹线。在图2中,一些斜纹线在一方向上延伸,该方向—粗略地说—从右下侧延伸到左上侧。这些斜纹线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一对角斜纹线”。剩下的斜纹线—粗略地说—在图2中从左下侧到右上侧的方向上延伸。这些斜纹线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二对角斜纹线”。第一对角斜纹线都彼此平行,并且彼此间隔开相同的距离。类似地,第二对角斜纹线彼此平行并且彼此隔开。然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对角斜纹线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更准确地说,在平行的第二对角斜纹线之间有两个不同的距离,其中这两个不同的距离是交替的。

因此,第一对角斜纹线和第二对角斜纹线以基本规则的图案彼此交叉。编织织物10包括在相交的第一和第二对角斜纹线之间具有平纹编织结构的区域。这些区域在编织织物10的纸侧上限定了凹口(pocket),而第一和第二对角斜纹线在编织织物10的纸侧上限定了隆起。因此,编织织物10在其纸侧上被结构化,其中该结构优选适于在最终纤维网上,特别是在最终薄织物纤维网上赋予良好的可见图案,该最终薄织物纤维网以湿的形式在编织织物10的纸侧上形成或输送。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中只有一条第一对角斜纹线用附图标记TL1表示,在图2中只有一条第二对角斜纹线用附图标记TL2表示。浮沙FL1有助于定义第一对角斜纹线TL1,浮沙FL3有助于定义第二对角斜纹线TL2,浮沙FL2有助于定义第一和第二对角斜纹线TL1和TL2。换句话说,浮体FL2位于两条对角斜纹线TL1和TL2的交叉点。

第一对角斜纹线TL1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形成第一角度,该角度不为零。第一对角斜纹线TL1的方向可以由在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上延伸的第一MD矢量分量MD-VC1和在编织织物10的机器横向方向CD上延伸的第一CD矢量分量CD-VC1来描述。第一CD矢量分量CD-VC1的值不等于零。

第二对角斜纹线TL2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形成第二角度,该角度不为零。第二对角斜纹线TL2的方向可以由在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上延伸的第二MD矢量分量MD-VC2和在编织织物10的机器横向方向CD上延伸的第二CD矢量分量CD-VC2来描述。第二CD矢量分量CD-VC2的值不等于零。

类似于本实施例,优选的是,第一MD矢量分量MD-VC1就其方向和大小而言与第二MD矢量分量MD-VC2相同,而第一CD矢量分量CD-VC1仅就其大小而言对应于第二CD矢量分量CD-VC2,而就其方向而言则不对应。事实上,第一CD矢量分量CD-VC1指向图2的左侧,因此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横向方向CD相反,而第二CD矢量分量CD-VC2指向图2的右侧,因此在编织织物10的机器横向方向CD上。换句话说,第一CD矢量分量CD-VC1和第二CD矢量分量CD-VC2具有相同的绝对值,但符号相反。这里,第一CD矢量分量CD-VC1的符号是负的,而第二CD矢量分量CD-VC2的符号是正的。

第一MD矢量分量MD-VC1和第一CD矢量分量CD-VC1的比率是由第一对角斜纹线TL1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形成的第一角度的特征。第二MD矢量分量MD-VC1和第二CD矢量分量CD-VC2的比值是由第二对角斜纹线TL2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形成的第二角度的特征。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也具有相同的大小但符号相反。

这种在其纸侧具有相应的第一对角斜纹线TL1和第二对角斜纹线TL2的织物不仅有助于片材的形成,尤其是当片材以冲击速度差被传送到其上时,而且还可以容易地在造纸机上被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浮体FL1和FL3本身相对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倾斜,其中它们的倾斜度基本上分别对应于第一对角斜纹线TL1和第二对角斜纹线TL2相对于机器方向的倾斜度。与此相反,在两条对角斜纹线TL1和TL2的交叉点处的浮体FL2基本上平行于编织织物10的机器方向MD延伸。

图2a示出了对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图2a中的编织织物的部分具有与图2所示的编织织物10的部分基本相同的编织图案。然而,在图2a中,应用了不同直径的纬纱。更准确地说,在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的任何经纱浮体的中间下方穿过的纬纱具有的直径小于没有在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的任何经纱浮体的中间下方穿过的其余纬纱。这导致纸侧由上由经纱浮体形成的结节没有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么高。因此,最终纤维网中赋予的图案可以受到积极的影响。

在根据图2a的变型中,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的所有经纱浮体具有相同的长度,因为它们都在五根连续的纬纱上方经过。此外,两根直径较大的连续纬纱后面跟着一根直径较小的纬纱,依此类推。

图3和3a分别示出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的变型。在下文中,将仅解释关于第一实施例及其变型的不同之处。对于其余部分,参考上面的描述。

根据图3的第二实施例及其根据图3a的变型与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例及其根据图2a的变型的区别仅在于,一些第二对角斜纹线比其余的第二斜纹线宽,并且也比第一斜纹线宽。事实上,宽的第二斜纹线与小的第二斜纹线交替。斜纹线的宽度可以通过经纱浮体的数量来调整,这有助于斜纹线的清晰度。

图4和4a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及其相应的变型。在下文中,将仅解释关于第一实施例及其变型的不同之处。对于其余部分,参考上面的描述。

根据图4的第三实施例及其根据图4a的变型分别与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例及其根据图2a的变型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些第一斜纹线在到达第二斜纹线时终止,反之亦然。在图4所示的编织织物的部分中,只有一条第一对角斜纹线真正与一条第二对角斜纹线交叉。所有其它第一和第二对角斜纹线在所示部分的另一对角斜纹线处终止。两条交叉的对角斜纹线将编织织物的所示部分分成四个部分,其中两个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对角斜纹线,其中两个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二对角斜纹线。

参照图6-8c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图4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图6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编织图案,图6a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编织卡,图7a-7f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纬纱路径,图8a-8c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经纱路径。

图5和5a分别示出了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变型。在下文中,将仅解释关于第三实施例及其变型的不同之处。对于其余部分,参考上面的描述。

根据图5的第四实施例及其根据图5a的变型与根据图4的第三实施例及其根据图4a的变型的区别仅在于,一些第一和第二斜纹线比其余的第一和第二斜纹线宽。事实上,宽的第一和第二斜纹线分别与小的第一和第二斜纹线交替。

所有示例性实施例一至四及其各自的变型的共同点在于,形成对角斜纹线的浮体每个具有的长度均为五。这意味着相应的经纱在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穿过五根连续的纬纱。

此外,在所有这些实施例一至四中,在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的任何经纱浮体的中间下方穿过的纬纱与编织织物的经纱一起编织成平纹编织结构。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三根纬纱是以平纹编织被编织的。在图7a-f中,参照第三实施例,这些纬纱对应于纬纱3、6、9等。此外,这些纬纱可以在图2a、3a、4a和5a中参照相应的变型容易地识别出来,因为这些纬纱具有比剩余纬纱更小的直径,所述剩余纬纱不在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的任何经纱浮体的中间下方穿过。

即使使用具有较小直径的纬纱导致纸侧上的经纱浮体不如使用具有较大直径的纬纱高,但仍有改进的空间。本发明人的优点在于已经发现,在每根经纱浮体中心的任一侧向上的纬纱会在每根浮体的中心产生压力点,这限制了织物的寿命。经纱浮体的尖角特性也使得难以在不去除过量经纱材料的情况下将织物表面打磨至所需的接触面积水平。此外,具有平纹编织结构的纬纱会使其难以驱动足够高的支数(count)以将织物渗透性降低到合理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改进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建议用一对不是以平纹编织结构编织的相邻纬纱来代替在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的浮体中间下方穿过的每根纬纱。更准确地说,优选的是,该对纬纱中的一根纬纱恰好在与浮体第一侧(例如,左手侧)上的浮体相邻的一根经纱上方通过,并且恰好在与浮体第二侧(例如,右手侧)上的浮体相邻的两根经纱下方通过,而该对纬纱中的另一根纬纱恰好在一根与该浮体的第二侧(例如右手侧)上的浮体相邻的经纱上通过,并且恰好在两根与该浮体的第一侧(例如左手侧)上的浮体相邻的经纱下通过。

以这种方式变型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和图4a所示的其相应变型分别导致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例和图9a所示的其相应变型。在第五实施例及其变型中,形成对角斜纹线的每根经纱的浮体具有的长度为7,这意味着相应的经纱浮在纸侧的7根连续纬纱上。此外,该对纬纱中的每根纬纱在一根经纱上方穿过,然后在三根经纱下方穿过,而不是像第三实施例的平纹编织结构中那样一直上下行进。结果是,与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相比,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编织织物具有相同数量的纬结节,但是经纱浮体的中心点变平了。所得到的织物具有高得多的自然接触面积,因此需要较少的表面砂光来达到所需的接触面积水平。压力点也消除了。此外,平纹编织的消除也允许编织更高的支数,这提供了导致更好的片材干燥的较低透气性的优点。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像在第五实施例中一样,形成对角斜纹线的经纱浮体都具有7的长度。此外,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何一个浮体中间的纬纱恰好在相应浮体的第一侧上的一根相邻经纱上通过,并且恰好在相应浮体的第二侧上的两根相邻经纱下通过,其中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何一个浮体中间的纬纱各自具有一根相邻的另一根纬纱,该另一根纬纱在相应浮体的第二侧正好在一根相邻经纱上方通过,并且在相应浮体的第一侧正好在两根相邻经纱下方通过。因此,该实施例基本上表现出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图10a示出了对图10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型。图10a中的编织织物的部分具有与图10所示的编织织物的部分基本相同的编织图案。然而,在图10a中,使用不同直径的纬纱。更准确地说,位于限定对角斜纹线的任何一个浮体中间的纬纱和它们相应的相邻的其它纬纱具有的直径小于没有在编织织物的纸侧上的任何经纱浮体中间下方通过的其余纬纱的直径。这导致由纸侧上的经纱浮体形成的结节比根据图10的第六实施例甚至更少的高度。

图11和12分别示出了第七和第八示例性实施例。与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不同,形成对角斜纹线的浮体具有大于7的长度,这意味着相应的经纱在多于7根的连续纬纱上穿过。此外,在这两个实施例中,斜纹线彼此不交叉。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根据图11的第七实施例的纬纱都具有相同的编织图案,这意味着在织物的纸侧上,所有的纬纱都在一根经纱上方通过,然后在七根经纱下方通过。

在如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可以想到许多进一步的变型。

最后应该注意的是,图2a、3a、4a、5a、9a和10a中所示的变型实施例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分别不同于根据图2、3、4、5、9和10的它们相应的基本实施例,在于一些纬纱由另一种材料制成和/或与其它纬纱是类型不同的。

10编织织物

10’编织织物(现有技术)

CD横向机器方向

CD-VC1第一CD矢量分量

CD-VC2第二CD矢量分量

CD-VC’CD矢量分量(现有技术)

FL1-FL3浮体

FL’浮体(现有技术)

MD机器方向

MD-VC1第一MD矢量分量

MD-VC2第二MD矢量分量

MD-VC’MD矢量分量(现有技术)

TL1 第一对角线斜纹线

TL2 第二对角线斜纹线

TL’斜纹线(现有技术)

WA1–WA3经纱

WA1’–WA3’经纱(现有技术)

WE1–WE5纬纱

WE1’–WE5’纬纱(现有技术)

技术分类

0612011617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