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铺纬机构以及包括它的铺纬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铺纬机构以及包括它的铺纬机。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特性的新型材料。碳纤维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其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纤维布由碳纤维织造而成,其生产工艺大致如下:经由展纱机将碳纤维束展平为平铺状单丝碳纤维,随后,借由胶剂粘结成型为纤维布条,而后,借由铺纬机以对纤维布条执行铺纬操作,而后,借由经编机对铺纬状纤维布条执行经纬交叉编织操作,以最终成型出纤维布。

在铺纬机实际工作进程中,需要借助于拉纬机构以拉扯着待切割纤维布条依序经过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左置喂料机构、右置喂料机构。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对张紧态纤维布条执行切断操作,而后,左置喂料机构、右置喂料机构同步地发生动作以对切断态纤维布条执行铺纬操作,此时,纤维布条的两端被分别压入、且固定至左置铺纬机构、右置铺纬机构中,左置铺纬机构、右置铺纬机构执行同步位移运动以将铺纬状纤维布条送入至经编机中执行经纬编织操作。

根据设计常识,左置铺纬机构和右置铺纬机构均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协同动作完成针对于纤维布条的平面铺纬操作。左置铺纬机构和右置铺纬机构具有相类似的设计结构,区别仅在于布置方位的不同。以左置铺纬机构为例,在现有技术中,其主要由平置基板、装针组件、承压组件、施压组件以及驱动单元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平置基板由铺纬机的机架所负担,且布置于左置喂料机构的正下方。承压组件由多件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且均可拆卸地固定于平置基板顶壁上的L形承压件构成。施压组件由多件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可沿着左右方向自由地执行滑移运动以实现与L形承压件相贴触设计目标的U形施压件构成。装针组件跟随承压组件沿着前后方向同步地执行位移运动,且其由多个可拆卸地固定于L形承压件右侧壁上的装针件构成。驱动单元由多组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驱动子单元构成。各驱动子单元用来分别驱动与之相对应的成组U形施压件相向/相背于与之相对应的成组L形承压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实现/解除对纤维布条段左端头的压紧。随着铺纬进程的推进,各组驱动子单元因接收到控制信号时间的不同而依序启动,以实现纤维布条段的分段、分批次压紧设计目标。由上叙述可知,现有左置铺纬机构的设计结构极为复杂,具体体现在需要沿着铺纬机的前后方向并排而置多组驱动子单元,如此一来,一方面,需要投入较多资金以购入多组驱动子单元,进而导致铺纬机整体制造成本的升高;另一方面,多组驱动子单元需要占用较大的设计空间,不但不利于空间布局设计工作的执行,而且还会导致铺纬机总体装机时间的延长;再一方面,势必会大大地增加铺纬机构的设计重量,进而不利于铺纬机减重设计目标的实施。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故,本发明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铺纬机构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铺纬机构,用来对纤维布条执行铺平操作,且将铺平状限位布条送入到经编机构中。铺纬机构包括有支撑梁、外置U形框、内置U形框、装针组件、第一导向组件、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外置U形框由支撑梁所承托,其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沿着前后方向往复地执行运动,且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外置U形件构成。装针组件跟随外置U形框沿着前后方向同步地执行位移运动,且其由N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置U形件外侧壁上的装针件构成。内置U形框被置放于外置U形框的内腔中,其跟随外置U形框沿着前后方向同步地执行位移运动,且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内置U形件构成。第一导向组件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线性排布的、使得与之相对应的内置U形框沿着左右方向定向地执行滑移运动的导向子组件构成。外置U形件和内置U形件协同作用以实现/解除对经由与之相对应的装针件而外伸出纤维布条的压紧。第二驱动部布置于支撑梁的一侧,其用来依序地驱动各段内的内置U形件沿着左右方向执行位移运动,以解除对与之相对应外置U形件的压靠。第三驱动部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线性排布的、且一一对应地组装于外置U形件和内置U形件之间的弹性施顶子单元构成。各内置U形件在与之相对应弹性施顶子单元的弹性推靠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以实现对与之相对应外置U形件的压靠。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施顶子单元包括有柱状弹簧。柱状弹簧内置于外置U形框的内腔中,且始终被弹性地压靠于内置U形件和外置U形件之间。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弹性施顶子单元还包括有左置限位柱以及右置限位柱。左置限位柱用来供柱状弹簧的左端部进行套合,且嵌设于外置U形件的左侧壁上。右置限位柱用来供柱状弹簧的右端部进行套合,且嵌设于内置U形件的左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向子组件为导正螺钉。导正螺钉被旋合于外置U形件的顶壁上,相对应地,在内置U形件上开设有与导正螺钉相适配、且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延伸的腰形导正缺口。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铺纬机构还包括有弹性衬垫组件。弹性衬垫组件由协同作用对纤维布执行弹性压紧操作的内置弹性衬垫子组件和外置弹性衬垫子组件构成。内置弹性衬垫子组件由N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内置U形件右侧壁上的内置弹性衬垫条构成。外置弹性衬垫子组件由N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置U形件右侧壁上的、且与内置弹性衬垫条相对位而置的外置弹性衬垫条构成。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装针件由N个安装座和M个梳针构成。安装座借由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置U形件的右侧壁上,且由其顶壁向下延伸出有M个供梳针执行插配操作的插装盲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驱动部包括有第一旋转电机、链条传动机构以及拖行组件。拖行组件由N个与外置U形件相配套的,且一一对应地对外置U形件进行独立拖拽的拖行件构成。第一旋转电机隐于支撑梁的空腔中,且经由链条传动机构以向着拖行组件施以拖拽力。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驱动部还包括有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正组件包括有可拆卸地固定于拖行件上的N个竖置导向轴承和N个平置导向轴承。各竖置导向轴承协同作用以用来消除拖行组件位移在进程中沿着上下方向的运动间隙。各平置导向轴承协同作用以用来消除拖行组件位移在进程中沿着左右方向的运动间隙。由支撑梁的顶壁向上延伸出有与平置导向轴承相配套的、且始终被各平置导向轴承所顶触的竖置导正棱。由支撑梁延伸出有与竖置导向轴承相配套的、且始终被各竖置导向轴承所顶触的平置导正棱。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二驱动部包括有支撑座、承载基板、齿轮齿条驱动机构、第二减速电机、推顶件以及直线驱动单元。支撑座由铺纬机机架所负担,且布置于支撑梁的一侧。承载基板用来安装固定直线驱动单元,且在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和第二减速电机的协同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往复地执行位移运动。推顶件在直线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往复地执行位移运动,以附带地同时拖拽多件内置U形件。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齿轮齿条驱动机构由齿轮和齿条构成。齿条布置于承载基板的正下方,且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座的顶壁上。第二减速电机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基板上。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由第二减速电机直接驱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直线驱动单元包括有Q件由承载基板所负担,且协同作用以对推顶件进行驱动的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二驱动部还包括有第三导向组件。第三导正组件由协同作用以对承载基板的运动方向进行导正的左置第三导向子组件和右置第三导向子组件构成。左置第三导向子组件包括有左置滑轨以及左置滑块。右置第三导向子组件包括有右置滑轨以及右置滑块。左置滑轨、右置滑轨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座的顶壁上,且相互平行而置。与左置滑轨相适配的左置滑块以及与右置滑轨相适配的右置滑块均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基板的底壁上。

以左置铺纬机构为例,在铺纬机的实际工作进程中,初始状态下,成组内置U形件因受到第三驱动部的弹性推靠力作用而与与之相对位的成组外置U形件保持于紧密贴触状态。当某批次纤维布条段在左置喂料机构的作用下被喂入到某段装针组件后,与之相对位的第二驱动部启动、成组内置U形件因受到拖拽力作用而执行左移运动直至与成组外置U形件相脱离,而后,左置喂料机构继续发生下压动作而使得纤维布条段的左端头自由地下垂于成组内置U形件和成组外置U形件之间所形成的空隙中,随后,第二驱动部失去功能以解除对内置U形件的拖拽动作,而后,第三驱动部启动,成组内置U形件因受到弹性推靠力作用而执行右移运动直至与成组外置U形件相顶触,此刻,即实现了该批次纤维布条段的左端头的可靠压紧。循环以上动作进程多次,直至完成全批次纤维布条的压紧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当需执行下批次纤维布条段的喂料、压紧操作时,第二驱动部需要沿着前后方向自适应性地发生位置变动,以与纤维布条段的喂料进程保持同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借助于单一动力源(即第二驱动部)即可实现对内置U形框的有效驱动。在铺纬进程中,第二驱动部根据实际铺纬位置的不同而自适应地改变推顶力的输出方位,以依序地、分批次地驱动各段内的内置U形件。如此一来,其在实际应用中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效果:

1)铺纬机构的设计结构得到大幅度地简化,不但有效地降低了制造实施困难度,而且还大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2)第二驱动部所需占用的设计空间相对较小,不但利于空间布局设计工作的执行,而且还会导致铺纬机总体装机时间的下降;

3)有效地降低了铺纬机构的设计重量,进而利于铺纬机减重设计目标的实施。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铺纬机,其包括有纤维布条供料系统、左置喂料机构、右置喂料机构、纤维布条切割机构、拉纬机构以及上述的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的两铺纬机构。纤维布条供料系统用于将纤维布料卷展平,且喂入至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左置喂料机构、右置喂料机构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且动作进程保持同步,且与纤维布条切割机构相配套应用,以承接经由纤维布条切割机构所切断的纤维布条,并一一对应地将纤维布条段的左、右端部压入至两铺纬机构内。拉纬机构与纤维布条供料系统相配套应用,以拉扯着待切割纤维布条依序经过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左置喂料机构、右置喂料机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铺纬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铺纬机构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铺纬机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II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7的III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8的IV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铺纬机构中外置U形框、内置U形框、装针组件以及第一导向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V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2的VI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铺纬机构中第二驱动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主视图。

1-纤维布条供料系统;2-左置喂料机构;3-右置喂料机构;4-纤维布条切割机构;5-拉纬机构;6-左置铺纬机构;61-支撑梁;611-竖置导正棱;612-平置导正棱;62-外置U形框;621-外置U形件;63-内置U形框;631-内置U形件;6311-腰形导正缺口;64-装针组件;641-装针件;6411-安装座;6412-梳针;65-第一导向组件;651-导向子组件;6511-导正螺钉;66-第一驱动部;661-链条传动机构;662-拖行组件;6621-拖行件;663-第二导向组件;6631-竖置导向轴承;6632-平置导向轴承;67-第二驱动部;671-支撑座;672-承载基板;673-齿轮齿条驱动机构;6731-齿轮;6732-齿条;674-第二减速电机;675-推顶件;676-直线驱动单元;6761-气缸;677-第三导向组件;6771-左置第三导向子组件;67711-左置滑轨;67712-左置滑块;6772-右置第三导向子组件;67721-右置滑轨;67722-右置滑块;68-第三驱动部;681-弹性施顶子单元;6811-柱状弹簧;6812-左置限位柱;6813-右置限位柱;69-弹性衬垫组件;691-内置弹性衬垫子组件;6911-内置弹性衬垫条;692-外置弹性衬垫子组件;6921-外置弹性衬垫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发明中铺纬机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纤维布条供料系统1、左置喂料机构2、右置喂料机构3、纤维布条切割机构4、拉纬机构5以及两铺纬机构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纤维布条供料系统1用于将纤维布料卷展平,且喂入至纤维布条切割机构4。左置喂料机构2、右置喂料机构3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且动作进程保持同步,且与纤维布条切割机构4相配套应用,以承接经由纤维布条切割机构4所切断的纤维布条,并一一对应地将纤维布条段的左、右端部压入至两沿着左右方向相对向而置的铺纬机构中(为了后续阐明方便,分别命名为左置铺纬机构6、右置铺纬机构)。拉纬机构5与纤维布条供料系统1相配套应用,其用来对经由纤维布条供料系统1而释放的纤维布条进行拉扯,且引导至右置喂料机构3。在铺纬机实际工作进程中,需要借助于拉纬机构5以拉扯着待切割纤维布条依序经过纤维布条切割机构4、左置喂料机构2、右置喂料机构3。纤维布条切割机构4对张紧态纤维布条执行切断操作,而后,左置喂料机构2、右置喂料机构3同步地发生动作(沿着前后方向执行位移运动)以对切断态纤维布条执行铺纬操作,此时,纤维布条的两端被分别压入、且固定至左置铺纬机构6、右置铺纬机构中,左置铺纬机构6、右置铺纬机构执行同步位移运动以将铺纬状纤维布条送入至经编机中执行经纬编织操作,最终成型出纤维布。

实际应用中,两铺纬机构相互协同以完成针对于纤维布条的平面铺纬操作。两对向而置的铺纬机构具有相雷同的设计结构,区别仅在于布置方位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仅以左置铺纬机构6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3、4、5中所示,其主要由支撑梁61、外置U形框62、内置U形框63、装针组件64、第一导向组件65、第一驱动部66、第二驱动部67以及第三驱动部68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外置U形框62由支撑梁61所承托,其在第一驱动部66的驱动力作用沿着前后方向往复地执行运动,且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外置U形件621构成。装针组件64跟随外置U形框62沿着前后方向同步地执行位移运动,且其由N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置U形件621外侧壁上的装针件641构成。内置U形框63始终位于外置U形框62的内腔中,其跟随外置U形框62沿着前后方向同步地执行位移运动,且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内置U形件631构成。第一导向组件65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线性排布的、使得与之相对应的内置U形框63沿着左右方向定向地执行滑移运动的导向子组件651构成。外置U形件621和内置U形件631协同作用以实现/解除对经由与之相对应的装针件641而外伸出纤维布条的压紧。第二驱动部67布置于支撑梁61的一侧,其用来依序地驱动各段内的内置U形件631沿着左右方向执行位移运动,以解除对与之相对应外置U形件621的压靠。借助于单一第二驱动部67即可实现对内置U形框63的有效驱动。在铺纬进程中,第二驱动部67根据实际铺纬位置的不同而自适应地改变推顶力的输出方位,以依序地、分批次地驱动各段内的内置U形件631。第三驱动部68由N个沿着前后方向线性排布的、且一一对应地组装于外置U形件和内置U形件之间的弹性施顶子单元681构成。各内置U形件631在与之相对应弹性施顶子单元681的弹性推靠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以实现对与之相对应外置U形件621的压靠。

上述左置铺纬机构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初始状态下,成组内置U形件631因受到第三驱动部68的弹性推靠力作用而与与之相对位的成组外置U形件621保持于紧密贴触状态。当某批次纤维布条段在左置喂料机构2的作用下被喂入到某段装针组件64后,与之相对位的第二驱动部67启动、成组内置U形件631因受到拖拽力作用而执行左移运动直至与成组外置U形件621相脱离,而后,左置喂料机构2继续发生下压动作而使得纤维布条段的左端头自由地下垂于成组内置U形件631和成组外置U形件621之间所形成的空隙中,随后,第二驱动部67失去功能以解除对内置U形件631的拖拽动作,而后,第三驱动部68启动,成组内置U形件631因受到弹性推靠力作用而执行右移运动直至与成组外置U形件621相顶触,此刻,即实现了该批次纤维布条段的左端头的可靠压紧。循环以上动作进程多次,直至完成全批次纤维布条的压紧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当需执行下批次纤维布条段的喂料、压紧操作时,第二驱动部67需要沿着前后方向自适应性地发生位置变动,以与纤维布条段的喂料进程保持同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上述设计结构的左置铺纬机构在实际应用中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效果:

1)左置铺纬机构6具有极为简洁的设计结构,不但有效地降低了其制造实施困难度,而且还大大地降低了其配套件的采购成本;

2)第二驱动部67所需占用的设计空间相对较小,不但利于空间布局设计工作的执行,而且还会导致左置铺纬机构6组装时间以及铺纬机总体装机时间的下降;

3)有效地降低了左置铺纬机构6的设计重量,进而利于铺纬机减重设计目标的实施。

根据设计常识,弹性施顶子单元681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对内置U形框63的全程推顶,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施,且后续便于执行维护、返修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弹性施顶子单元681主要由多件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的N件柱状弹簧6811。柱状弹簧6811内置于外置U形框62的内腔中,且始终被弹性地压靠于内置U形件631和外置U形件621之间(如图5、9中所示)。

再者,由图5、9中所示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弹性施顶子单元681还增设有与柱状弹簧6811相配套应用的左置限位柱6812和右置限位柱6813。左置限位柱6812用来供柱状弹簧6811的左端部进行套合,且嵌设于外置U形件621的左侧壁上。右置限位柱6813用来供柱状弹簧6811的右端部进行套合,且嵌设于内置U形件631的左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一方面,在确保柱状弹簧6811固定牢靠的前提下,左置限位柱6812和右置限位柱6813相互协同可以有效地提高柱状弹簧6811的定位准确性,保证同一时刻下其相对于各不同内置U形件631输出同向、同值的弹性推靠力,进而确保各不同内置U形件具有良好的复位同步性;另一方面,还有效地提升了柱状弹簧6811的拆装速度,利于后续拆换操作的顺利执行。

根据设计常识,导向子组件651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对内置U形件631位移方向的导正,确保内置U形件631相对于外置U形件621执行位移运动的进程中始终沿着左右方向,进而实现对纤维布条左端头的可靠夹持,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利于后期执行拆换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4-11中所示,导向子组件651优选为导正螺钉6511。导正螺钉6511被旋合于外置U形件621的顶壁上,相对应地,在内置U形件631上开设有与该导正螺钉6511相适配、且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延伸的腰形导正缺口6311。

已知,鉴于纤维布条的材质特性,当其受到刚性力作用时极易发生压损现象,进而势必会对纤维布的最终织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此,作为上述铺纬机构的进一步优化,其还增设有弹性衬垫组件69。弹性衬垫组件69由协同作用对纤维布执行弹性压紧操作的内置弹性衬垫子组件691和外置弹性衬垫子组件692构成。内置弹性衬垫子组件691由N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内置U形件631右侧壁上的内置弹性衬垫条6911构成。外置弹性衬垫子组件692由N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置U形件621右侧壁上的、且与内置弹性衬垫条6911相对位而置的外置弹性衬垫条6921构成。如此一来,在内置U形件631因受到侧向弹性推顶力作用而逐渐靠近外置U形件621以实现对纤维布料左端头夹紧的进程中,内置弹性衬垫条6911和外置弹性衬垫条6921首先与纤维布料左端头相接触,从而可有效地避免了其因受到刚性挤压力作用而压损现象的发生。

作为上述铺纬机构结构的进一步细化,如图2-9中所示,第一驱动部66优选包括有第一旋转电机(图中未能示出)、链条传动机构661以及拖行组件662。其中,拖行组件662由N个与外置U形件621相配套的,且一一对应地对外置U形件621进行独立拖拽的拖行件6621构成。第一旋转电机隐于支撑梁71的空腔中,且经由链条传动机构661以向着拖行组件662施以拖拽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确保第一驱动部66满足基本拖动功能的前提下,其具有较为简洁的设计结构,易于进行制造实施,且实施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因拖拽力不足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拖行打滑”现象的发生,保证外置U形框62、内置U形框63以及装针组件64具有较高的位移精度,进而确保纤维布铺纬工作得以高质量地执行。

再者,由图7、8、9、12中所示还可以明确地看出,第一驱动部66还增设有第二导向组件663。第二导正组件663包括有可拆卸地固定于拖行件6621上的N个竖置导向轴承6631和N个平置导向轴承6632。各竖置导向轴承6631协同作用以用来消除拖行组件662位移在进程中沿着上下方向的运动间隙。各平置导向轴承6632协同作用以用来消除拖行组件662位移在进程中沿着左右方向的运动间隙。由支撑梁61的顶壁向上延伸出有与上述平置导向轴承6632相配套的、且始终被各平置导向轴承6632所顶触的竖置导正棱611。由支撑梁61延伸出有与竖置导向轴承6631相配套的、且始终被各竖置导向轴承6631所顶触的平置导正棱612。

随着纤维布条铺纬操作进程的推进,第二驱动部67需根据实际铺纬位置的不同而自适应地改变推顶力的输出方位,以依序地、分批次地驱动各段内的内置U形件631。由上文叙述可知,第二驱动部67的动作灵敏度以及位移精度对纤维布的铺纬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第二驱动部67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13、14中所示,其主要由支撑座671、承载基板672、齿轮齿条驱动机构673、第二减速电机674、推顶件675以及直线驱动单元676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支撑座671由铺纬机机架所负担,且布置于支撑梁61的一侧。承载基板672用来安装固定直线驱动单元676,且在齿轮齿条驱动机构673和第二减速电机674的协同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往复地执行位移运动。齿轮齿条驱动机构673由齿轮6731和齿条6732构成。齿条6732布置于承载基板672的正下方,且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座671的顶壁上。第二减速电机674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基板672上。与齿条6732相啮合的齿轮6731由第二减速电机674直接驱动。推顶件675在直线驱动单元676的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往复地执行位移运动,以附带地同时拖拽多件内置U形件631。

再者,由图13、14中所示还可以明确地看出,第二驱动部67还增设有第三导向组件677。第三导正组件677由协同作用以对承载基板672的运动方向进行导正的左置第三导向子组件6771和右置第三导向子组件6772构成。左置第三导向子组件6771包括有左置滑轨67711以及左置滑块67712。右置第三导向子组件6772包括有右置滑轨67721以及右置滑块67722。左置滑轨67711、右置滑轨67721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座671的顶壁上,且相互平行而置。与左置滑轨67711相适配的左置滑块67712以及与右置滑轨67721相适配的右置滑块67722均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基板672的底壁上。

另外,由图13中所示还可以看出其看出,直线驱动单元676优选由2件由承载基板672所负担,且协同作用以对推顶件675进行驱动的气缸6761构成。当纤维布条被喂入到装针组件64后,且左置喂料机构2继续发生下压动作而使得其左端头自由地下垂于成组内置U形件631和成组外置U形件621之间所形成的空隙中后,气缸6761泄压以解除其所施加于内置U形件631上的拖拽力,与此同时,与此相对位弹性施顶子单元681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以驱使成组内置U形件得以缓慢、且稳定地执行右移运动直至与成组外置U形件621相顶触,进而确保纤维布条端头得以可靠夹紧。

最后,需要说明是,已知,装针件641为易损件,铺纬机应用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频繁地对其执行维护或换新操作,进而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铺纬机的工作效率。鉴于此,如图11中所示,作为上述铺纬机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装针件641优选为分体式设计结构,其由N个安装座6411和M个梳针6412插配构成。每个安装座6411均借由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置U形件621的右侧壁上,且由其顶壁向下延伸出有M个供梳针6412执行插配操作的插装盲孔。当铺纬机经过一段时期的应用,当其上某个装针件641整体受到损坏或附属于单个装针件641的某些梳针6412发生磨损或弯折时,仅需有针对性的对受损组件或受损件换新即可,从而可有效地确保铺纬机具有较好的易维护性,降低其后期维护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73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