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遮光透气织物及制备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53:06


遮光透气织物及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遮光透气织物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织物通常是由细长柔软的纱线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形成的一种片状柔软的物品。

织物通常是充当一些基础的原料用来制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服装服饰便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织物制品。

服装服饰作为人们贴身穿着的物品,其具有的舒适性深受人们的关注,影响服饰的舒适性多种多样,防晒性便是其中的一种,服饰的防晒性不佳会导致使用者出现被晒伤的情况,传统的服饰会通过加厚的方式来加强织物的防晒性,但服饰加厚之后又会影响到服饰的穿着透气性,使得服饰的穿着依旧不适,服饰具有的性能是由制作服饰本身的织物决定的,因而设置一种结构来解决传统织物不能同时兼具防晒和透气性能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透气织物及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遮光透气织物,包括遮光透气层,所述遮光透气层上均布有连通其两侧端面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两侧开口的朝向相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通道包括沿遮光透气层宽度方向阵列分布的若干透气孔,所述遮光透气层的两侧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遮盖透气孔的遮光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件包括与遮光透气层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端,位于同列透气孔两侧的所述遮光件的活动端朝向相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位于遮光透气层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遮光件之间留有间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通道的开口长度与遮光件的长度一致,所述透气通道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透气层由遮光拉毛纱线平纹编织而成,所述遮光拉毛纱线由竹炭纤维、棉纤维和超细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遮光透气织物及制备工艺,用于上述遮光透气织物的生产,包括,

步骤一:在遮光透气层上加工出透气孔;

步骤二:对经由步骤一加工完毕的遮光透气层进行喷水加湿;

步骤三:对相邻两列透气孔之间的遮光透气层进行磨毛,使得遮光透气层上形成条状绒毛区域;

步骤四:对条状绒毛区域进行喷胶处理;

步骤五:拉动条状绒毛区域进行倾斜并遮挡透气孔;

步骤六:将经由步骤五加工完毕的遮光透气层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七:将经由步骤六处理完毕的遮光透气层进行收卷。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设置的透气通道,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借助开设的透气通道更好地透过遮光透气层进行流动和交换,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更好地透过遮光透气层进行流动和交换,使得热量和气态的水可以跟随流动的空气进行流动和交换,确保结构整体制作的服饰的穿着过程更加舒适,透气通道两侧开口的朝向相反,该设置使得流动的空气透过透气通道流经的路径为非直线结构,光线的传播方式通常为直线传播,进而使得织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阳光无法直接通过开设的透气通道越过遮光透气层,确保结构整体具有稳定透气性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光线照射对于使用者的穿着舒适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遮光拉毛纱线的切片图;

图4为本发明中织物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4中E处的放大图。

图中:1、遮光透气层;2、透气孔;3、遮光件;4、间隙;5、遮光拉毛纱线;6、竹炭纤维;7、棉纤维;8、超细涤纶纤维;9、收卷辊;10、第一伺服电机;11、物料槽;12、物料辊;13、第二伺服电机;14、激光头;15、第一喷雾头;16、第一水泵;17、储水箱;18、电动伸缩杆;19、磨毛片;20、第二喷雾头;21、第二水泵;22、储胶箱;23、第三伺服电机;24、第一刮毛刷;25、第二刮毛刷;26、让位槽;27、烘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遮光透气织物及制备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遮光透气层1,遮光透气层1上均布有连通其两侧端面的透气通道,利用设置的透气通道,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借助开设的透气通道更好地透过遮光透气层1进行流动和交换,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更好地透过遮光透气层1进行流动和交换,使得热量和气态的水可以跟随流动的空气进行流动和交换,确保结构整体制作的服饰的穿着过程更加舒适,透气通道两侧开口的朝向相反,该设置使得流动的空气透过透气通道流经的路径为非直线结构,光线的传播方式通常为直线传播,进而使得织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阳光无法直接通过开设的透气通道越过遮光透气层1,确保结构整体具有稳定透气性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光线照射对于使用者的穿着舒适度的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气通道包括沿遮光透气层1宽度方向阵列分布的若干透气孔2,遮光透气层1的两侧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遮盖透气孔2的遮光件3,通过开设的透气孔2实现对遮光透气层1两侧端面的连通,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借助开设的透气孔2进行气体的交换,通过设置的遮光件3的遮挡作用,实现对透气孔2两侧开口的稳定遮挡,减少光线直接照射在透气孔2上并通过透气孔2越过遮光透气层1整体,同时通过遮光件3与遮光透气层1间的间隙4以及透气孔2的共同作用,围设出了上述的透气通道的结构,确保透气通道透气和遮光的功能可以稳定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遮光件3包括与遮光透气层1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端,位于同列透气孔2两侧的遮光件3的活动端朝向相反,遮光件3与遮光透气层1一体成形,通过其固定端实现遮光件3与遮光透气层1的稳定固定,同时利用其设置的活动端使得遮光透气件远离其活动端的一侧可以进行倾斜并对透气孔2进行稳定地遮挡,位于遮光透气层1同侧相邻的两个遮光件3之间留有间隙4,利用形成的间隙4,使得相邻两个遮光透气层1间的距离更大,进而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借助该间隙4进入到透气通道内进行流动并在遮光透气层1的两侧进行交换,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更好地进入到透气通道内并借助开设的透气通道进行流动和气体交换。

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气通道的开口长度与遮光件3的长度一致,透气通道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该设置确保透气通道与外界连通的程度更大,进而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更好地进入到透气通道内并借助开设的透气通道进行流动的和气体交换,使得结构整体的透气和舒适性更好,同时该设置未对遮光件3遮光的性能产生影响,进一步确保结构整体具有遮光性能的同时又兼顾良好的透气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遮光透气层1由遮光拉毛纱线5通过梭织机平纹编织而成,遮光拉毛纱线5由竹炭纤维6、棉纤维7和超细涤纶纤维8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利用竹炭纤维6具有的透气抑菌以及深色吸光的特点来加强结构整体的遮光和透气性,通过竹炭纤维6具有的深色吸光的特点实现对照射在该处的光线的稳定吸收,进而可以减少光线越过遮光透气层1的量,使得织物的遮光性能更加稳定,利用棉纤维7和超细涤纶纤维8具有的透气性好的特点来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透气性,同时利用超细涤纶纤维8具有的直径小的特点来减轻纤维间的孔隙,使得形成的遮光拉毛纱线5内的孔隙更加错综复杂,进而减少光线透过遮光拉毛纱线5的量,使得结构整体的遮光和防晒性能更好。

该遮光透气织物及制备工艺,如图1-图8所示,用于上述遮光透气织物的生产,包括,

步骤一:将遮光透气层1的物料安装在织物加工设备上,在遮光透气层1上通过激光打孔的方式加工出透气孔2,形成的透气孔2遮光透气层1的宽度方向阵列分布,利用形成的透气孔2实现对遮光透气层1两侧连通程度的加强,进而使得流动的空气可以借助开设的透气孔2进行流动的和气体交换;

步骤二:利用织物加工设备对经由步骤一加工完毕的遮光透气层1进行喷水加湿,将遮光透气层1进行喷水加湿,该过程实现对遮光透气层1的稳定加湿,进而确保后续喷胶的过程中,液态的胶水可以更好地对织物进行浸湿;

步骤三:利用织物加工设备对相邻两列透气孔2之间的遮光透气层1进行磨毛,使得遮光透气层1上形成条状绒毛区域;

步骤四:利用织物加工设备对条状绒毛区域进行喷胶处理,通过对条状绒毛区域进行喷胶,该设置使得条状绒毛区域会被胶水浸湿,进而使得条状绒毛区域内的绒毛内粘附有胶水,使得条状绒毛区域内的绒毛被稳定浸湿,进而可以借助胶水变干硬化之后实现对条状绒毛区域内绒毛位置的稳定定型;

步骤五:利用织物加工设备拉动条状绒毛区域进行倾斜并遮挡透气孔2,该过程实现对条状绒毛区域内绒毛的拉动,使得条状绒毛区域内的绒毛可以朝向透气孔2所在的,利用倾斜的绒毛实现对透气孔2的稳定遮挡,确保形成的遮光件3可以稳定实现对透气孔2的遮挡;

步骤六:利用织物加工设备将经由步骤五加工完毕的遮光透气层1进行烘干处理,通过对遮光透气层1的烘干处理,使得条状绒毛区域内的绒毛上的胶水被烘干,使得绒毛所在的位置被变干的胶水稳定限位,使得形成的遮光件3所处的位置更加稳定,确保遮光件3遮光的功能更加稳定;

步骤七:利用织物加工设备将经由步骤六处理完毕的遮光透气层1进行收卷,实现对加工完毕的遮光透气织物的稳定收卷和存放,确保后续时候的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4所示,织物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沿物料递送的方向依次设置为上料部、加工部和收卷部,设置的机架包括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支撑脚,通过设置的支撑脚可以实现对支撑板的稳定抬升,设置的上料部实现对尚未加工的物料的稳定支撑和上料的过程,设置的收卷部用于实现对加工完毕的物料的稳定收卷。

如图4所示,收卷部包括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件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的收卷辊9,第一支撑件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带动收卷辊9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10,第一伺服电机10转动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收卷辊9进行转动,收卷辊9转动会实现对加工完毕的物料的稳定收卷,利用第一伺服电机10具有的转动过程方便可控的特点来确保物料的收卷和退卷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如图4和图5所示,上料部包括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开口与外侧连通的物料槽11,物料槽11内可拆卸连接有物料辊12,设置的物料辊12用于实现对未加工物料的稳定存放,第二支撑件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3,第二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安装管,物料辊12的一端穿入到安装管内,安装管和物料辊12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螺栓,通过限位螺栓的拆卸,实现物料辊12与第二伺服电机13间的拆卸,通过限位螺栓与螺纹孔间的相互插接确保第二伺服电机13转动的过程中可以稳定带动物料辊12进行转动,同时通过对第二伺服电机13与第一伺服电机10之间转动速度差值的控制,确保物料在递送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在绷紧的状态,确保物料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效果更加稳定,同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0和第二伺服电机13的共同作用带动物料进行步进的送料过程,进而确保物料的各个阶段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效果更加稳定。

如图4所示,加工部包括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若干激光头14,设置的激光头14用于在物料的表面加工出稳定的透气孔2的结构;

如图4和图6所示,加工部还包括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第四支撑件,第四支撑件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喷雾头15,若干第一喷雾头15通过同一送水管连通,送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有第一水泵16,第一水泵16的进水端连通有储水箱17,通过第一水泵16的抽吸作用将储水箱17内存储的水抽吸到送水管内,送水管内的水进入到第一喷雾头15内,在第一喷雾头15的作用下使得水被雾化并对途经的织物进行打湿处理,与第一喷雾头15位置对应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放置腔,第一放置腔内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水泵16连通的送水管,送水管上连通有开口向上的若干第一喷头,位于第一放置腔内的第一喷头用于实现对织物的底部进行加湿;

如图4和图7所示,加工部还包括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第五支撑件,第五支撑件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若干电动伸缩杆18,若干电动伸缩杆18的输出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沿竖向方向往复滑动的滑动板,滑动板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若干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螺纹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若干磨毛片19,电机转动带动磨毛片19进行转动,磨毛片19转动实现对织物表面稳定的磨毛处理,通过对滑动板滑动的控制来确保物料的表面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绒毛区域,位于磨毛片19下方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放置腔,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输出轴自下而上穿至第二放置腔内的若干电机,电机的输出上通过螺纹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磨毛片19,位于上方的磨毛片19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抵紧,进而可以通过位于下方的磨毛片19实现对织物下表面的稳定磨毛;

如图4所示,加工部还包括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第六支撑件,第六支撑件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喷雾头20,第二喷雾头20与织物表面贴合,若干第二喷雾头20上连通有同一输胶管,输胶管的进液端连通有第二水泵21,第二水泵21的进水端连通有储胶箱22,通过第二水泵21的抽吸产生的作用力将储胶件中存储的胶水抽吸至输胶管内并通过第二喷雾头20喷洒至带有绒毛的区域上,使得绒毛上可以稳定粘有胶水,与第二喷雾头20位置对应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三放置腔,第三放置腔内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水泵21连通的输胶管,输胶管上连通有开口朝上的若干第二喷雾头20,甚至的第二喷雾头20用于对织物的底部进行喷胶处理;

如图4和图8所示,加工部还包括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第七支撑件,第七支撑件上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23,第三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在第七支撑件上的转轴,转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毛刷24,转动第一刮毛刷24轴转动的方向与物料递送的方向相反且转轴的转动速度大于收卷辊9的转动速度,该设置确保第一刮毛刷24可以带动绒毛朝向背离收卷辊9的一侧偏移,位于第七支撑件下方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毛刷25,设置的第二刮毛刷25使得织物物料底部的绒毛朝向背离织物物料地方的方向偏移,进而在织物物料的上下表面产生朝向相反的两个遮光件3,确保透气通道的两侧开口朝向相反的一侧。

如图4所示,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放置槽和第三放置腔连通的让位槽26,设置的让位槽26用于减少潮湿阶段织物物料递送的过程支撑板对于物料的挤压过程,确保遮光件3所处的状态更加稳定,加工部还包括与支撑板通过螺栓方式固定连接的烘箱体27,利用设置的烘箱体27实现对途径物料的烘干和加热处理,使得绒毛内的胶水和水分被烘干,进而确保遮光件3可以更好地定型,完成对织物的加工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72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