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连接器组装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6:40


一种电连接器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主要用于实现低频信号、高频信号及电能(功率)的传输,是电气系统重要的接口元件。电连接器种类繁多,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航天航空和仪器仪表等领域,电连接器的性能和连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电气系统中直接使用的电连接器一般为插有线缆的电连接器,此类电连接器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电连接器本体和端部带有金属接触件的线缆。其中,电连接器本体和线缆的组装方式为:将线缆上的金属接触件固定在专门的送线器上;再将送线器插入电连接器本体的孔中,并使金属接触件卡在电连接器的接口部分位置;然后拔出送线器,留下插接完成的线缆;重复以上操作,继续剩余线缆的插接,直至电连接器本体上的所有孔都插上线缆,则整个电连接器组装完成。

目前,电连接器本体的生产以及线缆和金属接触件的连接都已实现自动化,但是电连接器本体和线缆上的金属接触件的连接仍需要人工操作完成,而采用人工进行电连接器的组装存在人工成本高和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容易出现漏插或未插好等质量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化完成电连接器组装过程并且有效保证电连接器生产质量并且有效提高组装效率的电连接器组装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装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电连接器组装容易出现漏插或未插好、人工成本高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组装设备,包括:

线缆夹取组件,所述线缆夹取组件包括承载座、定位机构和第一夹持机构,所述承载座设有多个限位凹槽,线缆头部的金属接触件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凹槽最大径向尺寸,当所述线缆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中时,所述卡接部紧贴在所述限位凹槽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在第一移动模组的作用下夹取所述金属接触件沿所述限位凹槽的轴向上运动至所述定位组件上方预设位置且将所述线缆放入所述定位机构中;

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设于所述定位机构远离所述承载座一侧,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二夹持机构和第二移动模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初始状态下夹持电连接器本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在所述第二移动模组带动下在靠近所述线缆方向上运动以完成所述金属接触件与所述电连接器本体的开孔的插接过程。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限位凹槽呈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座的下方固定设有X向移动模组,所述X向移动模组在位于水平方向上且垂直于所述限位凹槽的轴向上运动,所述X向移动模组用于当位于线缆预夹取位置的限位凹槽上线缆完成插接后沿X向运动以使与当前插接完成的线缆对应的限位凹槽的相邻限位凹槽运动至线缆预夹取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座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在所述线缆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后压合在所述承载板上完成线缆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工业相机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工业相机位于所述承载座的上方,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在所述线缆预夹取位置拍摄的图像确定所述线缆的金属接触件与所述限位凹槽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工业相机,所述第二工业相机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工业相机设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前方,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工业相机在所述预插接位置拍摄的图像确定待插接开孔与所述电连接器本体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第一工业相机和第二工业相机基于视觉检测分别完成线缆放置位置和电连接器本体的孔位定位的检测过程,使得能够通过线缆夹取组件和插接组件完成电连接器的自动化组装,实现了电连接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储线槽,所述储线槽靠近所述预插接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线组件,所述卷线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滚筒,所述两个滚筒距离最近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线缆的尺寸匹配,两个所述滚筒围绕各自轴向基于互为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以将位于所述线缆夹取组件中的线缆抽出。

进一步地,所述卷线组件为可升降结构,所述卷线组件的初始位置设于所述储线槽内,所述卷线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完成插接过程返回至所述预插接位置时相对于所述储线槽升起以将所述线缆穿入两个所述滚筒之间并紧贴于其筒壁上。通过搭配设置卷线组件和储线槽,使得在完成线缆和电连接器本体的插接过程后,能够利用卷线组件将位于定位机构中的线缆快速抽出并带至位于卷线组件下方的储线槽中,有效缩短电连接器的组装时间,同时使插接完成的线缆后端在竖直方向限位在储线槽中,避免影响后续待插接线缆的插接过程。

进一步地,还包括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后端,所述按压机构底部向前倾斜,所述按压机构用于当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夹取线缆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上时下降抵接至位于所述定位机构中的线缆上后围绕与其转动连接的固定座转动,以使其底部滚轮沿所述定位机构轴向滚动将线缆按压至所述定位机构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工业相机和第二工业相机基于视觉检测分别完成线缆放置位置和电连接器本体的孔位定位的检测过程,使得能够通过线缆夹取组件和插接组件完成电连接器的自动化组装,实现了电连接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2)通过搭配设置卷线组件和储线槽,使得在完成线缆和电连接器本体的插接过程后,能够利用卷线组件将位于定位机构中的线缆快速抽出并带至位于卷线组件下方的储线槽中,有效缩短电连接器的组装时间,同时使插接完成的线缆后端在竖直方向限位在储线槽中,避免影响后续待插接线缆的插接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当承载座位于预夹取位置时电连接器组装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座位于第一预设检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组件位于第二预设检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卷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在定位机构中进行压合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按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承载座1、限位凹槽101、定位机构2、第一夹持机构3、第一移动模组4、第二夹持机构7、第二移动模组8、电连接器本体9、X向移动模组10、盖板11、第一工业相机12、第二工业相机13、底座14、储线槽141、卷线组件15、按压机构16、滚轮161、转轴162、固定座17、导向座19、导向槽191、下压件20、送线座21、送线槽211、夹紧组件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装设备,包括:

线缆夹取组件,用于完成连接有金属接触件的线缆的取放,线缆夹取组件包括承载座1、定位机构2和第一夹持机构3,承载座1设有多个限位凹槽101,线缆头部的金属接触件上设有卡接部,卡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限位凹槽101最大径向尺寸,当线缆放置在限位凹槽101中时,卡接部紧贴在限位凹槽101的前端面上,第一夹持机构3在第一移动模组4的作用下夹取金属接触件沿限位凹槽101的轴向上运动至定位组件上方预设位置且将线缆放入定位机构2中;

插接组件,用于夹持电连接器本体9运动完成与线缆的固定连接,插接组件设于定位机构2远离承载座1一侧,插接组件包括第二夹持机构7和第二移动模组8,第二夹持机构7初始状态下夹持电连接器本体9水平放置,第二夹持机构7在第二移动模组8带动下在靠近线缆的方向上运动以完成金属接触件与电连接器本体9的开孔的插接过程。

具体地,第一移动模组4为Y向移动模组,Y向移动模组通过在其对应的Y向导轨上滑动带动线缆夹取组件在Y向上运动;第二移动模组8为XYZ伺服模组,通过其包含的X向移动模组、X向移动模组和Z向移动模组分别在其对应的X向导轨、Y向导轨和Z向导轨上滑动,实现插接组件在X向、Y向、和Z向上的运动。

优选地,多个限位凹槽101呈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承载座1的下方固定设有X向移动模组10,X向移动模组10在位于水平方向上且垂直于限位凹槽101的轴向上运动,X向移动模组10用于当位于线缆预夹取位置的限位凹槽101上线缆完成插接后沿X向运动以使与当前插接完成的线缆对应的限位凹槽101的相邻限位凹槽101运动至线缆预夹取位置上。

具体地,提前设定电连接器本体9上待插接开孔的预插接位置和线缆的预夹取位置。控制夹持有电连接器本体9的插接组件运动到相应位置,以使电连接器本体9当前的待插接开孔位于预插接位置上;控制X向移动模组10带动承载座1在X向上运动至相应位置,使待插接的线缆位于待夹取位置上,再控制第一夹持机构3能够夹取线缆后向其前方运动,将线缆放置在定位机构2中,使线缆处于插接位置上。此时,待插接开孔的中心与待插接线缆头端连接的金属接触件的轴向重合。

其中,第一夹具机构3向其前方的运动方向为Y向,即为从预夹取位置到插接位置的方向。X向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Y向为图2中的左右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承载座1的初始位置对应于X向移动模组10位于其下方滑动连接的导轨的最左侧位置,在插接组件运动至使电连接器本体9当前的待插接开孔位于预插接位置的相应位置时,X向移动模组10带动承载座1从左向右运动,以使承载座1上最右侧的限位凹槽101中的线缆位于预夹取位置上。

控制第一夹持机构3从预夹取位置夹取待插接线缆,在Y向上向其前方移动预设距离后将其准确放置在定位机构2上,以使线缆准确位于对应的插接位置上。

再控制插接组件朝向定位机构2方向运动,以使待插接开孔沿与金属接触件对齐的方向向线缆靠近,在其运动相应距离后,位于插接位置的线缆上的金属接触件插入待插接开孔中,以将其对应的卡接部卡设在开孔中对应位置上,完成电连接器本体9的当前开孔和第一根线缆之间的固定连接。

当完成第一根线缆的插接后,控制插接组件运动,或控制插接组件上夹持电连接器本体5的第二夹持机构7绕其轴向转动,或二者搭配控制,以将下一个待插接开孔切换至预插接位置上。

控制X向移动模组10带动承载座1向其右侧运动固定距离,此固定距离等于相邻限位凹槽101之间的距离,以使承载座1上从最右侧数的第二个限位凹槽101中的线缆切换至预夹取位置上,以进行上述的插接过程。

循环上述步骤直至与电连接器本体5上开孔101数量一致的所有线缆在对应开孔101上插接完成,即完成电连接器组装过程。

优选地,承载座1上方设有盖板11,盖板11用于在线缆放置在限位凹槽101后压合在承载板上完成线缆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盖板11为透明压板,在线缆在被第一夹持机构3夹取后水平向前移动时,线缆通过穿过限位凹槽101向前移动,并且在透明压板作用下压平捋直。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工业相机12和控制器,第一工业相机12和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工业相机12位于承载座1的上方,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工业相机12在线缆预夹取位置拍摄的图像确定线缆的金属接触件与限位凹槽101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地,第一工业相机12和承载座1之间安装有环形光源,线缆在承载座1上从右至左依次放入对应的限位凹槽101中,在控制承载座1上待插接线缆移动到预夹取位置之前,需要对承载座1上放置有线缆的限位凹槽101上的线缆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金属接触件相对于限位凹槽101的暴露长度大于阈值时,则判断为符合放置标准。

在检测到所述承载座1的部分限位凹槽101中一一对应放置有线缆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移动模组4带动承载座1运动至第一预设检测位置,使得第一工业相机12对位于第一检测范围内的连接有金属接触件的线缆进行拍摄,利用HSV色彩空间提取算法找到金属接触件的位置,根据霍夫线变换算法找到对应的限位凹槽101位置,从而根据金属接触件和限位凹槽101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线缆的放置是否符合设定,以保证当限位凹槽101在X向上运动至相应位置时,其承载的线缆能准确位于预夹取位置上。其中,HSV色彩空间提取和霍夫线变换算法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检测范围与第一工业相机12相对于承载座1的高度相关,第一预设检测位置为第一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业相机12对应的第一检测范围不能覆盖承载座1上所有的限位凹槽101,因此,当电连接器组装需要插接线缆数量超过一定数量时,需要通过X向移动模组10带动承载座1移动,完成承载有线缆的所有限位凹槽101和其对应的线缆的检测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人工完成连接有金属接触件的线缆在承载座1上的放置过程时,线缆的放置位置不是精确定位的,即金属接触件的位置不能准确定位,有可能存在金属接触件的卡接部没有紧贴在限位凹槽101的前端面的现象,导致在夹取线缆完成定量移动后放置在定位机构2中时,位于定位机构2中的金属接触件无法与电连接器本体9准确插接。

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工业相机12在限位凹槽101和线缆上方进行图像采集,能够获取到金属接触件与限位凹槽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判断出线缆和其金属接触件是否位于设定的标准位置上,即是否准确位于预夹取位置上,从而实现了承载座1对应的线缆取料位置的准确定位,从而保证在后续的自动化夹取过程完成后实现线缆和金属接触件在定位机构2上放置的精准度,以实现线缆连接的金属接触件在其对应的插接位置上的准确插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工业相机13,第二工业相机13和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工业相机13设于第二夹持机构7的前方,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工业相机13在预插接位置拍摄的图像确定待插接开孔与电连接器本体9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地,第二工业相机13和位于预插接位置的插接组件之间安装有环形光源,控制第二移动模组8带动插接组件运动至第二预设检测位置,控制第二工业相机13对电连接器本体9进行拍摄得到目标图片,由于,电连接器本体9的各开孔旁均对应设置有孔位编号,因此,根据所述目标图片判断其显示的所述孔位编号是否清晰,若清晰,则判断所述插接组件夹持的所述电连接器处于水平状态且其轴向位于Y向上。

同时,控制器基于目标图像利用霍夫圆变换算法检测电连接器本体上开孔位置,并利用二值化图像算法检测孔位编号为1的开孔,坐标转换计算图像上开孔的中心位置对应的现实坐标位置。同理可检测其他孔位编号的开孔的现实坐标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金属送线器进行电连接器的插接,但是金属送线器价格昂贵;塑料送线器价格便宜,但由于塑料材质较软,如果插接位置不精准,角度存在偏差,则在插接过程中容易损坏,器材消耗量大。

因此,本申请通过提出上述检测方法和硬件控制过程实现开孔位置和线缆放置位置的精准计算且插接精度可达0.02mm,能够将线缆准确地插入电连接器本体,使得可以使用塑料送线器来进行线缆的插接,而不必担心器材的大量消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14,第一夹持机构3和第二夹持机构7均滑动连接于底座14上,底座14上设有储线槽141,储线槽141靠近预插接位置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卷线组件15,卷线组件15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滚筒,两个滚筒距离最近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和线缆的尺寸匹配,两个滚筒围绕各自轴向基于互为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以将位于线缆夹取组件中的线缆抽出。

优选地,卷线组件15为可升降结构,卷线组件15的初始位置设于储线槽141内,卷线组件15用于当第二夹持机构7完成插接过程返回至预插接位置时相对于储线槽141升起以将线缆穿入两个滚筒之间并紧贴于其筒壁上。

通过搭配设置卷线组件15和储线槽141,使得在完成线缆和电连接器本体9的插接过程后,能够利用卷线组件15将位于定位机构2中的线缆快速抽出并带至位于卷线组件15下方的储线槽141中,有效缩短电连接器的组装时间,同时使插接完成的线缆后端在竖直方向限位在储线槽141中,避免影响后续待插接线缆的插接过程。

具体地,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定位机构2的具体结构,包括:

送线座21,送线座21上设有送线槽211,送线槽211用于承载和限位线缆及其金属接触件,送线座21的尺寸沿朝向电连接器本体预插接位置的方向逐渐减小,送线槽211端部的径向尺寸小于相对于送线槽211端部为暴露的金属接触件的卡接部的径向尺寸。

同时,电连接器组装设备还包括按压机构16,按压机构16设于第一夹持机构3后端,按压机构16底部向前倾斜。

当第一夹持机构3夹取线缆放置在送线槽211上时,按压机构16下降抵接至位于送线槽211中的线缆上后围绕与其转动连接的固定座17转动,以沿送线槽211延伸方向运动将线缆及其金属接触件按压至送线槽211底部。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座19,导向座19设于送线座21的后端,导向座19设有导向槽191,导向槽191的轴向与送线槽211的轴向重合。

此时,按压机构16继续向下运动抵接至送线槽211中线缆的对应位置上,并且随着按压机构16继续下降,按压机构16开始围绕其上方转动连接的固定座17发生转动,以使其底部沿着送线槽211的轴线方向运动将金属接触件和线缆的相应位置压合平贴在送线槽211底部,完成金属接触件和线缆上靠近金属接触件位置在纵向上的准确定位,以保证后续与电连接器本体9插接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线缆和金属接触件的压合过程中,第一夹持机构3始终保持对金属接触件的夹紧状态,以保证按压机构16底部向前运动过程进行按压时产生的向前推力,使线缆在送线槽211中滑动使其相对于送线槽211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导致相对于送线座21暴露的金属接触件的长度发生改变,与电连接器本体9自动插接过程中的行进距离不匹配,影响自动插接的准确度。

优选地,按压机构16包括转轴162和滚轮161,滚轮161与转轴162转动连接,滚轮161在按压机构16在沿送线槽211延伸方向运动过程中滚动按压线缆。

具体地,按压机构16包括直线形连接柱、滚轮161和转轴162,转轴162固定安装在直线形连接柱的底部,转轴162轴向位于X向上,滚轮161与转轴162转动连接。

直线形连接柱为底部向前倾斜设置,且其上端与固定座17转动连接。当控制固定座17向下运动时,带动按压机构16同步向下运动抵接在送线槽211中线缆上,随着固定座17继续下降,直线形连接柱围绕与固定座17的连接位置发生转动,使得直线形连接柱在沿送线槽211延伸方向运动,同时使位于其底部的滚轮161在沿送线槽延伸方向上滚动以按压位于送线槽211中的线缆及金属接触件使其对应位置平贴在送线槽211底部,完成金属接触件的定位。

其中,按压机构16对应的沿送线槽211延伸方向为从后到前方向,即从线缆到金属接触件的方向。

优选地,按压机构16上端的两侧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在按压机构16完成线缆压合过程后发生复位以带动按压机构16运动还原至初始状态。

具体地,直线形连接柱在固定座17上的转动连接位置与固定座17底端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固定座17在此段距离对应位置的两侧设有复位弹簧的安装点,优选设于此段距离的中间位置;按压机构16的直线形连接柱的两侧对应也设有复位弹簧的安装点,优选设于直线形连接柱两侧的中心位置上,固定座17上的安装点和直线形连接柱上的安装点分别与复位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

当按压机构16在对线缆及金属连接件6进行压合的过程中,随着直线形连接柱发生逆时针转动复位弹簧被拉伸,当完成压合过程后,控制固定座17升起,此时复位弹簧发生复位以快速带动按压机构16顺时针转动以回到其初始位置。

优选地,电连接器组装设备还包括下压件20,下压件20固定设于固定座17的下端,下压件20在按压机构16下降过程中同步下降将位于导向槽191中线缆按压至导向槽191底部。

优选地,送线座21与导向座19之间设有夹紧组件22,夹紧组件22包括两个夹持件,两个夹持件基于送线槽211的轴向呈对称设置,两个夹持件用于在送线座21与电连接器本体9插接过程前夹紧位于其间的线缆。

具体地,下压件20的底部与按压机构16的底部平行。当第一夹持机构3通过夹持金属接触件将线缆及其前端连接的金属接触件放置在送线槽211中时,控制固定座17下降,实现按压机构16和下压件20同步向下运动,在按压机构16完成线缆和金属接触件的压合时,在下压件20抵接在导向槽191中线缆的对应位置上。

此时,控制夹紧组件22的两个夹持件将导向槽191与送线槽211之间的线缆夹紧,以避免与电连接器本体9插接过程中,位于送线座21中的线缆相对于送线座21向后移动,影响插接的准确度。

通过下压件20按压位于导向槽191靠近夹紧组件22的端部的线缆相应位置将其固定,以在竖直方向上对线缆进行限位,保证夹紧组件22夹紧线缆对应位置后送线槽211中线缆不会翘起。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装方法,方法基于实施例1中的电连接器组装设备实现的,所述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承载座1的部分或全部限位凹槽101中一一对应放置有线缆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承载座1运动至第一预设检测位置;

控制第一工业相机12对所述线缆进行拍摄,以检测所述线缆端部的金属接触件相对于所述限位凹槽101的暴露长度以确保其放置位置正确;

在检测插接组件上夹持有电连接器本体9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插接组件运动至第二预设检测位置;

控制第二工业相机13对所述电连接器本体9进行拍摄得到目标图像,所述电连接器本体9的开孔旁对应设置有孔位编号;

根据所述目标图像判断其显示的所述孔位编号是否清晰;

若清晰,则判断所述插接组件夹持的所述电连接器本体处于水平状态且其轴向位于Y向上;

检测所述电连接器本体9上开孔的孔位信息,以根据定位机构2上放置线缆位置和所述孔位信息调整所述插接组件的位置以使位于待插接的目标开孔所在位置与所述预插接位置在Y向上重合;

控制第一夹持机构3夹持所述线缆放置在定位机构2上对应的插接位置上;

控制按压机构16下降使其抵接至位于送线槽中的线缆后围绕与其转动连接的固定座17转动,以使其底部滚轮161沿所述送线槽延伸方向滚动将线缆和其金属接触件均按压至所述定位机构2中;

控制线缆夹取组件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夹持有电连接器本体9的插接组件在靠近线缆的方向上运动直至金属接触件的卡接部与当前插接开孔内相应位置卡接完成,即完成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

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85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