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屏幕,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彩膜层在屏幕的边缘位置相对于中间部分厚度较薄,这种情况会导致屏幕边缘处的光透过率高于中间部分,肉眼可以观察到屏幕四周的亮度较强,从而影响观感。因此,亟需解决现有OLED屏幕的边缘存在发亮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用以解决屏幕的边缘存在发亮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中间平坦区和围绕所述中间平坦区的边缘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在所述衬底一侧沿远离所述衬底方向依次设置的TFT驱动层、阳极、发光层、阴极、封装层和彩膜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边缘区围绕所述中间平坦区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用于调节所述边缘区的出光率,以使所述边缘区与所述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大致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为位于所述彩膜层靠近或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遮挡层;或者,所述遮挡部为与所述彩膜层同层设置的阻挡块;又或者,所述遮挡部为设置于所述阴极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调光层;以使所述边缘区的出光率与所述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区包括过渡部和凹陷部,沿远离所述中间平坦区的方向,所述过渡部和所述凹陷部依次布置,所述遮挡层覆盖所述过渡部,或所述遮挡层覆盖所述过渡部和所述凹陷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层为OC层,所述OC层的光透过率的范围为80-9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区包括过渡部和凹陷部,沿远离所述中间平坦区的方向,所述过渡部和所述凹陷部依次布置,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过渡部和所述凹陷部交界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块由OC材料制成或者所述阻挡块由UV硬化树脂和/或热硬化树脂制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区包括过渡部和凹陷部,沿远离所述中间平坦区的方向,所述过渡部和所述凹陷部依次布置,所述调光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与所述过渡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层为MoO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oO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沿平行于所述衬底表面方向分为所述中间平坦区和围绕所述中间平坦区的边缘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衬底。

在所述衬底一侧沿远离所述衬底方向依次形成所述TFT驱动层、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彩膜层。

制备所述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形成在所述边缘区且围绕所述中间平坦区,所述遮挡部用于调节所述边缘区的出光率,以使所述边缘区与所述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大致相等。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封装层上制作彩膜层时,彩膜层流动性较好,彩膜层会向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侧面流动而导致边缘区的彩膜层膜厚较薄产生亮度增强现象,基于此,在边缘区设置遮挡部,遮挡部调节边缘区的出光率,以使边缘区与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的,遮挡部用于遮挡边缘区,以使得边缘区的出光率降低至与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其中,边缘区与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可以为边缘区与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相差在±10%以内。进一步的,边缘区与中间平坦区的出光率相差在±5%以内。遮挡部使显示面板在边缘区的亮度接近中间平坦区的亮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遮挡部为遮挡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遮挡部为遮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遮挡部为调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中间平坦区10,边缘区20,过渡部30,凹陷部40,衬底100,平坦层110,玻璃盖板120,TFT驱动层200,阳极300,发光层400,像素界定层410,阴极500,封装层600,彩膜层700,遮挡部800,遮挡层810,阻挡块820,调光层830,黑矩阵层900,开口区910,非开口区920,厚度方向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中间平坦区10和围绕中间平坦区10的边缘区20;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0和在衬底100一侧沿远离衬底100方向依次设置的TFT驱动层200、阳极300、发光层400、阴极500、封装层600和彩膜层700;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边缘区20围绕中间平坦区10的遮挡部800,遮挡部800用于调节边缘区20的出光率,以使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

由于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限制,在封装层600上制作彩膜层700时,彩膜层700流动性较好,彩膜层700会向显示面板厚度方向H的侧面流动,而导致边缘区20的彩膜层700膜厚比中间平坦区10膜厚更薄,产生亮度增强现象。可以理解的,厚度方向H的侧面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为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基于此,在边缘区20设置遮挡部800,遮挡部800调节边缘区20的出光率,以使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的,遮挡部800用于遮挡边缘区20,以使得边缘区20的出光率降低至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

其中,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可以为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差在±10%以内。进一步的,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差在±5%以内。遮挡部800使显示面板在边缘区20的亮度接近中间平坦区10的亮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进一步的,遮挡部800为位于彩膜层700靠近或远离衬底100一侧的遮挡层810;或者,遮挡部800为与彩膜层700同层设置的阻挡块820;又或者,遮挡部800为设置于阴极500远离衬底100一侧的调光层830;以使边缘区20的出光率接近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遮挡部800可以为位于彩膜层700靠近或远离衬底100一侧的遮挡层810,遮挡层810通过自身光透过率限制彩膜层700膜厚较薄处的出光率,使边缘区20出光率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一致,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遮挡部800可以为与彩膜层700同层设置阻挡块820,阻挡块820设置在边缘区20能够阻挡彩膜层700流向显示面板厚度方向H的侧面,从而保证整个显示面板的彩膜层700膜厚均匀,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遮挡部800还可以为设置于在阴极500远离衬底100一侧的调光层830,调光层830通过自身光透过率限制彩膜层700膜厚较薄处对应位置发光层400的出光率,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如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边缘区20包括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沿远离中间平坦区10的方向,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依次布置;遮挡层810覆盖过渡部30,或遮挡层810覆盖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

在本实施例中,彩膜层700覆盖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彩膜层700由于流动性较好,彩膜层700在制作过程中会流向凹陷部40,导致彩膜层700在凹陷部40和中间平坦区10之间的过渡部30的膜层厚度比中间平坦区10的彩膜层700厚度更薄,所以在过渡部30的出光率更高,显示面板在过渡部30呈现亮度更亮。遮挡层810覆盖过渡部30,遮挡层810降低过渡部30的出光率,使过渡部30的出光率接近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使显示面板出光均匀。进一步的,遮挡层810也可以为覆盖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这样在遮挡层810的制作过程中,遮挡层810的宽度更大,制作工艺要求更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凹陷部40是指彩膜层700流动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H的侧面的部分,由于彩膜层700向凹陷部40流动,导致过渡部30的彩膜层700厚度小于中间平坦区10的彩膜层700的厚度。

如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遮挡层810为OC(over coat,平坦)层,OC层的光透过率的范围为80-95%。

在本实施例中,彩膜层700覆盖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彩膜层700由于流动性较好,彩膜层700在制作过程中会流向凹陷部40,导致彩膜层700在凹陷部40和中间平坦区10之间的过渡部30的膜层厚度比中间平坦区10的彩膜层700厚度更薄,所以在过渡部30的出光率更高,显示面板在过渡部30呈现亮度更亮。显示面板的过渡部30彩膜层700出光率比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高大约5-25%,所以将OC层的设置优选光透过率为80-95%,以使得过渡部30出光率接近中间平坦区10出光率。OC层的光透过率可以为80%、83%、85%、88%、90%、93%、95%,具体的OC层的光透过滤需要根据过渡部30彩膜层700的出光率进行选择。

如图3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边缘区20包括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沿远离中间平坦区10的方向,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依次布置;阻挡块820位于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交界处。

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优先制作阻挡块820,将阻挡块820设置在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的交界处,然后制作彩膜层700,彩膜层700被阻挡块820阻挡以至于无法流向凹陷部40,使得在过渡部30的彩膜层700的厚度与中间平坦区10的彩膜层700厚度相等,保证过渡部30的出光率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等,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块820由OC材料制成或者阻挡块820由UV硬化树脂和/或热硬化树脂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OC材料可以为负性光刻胶等。OC材料、UV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能够粘接在封装层上,以阻止彩膜层流向凹陷部40。其中,UV硬化树脂是通过UV光线照射进行固化,热硬化树脂是通过加热进行固化,比如热风炉加热。一般来说,UV硬化处理温度较低,不会使显示面板中的玻璃基板过渡膨胀,有助于提高玻璃基板的贴合精度。热硬化的温度相对较高,对热硬化树脂遇热融化发生硬化反应,把液态的树脂硬化起来,从而阻挡彩膜层700向凹陷部40流动。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区20包括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沿远离中间平坦区10的方向,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依次布置,调光层83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至少与过渡部3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层830设置在阴极500远离衬底100一侧,并且,调光层83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至少与过渡部30重合,即调光层830可以只覆盖过渡部30,也可以同时覆盖过渡部30和凹陷部40。调光层830用于降低发光层400在过渡部30的出光率,保证过渡部30的出光率接近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光层830为MoO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层830为MoO

在一些实施例中,MoO

在本实施例中,MoO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400还包括像素界定层410,像素界定层410包括阵列布置的多个开口,发光层40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设置于开口中。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层900,黑矩阵层900与彩膜层700同层设置,黑矩阵层900包括开口区910和非开口区920,其中开口区910为透光区,而非开口区920不透光,开口区91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400的发光单元位置相对,彩膜层700至少填充开口区910。

在本实施例中,在封装层600上制作黑矩阵层900和彩膜层700构成COE(ColorFilteron Encapsulation,在薄膜封装上形成彩色膜)层,COE层可以代替传统的偏光片,进一步提升单色光的纯度或色域,彩膜相对于偏光片的主要优势在于实现柔性以及色域提升,并且可根据单色器件匹配不同的透过率,膜层减薄,可调性强,便于与其它功能层整合(比如屏内天线,屏下摄像头,触控层等),从而降低功耗。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COE层远离衬底一侧沿远离COE层方向依次设置的平坦层110和玻璃盖板120。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沿平行于衬底100表面方向分为中间平坦区10和围绕中间平坦区10的边缘区20,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衬底100。

S2、在衬底100一侧沿远离衬底100方向依次形成TFT驱动层200、阳极300、发光层400、阴极500、封装层600和彩膜层700。

S3、制备所述遮挡部800,所述遮挡部800形成在所述边缘区20且围绕所述中间平坦区10,所述遮挡部800用于调节所述边缘区20的出光率,以使所述边缘区20与所述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

由于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限制,在封装层600上制作彩膜层700时,彩膜层700流动性较好,彩膜层700会流向显示面板厚度方向H的侧面而导致边缘区20的彩膜层700膜厚比中间平坦区10膜厚薄,产生亮度增强现象。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边缘区20设置遮挡部800,遮挡部800调节边缘区20的出光率,以使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的,遮挡部800用于遮挡边缘区20,以使得边缘区20的出光率降低至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

其中,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可以为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差在±10%以内。进一步的,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差在±5%以内。遮挡部800使显示面板在边缘区20的亮度接近中间平坦区10的亮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进一步的,在边缘区20设置遮挡部800,遮挡部800可以为与彩膜层700同层设置阻挡块820,形成阻挡块820的步骤在形成彩膜层700的步骤之前,阻挡块820设置在边缘区20,用于阻挡彩膜层700流向显示面板厚度方向H的侧面,以保证整个显示面板的彩膜层700膜厚均匀,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遮挡部800可以为位于彩膜层700靠近或远离衬底100一侧的遮挡层810,也就是边缘区20先形成遮挡层810,在遮挡层810上形成彩膜层700,或者,边缘区20先形成彩膜层700,再在彩膜层700上形成遮挡层810,遮挡层810通过自身光透过率限制彩膜层700膜厚较薄处的出光率,使边缘区20出光率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一致,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遮挡部800可以为设置于在阴极500远离衬底100一侧的调光层830,也就是在形成阴极500之后,在阴极500上形成调光层830,调光层830通过自身光透过率限制彩膜层700膜厚较薄处对应位置发光层400的出光率,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由于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限制,在封装层600上制作彩膜层700时,彩膜层700流动性较好,彩膜层700会向显示面板厚度方向H的侧面流动而导致边缘区20的彩膜层700膜厚比中间平坦区10膜厚更薄,产生亮度增强现象。基于此,在边缘区20设置遮挡部800,遮挡部800调节边缘区20的出光率,以使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的,遮挡部800用于遮挡边缘区20,以使得边缘区20的出光率降低至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

其中,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大致相等具体可以为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差在±10%以内。进一步的,边缘区20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差在±5%以内。遮挡部800使显示面板在边缘区20的亮度接近中间平坦区10的亮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进一步的,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遮挡部800可以为位于彩膜层700靠近或远离衬底100一侧的遮挡层810,遮挡层810通过自身光透过率限制彩膜层700膜厚较薄处的出光率,使边缘区20出光率与中间平坦区10的出光率相一致,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遮挡部800可以为与彩膜层700同层设置阻挡块820,阻挡块820设置在边缘区20能够阻挡彩膜层700流向显示面板厚度方向H的侧面,从而保证整个显示面板的彩膜层700膜厚均匀,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遮挡部800还可以为设置于在阴极500远离衬底100一侧的调光层830,调光层830通过自身光透过率限制彩膜层700膜厚较薄处对应位置发光层400的出光率,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5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