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4:58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修复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目前现有的环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通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排土壤埋法、稀释法、淋洗法、物理分离法和稳定化及化学法等。成本高,难于管理,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环境扰动大。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因其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持,对污染地景观有美学价值,对环境基本没有破坏作用,从而引起了公众及科学界的广泛兴趣。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矿区在开采之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破碎岩石,破碎岩石堆积形成许多山体,对于这些山体如果不进行植物修复,在遇到雨雪天气时,岩石中的污染物会随水分下渗到地下水中,污染环境和水体,因此需要对破碎岩石山体进行植物修复。

现有的修复方法是在岩石坡体上挖坑,埋入带有培养土的耐旱植物,植物生长覆盖范围小,修复速度慢,因此需要一种新式的植物修复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有岩石山体,通过测量岩石山体的倾斜角度选择相应修复方法,测量岩石山体的倾斜角度包括倾斜角度大于等于四十五度和倾斜角度小于四十五度,其中:

A、当岩石山体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四十五度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重建耕作层,结合修复性开采,把陡峭、悬凸、松动的岩石补充开采,采下的岩块和碎石回填于低洼的岩石山体处,在岩石山体上铺设一层厚度至少为0.8米的回填土作为耕作层,回填土采用建筑废土、河道污泥和生活垃圾,将回填土调理至适合植物种植的土质后铺设在岩石山体上,在岩石山体上间隔开挖下窄上宽的锥形树坑,在锥形树坑内埋种耐旱植物,在锥形树坑上部的圆环侧壁埋设阻隔雨水下渗的防水布,在锥形树坑内依次铺设营养土和细沙石层,在细沙石层上侧铺设稻草层;

A2、在岩石山体上分布式锚固有锚杆,锚杆错开锥形树坑分布在岩石山体上,在锚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底层金属防护网,底层金属防护网铺设在耕作层上方,防水布外侧边缘与底层金属防护网捆绑连接;

A3、在底层金属防护网上侧从上到下铺设圆管布袋,圆管布袋内等间距设置有填充空间并填充有干草或者植物纤维碎屑,圆管布袋下侧面与底层金属防护网通过铁丝绑扎连接固定;

A4、在圆管布袋上侧铺设顶层金属防护网,顶层金属防护网和底层金属防护网绑固连接;

B、当岩石山体倾斜角度小于四十五度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重建耕作层,结合修复性开采,把陡峭、悬凸、松动的岩石补充开采,采下的岩块和碎石回填于低洼的岩石山体处,在岩石山体上铺设一层厚度至少为0.8米的回填土作为耕作层,回填土采用建筑废土、河道污泥和生活垃圾,将回填土调理至适合植物种植的土质后铺设在岩石山体上,在岩石山体上间隔开挖下窄上宽的锥形树坑,在锥形树坑内埋种耐旱植物,在锥形树坑上部的圆环侧壁埋设阻隔雨水下渗的防水布,在锥形树坑内铺设营养土;

B2、在耐旱植物之间的耕作层上铺设稻草绳,稻草绳横纵编织成能够容纳耐旱植物穿行的稻草网格,稻草绳相交位置通过铁丝捆扎在一块;

B3、稻草绳编织成的稻草网格内铺设植物纤维碎屑与农家肥的混合物,并在稻草网格上侧铺设塑料压紧防护网,稻草绳与塑料压紧防护网捆绑连接。

优选的,在耕作层上方铺设有草皮,耕作层中位于耐旱植物之间套种有农作物或药用植物,农作物或药用植物采收后的秸秆埋入耕作层中。

耕作层可以种植攀援能力差但可快速覆盖坡面的植物,或者可以喷播复合型绿植种子;耐旱植物可以为经济树种或者用材树种,农作物可以为玉米、花生、大豆等,以便增加经济收入补贴岩石山体修复、维护的费用。

优选的,开始修复之前,测量岩石山体上的岩石碎块的大小,当岩石碎块的直径小于5cm时,修复过程中加入粘结性土壤;当岩石碎块直径大于或等于5cm时,修复过程中不加入粘结性土壤。

优选的,还要根据当地气候类型,当地气候类型为干旱少雨时,需要在营养土中加入湿润性土壤;当地气候类型为多雨时,营养土中加入易蓄水藤曼植物种子。

优选的,底层金属防护网和顶层金属防护网均开设有用于耐旱植物穿行的开口。

优选的,步骤A1中相邻锥形树坑中心的间距为4米;步骤B1中相邻锥形树坑中心的间距为5米;步骤B2中,稻草绳直径为十厘米,稻草网格的边长为五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锚杆长度不少于五十厘米,圆管布袋内直径不少于二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底层金属防护网和顶层金属防护网均通过防腐层处理。

优选的,所述塑料压紧防护网内侧穿设有钢丝。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布为圆环型的防水布,防水布圆环宽度为一百厘米,防水布外侧面成型有防滑凸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岩石山体上布设耐旱植物种植点,在锥形树坑内铺设可减少水分散失且可以收集雨雪水和雨露的防水布,使得防水布可以尽可能收集水分在植物根部,保证植被生长环境;

2、本发明在在锥形树坑之间铺设稻草网格或圆管布袋,在稻草网格内铺设植物纤维碎屑与农家肥的混合物,在稻草网格上侧铺设塑料压紧防护网,植物纤维碎屑与农家肥的混合物中加有耐旱草种,可以极大为修复植被周围的土壤增加水分,减少水分丧失,提高岩石碎屑土壤中腐质物含量,增加微生物含量以及微小生物,改善岩石土壤的特性,提高修复效率;

3、本发明中的圆管布袋透水性优良,可以使得雨雪水渗入到圆管布袋内,使得植物纤维碎屑可以吸收水分,减少水分散发,为微生物和杂草的生长提供环境,提高修复效果;

4、本发明中的耕作层可以为植被修复提供生长土壤层,保证修复植物可以将根系深入岩石碎块内,进而加快岩石风化速度,改善岩石山体的植物生长环境;

5、本发明中底层金属防护网下侧的耕作层种植的攀援能力差但可快速覆盖坡面的植物,以及喷播复合型绿植种子,使得坡地快速郁闭成林,从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林地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

6、本发明中在土层较深厚、坡度小于四十五度的区域,林地后期将塑料压紧防护网拆除,耐旱植物间套种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或者药用植物,采收后秸秆埋入土中,形成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丰富岩石山体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岩石山体倾斜坡度大于四十五度的修复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锥形树坑的主剖视结构图;

图3是岩石山体倾斜坡度小于四十五度的修复结构图;

图4是图3中锥形树坑的主剖视结构图;

图中:1、顶层防护金属网;2、圆管布袋;3、底层金属防护网;4、锚杆;5、锥形树坑;6、防水布;7、营养土;8、细沙石层;9、稻草层;10、塑料压紧防护网;11、稻草网格;12、耐旱植物;13、耕作层;14、岩石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有岩石山体14,通过测量岩石山体14的倾斜角度选择相应修复方法,测量岩石山体14的倾斜角度包括倾斜角度大于等于四十五度和倾斜角度小于四十五度,其中:

A、当岩石山体14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四十五度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重建耕作层,结合修复性开采,把陡峭、悬凸、松动的岩石补充开采,采下的岩块和碎石回填于低洼的岩石山体14处,在岩石山体14上铺设一层厚度至少为0.8米的回填土作为耕作层13,为了保护邻近的山体和植被,同时也为了化废为宝,回填土采用建筑废土、河道污泥和生活垃圾,将回填土调理至适合植物种植的土质后铺设在岩石山体14上,在岩石山体14上间隔开挖下窄上宽的锥形树坑5,在锥形树坑5内埋种耐旱植物12,在锥形树坑5上部的圆环侧壁埋设阻隔雨水下渗的防水布6,在锥形树坑5内依次铺设营养土7和细沙石层8,在细沙石层8上侧铺设稻草层9;

A2、在岩石山体14上分布式锚固有锚杆4,锚杆4错开锥形树坑5分布在岩石山体14上,在锚杆4之间固定安装有底层金属防护网3,底层金属防护网3铺设在耕作层13上方,防水布6外侧边缘与底层金属防护网3捆绑连接;

A3、在底层金属防护网3上侧从上到下铺设圆管布袋2,圆管布袋2内等间距设置有填充空间并填充有干草或者植物纤维碎屑,圆管布袋2下侧面与底层金属防护网3通过铁丝绑扎连接固定;

A4、在圆管布袋2上侧铺设顶层金属防护网1,顶层金属防护网1和底层金属防护网3绑固连接;

B、当岩石山体14倾斜角度小于四十五度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重建耕作层,结合修复性开采,把陡峭、悬凸、松动的岩石补充开采,采下的岩块和碎石回填于低洼的岩石山体14处,在岩石山体14上铺设一层厚度至少为0.8米的回填土作为耕作层13,回填土采用建筑废土、河道污泥和生活垃圾,将回填土调理至适合植物种植的土质后铺设在岩石山体14上,在岩石山体14上间隔开挖下窄上宽的锥形树坑5,在锥形树坑5内埋种耐旱植物12,在锥形树坑5上部的圆环侧壁埋设阻隔雨水下渗的防水布6,在锥形树坑5内铺设营养土7;

B2、在耐旱植物12之间的耕作层13上铺设稻草绳,稻草绳横纵编织成能够容纳耐旱植物12穿行的稻草网格11,稻草绳相交位置通过铁丝捆扎在一块;

B3稻草绳编织成的稻草网格11内铺设植物纤维碎屑与农家肥的混合物,并在稻草网格11上侧铺设塑料压紧防护网10,稻草绳与塑料压紧防护网10捆绑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耕作层13上方铺设有草皮,耕作层13中位于耐旱植物12之间套种有农作物或药用植物,农作物或药用植物采收后的秸秆埋入耕作层中,后期可以步塑料压紧防护网10拆除。

耕作层13可以种植攀援能力差但可快速覆盖坡面的植物,或者可以喷播复合型绿植种子,使得岩石山体14能够快速覆盖绿色植被,从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耕作层13质量,提高耕作层生产力;耕作层13可以为植被修复提供生长土壤层,保证修复植物可以从耕作层13内吸收营养,促进根系横向和纵向生长,横向生长使得植物相互之间连结成片,根系的纵向生长可以将根系深入岩石碎块内,进而加快岩石风化速度,改善岩石山体14的植物生长环境,耐旱植物12可以为经济树种或者用材树种,农作物可以为玉米、花生、大豆等,形成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丰富岩石山体生态系统,同时增加经济收入补贴岩石山体修复、维护的费用。

作为优选实施例,开始修复之前,测量岩石山体14上的岩石碎块的大小,当岩石碎块的直径小于5cm时,修复过程中加入粘结性土壤;当岩石碎块直径大于或等于5cm时,修复过程中不加入粘结性土壤。

作为优选实施例,还要根据当地气候类型,当地气候类型为干旱少雨时,需要在营养土7中加入湿润性土壤;当地气候类型为多雨时,营养7中加入易蓄水藤曼植物种子。

植物纤维碎屑与农家肥的混合物中可以加有耐旱草种,植物纤维碎屑与农家肥的混合物中,植物纤维碎屑长度在15cm-50cm,农家肥种类包括牛粪和羊粪,牛羊粪与植物纤维碎屑的混合物覆盖厚度为10cm。

作为优选实施例,底层金属防护网3和顶层金属防护网1均开设有用于耐旱植物12穿行的开口。

作为优选实施例,步骤A1中相邻锥形树坑5中心的间距为4米;步骤B1中相邻锥形树坑5中心的间距为5米;步骤B2中,稻草绳直径为十厘米,稻草网格11的边长为五十厘米。

锥形树坑5开挖内直径为1.5m,锥形树坑5开挖深度为1m,锥形树坑5的开挖深度和内直径可以保证耐旱植物得到充足的空间生长,也为防水布6提供足够空间收集雨雪水。

作为优选实施例,锚杆4长度不少于五十厘米,圆管布袋2内直径不少于二十厘米。

圆管布袋2上侧面透水性优良,可以使得雨雪水渗入到圆管布袋2内,使得植物纤维碎屑可以吸收水分,减少水分散发,为微生物和杂草的生长提供环境;圆管布袋2之间的间距设置有10cm,保证圆管布袋2对岩石山体的遮盖效果,保证植被修复所需要的环境,圆管布袋2外侧等间距与底层金属防护网3捆绑连接,可以保证圆管布袋2固定牢固,避免吸收较多水分的植物纤维将圆管布袋2拽掉山体,锚杆4的长度可以保证底层金属防护网3和顶层金属防护网1与岩石山体14连接牢固,保证对岩石山体14上的碎块岩石进行压紧固定。

作为优选实施例,底层金属防护网3和顶层金属防护网1均通过防腐层处理,保证底层金属防护网3和顶层金属防护网1的使用寿命,提高耐候性。

作为优选实施例,塑料压紧防护网10内侧穿设有钢丝。

塑料压紧防护网10内侧穿设的钢丝可以大大提高强度,进而保证塑料压紧防护网10对植物纤维碎屑与农家肥的混合物进行有效压紧,避免植物纤维碎屑和农家肥混合物飘散,保证对微生物环境的有效改善效果。

作为优选实施例,防水布6为圆环型的防水布,防水布6圆环宽度为一百厘米,防水布6外侧面成型有防滑凸起。

防水布6外侧面的防滑凸起,起到防滑作用,避免防水布6在岩石山体14上滑动,进而起到最佳的收集雨水的作用,保证耐旱植物根部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22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