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一种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板钢筋绑扎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建造过程中,除了对隧道进行施工,还需要建设多个地铁站点,由于各个地铁站点的设计空间较大,使地铁站点需要建设多层单体结构。多层单体结构的楼板在施工时,楼板的结构需要进行钢筋绑扎,绑扎后的钢筋网在浇筑混凝土,形成具有抗地震功能的多层单体结构。

然而,现有的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一般采用满扎式进行绑扎,虽然满扎式的绑扎方法可以加强钢筋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增加钢筋网的整体性;但满扎式的绑扎方法比较耗费工时,容易增加钢筋绑扎的施工周期,从而降低地铁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旨在满足钢筋之间连接强度的情况下,提高绑扎钢筋的施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楼板的模板上标记出钢筋分布位置,将多根纵筋和多根横筋按照所述模板上的标记摆放,且交错分布以形成双层钢筋网;

步骤二:每层所述钢筋网上具有多个交叉点位,选取占所述多个交叉点位中一半数量的交叉点位进行绑扎;所述交叉点位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每组所述连接轨迹内均具有一闲置点;

步骤三:在所述闲置点放置马凳,所述马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层钢筋网连接,所述马凳用于支撑所述双层钢筋网。

优选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在绑扎时,将所述铁丝折弯重叠,重叠后的所述铁丝缠绕所述纵筋和所述横筋的外壁,采用钢筋钩勾住所述铁丝的两端至少旋转三圈,以使所述铁丝呈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交叉点位设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层钢筋网连接。

优选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在所述连接轨迹中任意一个交叉点位的下端放置垫块,所述垫块用于将所述模板与所述钢筋网隔开,以形成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在楼板的横梁处绑扎钢筋时,将多根主筋放置在所述横梁的模板内,在所述多根主筋外套设多根箍筋,在所述多根主筋上标注所述箍筋的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采用铁丝将每一箍筋分别与多根所述主筋绑扎连接。

优选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所述加密区的箍筋数量大于所述非加密区的箍筋数量;所述加密区中相邻所述箍筋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加密区中相邻所述箍筋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加密区位于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非加密区位于所述横梁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所述加密区中相邻所述箍筋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非加密区中相邻所述箍筋之间的距离为20~30cm。

优选的,所述铁丝包括镀锌扎丝,所述铁丝的直径为0.3mm~0.45m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步骤一:在楼板的模板上标记出钢筋分布位置,将多根纵筋和多根横筋按照所述模板上的标记摆放,且交错分布以形成双层钢筋网;通过步骤一在模板上标记,可以使多根纵筋和多根横筋按照标记的位置进行摆放,使钢筋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且形成双层的钢筋网,增加楼板的结构抗拉强度。步骤二:每层所述钢筋网上具有多个交叉点位,选取占所述多个交叉点位中一半数量的交叉点位进行绑扎;所述交叉点位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每组所述连接轨迹内均具有一闲置点;通过步骤二在多个交叉点位中选取一半的数量进行绑扎,且交叉点位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可以使整个钢筋网减少一半的绑扎作业量,同时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每组连接轨迹内具有一闲置点无需绑扎,通过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使钢筋网绑扎密度降低,但连接轨迹可以覆盖整个钢筋网,从而确保多根纵筋与多根横筋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钢筋网的整体性,满足钢筋之间连接强度的情况下,提高绑扎钢筋的施工效率。步骤三:在所述闲置点放置马凳,所述马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层钢筋网连接,所述马凳用于支撑所述双层钢筋网。通过步骤三可以避免上层钢筋网因为自重向下弯曲,采用马凳可以确保双层钢筋网之间的厚度一致,使楼板的各个位置在浇筑混凝土后的抗拉强度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一实施例中钢筋网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一实施例中C-C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一实施例中钢筋绑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一实施例中横梁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该楼板钢筋的绑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楼板100的模板上标记出钢筋分布位置,将多根纵筋1和多根横筋2按照所述模板上的标记摆放,且交错分布以形成双层钢筋网3;

步骤二:每层所述钢筋网3上具有多个交叉点位5,选取占所述多个交叉点位5中一半数量的交叉点位进行绑扎;所述交叉点位5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4,每组所述连接轨迹4内均具有一闲置点6;

步骤三:在所述闲置点6放置马凳7,所述马凳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层钢筋网3连接,所述马凳7用于支撑所述双层钢筋网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步骤一:在楼板100的模板上标记出钢筋分布位置,将多根纵筋1和多根横筋2按照所述模板上的标记摆放,且交错分布以形成双层钢筋网3;通过步骤一在模板上标记,可以使多根纵筋1和多根横筋2按照标记的位置进行摆放,使钢筋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且形成双层的钢筋网3,增加楼板100的结构抗拉强度。步骤二:每层所述钢筋网3上具有多个交叉点位5,选取占所述多个交叉点位5中一半数量的交叉点位进行绑扎;所述交叉点位5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4,每组所述连接轨迹4内均具有一闲置点6;通过步骤二在多个交叉点位5中选取一半的数量进行绑扎,且交叉点位5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4,可以使整个钢筋网3减少一半的绑扎作业量,同时绑扎后形成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4,每组连接轨迹4内具有一闲置点6无需绑扎,通过多组菱形状的连接轨迹4,使钢筋网3绑扎密度降低,但连接轨迹4可以覆盖整个钢筋网3,从而确保多根纵筋1与多根横筋2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钢筋网3的整体性,满足钢筋之间连接强度的情况下,提高绑扎钢筋的施工效率。步骤三:在所述闲置点6放置马凳7,所述马凳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层钢筋网3连接,所述马凳7用于支撑所述双层钢筋网3。通过步骤三可以避免上层钢筋网3因为自重向下弯曲,采用马凳7可以确保双层钢筋网3之间的厚度一致,使楼板100的各个位置在浇筑混凝土后的抗拉强度均匀一致。

具体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在绑扎时,将所述铁丝8折弯重叠,重叠后的所述铁丝8缠绕所述纵筋1和所述横筋2的外壁,采用钢筋钩9勾住所述铁丝8的两端至少旋转三圈,以使所述铁丝8呈螺旋状。由于楼板100的钢筋型号不会很粗,因此,将铁丝8折弯重叠后,铁丝8的长度也能够满足钢筋的绑扎,重叠后的铁丝8抗拉强度增加,然后将铁丝8缠绕纵筋1和横筋2的外壁,采用钢筋钩9勾住铁丝8的两端至少旋转三圈,以使铁丝8呈螺旋状,从而完成一个交叉点位5的钢筋绑扎,采用钢筋钩9勾住铁丝8的两端至少旋转三圈,从而使交叉点位5的纵筋1与横筋2连接紧密;将铁丝8旋转呈螺旋状,有利于后续拆解出现绑扎错误的交叉点位5。

具体的,所述交叉点位5设有拉结筋14,所述拉结筋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层钢筋网3连接。拉结筋14是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中的一种抗剪连接件,可以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协调能力,充分发挥二者的材料性能。在边缘构件处,拉结筋14的间距与数量需要加密,拉结筋14与箍筋11共同承担结构的剪力,为结构提供延性。此拉结筋14主要是用于提高楼板100的整体性,防止楼板100在遇到地震出现楼板100断裂或开裂的现象发生。

具体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在所述连接轨迹4中任意一个交叉点位5的下端放置垫块12,所述垫块12用于将所述模板与所述钢筋网3隔开,以形成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13。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容易受蚀生锈,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结构受力,因此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增设保护层13,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此垫块12的厚度恰好就是该楼板100的钢筋保护层13的厚度,在连接轨迹4中任意一个交叉点位5的下端放置垫块12,可以确保钢筋网3的保护层13厚度一致,使楼板100内的钢筋网3避免生锈,提高楼板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在楼板100的横梁200处绑扎钢筋时,将多根主筋10放置在所述横梁200的模板内,在所述多根主筋10外套设多根箍筋11,在所述多根主筋10上标注箍筋11的加密区A和非加密区B,采用铁丝8将每一箍筋11分别与多根所述主筋10绑扎连接。在横梁200的主筋10上标注加密区A和非加密区B,可以用于适应抗震等级的要求。一般加密区A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横梁200的加密区A设置的规定也不同。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柱子的端部和每层梁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横梁200与楼板100一般整体浇筑,对横梁200的箍筋11进行加密从而提高楼板100的抗震等级。

具体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所述加密区A的箍筋11数量大于所述非加密区B的箍筋11数量;所述加密区A中相邻所述箍筋1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加密区B中相邻所述箍筋11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横梁20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连接,而楼板100将自身受到的压力与剪力通过横梁200传递至支撑柱,当横梁200受到地震产生的剪力时,横梁200加密区A的箍筋11数量大于非加密区B的箍筋11数量,箍筋11数量越多,横梁200内的主筋10结构稳定性越好;同时,加密区A中相邻箍筋11之间的距离小于非加密区B中相邻箍筋11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加密区A的箍筋11密度,以此来提高横梁200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加密区A位于所述横梁200的两端,所述非加密区B位于所述横梁200的中部。横梁200的两端一般与支撑柱连接,因此将加密区A设在横梁200的两端,可以提高横梁200与支撑柱连接点的稳定性;而非加密区B位于横梁200的中部,横梁200的中部一般无需连接主要的受力构件,故将非加密区B设在横梁200的中部比较符合抗震需要。

具体的,所述绑扎方法包括:所述加密区A中相邻所述箍筋11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非加密区B中相邻所述箍筋11之间的距离为20~30cm。将加密区A中相邻箍筋11之间的距离为10cm,有利于提高加密区A中主筋10的抗剪性能,提高横梁200与支撑柱连接的结构稳定性;非加密区B中相邻箍筋11之间的距离为25cm,可满足横梁200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铁丝8包括镀锌扎丝,所述铁丝8的直径为0.3mm~0.45mm。此铁丝8采用镀锌的扎丝可以起到防锈的目的;铁丝8的直径为0.4mm,可以使铁丝8容易折弯,且方便钢筋钩9缠绕铁丝8,铁丝8还不容易断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8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