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罗拉车缝制鞋面等鞋类工艺时,为了能够使鞋类外观更加美观,常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缝线进行缝纫,但是由于现有普通罗拉车的针杆结构只具有单个针杆,或两根机针同时共用一个针杆,因此现有用户在一道工序中需要连续用到两种颜色的缝线时,通常做法是使用两台罗拉车进行缝纫作业。但上述缝纫方法会导致机器购置成本增加,且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加大,严重影响缝纫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双针缝纫过程中,需要同时用到两台罗拉车进行双针切换作业,导致机器购置成本增加,且影响缝纫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

一种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针杆、第二针杆、针杆抱箍机构、止动机构与离合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梭,所述止动机构能够卡合于所述针杆抱箍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针杆与所述第二针杆均在所述机架上可移动,且间隔设置于所述旋梭的正上方,在所述旋梭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针杆与所述第二针杆并列设置于所述旋梭的同侧;

所述离合机构能够解除所述止动机构与所述针杆抱箍机构之间的卡合,使所述针杆抱箍机构能够卡合于所述第一针杆和/或所述第二针杆。

上述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当离合机构解除止动机构与针杆抱箍机构之间的卡合,针杆抱箍机构卡合于第一针杆时,针杆抱箍机构带动第一针杆在机架上移动,第一针杆在落针过程中进行缝纫作业,或在针杆抱箍机构卡合于第二针杆时,针杆抱箍机构带动第二针杆在机架上移动,第二针杆在落针过程中进行缝纫作业。通过针杆抱箍机构、止动机构以及离合机构可实现在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之间的相互切换,以在布料上进行两种不同颜色缝线的缝纫作业。并且,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并列设置于旋梭的同侧,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可共用同一个旋梭进行勾线作业,仅使用一台罗拉车即可完成双针的切换缝纫作业,且在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的切换过程中,无需往复移动机针,缝纫工序简单,显著提高缝纫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杆抱箍机构包括第一针杆抱箍组件、第二针杆抱箍组件以及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固定于所述机架,其中:

所述第一针杆抱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离合摆杆以及第一止摆块,所述第一离合摆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一销轴,所述第一离合摆杆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止摆块,所述第一止摆块能够卡合于所述第一针杆;

所述第二针杆抱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离合摆杆以及第二止摆块,所述第二离合摆杆的中部也铰接于所述第一销轴,所述第二离合摆杆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止摆块,所述第二止摆块能够卡合于所述第二针杆;

所述止动机构活动卡合于所述第一止摆块和/或所述第二止摆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动机构包括止动支架、第一止动杆、第三弹性件、第二止动杆、第四弹性件以及第二销轴,所述止动支架固定于所述针杆抱箍机构,所述第二销轴固定于所述针杆抱箍机构;

所述第一止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销轴,其另一端可卡合于所述第一止摆块,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止动杆远离所述第二销轴的端部抵接,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止动支架;

所述第二止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销轴,其另一端可卡合于所述第二止摆块,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止动杆远离所述第二销轴的端部抵接,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止动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保持销与第二保持销,所述第一保持销与所述第二保持销内部均设置有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一针杆与所述第二针杆内部均铰接有杠杆;

所述第一针杆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针杆抱箍机构,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靠近所述旋梭的一端,所述第一止摆块可卡合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保持销可卡合于所述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针杆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针杆抱箍机构,所述第三凹槽位于靠近所述旋梭的一端,所述第二止摆块可卡合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保持销可卡合于所述第四凹槽;

所述杠杆的一端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其另一端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一离合销与第二离合销,所述第一离合销与所述第二离合销上均套设有第六弹性件,所述第一离合销在所述第一针杆的延伸方向上可移动,且可抵接于所述第一止动杆,所述第二离合销在所述第二针杆的延伸方向上可移动,且可抵接于所述第二止动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沿所述第一针杆与所述第二针杆的并列方向可移动,所述滑动机构可与所述针杆抱箍机构和/或所述离合机构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源、第七弹性件以及滑块,所述第一驱动源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七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在朝向所述针杆抱箍机构的一侧具有两个间隔的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可同时抵接于所述第一离合摆杆与所述第二离合销上,或所述第二离合摆杆与所述第一离合销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在朝向所述针杆抱箍机构的一侧具有一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可单独抵接于所述第一离合摆杆或所述第二离合摆杆,或同时抵接于所述第一离合销与所述第二离合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源、摆动轴、针杆摆框,所述第二驱动源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摆动轴的一端连接有连杆,所述摆动轴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针杆摆框,所述针杆摆框内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滑动槽内可沿所述第一针杆的延伸方向可滑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针杆抱箍机构固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针杆、第二针杆、针杆抱箍机构、止动机构以及离合机构组成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针杆与第一保持销、第一止摆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在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滑动机构与针杆抱箍机构、止动机构、离合机构组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在另外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滑动机构与针杆抱箍机构、止动机构、离合机构组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双针缝纫机;

110、旋梭;

120、第一针杆;121、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

130、第二针杆;131、第三凹槽;132、第四凹槽;

140、针杆抱箍机构;141、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1、第一弹性件;1412、第一离合摆杆;1413、第一止摆块;142、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1、第二弹性件;1422、第二离合摆杆;1423、第二止摆块;143、第一销轴;

150、止动机构;151、止动支架;152、第一止动杆;153、第三弹性件;154、第二止动杆;155、第四弹性件;156、第二销轴;

160、离合机构;161、第一保持销;162、第二保持销;163、第五弹性件;164、杠杆;165、第一离合销;166、第二离合销;

170、滑动机构;171、第一驱动源;172、第七弹性件;173、滑块;1731、凸出部;1732、导向销;174、导向板;1741、通槽;175、第八弹性件;

180、摆动机构;181、第二驱动源;182、摆动轴;183、针杆摆框;1831、滑动槽;1832、滑动件;184、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包括机架、第一针杆120、第二针杆130、针杆抱箍机构140、止动机构150以及离合机构160,第一针杆120、第二针杆130、针杆抱箍机构140、止动机构150以及离合机构160均固定于机架上。机架上设置有旋梭110,具体地,旋梭110设置于针板下方,针板上开设有针孔。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在靠近旋梭110的端部均连接有机针,机针带动面线通过针孔进入至旋梭110的勾线平面内,旋梭110进行勾线作业以形成线迹。

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均在机架上可移动,并且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间隔设置于旋梭110的正上方,在旋梭110的径向方向上,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并列设置于旋梭110的同侧。由于旋梭110内部存在微细结构,旋梭110只存在一个勾线起始位置点,只有在旋梭110的梭尖旋转至勾线起始位置点,或旋梭110的梭尖旋转至勾线起始位置点附近时,旋梭110才可勾住机针上的面线,并在旋梭110内部形成线迹,实现缝纫作业。换言之,只有在旋梭110的梭尖旋转至勾线起始位置点的允许范围内,旋梭110才能够勾住机针上的面线,并在旋梭110内部形成线迹,如在本发明中,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间隔距离为4mm,旋梭110的勾线起始位置点与第一针杆120、第二针杆130的垂直距离均为2mm,以确保同一个旋梭110能够对第一针杆120上的面线和第二针杆130上的面线进行勾线作业。传统地,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并列设置于两个旋梭的中间,此时,由于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间隔位置过远,需在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下方对应设置两个旋梭,两个旋梭分别对第一针杆上的面线进行勾线作业,以及对第二针杆上的面线进行勾线作业,或者使用两台罗拉车进行针杆的切换作业,才能够实现缝纫作业。

离合机构160能够解除止动机构15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之间的卡合,使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卡合于第一针杆120和/或第二针杆130上。具体地,当止动机构150卡合于针杆抱箍机构140上时,使针杆抱箍机构140无法卡入第一针杆120,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相互分离;当离合机构160解除止动机构15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之间的卡合,且在针杆抱箍机构140卡合于第一针杆120上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联结保持,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一针杆120上下移动,使第一针杆120在落针过程中进行缝纫作业。同样地,当止动机构150卡合于针杆抱箍机构140上时,使针杆抱箍机构140无法卡入第二针杆130,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相互分离;当离合机构160解除止动机构15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之间的卡合,且在针杆抱箍机构140卡合于第二针杆130上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联结保持,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二针杆130上下移动,使第二针杆130在落针过程中进行缝纫作业。

上述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当离合机构160解除止动机构15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之间的卡合,针杆抱箍机构140卡合于第一针杆120时,针杆抱箍机构140带动第一针杆120在机架上移动,第一针杆120在落针过程中进行缝纫作业,且在针杆抱箍机构140卡合于第二针杆130时,针杆抱箍机构140带动第二针杆130在机架上移动,第二针杆130在落针过程中进行缝纫作业。通过针杆抱箍机构140、止动机构150以及离合机构160可实现在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之间的相互切换,以在布料上进行两种不同颜色缝线的缝纫作业。并且,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并列设置于旋梭110的同侧,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可共用同一个旋梭110进行勾线作业,在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的切换过程中,无需往复移动机针,缝纫工序简单,显著提高缝纫效率。

为了实现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之间的切换动作,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与图3所示,针杆抱箍机构140包括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以及第一销轴143,第一销轴143固定于机架上,以实现针杆抱箍机构140与机架的间接固定。

其中,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包括第一弹性件1411、第一离合摆杆1412以及第一止摆块1413。第一离合摆杆1412的中部铰接于第一销轴143,第一离合摆杆1412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弹性件1411,第一离合摆杆141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止摆块1413,第一止摆块1413能够卡合于第一针杆120,继而使得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卡合于第一针杆120上,使针杆抱箍机构140带动第一针杆120上下移动,进行落针操作。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包括第二弹性件1421、第二离合摆杆1422以及第二止摆块1423。第二离合摆杆1422的中部铰接于第一销轴143,第二离合摆杆1422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弹性件1421,第二离合摆杆142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止摆块1423,第二止摆块1423能够卡合于第二针杆130,继而使得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卡合于第二针杆130上,使针杆抱箍机构140带动第二针杆130上下移动,进行落针操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1411与第二弹性件1421均为压簧,当然,第一弹性件1411与第二弹性件1421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对于第一弹性件1411与第二弹性件1421的具体类型,本发明不做限制。

并且,止动机构150活动卡合于第一止摆块1413和/或第二止摆块1423。具体地,当止动机构150卡合于第一止摆块1413上时,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无法卡入第一针杆120,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相互分离;当止动机构150退出第一止摆块1413时,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能够卡入第一止摆块1413,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联结保持。同样地,当止动机构150卡合于第二止摆块1423上时,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无法卡入第二针杆130,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相互分离;当止动机构150退出第二止摆块1423时,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能够卡入第二止摆块1423,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联结保持。

上述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当第一针杆12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联结保持时,第一止摆块1413卡合于第一针杆120,使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一针杆120上下移动,当按压第一离合摆杆1412的上端部时,使第一离合摆杆1412绕第一销轴143转动,带动第一止摆块1413朝向退出第一针杆120的方向移动,且在第一止摆块1413退出第一针杆120时,止动机构150能够卡合于第一止摆块1413,实现第一针杆12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的相互分离。当第二针杆13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联结保持时,第二止摆块1423卡合于第二针杆130,使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二针杆130上下移动,当按压第二离合摆杆1422的上端部时,使第二离合摆杆1422绕第一销轴143转动,带动第二止摆块1423朝向退出第二针杆130的方向移动,且在第二止摆块1423退出第二针杆130时,止动机构150能够卡合于第二止摆块1423,实现第二针杆13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的相互分离。通过第一止摆块1413与第一针杆120的卡合与否,以及第二止摆块1423与第二针杆130的卡和与否,实现在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之间的切换动作。

具体地,如图1与图3所示,止动机构150包括止动支架151、第一止动杆152、第三弹性件153、第二止动杆154、第四弹性件155以及第二销轴156。止动支架151固定于针杆抱箍机构140,第二销轴156固定于针杆抱箍机构140上。第一止动杆152的一端铰接于第二销轴156,第一止动杆152的另一端可卡合于第一止摆块1413,第三弹性件153的一端与第一止动杆152远离第二销轴156的端部抵接,第三弹性件153的另一端固定于止动支架151上。当按压第一止动杆152远离第二销轴156的上端部时,使第一止动杆152绕第二销轴156转动,第一止动杆152退出第一止摆块1413。由此,通过第一弹性件1411向上施力,使第一离合摆杆1412绕第一销轴143转动,第一离合摆杆1412推动第一止摆块1413朝向卡入第一针杆120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止摆块1413能够被卡入第一针杆120。同样地,第二止动杆154的一端铰接于第二销轴156,第二止动杆154的另一端可卡合于第二止摆块1423,第四弹性件155的一端与第二止动杆154远离第二销轴156的端部抵接,第四弹性件155的另一端固定于止动支架151上。当按压第二止动杆154远离第二销轴156的上端部时,使第二止动杆154绕第二销轴156转动,第二止动杆154退出第二止摆块1423。由此,通过第二弹性件1421向上施力,使第二离合摆杆1422绕第一销轴143转动,第二离合摆杆1422推动第二止摆块1423朝向卡入第二针杆130的方向移动,使第二止摆块1423能够被卡入第二针杆1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件153与第四弹性件155均为压簧,当然,第三弹性件153与第四弹性件155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对于第三弹性件153与第四弹性件155的具体类型,本发明不做限制。

为了使第一针杆120能够与针杆抱箍机构140联结保持或相互分离,以及第二针杆130能够与针杆抱箍机构140联结保持或相互分离,具体地,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离合机构160包括第一保持销161与第二保持销162。在第一针杆12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针杆120开设有第一凹槽121与第二凹槽122,第一凹槽121与第二凹槽122的开口均朝向针杆抱箍机构140,并且第一凹槽121与第二凹槽122均朝向第一针杆120内部延伸。第一止摆块1413可卡合于第一凹槽121,第一保持销161可卡合于第二凹槽122。在第二针杆130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针杆130开设有第三凹槽131与第四凹槽132,其中,第三凹槽131与第四凹槽132的开口均朝向针杆抱箍机构140,并且第三凹槽131与第四凹槽132均朝向第二针杆130内部延伸。第二止摆块1423可卡合于第三凹槽131,第二保持销162可卡合于第四凹槽132。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内部均铰接有杠杆164,第一针杆120内部的杠杆164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121,第一针杆120内部的杠杆164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槽122,同样地,第二针杆130内部的杠杆164的一端位于第三凹槽131,第二杠杆164内部的杠杆164的另一端位于第四凹槽132。

使第一针杆120能够与针杆抱箍机构140联结保持或相互分离的具体过程为:当第一保持销161卡合于第二凹槽122时,第一针杆120内部的杠杆164位于第一凹槽121的一端凸出第一针杆120表面,针杆抱箍机构140无法卡入第一针杆120,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相互分离;当第一止摆块1413卡入第一凹槽121时,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卡合于第一针杆120,第一针杆120内部的杠杆164位于第二凹槽122的一端凸出第一针杆120表面,第一保持销161无法卡入第二凹槽122,此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联结保持,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一针杆120上下移动,以进行第一针杆120的缝纫作业。同样地,使第二针杆130能够与针杆抱箍机构140联结保持或相互分离的具体过程为:当第二保持销162卡合于第四凹槽132时,第二针杆130内部的杠杆164位于第三凹槽131的一端凸出第二针杆130表面,针杆抱箍机构140无法卡入第二针杆130,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相互分离;当第二止摆块1423卡入第三凹槽131时,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卡合于第二针杆130,第二针杆130内部的杠杆164位于第四凹槽132的一端凸出第二针杆130表面,第二保持销162无法卡入第四凹槽132,此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联结保持,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二针杆130上下移动,以进行第二针杆130的缝纫作业。

另外,第一保持销161与第二保持销162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五弹性件163,第五弹性件163可使第一保持销161始终贴合于第一针杆120表面,以及使第二保持销162始终贴合于第二针杆130表面,在杠杆164未凸出第一针杆120表面时,第一保持销161能够直接卡入第二凹槽122,以及杠杆164未凸出第二针杆130表面时,第二保持销162能够直接卡入第四凹槽132。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弹性件163为压簧,当然,第五弹性件163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对于第五弹性件163的具体类型,本发明不做限制。

为了解除止动机构150与针杆抱箍机构140之间的卡合,具体地,如图1与图3所示,离合机构160还包括第一离合销165与第二离合销166,第一离合销165与第二离合销166上均套设有第六弹性件。

在第一针杆12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离合销165可移动,并且第一离合销165能够抵接于第一止动杆152,具体地,第一离合销165能够抵接于第一止动杆152远离第三弹性件153的一端。在按压第一离合销165时,第一离合销165向下运动,第一离合销165抵接于第一止动杆152,使第一止动杆152绕第二销轴156转动,第一止动杆152退出第一止摆块1413,解除了止动机构150与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之间的卡合关系。且在撤除施加于第一离合销165上的按压力时,在第六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第一离合销165向上运动,第一止动杆152在第三弹性件153的弹性作用下绕第二销轴156反向转动,第一止动杆152可重新卡合于第一止摆块1413,重新建立止动机构150与第一针杆抱箍组件141之间的卡合关系。

同样地,在第二针杆130的延伸方向上,第二离合销166可移动,并且第二离合销166能够抵接于第二止动杆154,具体地,第二离合销166能够抵接于第二止动杆154远离第四弹性件155的一端。在按压第二离合销166时,第二离合销166向下运动,第二离合销166抵接于第二止动杆154,使第二止动杆154绕第二销轴156转动,第二止动杆154退出第二止摆块1423,解除了止动机构150与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之间的卡合关系。且在撤除施加于第二离合销166上的按压力时,在第六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第二离合销166向上运动,第二止动杆154在第四弹性件155的弹性作用下绕第二销轴156反向转动,第二止动杆154可重新卡合于第二止摆块1423,重新建立止动机构150与第二针杆抱箍组件142之间的卡合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弹性件163与第六弹性件均为压簧,当然,第五弹性件163与第六弹性件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对于第五弹性件163与第六弹性件的具体类型,本发明不做限制。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之间的切换动作,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还包括滑动机构170。滑动机构170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机架上,并且滑动机构170沿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的并列方向可移动,滑动机构170在移动过程中可与针杆抱箍机构140和/或离合机构160抵接,以在针杆抱箍机构140和/或离合机构160上施加抵接力,驱动针杆抱箍机构140和/或离合机构160的运动,以实现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之间的切换动作。

为了驱动滑动机构170的运动,具体地,如图1、图3、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滑动机构170包括第一驱动源171、第七弹性件172以及滑块173。第一驱动源171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于机架上,第七弹性件17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源17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七弹性件172的另一端连接于滑块173上。当第一驱动源171输出动力时,可使得第七弹性件172发生弹性压缩或弹性拉伸,从而驱动滑块173在第七弹性件172的形变方向上运动,即驱动滑块173沿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的并列方向移动。相较于传统地滑动机构,均是通过驱动轴、驱动杆等直接与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的运动,由于驱动轴、驱动杆与滑块之间硬连接,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易与其他部件发生运动干涉。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七弹性件172驱动滑块173的运动,由于第七弹性件172与滑块173之间为柔性连接,滑块173在运动过程中,即使碰到其他部件,也具有一定的让位空间,不会与其他部件发生运动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滑动机构170还包括导向板174、第八弹性件175以及控制模块,导向板174上开设有通槽1741,滑块173与导向板174贴合的表面凸出有导向销1732。第八弹性件175的一端固定于导向板174上,第八弹性件175的另一端固定于导向销1732上,并且在常态下,第八弹性件175产生的拉力大于第七弹性件172产生的压力,保证滑块173在第八弹性件175的拉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在常态位。控制模块固定于机架上,当控制模块输入控制信号至第一驱动源171时,使第一驱动源171执行相应动作,进而使得第七弹性件172发生弹性压缩或弹性拉伸,驱动滑块173沿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的并列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源171为一对电磁铁,驱动电机或其他能够输出动力至第七弹性件172的元件,对于第一驱动源171的具体类型,本发明不做限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弹性件172为压簧,第八弹性件175为拉簧。

在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滑块173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1731,并且两个凸出部1731均朝向针杆抱箍机构140。两个凸出部1731可同时抵接于第一离合摆杆1412与第二离合销166上,或两个凸出部1731同时抵接于第二离合摆杆1422与第一离合销165上。具体地,当两个凸出部1731同时抵接于第一离合摆杆1412与第二离合销166上时,第一止摆块1413退出第一针杆120,第一止动杆152卡合于第一止摆块1413,同时第二止动杆154退出第二止摆块1423,第二止摆块1423能够卡合于第二针杆130,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的联结保持状态切换至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的相互分离状态,同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的相互分离状态切换至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的联结保持状态,进而将第一针杆120的落针作业切换至第二针杆130的落针作业。相反地,当两个凸出部1731同时抵接于第二离合摆杆1422与第一离合销165上时,第二止摆块1423退出第二针杆130,第二止动杆154卡合于第二止摆块1423,同时第一止动杆152退出第一止摆块1413,第一止摆块1413能够卡合于第一针杆120,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的联结保持状态切换至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的相互分离状态,同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的相互分离状态切换至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的联结保持状态,进而将第二针杆130的落针作业切换至第一针杆120的落针作业。

在另外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滑块173上具有一个凸出部1731,并且凸出部1731朝向针杆抱箍机构140。凸出部1731可单独抵接于第一离合摆杆1412或第二离合摆杆1422上,或同时抵接于第一离合销165与第二离合销166上。具体地,当凸出部1731单独抵接于第一离合摆杆1412上时,第一止摆块1413退出第一针杆120,单独解除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之间的卡合关系,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相互分离,若此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也相互分离,可同时实现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的复位,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均不进行落针作业,适用于在布料上进行断续缝纫作业。同样地,当凸出部1731单独抵接于第二离合摆杆1422上时,第二止摆块1423退出第二针杆130,单独解除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之间的卡合关系,使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相互分离,若此时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也相互分离,可同时实现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的复位,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均不进行落针作业,适用于在布料上进行断续缝纫作业。另外,当凸出部1731同时抵接于第一离合销165与第二离合销166上时,第一止动杆152退出第一止摆块1413,第二止动杆154退出第二止摆块1423,同时第一止摆块1413卡合于第一针杆120,第二止摆块1423卡合于第二针杆130上,此时,针杆抱箍机构140可同时带动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在机架上进行落针作业,适用于在布料上同时进行双线缝纫,提高缝纫质量与缝纫效率。

为了使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在机架上进行上下移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还包括摆动机构180。摆动机构180包括第二驱动源181、摆动轴182以及针杆摆框183。第二驱动源181固定于机架上,第二驱动源181的输出端与摆动轴182的一端连接有连杆184,摆动轴182的另一端固接于针杆摆框183。针杆摆框183内设置有滑动槽1831,滑动槽1831内可移动地设置有滑动件1832,滑动件1832在滑动槽1831内可沿第一针杆120的延伸方向滑动,即滑动件1832在滑动槽1831内上下移动,滑动件1832与针杆抱箍机构140固接。

上述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当第二驱动源181动作时,通过连杆184可实现摆动轴182的左右摆动,摆动轴182可带动针杆摆框183在左右方向上摆动,此时,滑动件1832在滑动槽1831内能够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针杆抱箍机构140上下移动。当针杆抱箍机构140卡合于第一针杆120上时,针杆抱箍机构140带动第一针杆120在机架上进行上下移动,当针杆抱箍机构140卡合于第二针杆130上时,针杆抱箍机构140带动第二针杆130在机架上进行上下移动。

为了便于对可分离式双针缝纫机100的切换动作有更清楚的认识,下面对第一针杆120与第二针杆130的切换动作做进一步说明,以下仅以第一针杆120的落针动作切换至第二针杆130的落针动作,且滑块173具有两个凸出部1731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止摆块1413卡合于第一针杆120,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一针杆120执行落针动作。当电控模块发出切换信号至第一驱动源171时,第一驱动源171执行相应动作,驱动滑块173朝向靠近第一针杆120的一侧移动,滑块173上的两个凸出部1731中的其中一个凸出部1731对应第一离合摆杆1412,另外一个凸出部1731对应第二离合销166,在第一针杆12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且在其中一个凸出部1731抵接于第一离合摆杆1412时,第一弹性件1411被压缩,第一离合摆杆1412绕第一销轴143转动,带动第一止摆块1413退出第一凹槽121,第一止动杆152卡合于第一止摆块1413,实现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一针杆120的相互分离。同时,另一个凸出部1731抵接于第二离合销166,第二离合销166向下运动,第四弹性件155被拉伸,第二止动杆154绕第二销轴156转动,带动第二止动杆154退出第二止摆块1423,第二止摆块1423卡合于第三凹槽131,实现针杆抱箍机构140与第二针杆130的联结保持,针杆抱箍机构140能够带动第二针杆130执行落针动作。通过执行上述动作,即可实现将第一针杆120的落针动作切换为第二针杆130的落针动作。当然,第二针杆130的落针动作切换至第一针杆120的落针动作与上述动作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用于双针缝纫机的高低缝压脚装置
  • 一种双针式缝纫机
  • 一种缝纫机密针短线头装置、以及缝纫机
  • 一种缝纫机机针冷却结构及缝纫机
  • 一种智能双针电脑花样缝纫机的双针缝纫机构
  • 智能双针电脑花样缝纫机的双针缝纫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48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