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4:11


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消费者对于电缆等产品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在电缆上贴上标签以便对产品进行标识。

目前常规的人工贴标签方式效率太低,无法满足厂家的生产速度,且现有的贴标签机器一般为将标签纸对折,有的厂家为了保证标签能牢固的贴在电缆上发明了L形标签纸,需要对折两次,一般的贴标机无法将此类标签纸贴在电缆上,只能由人工贴附,如此效率极低。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常规的人工贴标签方式效率太低,无法满足厂家的生产速度,且现有的贴标签机器一般为将标签纸对折,有的厂家为了保证标签能牢固的贴在电缆上发明了L形标签纸,需要对折两次,一般的贴标机无法将此类标签纸贴在电缆上,只能由人工贴附,如此效率极低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包括有底架、送标签单元、折叠单元和控制屏;底架与送标签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折叠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送标签单元与折叠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送标签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一电动滑板、第一电机、第三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一连接板、第一套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丝杆、第二连接板、第二套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卷标辊、标签辊和第二电动滑板;第一传动轮与折叠单元相连接;第三传动轮与折叠单元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套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二套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二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板与第一电机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板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板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板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板进行旋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卷标辊进行固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进行旋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轴心与卷标辊进行固接;卷标辊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转动连接;卷标辊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与第一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与第二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标签辊与第一电动滑板进行转动连接;标签辊与第二电动滑板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是,折叠单元包括有第二电机、第四传动杆、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三套杆、第五传动杆、直电动推杆、第三连接板、内齿轮、第一直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七传动杆、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第八传动杆、第一凹形板、第二凹形板、第八锥齿轮、第九传动杆、第四直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传动杆、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传动杆、第五直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二传动杆、第六直齿轮、第七直齿轮、第十三传动杆、第四凹形板、第三凹形板、第一支撑板、第一弧形电动推杆、第一转轴、第二支撑板、第二弧形电动推杆、第三弧形电动推杆、第二转轴和第三支撑板;第二电机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套杆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套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三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内齿轮进行固接;直电动推杆与第三连接板进行固接;内齿轮侧边设置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第六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相啮合;第七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直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三直齿轮;第三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凹形板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凹形板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与第一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与第十锥齿轮相啮合;第十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与第十二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六直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七直齿轮;第十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七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凹形板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凹形板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弧形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弧形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弧形电动推杆与第三支撑板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二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弧形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弧形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三弧形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弧形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板与第二弧形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板与第三弧形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板与底架进行固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传动杆与第一套杆连接处外表面设置有直切面。

进一步的是,第二传动杆与第二套杆连接处外表面设置有直切面。

进一步的是,第五传动杆与第三套杆连接处外表面设置有直切面。

进一步的是,第一凹形板、第二凹形板、第四凹形板和第三凹形板的凹槽宽度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厚度相匹配。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一)、为解决目前常规的人工贴标签方式效率太低,无法满足厂家的生产速度,且现有的贴标签机器一般为将标签纸对折,有的厂家为了保证标签能牢固的贴在电缆上发明了L形标签纸,需要对折两次,一般的贴标机无法将此类标签纸贴在电缆上,只能由人工贴附,如此效率极低的缺点。

(二)、本发明通过设置送标签单元和折叠单元;使用时先将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由送标签单元将L形标签从标签筒内分离然后放置在折叠单元上,然后将电缆放置在标签上,折叠单元再启动将标签贴在电缆上。

(三)、本发明实现了将L形标签对折两次后紧密的贴在电缆上,代替人工处理提高效率,且使得电缆的外观能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销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送标签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送标签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折叠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折叠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架,2:送标签单元,3:折叠单元,4:控制屏,201:第一传动轮,202:第二传动轮,203:第一传动杆,204:第三传动轮,205:第四传动轮,206:第二传动杆,207:第一电动滑板,208:第一电机,209:第三传动杆,2010:第五传动轮,2011:第六传动轮,2012:第一丝杆,2013:第七传动轮,2014:第八传动轮,2015:第一连接板,2016:第一套杆,2017:第一锥齿轮,2018:第二锥齿轮,2019:第二丝杆,2020:第二连接板,2021:第二套杆,2022:第三锥齿轮,2023:第四锥齿轮,2024:第一电动滑块,2025:第二电动滑块,2026:卷标辊,2027:标签辊,2028:第二电动滑板,301:第二电机,302:第四传动杆,303:第九传动轮,304:第十传动轮,305:第三套杆,306:第五传动杆,307:直电动推杆,308:第三连接板,309:内齿轮,3010:第一直齿轮,3011:第六传动杆,3012:第五锥齿轮,3013:第六锥齿轮,3014:第七锥齿轮,3015:第七传动杆,3016:第二直齿轮,3017:第三直齿轮,3018:第八传动杆,3019:第一凹形板,3020:第二凹形板,3021:第八锥齿轮,3022:第九传动杆,3023:第四直齿轮,3024:第十一传动轮,3025:第十二传动轮,3026:第十传动杆,3027:第九锥齿轮,3028:第十锥齿轮,3029:第十一传动杆,3030:第五直齿轮,3031:第十一锥齿轮,3032:第十二锥齿轮,3033:第十二传动杆,3034:第六直齿轮,3035:第七直齿轮,3036:第十三传动杆,3037:第四凹形板,3038:第三凹形板,3039:第一支撑板,3040:第一弧形电动推杆,3041:第一转轴,3042:第二支撑板,3043:第二弧形电动推杆,3044:第三弧形电动推杆,3045:第二转轴,3046:第三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底架1、送标签单元2、折叠单元3和控制屏4;底架1与送标签单元2相连接;底架1与折叠单元3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4相连接;送标签单元2与折叠单元3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4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由送标签单元2将L形标签从标签筒内分离然后放置在折叠单元3上,然后将电缆放置在标签上,折叠单元3再启动将标签贴在电缆上;本发明实现了将L形标签对折两次后紧密的贴在电缆上,代替人工处理提高效率,且使得电缆的外观能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销售。

送标签单元2包括有第一传动轮201、第二传动轮202、第一传动杆203、第三传动轮204、第四传动轮205、第二传动杆206、第一电动滑板207、第一电机208、第三传动杆209、第五传动轮2010、第六传动轮2011、第一丝杆2012、第七传动轮2013、第八传动轮2014、第一连接板2015、第一套杆2016、第一锥齿轮2017、第二锥齿轮2018、第二丝杆2019、第二连接板2020、第二套杆2021、第三锥齿轮2022、第四锥齿轮2023、第一电动滑块2024、第二电动滑块2025、卷标辊2026、标签辊2027和第二电动滑板2028;第一传动轮201与折叠单元3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4与折叠单元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2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2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203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3与第一电动滑板20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3与第一套杆201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5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205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206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6与第二套杆202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6与第二电动滑板2028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6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板207与第一电机208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板207与第三传动杆2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板207与第一丝杆2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板207与第一电动滑块202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机208输出轴与第三传动杆209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9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2010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2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2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2011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2012进行固接;第一丝杆2012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板2015进行旋接;第一丝杆2012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2013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20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2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2014内部轴心与第二丝杆2019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板2015与第一套杆2016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16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2017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16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20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锥齿轮2017与第二锥齿轮2018相啮合;第二锥齿轮2018内部轴心与卷标辊2026进行固接;第二丝杆2019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2020进行旋接;第二连接板2020与第二套杆2021进行固接;第二套杆2021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20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套杆2021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2022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2022与第四锥齿轮2023相啮合;第四锥齿轮2023内部轴心与卷标辊2026进行固接;卷标辊2026与第一电动滑块2024进行转动连接;卷标辊2026与第二电动滑块2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2024与第一电动滑板20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2025与第二电动滑板2028进行滑动连接;标签辊2027与第一电动滑板207进行转动连接;标签辊2027与第二电动滑板2028进行转动连接。

首先标签纸从标签辊2027下方伸出,从卷标辊2026下方经过绕在其上,此时标签纸上的首个L形标签刚好位于标签辊2027和卷标辊2026之间,而后第一电动滑板207和第二电动滑板2028启动带动相连接的零件在第一传动杆203和第二传动杆206上滑动,滑动至L形标签位于折叠单元3的上方,而后第一电机208启动带动第三传动杆209传动第五传动轮2010,第五传动轮2010带动第六传动轮2011传动第一丝杆2012,第一丝杆2012带动第七传动轮2013传动第八传动轮2014,第八传动轮2014带动第二丝杆2019,第一丝杆2012和第二丝杆2019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板2015和第二连接板2020移动,第一连接板2015和第二连接板2020移动带动第一套杆2016和第二套杆2021在第一传动杆203和第二传动杆206上向标签辊2027方向滑动,第一锥齿轮2017和第三锥齿轮2022跟随第一套杆2016和第二套杆2021滑动,滑动过程中第一电动滑块2024和第二电动滑块2025启动随着第一套杆2016和第二套杆2021滑动使得第一锥齿轮2017和第二锥齿轮2018一直啮合,第三锥齿轮2022和第四锥齿轮2023一直啮合,同时折叠单元3带动第一传动轮201和第三传动轮204转动,第一传动轮201和第三传动轮204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202和第四传动轮205转动,第二传动轮202和第四传动轮205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203和第二传动杆206转动,第一传动杆203和第二传动杆206转动带动第一套杆2016和第二套杆2021转动,第一套杆2016和第二套杆2021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017和第三锥齿轮2022,第一锥齿轮2017和第三锥齿轮2022带动第二锥齿轮2018和第四锥齿轮2023转动,第二锥齿轮2018和第四锥齿轮2023转动带动卷标辊2026转动,卷标辊2026转动将标签底纸收卷,而L形标签与地址分离落在折叠单元3上,如此完成一个L形标签的放置,本单元实现了将L形标签从标签筒内分离然后放置在折叠单元3上。

折叠单元3包括有第二电机301、第四传动杆302、第九传动轮303、第十传动轮304、第三套杆305、第五传动杆306、直电动推杆307、第三连接板308、内齿轮309、第一直齿轮3010、第六传动杆3011、第五锥齿轮3012、第六锥齿轮3013、第七锥齿轮3014、第七传动杆3015、第二直齿轮3016、第三直齿轮3017、第八传动杆3018、第一凹形板3019、第二凹形板3020、第八锥齿轮3021、第九传动杆3022、第四直齿轮3023、第十一传动轮3024、第十二传动轮3025、第十传动杆3026、第九锥齿轮3027、第十锥齿轮3028、第十一传动杆3029、第五直齿轮3030、第十一锥齿轮3031、第十二锥齿轮3032、第十二传动杆3033、第六直齿轮3034、第七直齿轮3035、第十三传动杆3036、第四凹形板3037、第三凹形板3038、第一支撑板3039、第一弧形电动推杆3040、第一转轴3041、第二支撑板3042、第二弧形电动推杆3043、第三弧形电动推杆3044、第二转轴3045和第三支撑板3046;第二电机3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电机301输出轴与第四传动杆302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1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20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303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2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3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304内部轴心与第三套杆305进行固接;第三套杆305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3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套杆305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306与第三连接板3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306与内齿轮309进行固接;直电动推杆307与第三连接板308进行固接;内齿轮309侧边设置有第一直齿轮3010;第一直齿轮3010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3011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3011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3012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3011外表面与第六锥齿轮3013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3011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3012与第八锥齿轮3021相啮合;第六锥齿轮3013与第七锥齿轮3014相啮合;第七锥齿轮3014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3015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15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3016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15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直齿轮3016上方设置有第三直齿轮3017;第三直齿轮3017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3018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18外表面与第一凹形板3019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18外表面与第二凹形板3020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18与第一支撑板3039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3021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3022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3022外表面与第四直齿轮3023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3022外表面与第十一传动轮3024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3022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302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302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3025内部轴心与第十传动杆3026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3026外表面与第九锥齿轮3027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3026外表面与第十一锥齿轮3031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3026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3027与第十锥齿轮3028相啮合;第十锥齿轮3028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3029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3029外表面与第五直齿轮3030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3029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3031与第十二锥齿轮3032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3032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3033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3033外表面与第六直齿轮3034进行固接;第六直齿轮3034上方设置有第七直齿轮3035;第十二传动杆303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直齿轮3035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3036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3036外表面与第四凹形板3037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3036外表面与第三凹形板3038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3036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板304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3039与第一转轴304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04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3039与第一弧形电动推杆3040进行固接;第一弧形电动推杆3040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弧形电动推杆3040与第三支撑板3046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3042与第二转轴304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04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3042与第二弧形电动推杆3043进行固接;第二弧形电动推杆304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3042与第三弧形电动推杆3044进行固接;第三弧形电动推杆3044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板3046与第二弧形电动推杆3043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板3046与第三弧形电动推杆3044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板3046与底架1进行固接。

第一支撑板3039、第二支撑板3042和第三支撑板3046组成L形,用于接住落下的L形标签,而后将电缆放置在第一支撑板3039和第三支撑板3046中间,同时标签放下后第二电机301启动带动第四传动杆302传动第九传动轮303、第一传动轮201和第三传动轮204,第九传动轮303带动第十传动轮304传动第三套杆305,同时直电动推杆307启动带动第三连接板308移动,第三连接板308移动带动第五传动杆306在第三套杆305内滑动,内齿轮309跟随第五传动杆306滑动,滑动至内齿轮309与第一直齿轮3010相啮合,则有第三套杆305带动第五传动杆306传动内齿轮309,内齿轮309带动第一直齿轮3010传动第六传动杆3011,第六传动杆3011带动第五锥齿轮3012和第六锥齿轮3013转动,第五锥齿轮3012带动第八锥齿轮3021传动第九传动杆3022,第九传动杆3022带动第四直齿轮3023和第十一传动轮3024转动,第十一传动轮3024带动第十二传动轮3025传动第十传动杆3026,第十传动杆3026带动第九锥齿轮3027和第十一锥齿轮3031转动,第九锥齿轮3027带动第十锥齿轮3028传动第十一传动杆3029,第十一传动杆3029带动第五直齿轮3030转动,第十一锥齿轮3031带动第十二锥齿轮3032传动第十二传动杆3033,第十二传动杆3033带动第六直齿轮3034传动第七直齿轮3035,第七直齿轮3035带动第十三传动杆3036传动第四凹形板3037和第三凹形板3038往上转动,转动至第四凹形板3037和第三凹形板3038的凹形槽将第二支撑板3042卡住,从而将第二支撑板3042与标签夹住,同时第六锥齿轮3013带动第七锥齿轮3014传动第七传动杆3015,第七传动杆3015带动第二直齿轮3016传动第三直齿轮3017,第三直齿轮3017带动第八传动杆3018传动第一凹形板3019和第二凹形板3020,第一凹形板3019和第二凹形板3020转动至将第一支撑板3039卡住,从而将第一支撑板3039与标签纸夹住,如此在对折标签时标签才不会下落错位,夹住后直电动推杆307再次启动使得内齿轮309和第一直齿轮3010分离,而后第一弧形电动推杆3040启动伸长带动第一支撑板3039绕着第一转轴3041往第三支撑板3046方向转动,转动至第三直齿轮3017与第四直齿轮3023啮合停止,接着直电动推杆307再次启动使得内齿轮309与第一直齿轮3010相啮合,使得第四直齿轮3023带动第三直齿轮3017传动第八传动杆3018,第八传动杆3018再带动第一凹形板3019和第二凹形板3020往回转动松开对标签的夹持,第一支撑板3039上的标签便对折了落在第三支撑板3046上,然后第二弧形电动推杆3043和第三弧形电动推杆3044启动带动第二支撑板3042绕着第二转轴3045往第三支撑板3046方向转动,转动至第七直齿轮3035与第五直齿轮3030啮合,同理使得第四凹形板3037和第三凹形板3038松开对标签的夹持,最终使得第二支撑板3042上的标签落在第三支撑板3046上,如此将L形标签对折两次贴在了电缆上,本单元实现了将L形标签贴在电缆上。

第一传动杆203与第一套杆2016连接处外表面设置有直切面。

可以使得第一套杆2016在第一传动杆203上滑动又能被其带动转动。

第二传动杆206与第二套杆2021连接处外表面设置有直切面。

可以使得第二套杆2021在第二传动杆206上滑动又能被其带动转动。

第五传动杆306与第三套杆305连接处外表面设置有直切面。

可以使得第五传动杆306在第三套杆305内滑动又能被其带动转动。

第一凹形板3019、第二凹形板3020、第四凹形板3037和第三凹形板3038的凹槽宽度与第一支撑板3039和第二支撑板3042的厚度相匹配。

可以方便夹持住第一支撑板3039和第二支撑板3042上的标签。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
  • 一种贴附L形标签的电缆贴标装置
  • 改进型标签贴附装置及改进型双工位贴标机
技术分类

0612011309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