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7: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爆破法以其经济、高效、快捷的特点被广泛采用。采用爆破法进行岩体开挖时,爆破产生的一部分能量会使岩体破碎剥离而达到开挖的目的,但同时另一部分能量会以热能及波的形式传递给需要保留的岩体或邻近构筑物,对岩体或构筑物造成损伤甚至破坏。质点振动速度是衡量爆破荷载对围岩动力扰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损伤的重要判据。监测地下工程爆破施工围岩的质点振动速度,对于研究围岩的动态响应机理,以及动力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爆破荷载引起的振动,目前主要集中在监测地表、巷道围岩表面或者工程结构表面。现场监测的主要指标为支护结构或围岩表面的质点振动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却忽视了围岩或结构内部动态响应特征参数的现场监测。然而,地下工程围岩的振动主要是由于爆炸或振动应力波的传播造成的,根据波动理论,应力波、振动波在围岩或结构内部与其表面的传播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其导致的动态响应也不同。已有研究表明,由面波引起的地表或结构表面的质点振动,显著大于体波引起的围岩或结构内部的质点振动。仅通过围岩或结构表面的动态响应特征推断其内部的动态响应特征,显然是不合理性。虽然目前已建立了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的预测模型,但是多基于岩体表面质点振动监测值得到的,并不适用于预测围岩或结构内部质点振动速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获得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内部的动态响应数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其中,上述方法包括:

基于竖井内的爆源位置,确定围岩内的测线和所述测线上的测点;

沿所述测线在围岩内开设测孔;

基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固定振动传感器;

实施监测,获得监测数据。

可选的,所述测线设有两条,分别为水平测线和垂直测线;所述测孔设有两个,分别为水平测孔和垂直测孔。

可选的,所述水平测线远离所述爆源的一端朝下倾斜。

可选的,当所述测孔为垂直测孔时,所述基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固定振动传感器,包括:

基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在测管内固定振动传感器;

在所述测孔内放入所述测管,直至所述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位置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

注浆回填所述测孔直至所述振动传感器处于所述测孔内的浆液内;

当所述浆液凝固后,完成所述振动传感器的固定。

可选的,当所述测孔为水平测孔时,所述基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固定振动传感器,包括:

基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在测管内固定振动传感器;

注浆回填所述测孔直至所述测点处于所述测孔内的浆液内;

在所述测孔内放入所述测管,直至所述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位置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

当所述浆液凝固后,完成所述振动传感器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测管包括用于安装振动传感器的套筒和套筒之间的连杆,所述基于所述测点在所述测孔内的位置,在测管内固定振动传感器,包括:

将浆液注浆至套筒内,所述浆液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

放置振动传感器于所述套筒内;

当浆液凝固后,基于所述测孔内相邻两个所述测点之间的距离,依次确定所述连杆的长度并与所述套筒相连接;

所有的所述连杆、所述套筒连接完毕后获得所述测管。

由上述可见,本发明的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通过基于竖井内的爆源位置确定围岩内的测线和测线上的测点;然后沿测线在围岩内开设测孔;基于测点的位置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孔内;从而能够获得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内部的动态响应数据,为研究围岩内部动态响应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振动传感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底端封闭、顶端开口;

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设有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杆互相串接;

所述套筒上至少一端设有耦合部,通过所述耦合部所述套筒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所述连杆之间、所述连杆与所述套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底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凸杆,所述凸杆的自由端上设有所述耦合部。

可选的,还设有吊装在所述套筒的顶端的吊杆,所述吊杆的自由端上设有所述耦合部。

可选的,所述套筒与所述连杆均由金属制成。

由上述可见,本发明的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振动传感器的套筒,套筒之间可以用一根或多根连杆进行连接,从而随着测点位置灵活地装配套筒和连杆,装配后放入围岩内,就能获得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内部的动态响应数据,实现监测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监测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图1中的测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图1中步骤S300的第一实施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图1中步骤S300的第二实施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图3中步骤A310或图4中步骤B310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监测装置的实施例的套筒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监测装置的实施例的套筒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监测装置的实施例的连杆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套筒,11、耦合部,12、凸杆,13、吊杆,20、连杆、2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下,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的,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的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爆破法以其经济、高效、快捷的特点被广泛采用。采用爆破法进行岩体开挖时,爆破产生的一部分能量会使岩体破碎剥离而达到开挖的目的,但同时另一部分能量会以热能及波的形式传递给需要保留的岩体或邻近构筑物,对岩体或构筑物造成损伤甚至破坏。质点振动速度是衡量爆破荷载对围岩动力扰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损伤的重要判据。监测地下工程爆破施工围岩的质点振动速度,对于研究围岩的动态响应机理,以及动力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爆破荷载引起的振动,目前主要集中在监测地表、巷道围岩表面或者工程结构表面。现场监测的主要指标为支护结构或围岩表面的质点振动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却忽视了围岩或结构内部动态响应特征参数的现场监测。然而,地下工程围岩的振动主要是由于爆炸或振动应力波的传播造成的,根据波动理论,应力波、振动波在围岩或结构内部与其表面的传播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其导致的动态响应也不同。已有研究表明,由面波引起的地表或结构表面的质点振动,显著大于体波引起的围岩或结构内部的质点振动。仅通过围岩或结构表面的动态响应特征推断其内部的动态响应特征,显然是不合理性。虽然目前已建立了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的预测模型,但是多基于岩体表面质点振动监测值得到的,并不适用于预测围岩或结构内部质点振动速度。

本发明的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通过基于竖井内的爆源位置确定围岩内的测线和测线上的测点;然后沿测线在围岩内开设测孔;基于测点的位置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孔内;从而能够获得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内部的动态响应数据,为研究围岩内部动态响应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具体的,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基于竖井内的爆源位置,确定围岩内的测线和测线上的测点;

工程爆破对岩体或邻近构筑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爆破产生的随机振动不仅与炸药量、装药结构、距离、起爆方式、地形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岩体或邻近构筑物的动力特征、结构形式、受力状况、使用年限、重要程度相关。因此,需要根据经验与安全调查相结合给出测线的位置和测线上的测点分布位置。

具体的,基于竖井内的爆源位置,根据已有经验,参考爆破级别、竖井周边围岩内的地质地形条件来确定围岩内的测线位置和测线上设置哪些测点。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隧道竖井围岩内布置了两条测线,分别为:一条垂直于竖井轴线的水平测线和一条平行于竖井轴线的垂直测线;每条测线上均间隔的布置了多个测点,并得出测线的长度以及各个测点在测线上的位置。

优选的,为了方便安装振动传感器,水平测线远离爆源的一端朝下略有倾斜,下倾角度小于10°;经实践,较佳的下倾角度约为

步骤S200:沿测线在围岩内开设测孔;

具体的,根据确定好的测线位置和长度,沿测线在围岩内钻孔形成测孔。例如:钻垂直测线时根据测线距离竖井轴线的距离,确定钻孔在地表上的起始点,然后平行于竖井轴线向下钻出和测线长度相同深度的测孔。当然,测孔深度具体不限定,只要测孔深度能满足在测孔内对应于测点的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就可以。钻垂直于竖井轴线的水平测孔时,可以垂直于竖井壁向围岩内施做。由于需要将振动传感器放入测孔中,因此根据需要放入的振动传感器的直径来确定钻孔的直径。较佳的,测孔的直径大于振动传感器截面直径或最大的对角线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垂直测线和水平测线分别施做垂直测孔与水平测孔,垂直测孔平行于隧道竖井轴线,水平测孔垂直于竖井轴线。由于水平测线有个下倾角度,因此水平测孔远离爆源的一端相应的也朝下略有倾斜。

步骤S300:基于测点在测孔内的位置,固定振动传感器;

具体的,测孔的位置、深度是基于测线在围岩内施做的,测线上的测点的位置对应于测孔内的用于固定振动传感器的位置。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这些位置上,并将振动传感器的数据线引伸至地表,就完成了在围岩内布置振动传感器,爆破时,可以获得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如: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内部的质点振动速度、质点振动加速度以及振动主频率,为研究围岩内部动态响应规律提供数据支撑,对地下工程爆破施工围岩的稳定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孔内的方法不限,可以如本实施例先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套筒内,在两个套筒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具体依据测线上两个测点之间的长度,可以选用相同长度的连杆或者将多个连杆组合为对应长度,再将组合好的测管(包括套筒和连杆)放入测孔中并固定好。可选的,可以采取回填的方法将测孔内的空隙填充,如采用注浆回填的方法来填充。使得测管牢固固定在测孔内,基于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管内,相应的,实现了振动传感器也固定在测孔内对应的测点位置上;也可以通过注浆方式将传感器与围岩的岩体固定等。

步骤S400:实施监测,获得监测数据。

具体的,将振动传感器的数据线连接到对应的振动仪上。将振动仪放置于固定在地表的防护箱内。即可实施竖井底部爆破过程中围岩内部的振动监测,获得监测数据。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竖井内的爆源位置确定围岩内的测线和测线上的测点;然后沿测线在围岩内开设测孔;基于测点的位置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孔内;从而将振动传感器布设在围岩内部,简单方便地获取到围岩内部的动态响应数据,为研究围岩内部动态响应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测孔为垂直测孔时,上述步骤S300更具体地包括如图3所示的步骤:

步骤A310:基于测点在测孔内的位置,在测管内固定振动传感器;

具体的,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一根测管内,测管的长度至少大于测孔内第一个测点与最后一个测点之间的长度。振动传感器的固定位置与测点对应于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与测孔内对应的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同,即:测点的个数与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

步骤A320:在测孔内放入测管,直至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位置与测点在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

具体的,由于测点的数量与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与对应两个振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将测管逐步放入测孔中,当测管内最远端的一个振动传感器到达测孔内最远端的测孔的位置时,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位置就与测点在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测管分为多段,将测管放入测孔中时,一边放入一边逐段连接,方便完成放入操作。

步骤A330:注浆回填测孔直至振动传感器处于测孔内的浆液内;

具体的,向垂直测孔内灌注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的浆液,至测孔内的浆液面与测孔口平齐,且30分钟内浆液面不下降时,停止注浆。静置24小时后,浆液面会有下降,此时再次补注前述浆液至浆液面与空口平齐。此时,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均处于测孔内的浆液内。

步骤A340:当浆液凝固后,完成振动传感器的固定。

具体的,当浆液凝固后,由于测孔内的空隙被浆液所填充注满,测管也就被固定在浆液内,固定在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也就被固定在测孔内,实现将振动传感器布设在围岩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先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管内的相应位置上,再注浆回填测孔,使得测管牢固固定在测孔内,实现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孔内对应的测点位置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测孔为水平测孔时,上述步骤S300更具体地包括如图4所示的步骤:

步骤B310:基于测点在测孔内的位置,在测管内固定振动传感器;

具体的,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一根测管内,测管的长度至少大于测孔内第一个测点与最后一个测点之间的长度。振动传感器的固定位置与测点对应于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与测孔内对应的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同,即:测点的个数与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

步骤B320:注浆回填测孔直至所有测点处于测孔内的浆液内;

具体的,向水平测孔内灌注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的浆液,至浆液注满钻孔,使得测孔内对应的所有测点均处于浆液内。

步骤B330:在测孔内放入测管,直至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位置与测点在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

具体的,由于测点的数量与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与对应两个振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将测管逐步放入测孔中,当测管内最远端的一个振动传感器到达测孔内最远端的测孔的位置时,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的位置就与测点在测孔内的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测管分为多段,将测管放入测孔中时,一边放入一边逐段连接,方便完成放入操作。

步骤B340:当所述浆液凝固后,完成所述振动传感器的固定。

具体的,当浆液凝固后,由于测孔内的空隙被浆液所填充注满,测管也就被固定在浆液内,固定在测管内的振动传感器也就被固定在测孔内,实现将振动传感器布设在围岩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管内的相应位置上后,充分考虑了钻孔深度、仪器推进过程中的浆液阻力以及钻孔回填密实效果等因素后,采取了先注浆回填后放置振动传感器的方式,使得测管牢固固定在测孔内,实现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测孔内对应的测点位置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A310或步骤B310更具体地包括如图5所示的步骤:

步骤S311:将浆液注浆至套筒内,所述浆液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

步骤S312:放置振动传感器于套筒内;

其中,套筒用来安装振动传感器,套筒的直径大于振动传感器截面直径或最大的对角线长度,套筒的长度也稍大于振动传感器的高度。

具体的,在安装振动传感器之前,先配置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的浆液材料,并灌注于套筒内。然后迅速放入振动传感器,并调整其位置。最后,将套筒静置直至浆液凝固,振动传感器也就被固定在套筒内。

步骤S313:当浆液凝固后,基于测孔内相邻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依次确定连杆的长度并与套筒相连接;

其中,连杆用来实现两个套筒之间的连接。优选的,连杆从短到长,规格不一样,方便实现串接后的连杆达到两个测点之间的不同距离要求。

具体的,根据测线长度及各测点的位置,确定相邻测点处传感器的间距。假设每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为l,则相邻传感器间连杆的数量由下式确定。

l=3.0·a+2.0·b+0.5·c+0.2·d+0.1·e

其中,a、b、c、d、e分别为3.0m、2.0m、0.5m、0.2m及0.1m五种规格连杆的根数。实际现场安装过程中,两个测点的传感器间距仅精确到0.1m,且优先选择单根长度较长的连杆。

步骤S314:所有的连杆、套筒连接完毕后获得测管。

具体的,确定好连杆的数量、长度后,依次根据测线各测点的位置及两测点之间的距离,将所有的连杆、套筒连接完毕后就可以获得测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浆液先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套筒内,再通过连杆实现套筒之间的连接,既方便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套筒内,又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连杆,从而灵活组合成各种长度的测管,满足各种监测长度和不同测点距离的需求。

对应于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装置,上述隧道竖井爆破施工围岩内部质点振动的监测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振动传感器的套筒10,套筒10的底端封闭、顶端开口;

连杆20,连杆20的两端设有连接部21,连杆20通过连接部21互相串接;

套筒10上至少一端设有耦合部11,套筒10通过耦合部11连接在连接部21上;

连杆20之间、连杆20与套筒10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容易理解的是,连杆20两端的螺纹既可以为内螺纹也可以为外螺纹,根据与该连杆20端部耦合的套筒10上或另一连杆20上的螺纹而定;套筒10上的耦合部11的螺纹也可以为内螺纹。当然,连杆20与套筒10上的螺纹也可以均为外螺纹,连杆20之间、连杆20与套筒10之间通过螺母实现串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筒10的底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凸杆12,凸杆12的自由端上设有耦合部11,实现套筒10底端与连杆20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吊装在套筒10的顶端的吊杆13,吊杆13的自由端上设有耦合部11,既方便将振动传感器放入至套筒10内,又能将套筒10串接在连杆20上。

当然,上述耦合部11的具体结构不限,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耦合结构,如本实施例中的内螺纹或外螺纹,也可以如卡合连接的卡扣等。

优选的,套筒10与连杆20均由金属制成,坚固抗震。

综上所述,本监测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振动传感器的套筒和用于连接套筒的能互相串接的连杆,能根据实际长度需求和振动传感器之间的间距情况灵活选择连杆,从而组合成各种长度的监测装置,满足各种监测需求。

本实施例的监测装置如图6至图8所示,以下结合本发明的监测方法、监测装置对本实施例的监测实施过程作详细描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测线布置。在隧道竖井围岩内布置测线,包括垂直于竖井轴线与平行于竖井轴线两条测线。并在每条测线上布置监测点,确定测线的长度以及各个测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

步骤2:传感器选型。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爆破施工工况,估算现场爆破振动频率、最大质点振动速度与加速度,确定爆破振动传感器的频响范围,以及爆破振动传感器与爆破振动仪的量程,最终确定三分量爆破振动传感器的具体参数为:x、y、z三个方向的频率范围为5-500Hz,尺寸为64mm×64mm×64mm;爆破测振仪的具体参数为:量程为0.0017-35cm/s,精度为0.0001cm/s;频响范围为2-450Hz。

此外,将爆破振动传感器做防水处理。爆破振动传感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爆破振动仪。为了防止围岩内部的地下水对爆破振动传感器与连接线的接头造成腐蚀,以及对传输信号造成干扰,必须对接头做防水处理。其具体做法是,将连接线从传感器内部引出,将连接线与传感器做成一体。

步骤3:振动传感器固定系统制作。振动传感器固定系统包括传感器固定套筒以及连杆。

套筒为铝制圆柱型空管,一端开口,一端密封。套筒直径为Φ

配置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的浆液材料,并灌注于传感器套筒内,然后迅速放入振动传感器,并调整其位置。最后,将套筒静置直至桶内浆液凝固,传感器被固定在套筒内。

步骤4:钻孔施做。根据步骤1中确定的测线,分别施做竖直与水平两个钻孔。竖直测线上的钻孔由地表向下施做;水平方向的钻孔由垂直于竖井壁向内施做。钻孔直径为Φ

步骤5:竖直钻孔内传感器安装。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根据测线长度及各测点的位置,确定相邻测点处传感器的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相邻传感器间连杆的组合情况。如竖直测线上的测点a与b之间的距离为l

其次,将装有振动传感器的底部为圆锥形的套筒与某长度规格的连杆连接。将直径φ不小于50mm的钢丝绳一段固定在连杆的中部,另一端缠绕在固定在地表的绞盘上。

然后,将传感器的数据连接线拉直,并用胶布将连接线固定于连杆上。其目的是防止仪器安装过程中数据连接线受到磨损。

再次,通过转动绞盘使套筒在竖直钻孔内缓缓下降。

最后,当孔内连杆持续下降至其顶部至钻孔口的距离为20cm至50cm时,在连杆顶端加装另一连杆。当连杆的总长度等于a、b两测点的间距l

重复前述操作,依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将各个传感器送至孔内a、b、c、d、e五个测点的位置。

步骤6:竖直钻孔注浆回填。向竖直钻孔内灌注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的浆液,至钻孔内的浆液面与钻孔口平齐,且30分钟内浆液面不下降时,停止注浆。静置24小时后,液面会有下降,此时再次补注前述浆液至液面与空口平齐。

步骤7:水平钻孔内注浆。向水平钻孔内灌注凝固后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相匹配的浆液,至浆液注满钻孔。

步骤8:水平钻孔内传感器的安装。

首先,将装有振动传感器的底部为圆锥形的套筒与某长度规格的连杆连接。其次,将传感器的数据连接线拉直,并用胶布将连接线固定于连杆上,防止仪器安装过程中数据线发生磨损。然后,将套筒与连杆缓慢推入水平钻孔内。当孔内连杆顶部高出钻孔口的距离不小于20cm时,在连杆顶端加装另一连杆。持续增加连杆,当连杆的总长度等于测点A、B之间的距离s

步骤9:将竖直钻孔及水平钻孔内的传感器数据线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振动仪上。将振动仪放置于固定在地表的防护箱内。所有传感器安装完毕48小时后,即可实施竖井底部爆破过程中围岩内部的振动监测。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上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是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58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