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一种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衣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制衣行业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在对服饰布料进行印花、压烫粘接等处理时则需要使用补压装置,以对待加工的布料施加一定的压力,实现对布料的压烫。

现有的,补压装置包括机架、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机架安装有安装架,上模为热压板,上模安装于安装架,安装架安装有用于驱使上模朝靠近或远离下模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气缸,从而当将待加工布料放置在下模,即可通过驱使上模朝下模方向移动,实现对布料的压烫。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在制衣行业中,单批次需要对多块布料进行加工,因此需要在完成一块布料的压烫之后才能将下一块布料放置在下模,进行下一次的加工,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转动式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有上模加热板;所述底座沿安装架的转动路径且位于上模加热板的正下方位置安装有若干下模,所述底座对应所述下模的位置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下模朝靠近或远离上模加热板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压烫时,将布料铺设在其中一个下模上,然后操作人员手动转动安装架至上模加热板对应该下模的位置处,接着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该下模朝靠近上模加热板的方向移动,开启上模加热板以达到对布料进行压烫;当在其中一个下模上的布料进行压烫的同时,操作人员可在下一个下模上进行铺设布料,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围挡和升降气囊,所述围挡安装于底座且位于下模正下方位置,所述升降气囊安装在围挡内,所述升降气囊的一端安装于底座、另一端安装于下模朝下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升降气囊,不仅可驱使下模朝靠近或远离上模加热板方向移动,而且可在下模移动至布料抵接上模加热板位置时达到缓冲的效果;另外采用升降气囊进行驱使方式相对与采用气缸等驱动件可满足压烫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围挡沿周向安装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铰接于围挡,所述摆动杆的一端延伸入围挡内、另一端穿设出围挡且延伸至下模侧边位置;所述摆动杆位于围挡外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摆动杆、另一端抵接于下模;所述围挡安装有用于驱使摆动杆转动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布料铺设在下模上后,在转动安装架使得上模加热板移动至下模对应位置的过程中,由于是人为转动,因此可能会产生气流将布料吹至折叠状态,会影响压烫质量;因此在铺设完毕后,启动第二驱动件驱使摆动杆发生转动,直至使得连接杆远离摆动杆的一端抵接于布料,从而可减少布料在移动下模前发生的位置移动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安装板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围挡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板、另一端连接于摆动杆处于围挡内部分且靠近下模的一侧;所述摆动杆位于围挡内的一端抵接于升降气囊的外侧壁且靠近底部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升降气囊在充气和收气的过程中囊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会发生变化,当升降气囊处于充气,即驱使下模朝靠近上模加热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囊体外侧壁离开摆动杆,进而可通过第一弹性件的作用,驱使摆动杆发生转动,即使得连接杆离开下模;当升降气囊处于收气,即驱使下模朝远离上模加热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囊体在水平的宽度逐渐缩小,进而囊体的外侧壁推动摆动杆转动抵接于铺设至下模的布料上;上述结构无需另外增加动力源,直接在驱使下模移动的同时即可达到驱使摆动杆进行对应方向的转动,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所述摆动杆处于围挡内的一端且朝向升降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在升降气囊的囊体驱使摆动杆带动连接杆抵接下模时更加准确,提高顺畅度。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安装有滑移架,所述滑移架的一端滑移式安装于底座内、另一端延伸出底座;所述滑移架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式安装于滑移架位于底座外的一端;所述滑移架安装有用于驱使支撑杆摆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杆远离滑移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夹持布料端部的夹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布料在刚进行完压烫时,布料表面的温度是比较高的,因此需要对布料进行降温;当布料完成压烫后,先通过夹持组件将布料端部进行夹持,然后启动驱动组件驱使支撑杆摆动,以对布料进行拉离下模,使得该布料可在对下一块布料进行压烫的过程中使得布料进行初步的降温;该过程中可对布料进行降温的同时,不阻碍对后面布料的上料和压烫加工,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移块和驱使杆,所述滑移块朝滑移架的滑移方向滑移式安装在滑移架;所述驱使杆的一端铰接于滑移块、另一端铰接于支撑杆;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滑移块滑动的第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三驱动件,驱使滑移块滑动,从而即可驱动驱使杆将支撑杆撑起,进而完成对布料拉离下模,该结构简单,且驱使稳定性高。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安装于底座内;所述滑移架内开设有供滑移块滑动的滑移腔,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滑移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气缸,即可驱使滑移块在滑移腔内滑动,以达到驱使驱动杆移动;该结构对滑移块驱使稳定性高,且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底部夹块和顶部夹块,所述底部夹块和顶部夹块成角度设置,所述底部夹块和顶部夹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安装于支撑杆,所述底部夹块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夹块远离支撑杆的一端相对于下模的侧壁,所述顶部夹块与支撑杆转动式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顶部夹块转动的第四驱动件;所述下模对应底部夹块的位置开设有避位槽,所述下模位于避位槽的槽底处安装有第二弹性件,所述下模位于底部夹块的位置滑移式安装有避位块,所述避位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弹性件、另一端与底部夹块相对设置;当所述底部夹块处于与避位块相对位置时,所述滑移块抵接于滑移腔靠近驱动气缸的一端腔壁;当所述滑移块移动至抵接于滑移腔的另一端时,所述支撑杆远离滑移架的一端处于最高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启动驱动气缸,由于滑移块抵接于滑移腔的腔壁,从而带动滑移架移动,进而带动底部夹块朝靠近避位块的方向移动,直至推动避位块滑动,即使得布料的端部卡入到底部夹块和顶部夹块之间的位置,然后再启动第四驱动件,驱使顶部夹块转动,以达到对布料的夹持;接着再启动驱动气缸,驱使滑移块在滑移腔内滑动,从而即可驱使支撑杆摆动,使得布料拉离下模;当滑移块抵接于滑移腔另一端后,继续驱使滑移块移动,即可推动滑移架移动,使得布料更加充分地离开下模,减少对下一块布料铺设在下模的阻碍;该过程中用于驱使夹持组件完成对布料的夹持的动力源与驱使滑移块滑动的动力源均为驱动气缸,仅需要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来回伸缩即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底部夹块和顶部夹块相互远离的一端位置均安装有弹性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当底部夹块和顶部夹块对布料进行夹持事,由于底部夹块和顶部夹块的夹持位置具备弹性,可减少对布料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滑移架延伸出底座外的部分安装有竖直朝下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底部转动式安装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提高滑移架位于底座外的部分的强度,进而提高滑移架的滑移顺畅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进行压烫时,将布料铺设在其中一个下模上,然后操作人员手动转动安装架至上模加热板对应该下模的位置处,接着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该下模朝靠近上模加热板的方向移动,开启上模加热板以达到对布料进行压烫;当在其中一个下模上的布料进行压烫的同时,操作人员可在下一个下模上进行铺设布料,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2.在铺设完毕后,启动第二驱动件驱使摆动杆发生转动,直至使得连接杆远离摆动杆的一端抵接于布料,从而可减少布料在移动下模前发生的位置移动情况;

3.用于驱使摆动杆转动无需另外增加动力源,直接在驱使下模移动的同时即可达到驱使摆动杆进行对应方向的转动,降低了成本;

4.当布料完成压烫后,先通过夹持组件将布料端部进行夹持,然后启动驱动组件驱使支撑杆摆动,以对布料进行拉离下模,使得该布料可在对下一块布料进行压烫的过程中使得布料进行初步的降温;该过程中可对布料进行降温的同时,不阻碍对后面布料的上料和压烫加工,提高效率;

5.用于驱使夹持组件完成对布料的夹持的动力源与驱使滑移块滑动的动力源均为驱动气缸,仅需要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来回伸缩即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摆动杆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支撑杆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下模;111、避位槽;112、第二弹性件;113、避位块;12、套筒;13、限位块;2、安装架;21、上模加热板;22、抵接块;23、把手;3、第一驱动件;31、围挡;311、摆动杆;312、连接杆;313、安装板;314、第一弹性件;32、升降气囊;4、滑移架;41、支撑杆;42、夹持组件;421、底部夹块;422、顶部夹块;423、第四驱动件;424、弹性辊;43、滑移块;44、驱使杆;45、滑移腔;46、驱动气缸;47、加强杆;47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高效高压气囊式补压装置包括底座1和安装架2,底座1水平设置,安装架2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1、另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正上方位置,安装架2的其中一端位于底座1正上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上模加热板21,上模加热板21水平设置;底座1沿安装架2的转动路径且位于上模加热板21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若干下模11,在本实施例中,下模11设置有一对,下模11水平设置;底座1对应每个下模11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第一驱动件3,第一驱动件3用于驱使下模11朝靠近或远离上模加热板21的方向移动,从而当将布料铺设在下模11后,驱使下模11朝靠近上模加热板21的方向移动,直至布料抵接上模加热板21,进而通过上模加热板21达到对布料的压烫。

参照图1和图2,第一驱动件3包括围挡31和升降气囊32,围挡31设置在下模11和底座1之间位置,围挡3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下模11朝下的一侧抵接于围挡31的另一端;升降气囊32位于围挡31内且固定安装在底座1,下模11朝下的一侧连接于升降气囊32,从而可通过启动升降气囊32驱使下模11移动。

参照图3,底座1对应安装架2远离安装上模加热板21一端位置固定安装有套筒12,安装架2的转轴转动式安装在套筒12内;安装架2靠近套筒12的位置沿周向固定安装有一对抵接块22,套筒12在两个抵接块22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3,当其中一个抵接块22随安装架2转动至抵接于限位块13时,上模加热板21与其中一个下模11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安装架2的转动位置更加准确。

安装架2对应上模加热板21一端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23,以便于拉动安装架2发生转动。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先将布料铺设在下模11,然后通过把手23拉动安装架2,使得安装架2转动至上模加热板21与下模11相对应位置;启动升降气囊32,驱使下模11竖直朝上移动,直至使得布料抵接于上模加热板21,通过上模加热板21的加热,完成对布料进行压烫;在此同时,操作人员可在另一个下模11上铺设布料。

实施例2

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围挡31沿周向间隔设置有摆动杆311,摆动杆311位于下模11的转角位置处,摆动杆311靠近中间的位置铰接于围挡31,摆动杆311的一端延伸入围挡31内、另一端穿设出围挡31且延伸至下模11侧边位置,摆动杆311位于围挡31外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杆312,连接杆312的一端弹性连接于摆动杆311、另一端滚动式安装有弹性抵压辊且抵压在下模11;围挡31安装有用于驱使摆动杆31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从而即可使得弹性抵压辊抵压在铺设在下模11的布料上,以达到对布料的限位。

第二驱动件包括安装板313和第一弹性件314,安装板313固定安装在围挡31内且位于摆动杆311处于围挡31内部分的正上方,第一弹性件314为弹簧,第一弹性件31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13、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摆动杆311;当升降气囊32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弹性件314处于拉伸状态;摆动杆311位于围挡31内的一端抵接于升降气囊32的外侧壁且靠近底部的斜面;从而当升降气囊32在进行充气时,升降气囊32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减小,通过第一弹性件314的作用驱使摆动杆311发生转动,以达到弹性抵压辊离开下模11;当升降气囊32在进行收气时,升降气囊32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以推动摆动杆311发生转动,使得弹性抵压辊抵压在下模11。

参照图4和图6,底座1远离工位的一侧内安装有一对滑移架4,两个滑移架4水平间隔相对设置,滑移架4的一端滑移式安装在底座1内、另一端延伸出底座1外,滑移架4的滑移方向与工位朝向方向平行;滑移架4位于底座1外的部分安装有支撑杆41,支撑杆41倾斜设置,支撑杆41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滑移架4、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夹持布料端部的夹持组件42;滑移架4安装有用于驱使支撑杆41摆动的驱动组件,从而可在完成压烫后,可通过夹持组件42将布料端部进行夹持,然后再通过驱动组件、以及对滑移架4的滑移,达到将烫的布料取离下模11并进行初步降温处理。

驱动组件包括滑移块43和驱使杆44,滑移架4开设有滑移腔45,滑移腔45朝滑移架4的长度方向延伸,滑移块43通过滑移腔45滑移式安装在滑移架4;驱使杆44的一端铰接于滑移块43、另一端铰接于支撑杆41;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滑移块43滑移的第三驱动件,从而通过驱使滑移块43滑移,进而达到驱使支撑杆41摆动。

第三驱动件包括驱动气缸46,驱动气缸46固定安装在底座1内,驱动气缸46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滑移块43,当驱使滑移块43移动至抵接滑移腔45的端部位置时,继续驱使滑移块43移动即可达到驱使滑移架4滑移。

滑移架4延伸出底座1外的部分且朝下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杆47,加强杆47竖直朝下延伸,加强杆47的底部转动式安装有滚轮471,从而可提高滑移架4的强度,提高滑移架4的滑移顺畅度。

参照图6和图7,夹持组件42包括底部夹块421、顶部夹块422和第四驱动件423,底部夹块421和顶部夹块422成角度设置,底部夹块421和顶部夹块422相互靠近的一端安装于支撑杆41远离滑移架4的一端,底部夹块421和顶部夹块422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底部夹块421与支撑杆41固定连接,底部夹块421远离支撑杆41的一端相对于下模11的侧壁;顶部夹块422与支撑杆41转动式连接,第四驱动件423为电机,第四驱动件423固定安装在支撑杆41,第四驱动件42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顶部夹块422,从而即可达到驱使顶部夹块422转动,以达到进行夹持的动作。

底部夹块421和顶部夹块422相互远离的一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弹性辊424,以达到对布料的保护

下模11对应底部夹块421的位置开设有避位槽111,下模11位于避位槽111的槽底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件112,第二弹性件112为弹簧;下模11位于底部夹块421的位置滑移式安装有避位块113,避位块1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弹性件112、另一端延伸至下模11的侧壁且相对于底部夹块421;当底部夹块421处于与避位块113相对位置时,滑移块43抵接于滑移腔45靠近驱动气缸46的一端腔壁,从而当启动驱动气缸46,驱使滑移块43滑移时,即可通过弹性辊424推动避位块113滑移,使得布料进入到底部夹块421和顶部夹块422之间位置,以达到对布料的夹持;当滑移块43移动至抵接于滑移腔45的另一端时,支撑杆41远离滑移架4的一端处于最高位置处,即支撑杆41转动至竖直朝上,从而当启动驱动气缸46,继续驱使滑移块43滑移时,即可使得进一步将布料取离下模11,并且当支撑杆41恢复至初始状态时,底部夹块421可处于离开避位槽111的位置。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操作人员将布料铺设在下模11,此时升降气囊32依然处于涨起的状态,然后对升降气囊32进行收气,使得升降气囊32的囊体侧壁抵压摆动杆311,驱使弹性抵压辊将布料的转角处进行抵压限位,等待上模加热板21对该工位的布料进行压烫。

当完成压烫后,先启动驱动气缸46,驱使滑移架4滑动,使得底部夹块421中的弹性辊424推动避位块113滑动;再启动第四驱动件423,通过底部夹块421和顶部夹块422对布料进行夹持;然后启动驱动气缸46,驱使滑移块43滑动,从而使得支撑杆41进行摆动,即可达到将布料取离下模11,进行初步降温。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33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