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浸胶是织物通过胶液浸槽,使织物纤维浸上胶浆,以提高织物与胶料的熟结力。

公告号为CN10392061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帘子布浸胶控制系统,它包括浸胶槽、浸胶辊和循环槽,浸胶辊通过轴承设置于浸胶槽的上方,浸胶辊的下部部分浸于浸胶槽的胶液,在帘子布导入浸胶槽的一侧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与循环槽相连通,循环槽通过一循环泵与浸胶槽相连通;在帘子布导出浸胶槽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压辊,帘子布浸胶后通过两个压辊,在两个压辊下方设置有过滤回流槽,过滤回流槽与循环槽相连通,循环槽的入口通过一单向阀与胶液补充装置相连。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浸胶槽在使用时,胶液补充装置不断向浸胶槽内部补充胶液,同时多余的胶液通过溢流槽溢出,实现浸胶槽的液面控制,但是胶液补充装置向浸胶槽内部补充的胶液位于胶液的表层,而溢出的也是表层的胶液,最终使表层的胶液在进行循环。由于胶液是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胶液成分为主体树脂(固态须加热融化)、溶剂和添加剂(如固化剂等),导致浸胶槽表层以下的胶液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中密度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分层,使得胶液不均匀,影响织物浸胶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使胶液均匀,提升织物浸胶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包括浸胶槽、反应釜、连通浸胶槽底部与反应釜进胶端的溢流管以及连通反应釜出胶端与浸胶槽的回流管,所述反应釜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溢流管中间设置有输胶泵,所述回流管中间设置有加胶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胶泵将浸胶槽底部的胶液抽出,并输送至反应釜内部,在反应釜内部重新配置标准的胶液,且反应釜内部的搅拌机构定时对胶液进行搅拌,使胶液均匀,而后标准的胶液再通过回流管输送至浸胶槽内,最终使浸胶槽内部所有的胶液完成循环,不仅保证液面的恒定,同时使胶液长时间使用后胶液不易分层,保持均匀的状态,最终提升织物浸胶的质量。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浸胶槽内部设置有超声波液位计,所述超声波液位计、输胶泵和加胶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胶液循环的过程中,通过超声波液位计实时检测浸胶槽内部的液位高度,并将液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输胶泵和加胶泵的工作,使胶液的液位始终保持在设定的区间内。

可选的,所述反应釜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顶部的封盖,所述筒体底部呈斗状设置,所述溢流管的出口端与筒体顶部连通,所述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筒体底部连通,所述封盖上连接有若干原料添加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反应釜储存流出溢流管的胶液,而后根据需要通过原料添加管向胶液中添加原料,并进行搅拌,得到新的胶液,新胶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再向筒体底部流动,进入回流管中,从而使浸胶槽得到新胶液的实时补偿,提升织物浸胶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反应釜内部的搅拌轴、连接在搅拌轴上的若干搅拌杆和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所述搅拌杆沿搅拌轴轴向设置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使搅拌杆跟随搅拌轴同步转动,对反应釜内部胶液进行搅拌。

可选的,若干所述搅拌杆沿搅拌轴圆周方向分为两组,两组所述搅拌杆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组错开设置的搅拌杆可对胶液起到更好的搅拌效果,使胶液搅拌更加均匀。

可选的,所述回流管的中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壳体和设置在过滤壳体内部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液经过过滤器内部时,利用过滤网对胶液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提升胶液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回流管的中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上的过滤桶、同轴转动设置在过滤桶内部的底板和连接在底板上方的过滤环,所述过滤环上开设若干网孔,所述过滤桶顶部敞开设置并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过滤桶底部设置有驱动底板转动的离心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底架对过滤桶进行支撑,在过滤桶内部转动设置环形的过滤环,待过滤的胶液进入过滤环内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胶液甩出过滤环,且杂质留在过滤环内圈,完成对胶液的快速过滤。

可选的,所述底板呈圆形设置,且周边沿其周向开设若干插接槽,所述过滤环靠近底板的一端设置有若干插接片,所述插接片与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盖板上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在过滤环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接片和插接槽插接配合,实现对过滤环的周向限位,方便底板带动过滤环同步转动,同时利用限位环对转动的过滤环进行限位,提升过滤环转动的稳定性。此外,当需要更换过滤环时,只要拆下盖板,即可直接取出过滤环,更换方便、便捷。

可选的,所述过滤桶内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在底板外部,所述密封环内圈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过滤环上的网孔开设在密封圈远离底板一侧的位置,所述底板和过滤桶内壁之间设置有润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圈对过滤环和密封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从而使胶液不易进入密封环内部污染润滑脂,使底板转动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包括固定在密封环内圈的环形固定部和设置在固定部内圈的密封唇,所述过滤环外壁开设有环槽,所述密封唇与环槽插接配合,且密封唇内圈向靠近盖板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密封唇插入环槽内部,从而使过滤环外圈的胶液可以沿着倾斜的密封唇流动,对胶液起到引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过滤环和密封环之间的密封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输胶泵将浸胶槽底部的胶液抽出,并输送至反应釜内部,在反应釜内部重新配置标准的胶液,且反应釜内部的搅拌机构定时对胶液进行搅拌,使胶液均匀,而后标准的胶液再通过回流管输送至浸胶槽内,最终使浸胶槽内部所有的胶液完成循环,不仅保证液面的恒定,同时使胶液长时间使用后胶液不易分层,保持均匀的状态,最终提升织物浸胶的质量。

2.在胶液循环的过程中,通过超声波液位计实时检测浸胶槽内部的液位高度,并将液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输胶泵和加胶泵工作,使胶液的液位始终保持在设定的区间内。

3.利用插接片和插接槽插接配合,实现对过滤环的周向限位,方便底板带动过滤环同步转动,同时利用限位环对转动的过滤环进行限位,提升过滤环转动的稳定性。此外,当需要更换过滤环时,只要拆下盖板,即可直接取出过滤环,更换方便、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体现搅拌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过滤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过滤器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体现密封圈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浸胶槽;11、超声波液位计;2、反应釜;21、筒体;22、封盖;221、原料添加管;3、溢流管;31、输胶泵;4、回流管;41、加胶泵;5、控制器;6、搅拌机构;61、搅拌轴;62、搅拌杆;63、驱动电机;71、过滤壳体;72、过滤网;81、底架;82、过滤桶;821、盖板;822、限位环;83、底板;831、插接槽;84、过滤环;841、插接片;842、环槽;85、离心电机;86、密封环;87、密封圈;871、固定部;872、密封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包括浸胶槽1、反应釜2、控制器5、溢流管3和回流管4,在浸胶槽1的内部设置有一定量的胶液,浸胶槽1内壁固定设置有超声波液位计11,控制器5固定连接在浸胶槽1外部。反应釜2设置在浸胶槽1的一侧,反应釜2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6。溢流管3连通在浸胶槽1底部与反应釜2顶部之间,在溢流管3中间设置有输胶泵31,回流管4连通在反应釜2底部和浸胶槽1之间,回流管4中间设置有加胶泵41。超声波液位计11、输胶泵31、加胶泵41和搅拌机构6均与控制器5电连接。

参照图1,在浸胶槽1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输胶泵31将浸胶槽1底部的胶液抽至反应釜2进行重新配胶,而后配好之后的胶液存储在反应釜2内部,并通过加胶泵41向浸胶槽1内部输送,使新的胶液位于最上层,实现浸胶槽1内部所有胶液的循环,使胶液不易分层。在此过程中,通过超声波液位计11实时监测浸胶槽1内部的液位高度,而后控制器5根据液位高度,控制输胶泵31和加胶泵41的启停,保证液面的恒定。

参照图1,反应釜2包括筒体21和封盖22,筒体21呈竖直的圆筒设置,且底部带有支撑腿,筒体21底部呈斗状设置,回流管4的进口端与筒体21底部连通。封盖22可拆卸连接在筒体21顶端的开口处,溢流管3的出口端与筒体21顶部连通,封盖22上固定穿设有若干原料添加管221。

参照图1和图2,搅拌机构6包括搅拌轴61、搅拌杆62和驱动电机63,搅拌轴61竖直设置,搅拌轴61转动穿设在封盖22上,驱动电机63固定设置在封盖22上,驱动电机63的电机轴与搅拌轴61同轴固定连接。搅拌杆62水平设置,搅拌杆62沿搅拌轴61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每组搅拌杆62均沿搅拌轴61长度方向设置,两组搅拌杆62错开设置,且搅拌杆62一端与搅拌轴61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63带动搅拌轴61和搅拌杆62转动,对反应釜2内部的胶液进行搅拌。

参照图2,为了提升新胶液的质量,在回流管4的中间固定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包括过滤壳体71和过滤网72,过滤壳体71为现有技术中可打开的结构,过滤网72固定设置在过滤壳体71内部,过滤网72沿胶液流动方向设置有两个。当胶液在过滤壳体71内部流动时,通过过滤网72对胶液进行过滤,减少胶液中的杂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浸胶槽循环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浸胶槽1工作时,利用超声波液位计11实时监测浸胶槽1内部的液位高度,通过控制器5根据液位高度将浸胶槽1底部的胶液抽出,而后在反应釜2内部重新配置标准的胶液,胶液经过过滤后重新输送至浸胶槽1,使浸胶槽1内部所有的胶液不断进行循环,不仅保证液面的恒定,同时使胶液长时间使用后胶液不易分层,最终提升织物浸胶的质量。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滤器包括底架81、过滤桶82、底板83和过滤环84,过滤桶82为轴线竖直设置的圆桶,过滤桶82固定设置在底架81上,过滤桶82顶部敞开设置,过滤桶82顶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盖板821。底板83呈圆形设置,底板83转动设置在过滤桶82的底部,过滤桶82底部固定设置有离心电机85,离心电机85与底板83同轴固定连接。

参照图4,过滤环84同轴设置在过滤桶82内部,在过滤环84上开设若干网孔,在底板83的周边开设若干插接槽831,过滤环84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若干插接片841,单个插接片841与单个插接槽831插接配合。在盖板8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22,限位环822套设在过滤环84外部。

参照图4,待过滤的胶液进入过滤环84内圈,通过离心电机85带动底板83转动,从而使过滤环84与底板83同步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胶液甩出过滤环84,杂质被拦截在过滤环84内圈,完成对胶液的快速过滤。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使底板83转动更加顺畅,在底板83和过滤桶82内壁之间设置有润滑脂。同时在过滤桶82底部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密封环86,密封环86同轴套设在底板83外部,在密封环86内圈设置有密封圈87,密封圈87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871和密封唇872,固定部871呈环形设置,并固定连接在密封环86内圈。密封唇872设置在固定部871内圈,密封唇872内圈向靠近盖板821的方向倾斜。在过滤环84外壁开设有环槽842,过滤环84上的网孔开设在环槽842上方,密封唇872与环槽84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过滤环84和密封环86之间的密封性能。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待过滤的胶液进入先过滤环84内圈,此时离心电机85带动底板83转动,从而使过滤环84高速旋转,使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过滤环84,完成对胶液的快速过滤。需要对过滤环84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拆卸盖板821,即可取出过滤环84,更换过程方便快捷。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33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