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动炒菜系统及自动炒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自动炒菜系统及自动炒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炒菜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炒菜系统和自动炒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售卖功能的自动炒菜系统逐渐发展,逐渐满足人们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但目前的自动炒菜系统主要集中于菜品的全自动化炒制中,其炒制过程多为简单的加热、旋转等,难以根据食材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了使炒制的菜品能够更加美味,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113208406B)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烹饪系统,包括炒菜控制部,用于将配菜单元的配菜自动送入炒菜锅进行加工,控制炒菜锅将加工好的菜品自动倒入菜盘架,并对加工好的菜品进行存放或输出至取菜口。但其炒菜锅完成炒菜后,启动清洗装置对炒菜锅进行清洁。即,为了避免食材窜味,需要每一次炒制后都对炒菜锅进行清洗。从而导致炒菜炒制时间较长、炒菜锅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系统和自动炒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每一次炒制后都对炒菜锅进行清洗,从而导致炒制时间长、炒菜锅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一方面,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炒菜系统,所述自动炒菜系统包括:炒菜柜、炒菜组件和加热部。

所述炒菜柜设有多个炒菜腔室;所述炒菜组件嵌设于所述炒菜腔室,其中,所述炒菜组件包括加热仓和固定座,所述加热仓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炒菜腔室。其中,所述所述加热仓还包括加热内仓和加热外仓,所述加热内仓嵌设于所述加热外仓内部。

所述加热部包括电磁线圈和加热控制器,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炒菜腔室内,并贯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加热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加热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的加热频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加热仓设置为加热内仓和加热外仓的分体式结构,且加热内仓是嵌设于加热外仓内的,使得在对菜品执行炒制动作时,仅加热内仓与菜品接触,进而有效地减少了加热外仓被菜品污染的可能,使得不需要每一道菜品炒制结束后都需要对炒菜设备进行清洗。

其中,本申请中的菜品采用锡纸盒承装,在炒制过程中,进一步减少了菜品与加热仓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地减少污染加热设备。

此外,加热部包括绕设于加热外仓的电磁线圈和加热控制器,使得加热部进行加热动作时,是采用电磁加热的,加热控制器能够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频率来控制加热仓内的温度。相较于加热管直接加热的方式,电磁加热对加热仓的材质厚度要求较低,并能够及时根据加热控制器进行反应并调整加热频率。从而达到菜品炒制的实时性调节,以及提高热量传导,降低能源损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内仓沿第一方向的底部还设有定位销,其中,所述加热外仓具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使得所述加热内仓能够活动式插接于所述加热外仓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销连接加热内仓和加热外仓,使得加热内仓的拆卸更为简单便捷。其中,定位销能够同时实现加热内仓的安装和定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自动炒菜系统还包括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翻转轴与驱动装置,所述翻转轴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加热内仓连接,以驱动所述加热内仓进行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部还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传动带,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带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翻转轴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动部进行转动,进而由传动带带动第二转动部和翻转轴,使得加热内仓在炒制过程中,能够沿自身进行反复翻转,实现进一步模拟人工炒制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内仓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加热内仓的底部,并沿第二方向位定位销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温度传感器便于对加热内仓内的温度进行监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炒菜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炒菜外仓的外周,并与所述炒菜柜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通过滑锁的方式锁紧炒菜外仓,使得炒菜外仓也实现可拆卸,从而便于后续维修和清洁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炒菜组件还包括仓门,所述仓门一侧具有开合装置,并通过所述开合装置固设于所述炒菜柜,其中,所述仓门沿厚度方向凸设有与所述加热外仓口径配合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中部还凸设有与所述加热内仓口径配合的第二密封部。

进一步地,所述仓门的顶部还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一侧,并沿第二方向的顶部具有多个泄压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仓门具有独立的开合装置,使得其也能够与总控智能装置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其中,第一密封部与加热外仓扣合,第二密封部与加热内仓扣合,从而有效地实现炒制过程中的密封性。且设置泄压装置能够有效地便于仓门的启闭,避免第一密封部或第二密封部因炒制过程的高温高压,导致仓门难以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内仓包括第一口盖部和第一扁平部,所述加热外仓具有与所述加热内仓适配的第二口盖部和第二扁平部;其中,所述电磁线圈绕设于所述加热外仓的周侧,并覆盖所述第二扁平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热仓设计为上述形状时,使得电磁线圈对加热仓的加热保持平衡,从而实现菜品炒制过程中的温度均衡。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方法,应用于上述自动炒菜系统,包括:

获取预制菜品信息,其中,所述菜品承装于锡纸盒内。

根据所述菜品信息生成相应地加热信号和翻转信号。

加热控制器获取所述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加热信号调整电磁线圈的加热频率。

旋转部获取所述翻转信号,并根据所述翻转信号调整加热内仓的翻转频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不同的菜品执行不同的炒制方法,即,根据不同的菜品,其加热频率、翻转频率也相应不同,从而在炒制过程中,能够炒制出味道更好的菜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炒菜柜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加热内仓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三;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限位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仓门26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炒菜柜—10;炒菜腔室—11;油烟排气装置—12;集油槽—13;集油盒—130;

炒菜组件—20;加热仓—21;固定座—22;加热内仓—23;定位销—230;温度传感器—231;第一口盖部—232;第一扁平部—233;

加热外仓—24;第二口盖部—240;第二扁平部—241;限位件—25;仓门—26;开合装置—260;第一密封部—261;第二密封部—262;泄压槽—263;泄压孔—264;

加热部—30;电磁线圈—31;加热控制器—32;

翻转部—40;翻转轴—41;第一转动部—42;第二转动部—43;传动带—44;限位组件—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在描述自动炒菜系统的具体结构之前,本申请先结合图1定义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Z)和第三方向(Y)。其中,第一方向为自动炒菜系统正常放置时,其长度方向,例如X方向;第二方向为自动炒菜系统正常放置时,其高度方向,例如Z方向;第三方向为自动炒菜系统正常放置时,其宽度方向,例如Y方向。本申请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Z)和第三方向(Y)相互垂直。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相互垂直并非绝对的垂直,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导致的近似垂直(例如,两结构特征之间的夹角为89.9°)也在本申请中的相互垂直的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3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炒菜柜10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在一方面,所述自动炒菜系统包括:炒菜柜10、炒菜组件20和加热部30。

炒菜柜10设有多个炒菜腔室11;炒菜组件20嵌设于炒菜腔室11,其中,炒菜组件20包括加热仓21和固定座22,加热仓21与固定座22连接,固定座22固设于炒菜腔室11。其中,加热仓21还包括加热内仓23和加热外仓24,加热内仓23嵌设于加热外仓24内部。

加热部30包括电磁线圈31和加热控制器32,电磁线圈31位于炒菜腔室11内,并贯穿固定座22与加热控制器32电连接,加热控制器32用于控制电磁线圈31的加热频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通过将加热仓21设置为加热内仓23和加热外仓24的分体式结构,且加热内仓23是套设于加热外仓24内的,使得在对菜品执行炒制动作时,仅加热内仓23与菜品接触,进而有效地减少了加热外仓24被菜品污染的可能,使得不需要每一道菜品炒制结束后都需要对炒菜设备进行清洗。

其中,本申请中的菜品采用锡纸盒承装,在炒制过程中,进一步减少了菜品与加热仓21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地减少污染加热设备。

此外,加热部30包括绕设于加热外仓24的电磁线圈31和加热控制器32,使得加热部30进行加热动作时,是采用电磁加热的,加热控制器32能够通过控制电磁线圈31的频率来控制加热仓21内的温度。示例性地,加热内仓23和加热外仓24的材质可以为导磁性能好的不锈钢制品,例如410或430。

相较于加热管直接加热的方式,电磁加热对加热仓21的材质厚度要求较低,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快速预热、加热,并能够及时由加热控制器32调整加热频率。从而达到菜品炒制的实时性调节,降低能源损耗。示例性地,加热控制器32为PCB板,每一个加热仓21具备一个与其电连接的加热控制器32。

自动炒菜系统还包括总控智能装置,能够读取菜品信息并输送相应的加热控制信号至加热控制器32。从而实现加热控制器32的信号能够根据不同的菜品控制电磁线圈31的处于低频还是高频状态,或根据当前菜品的烹饪阶段控制电磁线圈31的处于低频还是高频状态。

示例性地,当烹饪汤品时,采用低频烹饪,炒制菜品时,采用高频炒制。其中,在炒制菜品前期采用高频加热,炒制菜品后期采用低频加热等。

结合图1所示,炒菜柜10还具有油烟排气装置12,与炒菜腔室11连通,从而在炒制过程中,将油烟集中排放。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图3所示,加热内仓23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31,温度传感器231沿第一方向位于加热内仓23的底部,并沿第二方向位定位销230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温度传感器231便于对加热内仓23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其中,温度传感器231位于固定座22一侧,该位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加热内仓23在炒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覆盖温度传感器231导致温度测试不准确。

参见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加热内仓23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图3所示,加热内仓23沿第一方向的底部还设有定位销230,其中,加热外仓24具有与定位销230配合的定位孔,使得加热内仓23能够活动式插接于加热外仓24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定位销230连接加热内仓23和加热外仓24,使得加热内仓23的拆卸更为简单便捷。其中,定位销230能够同时实现加热内仓23的安装和定位效果。示例性地,定位销230具有两个,并间隔设置于加热内仓23的底部,但本申请对定位销230的数量不做限定,例如设置3个、4个。均能实现加热内仓23与加热外仓24之间的固定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加热内仓23包括第一口盖部232和第一扁平部233,结合图3所示,加热外仓24具有与加热内仓23适配的第二口盖部240和第二扁平部241;其中,电磁线圈31绕设于加热外仓24的周侧,并覆盖第二扁平部241。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加热仓21设计为上述形状时,使得电磁线圈31对加热仓21的加热保持平衡,即,加热外仓24外部的第二扁平部241的电磁线圈31是水平排列的,从而使得加热外仓24的加热部30分的热源平均分布,从而实现菜品炒制过程中的温度均衡。示例性地,加热外仓24外还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用于支撑电磁线圈31缠绕,使得在拆卸加热外仓24时,不易影响电磁线圈31的排布。也能够使得加热线圈与加热外仓24之间存在间隙。

参见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图5和图2所示,自动炒菜系统还包括加热控制器40,加热控制器40包括翻转轴41与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翻转轴41沿第一方向贯穿固定座22,并与加热内仓23连接,以驱动加热内仓23进行翻转。

进一步地,加热控制器40还包括第一转动部42、第二转动部43和传动带44,第一转动部42与驱动装置连接;传动带44分别套设于第一转动部42和第二转动部43;第二转动部43与翻转轴41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例如电机)驱动第一转动部42进行转动,进而由传动带44带动第二转动部43和翻转轴41,使得加热内仓23在炒制过程中,能够沿自身进行反复翻转,实现进一步模拟人工炒制的过程。示例性地,驱动装置能够与总控智能装置连接,使得总控智能装置能够控制驱动装置的输出扭矩,从而控制翻转频率。

示例性地,加热控制器40还包括限位组件45,该限位组件45位于第二转动部43远离加热仓21一侧,并朝向第二转动部43一侧具有弹片,用于对传动带44进行限位,从而有效地避免传动带44脱落。

参见图6至图7所示,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限位件25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炒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图3,炒菜组件20还包括限位件25,限位件25沿周向间隔设置于炒菜外仓的外周,并与炒菜柜1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件25通过滑锁的方式锁紧炒菜外仓,使得炒菜外仓也实现可拆卸,从而便于后续维修和清洁作用。示例性地,限位件25位于炒菜腔室11内对加热外仓24的四个角进行固定,从而在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上对加热外仓24进行限位。其中,限位件25的滑锁部分贯穿加热柜体的外表面,使得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加热外仓24进行拆卸时,能够直接在炒菜柜10的外部进行操作,便于检修、清理和维护。

示例性地,结合图7所示,炒菜柜10还设有集油槽13,该集油槽13位于加热仓21的下方,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炒菜时漏出的油进行收集。且集油槽13的一侧还设有集油盒130能够对集油槽13内的油污进行收集。其中,集油槽13朝向集油盒130一侧倾斜。示例性地,当出现锡纸盒破损等导致内部调料(例如油、辣椒等)漏出时,能够沿加热仓21的仓口出流入集油槽13。

参见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系统的仓门26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炒菜组件20还包括仓门26,仓门26一侧具有开合装置260,并通过开合装置260固设于炒菜柜10,其中,仓门26沿厚度方向凸设有与加热外仓24口径配合的第一密封部261,第一密封部261的中部还凸设有与加热内仓23口径配合的第二密封部262。

进一步地,仓门26的顶部还设有泄压槽263,泄压槽263位于第一密封部261一侧,并沿第二方向的顶部具有多个泄压孔264。

本申请实施例中,仓门26具有独立的开合装置260,使得其也能够与总控智能装置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示例性地,当机械手传输菜品时,总控智能装置能够及时驱动仓门26开启。示例性地,结合图7所示,每一个加热仓21具有一个独立的仓门26。

其中,第一密封部261与加热外仓24扣合,第二密封部262与加热内仓23扣合,使得加热仓21炒制过程中的密封性。且设置泄压装置能够有效地便于仓门26的启闭,避免第一密封部261或第二密封部262因炒制过程的高温高压,导致仓门26难以打开。示例性地,第一密封部261和第二密封部262材质为橡胶密封垫。

参见图9所示,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炒菜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方法,应用于上述自动炒菜系统,包括:

步骤S10,获取预制菜品信息。

菜品在炒制前,由工作人员将其按照菜谱将各部分所需食材承装于锡纸盒内,并在锡纸盒外部贴装上二维码,其中该二维码具有关于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菜品的种类、烹饪时间等。

示例性地,菜品预制后位于菜品储藏柜中,当用户选取该菜品后,由传输系统将菜品传输至炒菜系统,其中,当菜品移除菜品储藏柜后,扫码设备对正在传输的菜品进行扫描,从而获取菜品信息。

步骤S20,根据菜品信息生成相应地加热信号和翻转信号。

当获取菜品信息后,智能总控装置能够从预存储的菜谱信息、或专用数据库中调取菜谱信息,并生成该对应菜品的炒制信息,至少包括加热信号和翻转信号。

步骤S31,加热控制器32获取加热信号。

加热控制器32能够与智能总控装置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接收加热信号。

步骤S41,加热控制器32调整电磁线圈31的加热频率。

根据获取的加热信号,从而调整电磁线圈31相应时间采取相应加热频率。例如低频加热转高频加热等。

步骤S32,旋转部获取翻转信号。

加热控制器40的电机能够与智能总控装置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接收翻转信号。

步骤S42,加热控制器40控制加热内仓23的翻转频率。

根据获取的翻转信号,调整输出扭矩,从而能够更改加热内仓23的翻转方向和翻转频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菜品执行不同的炒制方法,即,根据不同的菜品,其加热频率、翻转频率也相应不同,从而在炒制过程中,能够炒制出味道更好的菜品,也能够有效地避免炒糊等状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携带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