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洗衣机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并且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分区洗涤的方式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洗衣机产品研发的核心观念,为适应消费者对健康洗涤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场上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具有分区洗涤功能的多筒洗衣机;特别是热泵式多筒洗衣机,对衣物的护理效好和损伤性低,受到消费者喜爱。现有技术中,多筒洗衣机仅能实现一筒单洗和一筒洗烘,烘干模式单一,要实现多筒洗烘,所需的烘干系统结构复杂和控制过程繁琐;此外,需要设置单独的与外界连通的排风道,以排出高湿度的烘干气流,排风道仅在排风时才使用,占有一定的空间且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烘干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的烘干需求,及需要设置单独的排风道以排出高湿度的烘干气流导致烘干系统结构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一个主风道、N个衣物处理筒、N个支进风道、N个支出风道、两器组件和风机;所述主风道包括主进风道和主出风道,所述主进风道形成有N个主进风道出口和一个主进风道进口,所述主出风道形成有N个主出风道进口和一个主出风道出口;每个所述衣物处理筒均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N个所述主进风道出口和N个所述进风口通过N个所述支进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N个所述主出风道进口和N个所述出风口通过N个所述支出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每个所述衣物处理筒设有一排水支管,以能够将对应的所述衣物处理筒中的水和/或空气排出;

所述两器组件用于对烘干气流进行除湿和加热,所述风机用于向烘干气流提供动力,且所述两器组件和风机连通形成中间风道;所述主进风道进口和主出风道出口通过所述中间风道连通;

所述主进风道、主出风道、N个衣物处理筒、N个支进风道和N个支出风道和排水支管被设计为: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运行烘干程序时,N个衣物处理筒中一个作为烘干筒且另一个作为闲置筒,与所述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与所述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所述闲置筒对应的所述排水支管可被控制连通或断开,使所述烘干筒、对应的支出风道、主风道及对应的支进风道连通构成用于烘干气流在所述烘干筒和主风道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或使所述烘干筒、对应的支出风道、主风道、对应的支进风道、闲置筒和对应的排水支管连通构成用于将所述烘干筒内的空气排出的排风流路;

其中,N为正整数且N≥2;所述烘干筒为处于烘干阶段的衣物处理筒,所述闲置筒为不处于烘干阶段的衣物处理筒。

进一步可选地,与所述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处于打开状态,且与所述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烘干筒和主风道之间可构成所述循环流路;

与所述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处于封闭状态且主出风道进口处于打开状态、与所述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处于打开状态且主出风道进口处于封闭状态,及所述闲置筒的排水支管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烘干筒、主风道、闲置筒和对应的排水支管之间可构成所述排风流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闲置筒和烘干筒上下并排设置,所述闲置筒形成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烘干筒形成有第二排水口;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排水阀和排水盒;所述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支管、第二排水支管和排水总管,所述第一排水支管为所述闲置筒对应的排水支管,所述排水阀包括第一排水阀和第二排水阀;所述排水盒形成有第一排水盒进口、第二排水盒进口和排水盒出口;所述第一排水口和第一排水盒进口之间依次连通有所述第一排水支管和第一排水阀,所述第一排水阀可被控制打开或关闭,使所述第一排水支管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排水口和第二排水盒进口之间依次连通有所述第二排水支管和第二排水阀;所述排水总管连通所述排水盒出口。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排水盒的顶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排水盒进口,所述排水盒的侧壁形成有所述第二排水盒进口,所述排水盒的底部形成有所述排水盒出口;

所述排水盒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排水腔、第二排水腔和排水总腔,所述第一排水腔和第一排水盒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水腔和第二排水盒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水腔围设在所述第一排水腔的外侧,所述第二排水腔的顶部和第一排水腔的顶部通过第一过水口连通;所述排水总腔连通所述排水盒出口,所述排水总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腔的底部,所述排水总腔的顶部和第一排水腔的底部通过第二过水口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控制方法,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设有烘干程序,所述烘干程序包括循环烘干模式和排风烘干模式;所述烘干筒执行所述烘干程序时,所述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湿度、进出风温度差及风机的功率,控制所述烘干筒在所述循环烘干模式和排风烘干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烘干筒运行所述循环干模式时,烘干气流在所述循环流路中循环流动;所述烘干筒运行所述排风烘干模式时,所述烘干筒内的空气至少部分经所述排风流路排出;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进出风温度差为所述烘干筒的进风口处的烘干气流温度减去出风口处的烘干气流温度得到的温度差。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湿度、进出风温度差及风机的功率,控制所述烘干筒在所述循环烘干模式和排风烘干模式之间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湿度和进出风温度差判断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是否达到高温高湿状态,及根据所述风机的功率判断所述风机是否达到高负荷状态;

当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达到高温高湿状态时,控制所述排风流路连通并使所述烘干筒运行所述排风烘干模式;

当所述风机达到高负荷状态时,控制所述循环流路连通并使所述烘干筒运行所述循环烘干模式。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湿度和进出风温度差判断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是否达到高温高湿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湿度及所述烘干筒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处的烘干气流温度;

计算所述烘干筒的进出风温度差;

分别对比所述烘干气流的湿度和预设湿度及所述进出风温度差和预设温度;

当所述烘干气流的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湿度且所述进出风温度差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判断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达到高温高湿状态;

其中,所述烘干筒的进出风温度差为所述烘干筒的进风口处的烘干气流温度减去出风口处的烘干气流温度得到的温度差。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风机的功率判断所述风机是否达到高负荷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风机的当前功率;

判断所述当前功率是否达到预设功率;

当所述当前功率达到所述预设功率时,判断所述风机达到高负荷状态。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烘干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烘干筒内衣物的当前含水率;

根据所述当前含水率确定所述排风烘干模式的运行次数;

其中,所述当前含水率越大,所述排风烘干模式的运行次数越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控制方法,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设有烘干程序,所述烘干程序包括循环烘干模式和排风烘干模式;当所述烘干筒执行所述烘干程序时,所述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一个衣物处理筒作为烘干筒的开启指令,控制所述循环流路连通并使所述烘干筒运行所述循环烘干模式;

当判断所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达到高温高湿状态时,控制所述排风流路连通并使所述烘干筒运行所述排风烘干模式;

当判断所述风机达到高负荷状态时,控制所述循环流路连通并使所述烘干筒再次运行所述循环烘干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烘干筒、对应的支出风道、主风道及对应的支进风道连通可构成循环流路,烘干气流可在循环流路中循环流动,进而烘干烘干筒内的衣物;或烘干筒、对应的支出风道、主风道、对应的支进风道、闲置筒和对应的排水支管连通可构成排风流路,烘干筒内的空气可经排风流路排出,降低了烘干气流的湿度;简化了衣物处理设备的排风结构,提高了排风效果;

可根据实际需要,使对应的流路连通,实现不同的烘干模式,满足不同的烘干需求;提升了烘干效果,缩短了烘干时长;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热泵系统的最大化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分风组件和第二分风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和图2c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分风组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分风组件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进风装置一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进风装置另一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分风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进风装置、出风装置、风机和两器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a和图8b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无排水装置)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a和图9b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无排水装置)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提供的进风挡板转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提供的出风挡板转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有排水装置)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筒、排水装置和框架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筒、排水装置和框架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提供的排水装置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发明提供的排水装置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提供的排水盒实施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提供的排水盒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处于循环烘干模式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处于排风烘干模式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控制方法实施例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第一外筒;12-第一内筒;13-第二外筒;14-第二内筒;

21-第一分风壳体;22-第一分风座体;23-主进风道;231-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2-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3-主进风道进口;24-第一支进风道;25-第二支进风道;

31-进风挡板;32-第一支架;321-第一轴向架;322-第一径向架;33-第一驱动电机;341-进风初始工作位;342-A1工作位;343-a1工作位;344-B1工作位;345-b1工作位;35-第一限位架;36-第一弹性件;

41-第二分风壳体;42-第二分风座体;43-主出风道;431-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2-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4-第一支出风道;45-第二支出风道;

51-出风挡板;52-第二支架;521-第二轴向架;522-第二径向架;53-第二驱动电机;541-出风初始工作位;542-A2工作位;543-a2工作位;544-B2工作位;545-b2工作位;55-第二限位架;56-第二弹性件;

61-风机;62-两器组件;621-两器盒;622-两器;

71-第一排水支管;72-第二排水支管;73-排水总管;74-第一排水阀;75-第二排水泵;

8-排水盒;81-排水盒体;82-排水盖体;83-隔板;841-第二排水盒进口;842-排水盒出口;851-第一排水腔;852-第二排水腔;861-排水盒进水管;862-过水口;871-进水接头;872-出水接头;

9-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有技术中,多筒洗衣机仅能实现一筒单洗和一筒洗烘,烘干模式单一,要实现多筒洗烘,所需的烘干系统结构复杂和控制过程繁琐;此外,需要设置单独的与外界连通的排风道,以排出高湿度的烘干气流,排风道仅在排风时才使用,占有一定的空间且利用率低;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一个主风道、N个衣物处理筒、N个支进风道、N个支出风道、两器组件62和风机61;主风道包括主进风道23和主出风道43,主进风道23形成有N个主进风道出口和一个主进风道进口233,主出风道43形成有N个主出风道进口和一个主出风道出口;每个衣物处理筒均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N个主进风道出口和N个进风口通过N个支进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N个主出风道进口和N个出风口通过N个支出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每个衣物处理筒设有一排水支管,以能够将对应的衣物处理筒中的水和/或空气排出;

两器组件62用于对烘干气流进行除湿和加热,风机61用于向烘干气流提供动力,且两器组件62和风机61连通形成中间风道;主进风道进口233和主出风道出口通过中间风道连通;

主进风道23、主出风道43、N个衣物处理筒、N个支进风道和N个支出风道和排水支管被设计为:衣物处理设备运行烘干程序时,N个衣物处理筒中一个作为烘干筒且另一个作为闲置筒,与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与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闲置筒对应的排水支管可被控制连通或断开,使烘干筒、对应的支出风道、主出风道43、中间风道、主进风道23及对应的支进风道连通构成用于烘干气流在烘干筒和主风道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或使烘干筒、对应的支出风道、主出风道43、中间风道、主进风道23、对应的支进风道、闲置筒和对应的排水支管连通构成用于将烘干筒内的空气排出的排风流路;

其中,N为正整数且N≥2;烘干筒为处于烘干阶段的衣物处理筒,闲置筒为不处于烘干阶段的衣物处理筒;

烘干气流可在循环流路中循环流动,进而烘干烘干筒内的衣物;或烘干筒内的空气可经排风流路排出,降低了烘干气流的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使对应的流路连通,实现不同的烘干模式,满足不同的烘干需求;在提高烘干筒烘干效率的同时,合理利用闲置筒的排水支管,将烘干筒的高湿烘干气流经闲置筒的排水支管排出,提升了烘干效果,缩短了烘干时长,降低能量消耗且高湿的烘干气流排出时不会影响室内环境,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与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处于打开状态,且与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处于封闭状态时,烘干筒和主风道之间可构成循环流路;

与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处于封闭状态且主出风道进口处于打开状态、与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处于打开状态且主出风道进口处于封闭状态,及闲置筒对应的排水支管处于连通状态时,烘干筒、主风道、闲置筒和对应的排水支管之间可构成排风流路。

<衣物处理筒>

如图8a、图8b、图9a和图9b所示,N个衣物处理筒包括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均可进行洗涤和烘干;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上下并排设置,且第一衣物处理筒的筒口和第二衣物处理筒的筒口朝向同一侧;第一衣物处理筒包括第一外筒11和第一内筒12,第一外筒11的筒口上侧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外筒11的侧壁的上侧形成有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与第一外筒11的内部连通;第一内筒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外筒11内;烘干气流可经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外筒11,后进入第一内筒12,对第一内筒12内的烘干负载进行烘干处理;随后烘干气流经第一出风口排出;

第二衣物处理筒包括第二外筒13和第二内筒14,第二外筒13的筒口上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第二外筒13的侧壁的上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与第二外筒13的内部连通;第二内筒1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外筒13内;烘干气流可经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外筒13,后进入第二内筒14,对第二内筒14内的烘干负载进行烘干处理;随后烘干气流经第二出风口排出;第一内筒12和第二内筒14具有洗涤和抖散衣物的功能。

<进风装置>

如图1a至图5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进风装置,进风装置包括第一分风组件、第一支进风道24和第二支进风道25,第一分风组件设置在第一外筒11和第二外筒13之间且第一分风组件包括第一分风壳,第一分风壳形成有主进风道23,第一支进风道24、主进风道23和第二支进风道25上下依次设置且连通;第一支进风道24远离主进风道23的一端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支进风道25远离主进风道23的一端与第二进风口连通;

具体地,主进风道23的侧壁形成有与主进风道23连通的主进风道进口233、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相对设置;第一支进风道24连接在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与第一进风口之间,第二支进风道25连接在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与第二进风口之间;烘干气流可经主进风道进口233进入主进风道23,后可经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一支进风道24进入第一外筒11,或经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和第二支进风道25进入第二外筒13;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支进风道24及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支进风道25均为软连接;主进风道23与第一支进风道24及主进风道23与第二支进风道25均为硬连接。

第一分风组件还包括进风挡板31,进风挡板31可活动地设置在主进风道23内,进风挡板31可使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打开且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封闭,进而主进风道23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一支进风道24进入第一外筒11;或进风挡板31可使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封闭且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打开,进而主进风道23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二支进风道25进入第二外筒13;或进风挡板31可使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均打开,进而主进风道23内的一部分烘干气流可经第一支进风道24进入第一外筒11,另一部分烘干气流可经第二支进风道25进入第二外筒13。

第一分风壳可一体成型,或第一分风壳包括第一分风壳体21和第一分风座体22;第一分风壳体21设置在第一分风座体22上并形成主进风道23,主进风道23为柱形结构,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沿主进风道23的周向间隔设置,主进风道进口233位于主进风道23的轴向一端;进风挡板31为弧形结构,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同轴设置;进风挡板31可转动地设置在主进风道23内,进风挡板31转动可使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打开、封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进风道23为球形结构,进风挡板31为球面结构;可减少烘干气流的流动阻力,使烘干气流最大化流向主进风道出口。

第一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32,第一支架32可转动地设置在主进风道23内,第一支架32上设置有进风挡板31;进风挡板31可随第一支架32同步转动;具体地,第一支架32包括第一轴向架321和第一径向架322,第一轴向架321沿主进风道23的轴向延伸且与主进风道23同轴设置;第一径向架322沿主进风道23的径向延伸且第一径向架322的一端与第一轴向架321的侧壁连接,第一径向架322的另一端与进风挡板31连接;第一轴向架321转动,使第一径向架322带着进风挡板31转动;

第一分风壳体21远离第一分风座体2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与主进风道23同轴设置;第一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3和第一限位架35;第一驱动电机33设置在主进风道23的外部且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轴孔与第一轴向架321的一端驱动连接;第一限位架35设置在主进风道23内且第一限位架35抵接在第一轴向架321的另一端,用于对第一轴向架321起轴向限位作用;具体地,第一限位架35呈Z字形。

针对进风挡板31封闭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密封不严实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进风挡板31可沿进风挡板31的转轴的径向滑动;进风挡板31封闭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的侧壁密封连接;进风挡板31打开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的侧壁间隔设置;进风挡板31的面积大于任一主进风道出口231的面积;进风挡板31可完全遮挡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

进一步,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位于主进风道23内且第一密封圈凸出于主进风道23的内壁;第一密封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风挡板3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径向架322上,且进风挡板31和第一径向架3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6;

进风挡板31封闭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在第一弹性件36作用下,进风挡板31抵接在第一密封圈上;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密封严实,减少漏风,使主进风道23内的烘干气流顺利流向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进风挡板31打开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在第一弹性件36作用下,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的侧壁分离,使进风挡板31顺利转动,减少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内壁之间的摩擦,降低第一驱动电机33的力矩,降低摩擦带来的异响;具体地,第一径向架322靠近进风挡板3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滑孔,进风挡板31靠近第一径向架3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孔内,且第一滑杆与第一滑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进风挡板31的转动方向,进风挡板31的径向厚度逐渐减小,第一密封圈的径向厚度逐渐增大;

进风挡板31转动并靠近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进风挡板31与第一密封圈配合且进风挡板31抵接在第一密封圈上;进风挡板31转动且远离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进风挡板31与第一密封圈分离且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的侧壁间隔设置。

针对进风挡板31封闭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时,主进风道23内的烘干气流无法顺利流向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或进风挡板31封闭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主进风道23内的烘干气流无法顺利流向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处设置有第一挡筋;

进风挡板31封闭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或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时,第一挡筋可封闭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起到挡风作用,减少烘干气流往进风挡板31与主进风道23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动,提高进风挡板31的密封性,使烘干气流向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进风道出口流动,提高烘干效率。

针对烘干气流的温度低导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主进风道23内设置有加热器,优选的,加热器为PTC加热器;在烘干阶段时,PTC加热器可加热烘干气流,使烘干气流具有较高的温度,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提高了烘干效率。

<出风装置>

如图6a至图7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出风装置,出风装置包括第二分风组件、第一支出风道44和第二支出风道45,第二分风组件设置在第一外筒11和第二外筒13之间且第二分风组件包括第二分风壳,第二分风壳形成有主出风道43,第一支出风道44、主出风道43和第二支出风道45上下依次设置且连通;第一支出风道44远离主出风道43的一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支出风道45远离主出风道43的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具体地,主出风道43的侧壁形成有与主出风道43连通的主出风道出口、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相对设置;第一支出风道44连接在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与第一出风口之间,第二支出风道45连接在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与第二出风口之间;第一外筒11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一支出风道44和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进入主出风道43,第二外筒13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二支出风道45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进入主出风道43,主出风道43内的烘干气流可经主出风道出口排出;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支出风道44及第二出风口和第二支出风道45均为硬连接;主出风道43与第一支出风道44及主出风道43与第二支出风道45均为软连接。

第二分风组件还包括出风挡板51,出风挡板51可活动地设置在主出风道43内,出风挡板51可使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打开且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封闭,进而第一外筒11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一支出风道44进入主出风道43;或出风挡板51可使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封闭且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打开,进而第二外筒13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二支出风道45进入主出风道43;或出风挡板51可使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均打开,进而第一外筒11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一支出风道44进入主出风道43,第二外筒13内的烘干气流可经第二支出风道45进入主出风道43。

第二分风壳可一体成型,或第二分风壳包括第二分风壳体41和第二分风座体42;第二分风壳体41设置在第二分风座体42上并形成主出风道43,主出风道43为柱形结构,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沿主出风道43的周向间隔设置,主出风道出口位于主出风道43的轴向一端;出风挡板51为弧形结构,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同轴设置;出风挡板51可转动地设置在主出风道43内,出风挡板51转动可使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打开、封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出风道43为球形结构,出风挡板51为球面结构;可减少烘干气流的流动阻力,使烘干气流最大化流向主出风道出口。

第二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52,第二支架52可转动地设置在主出风道43内,第二支架52上设置有出风挡板51;出风挡板51可随第二支架52同步转动;具体地,第二支架52包括第二轴向架521和第二径向架522,第二轴向架521沿主出风道43的轴向延伸且与主出风道43同轴设置;第二径向架522沿主出风道43的径向延伸且第二径向架522的一端与第二轴向架521的侧壁连接,第二径向架522的另一端与出风挡板51连接;第二轴向架521转动,使第二径向架522带着出风挡板51转动;

第二分风壳体41远离第二分风座体4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主出风道43同轴设置;第二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3和第二限位架55;第二驱动电机53设置在主出风道43的外部且第二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穿过第二轴孔与第二轴向架521的一端驱动连接;第二限位架55设置在主出风道43内且第二限位架55抵接在第二轴向架521的另一端,用于对第二轴向架521起轴向限位作用;具体地,第二限位架55呈Z字形。

针对出风挡板51封闭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密封不严实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出风挡板51可沿出风挡板51的转轴的径向滑动;出风挡板51封闭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的侧壁密封连接;出风挡板51打开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的侧壁间隔设置;出风挡板51的面积大于任一主出风道进口的面积;出风挡板51可完全遮挡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

进一步,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位于主出风道43内且第二密封圈凸出于主出风道43的内壁;第二密封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出风挡板5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径向架522上,且出风挡板51和第二径向架52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6;

出风挡板51封闭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在第二弹性件56作用下,出风挡板51抵接在第二密封圈上;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密封严实,减少漏风,使烘干气流可经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顺利进入主出风道43;出风挡板51打开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在第二弹性件56作用下,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的侧壁分离;使出风挡板51顺利转动,减少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内壁之间的摩擦,降低第二驱动电机53的力矩,降低摩擦带来的异响;具体地,第二径向架522靠近出风挡板5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滑孔,出风挡板51靠近第二径向架5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孔内,且第二滑杆与第二滑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出风挡板51的转动方向,出风挡板51的径向厚度逐渐减小,第二密封圈的径向厚度逐渐增大;

出风挡板51转动并靠近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出风挡板51与第二密封圈配合且出风挡板51抵接在第二密封圈上;出风挡板51转动且远离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出风挡板51与第二密封圈分离且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的侧壁间隔设置。

针对出风挡板51封闭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时,主出风道43内的烘干气流无法顺利流向主出风道出口,或出风挡板51封闭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主出风道43内的烘干气流无法顺利流向主出风道出口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处设置有第二挡筋;

出风挡板51封闭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或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时,第二挡筋可封闭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起到挡风作用,减少烘干气流往出风挡板51与主出风道43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动,提高出风挡板51的密封性,提高烘干效率。

<风机和两器组件>

如图8a和图10b所示,风机61和两器组件62设置在第一外筒11和第二外筒13之间,第一分风壳靠近两器组件62的一侧形成有主进风道进口233,第二分风壳靠近风机61的一侧形成有主出风道出口;

具体地,第一衣物处理筒、第一支出风道44、主出风道43、风机61、两器组件62、主进风道23和第一支进风道24依次连通构成第一烘干气流回路,进风挡板31使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打开和出风挡板51使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打开时,第一烘干气流回路连通,第一衣物处理筒可烘干;第二衣物处理筒、第二支出风道45、主出风道43、风机61、两器组件62、主进风道23和第二支进风道25依次连通构成第二烘干气流回路,进风挡板31使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打开和出风挡板51使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打开时,第二烘干气流回路连通,第二衣物处理筒可烘干;进风挡板31使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和第一主出风道进口431均打开且出风挡板51使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和第二主出风道进口432均打开时,第一烘干气流回路和第二烘干气流回路均连通,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可同时烘干;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实现多种烘干模式,降低了衣物处理设备的重量和成本。

进一步,两器组件62包括两器盒621,两器盒621内设置有两器622且两器盒621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器盒进口和两器盒出口,两器622用于对烘干气流进行除湿和加热;风机61形成有风机腔,风机腔的轴向形成有风机进口,风机腔的径向形成有风机出口;风机进口和主出风道出口连通,风机出口与两器盒进口连通,两器盒出口与主进风道进口233连通;优选的,进风装置、两器组件62、风机61和出风装置构成H型结构。

进风挡板31和出风挡板51被控制运动,可使任一衣物处理筒单独烘干或使多个衣物处理筒同时烘干;同时可调节进入任一衣物处理筒的烘干气流的流量和排出任一衣物处理筒的烘干气流的流量;具体地,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处于打开状态时,使进风挡板31转动,可调节第一主进风道出口231的开度大小,进而调节进入第一衣物处理筒的烘干气流的流量;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处于打开状态时,使进风挡板31转动,可调节第二主进风道出口232的开度大小,进而调节进入第二衣物处理筒的烘干气流的流量。

<排水装置>

衣物处理设备运行烘干程序时,第一衣物处理筒为闲置筒,第二衣物处理筒为烘干筒;闲置筒和烘干筒上下并排设置,闲置筒形成有第一排水口,烘干筒形成有第二排水口;

如图11a至图15b所示,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框架9,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上下设置在框架9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水装置,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排水阀和排水盒8;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支管71、第二排水支管72和排水总管73,排水阀包括第一排水阀74和第二排水阀;排水盒8设置在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之间且排水盒8形成有第一排水盒进口、第二排水盒进口84和排水盒出口842;第一排水口和第一排水盒进口之间依次连通有第一排水支管71和第一排水阀74,第一排水阀74可被控制打开或关闭,使第一排水支管71连通或断开;第一排水支管71上设置有第一排水泵,在第一排水泵的作用下,第一衣物处理筒内的水可进入排水盒8;第二排水口和第二排水盒进口84之间依次连通有第二排水支管72和第二排水阀,第二排水阀可被控制打开或关闭,使第二排水支管72连通或断开;第二排水支管72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泵75,在第二排水泵75的作用下,第二衣物处理筒内的水可进入排水盒8;排水总管73连通排水盒出口842和衣物处理设备所处环境。

针对排水盒8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不顺畅和排水效率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排水盒8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排水盒进口,排水盒8的侧壁形成有第二排水盒进口84,排水盒8的底部形成有排水盒出口842;

排水盒8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排水腔851和第二排水腔852,第一排水腔851的底部和排水盒出口842连通,第二排水腔852围设在第一排水腔851的外侧或位于第一排水腔851的一侧,第二排水腔852的顶部和第一排水腔851的顶部通过过水口862连通;排水盒8在第一排水盒进口处形成有排水盒进水管861,排水盒进水管861的一端穿设在第一排水腔851内并向排水盒出口842处延伸,排水盒进水管861靠近排水盒出口842的一端与第一排水腔851连通;排水盒进水管861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有第一排水阀74和第一排水支管71;排水盒8在第二排水盒进口84处形成有进水接头871,进水接头871的一端和第二排水腔852通过第二排水盒进口84连通,进水接头871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有第二排水阀和第二排水支管72;排水盒8在排水盒出口842处形成有出水接头872,出水接头872的一端和排水盒出口842连通,出水接头872的另一端和排水总管73连通;闲置筒内的水或空气可依次流经第一排水支管71、第一排水阀74和排水盒进水管861并进入第一排水腔851,后依次流经排水盒出口842和排水总管73排出;烘干筒内的水可经第二排水支管72进入第二排水腔852,并先在第二排水腔852内囤积,囤积到一定程度时经过水口862溢流进入第一排水腔851,后依次流经排水盒出口842和排水总管73排出;避免两股流体窜流导致两个衣物处理筒之间的相互污染,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简化了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协同排水,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烘干筒烘干时利用闲置筒的排水支管排出烘干筒的高湿烘干气流,提高了烘干筒的烘干效率,排出的高湿的烘干气流直接进入下水道,避免了直接排至室内导致影响室内环境的问题;

排水盒8包括排水盖体82和排水盒体81,排水盖体82盖设在排水盒体81上并与排水盒体81形成腔体,腔体内设置有隔板83或形成有分隔结构,隔板83或分隔结构将腔体分隔为第一排水腔851和第二排水腔852;排水盖体82形成有第一排水盒进口,排水盒体81的侧壁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排水盒进口84,排水盒体81的底部形成有排水盒出口842;具体地,腔体内设置有或一体成型有隔板83,隔板83为环状或板状;隔板83为环状时,隔板83和排水盒体81的一部分底壁围设成第一排水腔851,且隔板83的顶部和排水盖体82之间形成过水口862;隔板83、排水盒体81的侧壁和排水盒体81的另一部分底壁围设成第二排水腔852;第二排水腔852围设在第一排水腔851的外侧;隔板83为板状时,隔板83、排水盒体81的底壁、排水盒体81的一部分侧壁和排水盒体81的一部分底壁围设成第一排水腔851,且隔板83的顶部和排水盖体82之间形成过水口862;隔板83、排水盒体81的另一部分侧壁和排水盒体81的另一部分底壁围设成第二排水腔852。

进水接头87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排水腔852的流通面积,第二排水腔852的流通面积小于过水口862的流通面积,第一排水腔851的流通面积和过水口862的流通面积均小于出水接头872的流通面积。

<烘干控制方法>

如图15a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设有烘干程序,烘干程序包括循环烘干模式和排风烘干模式;烘干筒执行烘干程序时,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S1、根据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湿度、进出风温度差及风机61的功率,控制烘干筒在循环烘干模式和排风烘干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烘干筒运行循环干模式时,烘干气流可在循环流路中循环流动;具体地,烘干气流流经风机61、两器622、主进风道23、与烘干筒连通的支进风道、烘干筒、与烘干筒连通的支出风道和主出风道43;烘干筒运行排风烘干模式时,烘干筒内的空气可经排风流路排出;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进出风温度差为烘干筒的进风口处的烘干气流温度减去出风口处的烘干气流温度得到的温度差;具体地,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经与烘干筒连通的支出风道、主出风道43、风机61、两器622、主进风道23、与闲置筒连通的支进风道、闲置筒和第一排水支管71进入下水道。

进一步,S1包括:

S11、根据烘干筒内烘干气流的湿度和进出风温度差判断烘干筒内烘干气流是否达到高温高湿状态,及根据风机61的功率判断风机61是否达到高负荷状态;

S12、当烘干筒内烘干气流达到高温高湿状态时,控制排风流路连通并使烘干筒运行排风烘干模式;

S13、当风机61达到高负荷状态时,控制循环流路连通并使烘干筒运行循环烘干模式。

针对烘干筒内烘干气流是否达到高温高湿状态判断不准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S11包括:

计算烘干筒的进出风温度差;

分别对比烘干气流的湿度和预设湿度及进出风温度差和预设温度;

当烘干气流的湿度大于预设湿度且进出风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时,判断烘干筒内烘干气流达到高温高湿状态;需要排出高湿的烘干气流,以降低两器的工况负荷。

针对风机61是否达到高负荷状态判断不准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S11还包括:

获取风机61的当前功率;

判断当前功率是否达到预设功率;

当前功率达到预设功率时,判断风机61达到高负荷状态;排风烘干模式刚开始时,风机61的功率较低,随着烘干筒内烘干气流湿度的降低,烘干筒内气压逐渐降低,形成负压,风阻变大,风机61的功率不断升高;当风机61的功率达到预设功率时,可确定烘干筒内高湿的气体已排出。

进一步,S12中控制排风流路连通包括:

控制与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封闭且主出风道进口打开,控制与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打开且主出风道进口封闭,控制第一排水支管连通;

S13中控制循环流路连通包括:

控制与烘干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打开,控制与闲置筒连通的主进风道出口和主出风道进口均封闭,控制第一排水支管断开。

此外,烘干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烘干筒内衣物的当前含水率;

根据当前含水率确定排风烘干模式的运行次数;

其中,当前含水率越大,排风烘干模式的运行次数越多;

具体地,在烘干程序的烘干前期,烘干筒内存在大量的高湿烘干气流,需要将高湿烘干气流排出,以降低两器的工况负荷,提升烘干效率,对应不同重量的衣物,存在以下情况:衣物的含水率高时,高湿烘干气流多,通过烘干控制方法运行排风烘干模式的次数多;衣物的含水率低时,高湿烘干气流少,通过烘干控制方法运行排风烘干模式的次数多,或不执行排风烘干模式。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烘干筒执行烘干程序时,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一个衣物处理筒作为烘干筒的开启指令,控制循环流路连通并使烘干筒运行循环烘干模式;

当判断烘干筒内烘干气流达到高温高湿状态时,控制排风流路连通并使烘干筒运行排风烘干模式;

当判断风机61达到高负荷状态时,控制循环流路连通并使烘干筒再次运行循环烘干模式。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8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