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网格膜、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及纸浆模塑制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7:50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格膜、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及纸浆模塑制品。

背景技术

纸浆模塑制品是一种以天然纸塑纤维为原料,以模制工艺制成的环保型包材,受制于材料本身特性(长短纤维交错),当纸浆模塑制品用于较大质量的产品包装时,极易破裂,造成产品损坏,从而失去包装保护的功能。虽然可以通过增加厚度或通过提升吸浆量,来提升纸浆模塑制品的包装保护功能,但是,增加厚度会增加原浆使用量,造成生产过程中能源损耗增加;提升吸浆量虽然能提高材料密度,但是,同样会增加原浆使用量,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首先提供一种网格膜,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网格膜,包括:

具有孔隙的网;以及

可溶解结构,所述可溶解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孔隙内的填充部,且所述可溶解结构与所述网形成膜层;

其中,所述可溶解结构具有能够被溶液溶解的可溶性。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溶解结构还包括包覆住所述膜层的外层。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网为棉纤维网或尼龙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包括步骤:

浆料处理,以将纸板纤维通过打浆、配浆后制成最终浆料,并将最终浆料供给包括有凸模和凹模的制作模具;

湿坯铺网成型,在制作模具上借助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格膜经真空吸浆形成铺网湿坯制品;以及

对铺网湿坯制品热压定型,以制得最终成品。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湿坯铺网成型步骤中,包括:

对凹模进行一次吸浆,以形成底层结构;

将网格膜传送至凹模上方,并通过抽真空方式使得网格膜贴附于底层结构;

下降凹模进行二次吸浆,以形成网状夹层;以及

凹模、凸模合模对网状夹层挤压脱水,以形成铺网湿坯。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下降凹模进行二次吸浆步骤中,包括溶解所述网格膜的可溶解结构以形成空心网步骤,以及将所述空心网吸浆后与底层结构形成网状夹层步骤。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将网格膜传送至凹模上方过程中,所述网格膜与所述凹模顶端之间的距离为9mm~11mm。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纸浆模塑制品,通过如上述的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制得。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纸浆模塑制品包括:

网膜层,所述网膜层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纸浆层,位于所述第一面上;以及

第二纸浆层,位于所述第二面上。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网膜层包括具有孔隙的网及位于所述孔隙内的纸浆填充结构。

本公开基于网格膜,大幅提升了纸浆模塑制品耐破强度与抗冲击强度,提升了包装的整体防护性能。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网格膜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网格膜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4a示出了图3中的湿坯铺网成型过程示意图(一);

图4b示出了图3中的湿坯铺网成型过程示意图(二);

图4c示出了图3中的湿坯铺网成型过程示意图(三);

图4d示出了图3中的湿坯铺网成型过程示意图(四);

图4e示出了图3中的湿坯铺网成型过程示意图(五);

图4f示出了图3中的湿坯铺网成型过程示意图(六);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纸浆模塑制品的局部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10、网格膜;11、网;12、可溶解结构;121、填充部;122、外层;1221、第一外层;1222、第二外层;21、网膜层;22、第一纸浆层;23、第二纸浆层;30、制作模具;31、凹模;32、凸模;33、浆池;3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网格膜10包括网11及可溶解结构12,网11具有孔隙,可溶解结构12包括设置在孔隙内的填充部121,可溶解结构12与网11形成膜层,其中,可溶解结构12具有能够被溶液溶解的可溶性。网格膜10在制作时,可以将具有孔隙的纤维网等网状片材经水溶性树脂溶液浸泡后烘干制得,在干燥状态下,网格膜10为均匀致密的薄膜,网包含于薄膜中,由于网格膜10具有气密性,能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贴附于异形结构表面。

再一次参阅图1和图2,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可溶解结构12除了设置在孔隙内的填充部121外,还具有包覆住膜层的外层122,膜层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外层122包括位于上表面上的第一外层1221和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二外层1222。基于外层122的设置,更能保证网格膜10的气密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网11为棉纤维网。应当能理解地,网11还可以为尼龙网等等。

本公开的网格膜10,可以用于特定工艺,如纸浆模塑湿坯成型,在两次吸浆间隙可真空吸附于预成型湿坯表面,二次吸浆时,在水溶液及真空压力下,网格膜10的可溶解结构12溶解,露出空心网结构,有利于两次吸浆的纤维交错,避免分层现象。以下结合网格膜10对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进行介绍。

如图3至图4f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包括:

步骤S100,浆料处理,以将纸板纤维通过打浆、配浆后制成最终浆料,并将最终浆料供给包括有凸模32和凹模31的制作模具30,应当能理解地,制作模具30除了包括有凸模32和凹模31外,还具有底座34和浆池33,底座34用于安装凸模32和凹模31,并用于形成浆池33,浆池33用于盛装配浆后制成的最终浆料,凸模32和凹模31相对底座34可升降,凹模31上开设有气孔以方便抽真空以进行吸浆,制作模具30可以采用传统的湿坯成型模具,传统的湿坯成型模具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对其多做赘述;

步骤S200,湿坯铺网成型,在制作模具30上借助网格膜10经真空吸浆形成铺网湿坯制品;以及

步骤S300,对铺网湿坯制品热压定型,以制得最终成品。

由于步骤S100和步骤S300与传统工艺相同,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结合参阅图4a至图4f,在湿坯铺网成型步骤中,包括:

借助气孔对凹模31抽真空进行一次吸浆,以形成底层结构,如图4a,该步骤中,通过控制吸浆时间与压力,使其在凹模31上形成厚度减半的底层结构,此处的厚度减半是相对传统湿坯成型工艺而言(传统湿坯成型只包括一次真空吸浆和脱水步骤);

提升凹模31,然后将网格膜10传送至凹模31上方,并借助气孔再次抽真空使得网格膜10贴附于底层结构,如图4b和图4c;

下降凹模31进行二次吸浆,以形成网状夹层,如图4d;以及

凹模31、凸模32合模对网状夹层挤压脱水,然后提升凸模32以形成铺网湿坯,如图4e和图4f。

具体来说,在下降凹模31进行二次吸浆步骤中,包括溶解网格膜10的可溶解结构12以形成空心网步骤,以及对凹模31抽真空将空心网吸浆后与底层结构形成网状夹层步骤。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将网格膜10传送至凹模31上方过程中,网格膜10与凹模31顶端之间的距离为9mm,或为10mm,或为11mm。如此,一方面能保证抽真空时网格膜10贴附于底层结构;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网格膜10传送过程中与凹模31干涉。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纸浆模塑制品,本公开的纸浆模塑制品通过如上述的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制得。

如图5所示,纸浆模塑制品包括网膜层21、第一纸浆层22和第二纸浆层23,网膜层2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图中未标出),第一纸浆层22位于第一面上,第二纸浆层23位于第二面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网膜层21包括具有孔隙的网及位于孔隙内的纸浆填充结构,可以参阅图2,与图2不同的是,纸浆模塑制品的网膜层21中,位于孔隙内的是纸浆填充结构。

将本公开实施例的纸浆模塑品与一种传统工艺制得的纸浆模塑品进行耐破强度测试比较,传统工艺制得的纸浆模塑品耐破强度为2325.51kPa,通过棉纤维网的网格膜10制得的纸浆模塑品,耐破强度≥5300kPa,通过尼龙网(120目)的网格膜10制得的纸浆模塑品,耐破强度≥4914.75kPa,可见,本公开大幅提升纸浆模制品耐破强度,提升了包装的整体防护性能。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本公开的纸浆模塑制品及纸浆模塑制品制备工艺,基于网格膜,具有如下优势:

1、大幅提升纸浆模制品耐破强度与抗冲击强度,提升了包装的整体防护性能。

2、使用可降解纤维材料进行铺网后,仍可保持纸浆模制品优异的环保性能。

3、与传统结构相比,保持相同强度前提下,该方案是一种轻量化方案,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

4、解决了在异形结构上自动化铺网难题。

5、夹层结构为网状,上下层纤维仍可相互交错,避免了上下层分离。

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公开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技术分类

0612011458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