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及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4:2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墙体当中的新型建材品种很多。这些新型建材虽然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是,有的施工复杂,施工效率低;有的存在着模板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限,综合功能差,墙表面吸附灰泥或粉刷能力差等诸多问题。我国的外墙保温系统中以使用有机保温材料为主,这些材料存在耐久性差、易老、易开裂和脱落等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些材料遇火极易快速燃烧,并且污染环境。此外,这些很多新型墙体在地震作用下容易损坏,造成危险,建筑物理学上的一些问题也都需要考虑改进。

近年来,推广绿色节能保温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模壳材料成为趋势,水泥聚苯模壳由于其主要生产材料是聚苯颗粒(俗称白色泡沫),导致模壳干密度在350kg/m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其减少了施工中单片模壳合模对接的偏差,减少了放置钢筋的难度,避免了应力集中的现象,增加了整个墙体的耗能,增加了抗震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膜壳,包括的主膜壳和副膜壳,所述的主膜壳浇筑时与橡胶块浇筑在一起,橡胶块上有方形连接体,橡胶块将主膜壳中空间划分成若干个长方体,所述的副膜壳设置有若干个方形连接孔和主膜壳上橡胶块连接体相对应,配合主模壳形成若干个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方体状通孔。

所述的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膜壳,主膜壳和橡胶块同时浇筑,为一体化膜壳。

所述的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膜壳,所述主膜壳为矩形立体结构膜壳,副膜壳为矩形平板结构膜壳。

所述的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所述主膜壳橡胶块上的方形连接体和副膜壳上方形连接孔均为方形立体结构,所述主膜壳上橡胶块中心设置有立方体状榫头,所述副膜壳上有立方体状榫眼,所述榫头与榫眼配合实现主膜壳与副膜壳的连接。

所述所述的橡胶格构式水泥聚苯膜壳,所述榫头与对应榫眼通过冷硫化胶水SK313粘结。

所述的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的施工方法,浇筑墙体时可以将主膜壳放置水平,在主膜壳上浇筑混凝土,再将副膜壳和浇筑好的混凝土与主膜壳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榫头与榫眼配合使主膜壳和副模壳之间形成若干个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方体状通孔,优化了水泥聚苯模壳的结构,丰富了模壳使用形式以扩大使用范围,改进了水泥聚苯膜壳的施工方法,使其可以先浇筑混凝土,后合膜壳。同时,改进了模壳的性能,通过长方体状通孔使施工时钢筋布置更加便利,通过橡胶块的变形能力,有效的增加了构件的耗能,减小了地震对建筑的损害。通过榫头与榫眼的配合,避免了主膜壳和副膜壳对接成合模时的误差,防止了膜壳横向滑移,通过橡胶块与副膜壳粘结,防止纵向滑移,提高装配精度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具有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保温隔热、隔音、增加构件耗能等优势。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拼装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的C-C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块和副膜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模壳;2-副膜壳;3-橡胶块;4-橡胶榫头;5-榫眼;6-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包括平行设置的主膜壳1和副膜壳2,主膜壳1为矩形立体结构,副膜壳2为矩形平板结构,所述主膜壳1设置有若干个呈矩阵排列的橡胶块3,形成若干个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方体状空腔6,橡胶块3为方形立体结构,所述橡胶块的中心设置有立方体状橡胶榫头4,所述副壳2设置有矩阵状副膜壳榫眼5,所述橡胶榫头4与副膜壳榫眼5配合主膜壳1和副膜壳2的连接,所述橡胶榫头4与对应的副膜壳榫眼5通过冷硫化胶水SK313黏结,在副膜壳2和橡胶块3接触的地方也通过冷硫化胶水SK313黏结。

本实施例中,主膜壳1与橡胶块3、橡胶榫头4,以及副膜壳2与副膜壳榫眼5均可为一次模压成型加工,主膜壳1和副膜壳2通过橡胶榫头4与副膜壳榫眼5连接形成的整体为上下左右对称的结构,采用长方体状空腔6在混凝土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以该模壳浇筑的墙体大大减小了格构式梁柱交点处的应力。先将主膜壳1和橡胶块3结合,在其中空腔6浇筑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再将副膜壳2和主膜壳1相连接,可以提高该模壳浇筑墙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在实际使用中,提供了一种平板形状的墙体结构的设计,这种构件可以在建筑房屋过程中起着定位模板的作用,模板不用拆除,减少人工成本,其内部几何形状和施工方法有助于施工中配钢筋和提高结构浇注混合物填充的密实性。水泥聚苯模壳由于其主要生产材料是聚苯颗粒(俗称白色泡沫),导致模壳干密度在350kg/m

上述格构式水泥聚苯模壳加工成墙体的具体施工过程是:

根据所需墙体的大小通过一体成型技术将主膜壳1和橡胶块3浇筑在一起,在橡胶块3划分成的长方体空腔6中放入纵筋,并绑扎箍筋把自密实混凝土灌入到合模后形成的横纵向长方体状空腔6中,浇筑混凝土后就形成了该墙体结构的格构梁与格构柱,在浇筑过程中自密实混凝土与格构式水泥聚苯模壳之间直接相互接触,将混凝土注满以保证强度,将副膜壳2与橡胶块3接触的地方涂抹冷硫化胶水SK313,将副模壳2通过橡胶榫头4与对应副膜壳榫眼5之间用冷硫化胶水SK313粘结并和主膜壳1相结合,形成从而形成一个内部由格构式混凝土骨架与外部为保温性能良好可以承重和抗震的复合式墙体,再将墙体安装到结构的指定位置中。

相关技术
  • 一种格构式橡胶水泥聚苯模壳及施工方法
  • 一种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一体化墙体
技术分类

0612011328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