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单轨桥梁及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4:27


单轨桥梁及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轨桥梁及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单轨桥梁目前最常用的结构体系为简支梁结构体系。然而,目前简支梁结构体系主要通过单个墩体承担行驶设备行驶过程中的牵引力,造成该墩体变形较大,影响行驶设备的行驶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单轨桥梁及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轨桥梁,所述单轨桥梁包括:

至少两个梁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

至少三个墩体,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二墩体和第三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

所述第一梁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墩体和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第三墩体在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体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轨桥梁用于承载行驶设备;

所述行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梁体承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墩体和所述第二墩体用于共同承载所述行驶设备的牵引力或制动力;

所述行驶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梁体承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墩体和所述第二墩体用于共同承载所述行驶设备的牵引力或制动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间隔设置或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墩体与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墩体与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墩体与所述第二梁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墩体与所述第二梁体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梁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的第二端。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梁体通过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一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通过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通过第三座体与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通过第四座体与所述第三墩体在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四座体,具有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梁体的第二端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梁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以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墩体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一端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墩体具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的第一端具有第六连接孔,所述第三墩体具有第七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的第二端具有第八连接孔;

所述单轨桥梁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墩体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五连接孔内;所述第一梁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

第三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六连接孔内;所述第二梁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

第四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七连接孔和所述第八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墩体在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单轨桥梁为跨座式单轨桥梁,所述行驶设备能够行驶于所述单轨桥梁的梁体的顶侧;或,所述单轨桥梁为悬挂式单轨桥梁,所述行驶设备能够行驶于所述单轨桥梁的梁体的底侧;

所述行驶设备的动力部分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梁体的长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驶设备的动力部分为所述行驶设备的驱动轮对应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所述简支式桥梁包括:

至少两个梁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

至少三个墩体,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的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的第二墩体和所述第三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

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一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墩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梁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墩体能够以所述第一梁体的纵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第三墩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体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移动;

所述改造方法包括: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墩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单轨桥梁包括:至少两个梁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至少三个墩体,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二墩体和第三墩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墩体和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第二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第三墩体在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体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移动;行驶设备的牵引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和所述第二墩体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的行驶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受力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受力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温度跨长示意图;

图7为连续梁体系的一个可选的温度跨长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受力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一个可选的受力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第一梁体;120、第二梁体;210、第一墩体;220、第二墩体;230、第三墩体;300、行驶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单轨桥梁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单轨桥梁包括:至少两个梁体和至少三个墩体。至少两个梁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梁体110和第二梁体120。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一墩体210和第二墩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110,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二墩体220和第三墩体230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120;所述第一梁体110分别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230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移动;当行驶设备300基于第一梁体110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从而使基于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300的行驶舒适性;同时,如果设置相同的墩体的变形量,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均可以设置的较小,能够大大地减小单轨桥梁的体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轨桥梁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单轨桥梁可以为跨座式单轨桥梁,此时,所述行驶设备300能够行驶于所述单轨桥梁的梁体的顶侧。又例如,所述单轨桥梁为悬挂式单轨桥梁,所述行驶设备300能够行驶于所述单轨桥梁的梁体的底侧,如图4和图5所示。

这里,所述行驶设备300的动力部分为行驶设备300的驱动轮对应的部分。例如,行驶设备300的前轮为驱动轮的情况下,行驶设备300的前轮与行驶设备300对应的区域为行驶设备300的动力部分。又例如,行驶设备300的后轮为驱动轮的情况下,行驶设备300的后轮与行驶设备300对应的区域为行驶设备300的动力部分。再例如,行驶设备300的前轮和后轮均为驱动轮的情况下,行驶设备300的前轮与行驶设备300对应的区域为行驶设备300的第一动力部分;行驶设备300的后轮与行驶设备300对应的区域为行驶设备300的第二动力部分;行驶设备300的第一动力部分和行驶设备300的第二动力部分之间形成的区域为行驶设备300的动力部分。

这里,所述行驶设备300的动力部分的长度不作限定。

例如,所述行驶设备300的动力部分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梁体的长度,以便行驶设备300的动力通过一个梁体承载。这里,行驶设备300的动力可以为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也可以为行驶设备300的制动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梁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梁体可以为条状结构。

这里,梁体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梁体的截面形状可以矩形,也可以为正方形。当然,梁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

这里,梁体的数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单轨桥梁的长度来设置梁体的数量。

这里,第一梁体110和第二梁体120用于表示单轨桥梁中两个相邻的梁体,第一梁体110的结构和第二梁体12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里,第一梁体110和第二梁体120之间的距离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梁体110和所述第二梁体120可以间隔设置。当然,由于第一梁体110和所述第二梁体120分别与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和所述第二梁体120也可以接触,从而能够减小第一梁体110和所述第二梁体120之间的设置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墩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墩体可以为条状结构。

这里,墩体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梁体的截面形状可以矩形,也可以为正方形,还可以为圆形。当然,墩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

这里,墩体的数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梁体的数量来设置墩体的数量。

这里,第一墩体210、第二墩体220和第三墩体230用于表示单轨桥梁中三个相邻的墩体,第一墩体210的结构、第二墩体220的结构和第三墩体23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墩体230也可以为另一组第一墩体210、第二墩体220和第三墩体230中的第一墩体210。

这里,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可以通过混凝土和钢筋固定连接。又例如,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一墩体210通过支座固定连接。再例,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一墩体210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墩体210与所述第一梁体110固定连接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墩体210与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体21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当然,所述第一墩体210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梁体110的中部固定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这里,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这里,所述第二墩体220与所述第一梁体110固定连接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二墩体220与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墩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当然,所述第二墩体220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梁体110的中部固定连接。

这里,所述第二墩体220与所述第二梁体120固定连接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二墩体220与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墩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一端。当然,所述第二墩体220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梁体120的中部固定连接。

这里,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二梁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230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移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能够基于第二梁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230移动而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释放温度变形引起的作用力;此时,单轨桥梁的温度跨长为2L,如图6所示;而连续梁体系结构的温度跨长为3L,如图7所示,其中,L为两个墩体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单轨桥梁的温度跨长小于连续梁体系结构的温度跨长,使得本申请单轨桥梁基于温度弯化产生的伸缩量减小,便于伸缩装置设计与施工;同时,本申请单轨桥梁的结构不连续,相较于连续梁体系结构便于整孔吊装架设,而连续梁体系结构需要分段运输现场拼装。

例如,第三墩体230的顶侧具有两个凸起部,两个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二滑槽,第二梁体120卡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第二梁体120能够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这里,凸起部可以通过混凝土和钢筋形成,也可以通过为钢块形成。

这里,所述第三墩体230与所述第二梁体120活动连接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三墩体230与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梁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当然,所述第二墩体220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梁体120的中部活动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墩体210与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体21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墩体220与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墩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墩体220与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墩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墩体230与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梁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的情况下,能够使相同长度的第一梁体110和第二梁体120形成更长的单轨桥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梁体110分别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体210、所述第二墩体220和所述第一梁体110形成一体受力结构;以便所述第一墩体210、所述第二墩体220和所述第一梁体110共同受力,提高单轨桥梁抗变形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单轨桥梁用于承载行驶设备300;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行驶设备300基于所述第一梁体110承载的情况下,也即行驶设备300的驱动力主要基于第一梁体110承载,所述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用于承载所述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从而使基于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300的行驶舒适性;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行驶设备300基于所述第二梁体120承载的情况下,也即行驶设备300的驱动力主要基于第二梁体120承载,所述一体受力结构用于承载所述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也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牵引力,从而使基于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300的行驶舒适性;同时,如果设置相同的墩体的变形量,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均可以设置的较小,能够大大地减小单轨桥梁的体积。图2和图3中,F表示牵引力或制动力,Nx表示墩体承载的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梁体110通过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通过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第三座体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第四座体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第三座体均为固定连接座,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第三座体三者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四座体是活动连接座。第四座体的结构不作限定。

例如,所述第四座体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梁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以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移动;以便通过所述第四座体的第一滑槽使所述第二梁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230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移动。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四座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四座体可以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又例如,所述第四座体也可以为钢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滑槽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对应地,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的截面形成也为圆形。又例如,所述第一滑槽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对应地,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的截面形成也为矩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墩体210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墩体220具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具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一端具有第六连接孔,所述第三墩体230具有第七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具有第八连接孔;所述单轨桥梁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一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五连接孔内;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六连接孔内;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七连接孔和所述第八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孔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孔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二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第二连接孔的截面可以与第一连接孔的截面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可以为条状结构。第一连接件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连接件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作为一示例,第一连接件为销轴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件插设于第一连接孔内的部分的形状与第一连接孔的形状匹配,第一连接件插设于第二连接孔内的部分的形状与第二连接孔的形状匹配,以便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与上述第一连接孔类似,第五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与上述第二连接孔类似,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与上述第一连接件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七连接孔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七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八连接孔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二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第八连接孔的截面可以与第七连接孔的截面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四连接件可以为条状结构。第四连接件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四连接件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作为一示例,第四连接件为销轴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四连接件插设于第七连接孔内的部分的形状与第七连接孔的形状匹配,以便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件插设于第八连接孔内的部分能够在第八连接孔内移动,以便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梁体120活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单轨桥梁,所述单轨桥梁包括:至少两个梁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梁体110和所述第二梁体120;至少三个墩体,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一墩体210和第二墩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110,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二墩体220和所述第三墩体230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120;所述第一梁体110分别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230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梁体120的长度方向满足平行条件。当行驶设备300基于第一梁体110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从而使基于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300的行驶舒适性;同时,如果设置相同的墩体的变形量,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均可以设置的较小,能够大大地减小单轨桥梁的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所述简支式桥梁包括:至少两个梁体和至少三个墩体。至少两个梁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梁体110和所述第二梁体120;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的第一墩体210和第二墩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110,所述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的第二墩体220和所述第三墩体230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梁体120;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墩体220能够以第一梁体110的纵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三墩体23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三墩体230能够以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移动;所述改造方法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以便将简支式桥梁改造成上述本申请的单轨桥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简支式桥梁也为单轨式桥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已经对梁体、第一梁体110、第二梁体120、墩体、第一墩体210、第二墩体220和第三墩体230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简支式桥梁与上述单轨桥梁的区别在于第一梁体110和第二梁体120均为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移动;如图8所示,当行驶设备300基于第一梁体110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如图9所示,当行驶设备300基于第二梁体120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墩体220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也即,简支式桥梁始终基于一个墩体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其中,在图8和图9中,F表示牵引力或制动力,Nx表示墩体承载的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梁体110和第二梁体120均为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移动,第一梁体110和第二梁体120之间具有间隙。

这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的情况下;能够将简支式桥梁改造成上述本申请的单轨桥梁,当行驶设备300基于第一梁体110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从而使基于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300的行驶舒适性;同时,如果设置相同的墩体的变形量,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均可以设置的较小,能够大大地减小单轨桥梁的体积。另外,由于所述第一梁体110分别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体210、所述第二墩体220和所述第一梁体110形成一体受力结构;以便所述第一墩体210、所述第二墩体220和所述第一梁体110共同受力,提高单轨桥梁抗变形能力。所述行驶设备300基于所述第二梁体120承载的情况下,也即行驶设备300的驱动力主要基于第二梁体120承载,也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承担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从而使基于行驶设备300的牵引力或制动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210和所述第二墩体220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300的行驶舒适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活动连接的实现方式与上述所述第二梁体120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纵向方向可以为所述第一梁体11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大体为所述第一梁体110的长度方向。

这里,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可以为第二梁体12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大体为所述第二梁体120的长度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的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将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之间的活动连接座更换为固定连接座;也即,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基于活动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基于固定连接座固定连接。

又例如,所述第一墩体210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墩体220具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具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一端具有第六连接孔,所述第三墩体230具有第七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第二端具有第八连接孔;所述单轨桥梁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一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墩体2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五连接孔内;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在第一梁体11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第三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六连接孔内;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七连接孔和所述第八连接孔;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

上述已经对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第六连接孔、第七连接孔、所述第八连接孔、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梁体1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在第一梁体11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与上述所述第二梁体120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墩体230在所述第二梁体120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类似。

作为一示例,第二连接件插设于第三连接孔内的部分的形状与第三连接孔的形状匹配,以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插设于第五连接孔内的部分能够在第五连接孔内移动,以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梁体120活动连接;这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10与所述第二墩体220可以包括:在第五连接孔与第二连接件的间隙内填设固定件,以第一梁体110与第二墩体220固定连接。

这里,固定件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使第一梁体110相对于第二墩体220不移动即可。例如,固定件可以为钢板。又例如,固定件可以为钢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单轨桥梁及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
  • 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的轨道梁以及悬挂式单轨交通桥梁
技术分类

0612011328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