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7:45


一种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仰卧起坐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

背景技术

仰卧起坐,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常见方式,但却并不容易掌握正确的锻炼姿势。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合而成,在人体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在仰卧起坐技术中,骨盆、髋关节、屈髋肌和伸髋肌的运动符合杠杆原理,可以用杠杆原理加以说明。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动力链指的是肢体的所有关节和肌肉以及它们连接的脊柱部分。而关节在人体整体动力链中体现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在人体的整体运动结构中,不同的关节所凸显出来的功能是不同的,并且它们遵循一定的逻辑分布:踝关节被赋予灵活性,膝关节是稳定性,髋关节是灵活性,而骶髂关节和腰椎则是稳定性,胸椎灵活,下颈段稳定,上颈段灵活。这些关节间相互影响,只有灵活性与稳定性相互协同,才能达到最佳动作效率。

目前流行的卷腹训练只用到了仰卧起坐的起始技术,不是大关节运动,其技术含量在于控制身体起来的角度和利用支点将腹部卷起来,其支点在腰骶,属于胸椎屈伸运动。又由于现行仰卧起坐是一分钟计时测试项目,在运动杠杆中采用的是速度杠杆,速度杠杆的特征是省时(省距离)杠杆,为省时而缩短了力矩,让原本赋于稳定的骶髂关节和腰椎代偿灵活,加大了运动损伤的隐患。而人体肌肉筋膜链组成的结构对于动力传导功能的强弱因位置不同,对关节稳定性、灵活性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解锁动力链在教学中的运用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科学运动的关键。仰卧起坐是髋关节屈伸运动:首先,找出稳定肌,屈髋肌群的稳定肌是深层核心肌群。识别稳定肌后利用腹式呼吸激活内核心来稳定支点与骨盆。其次,找出作用于核心的屈髋肌群髂腰肌和股直肌,在前屈时收缩这些原动肌来屈曲髋关节。接着,找出与原动肌屈髋肌群在前屈伸展时的拮抗肌:臀大肌和腘绳肌。臀大肌(协同)和腘绳肌为伸髋肌群。屈髋肌群和伸髋肌群可互为拮抗肌,拉伸这些拮抗肌,以创造柔韧性。最后,找出作用于原动机周围的协同肌:屈髋的协同肌是耻骨肌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帮助大腿内收伸展阔筋膜张肌;伸髋肌群协同肌是竖脊肌。故仰卧起坐技术支点在坐骨,外核心控制脊椎稳定,以气导力使肩背部离垫,内核心控制坐骨支点稳定及协同髂腰肌、肌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收缩发力屈曲髋关节完成坐起动作,臀大肌、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做拮抗伸展运动;竖脊肌协同稳定腰骶。后仰时吸气,臀大肌、腘绳肌收缩发力伸展髋关节;外核心稳定胸腔和脊椎,以平衡身体重心。所以,若用卷腹的支点去做仰卧起坐,会限制了髋关节灵活的同时使腰骶代偿,每完成一次仰卧起坐就对腰椎产生额外的剪切力,剪切力会造成腰椎变形,当形变的幅度超过椎间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会引发椎间盘的变形,导致椎间盘中间的髓核发生移动,压迫神经。

仰卧起坐是检测核心肌耐力的髋关节运动,因此针对体重大、臀腿无力、找不到核心肌力、心肺功能差的群体以及所有初学仰卧起坐的学生或成人,明确仰卧起坐的支点,不论教师的教法正确与否,都能避免因错误练习而造成的运动损伤。现有的仰卧起坐训练垫普遍是一张普通的海绵垫,并不能满足科学训练的要求,因此存在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垫包括前垫体、中垫体和后垫体,所述前垫体与所述中垫体相连,所述中垫体与所述后垫体相连,所述前垫体的上表面设有坐骨容纳槽,沿从后向前的方向、所述后垫体的下表面斜向下倾斜,所述后垫体上设有连接件;

所述训练垫具有两种常规使用状态和垫高使用状态:在所述常规使用状态,所述前垫体、所述中垫体和所述后垫体处于平铺状态;在所述垫高使用状态,所述前垫体和所述中垫体处于平铺状态,所述后垫体向前翻折到所述中垫体上,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后垫体固定在所述中垫体上。

优选地,所述训练垫为乳胶垫。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设于所述后垫体的左端,所述第二带体设于所述后垫体的右端,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子魔术贴,所述第二带体上设有母魔术贴。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经过改造后的新型仰卧起坐训练能够起到固支点、强核心的作用,符合科学训练的要求,而且具有两种使用状态,能够满足不同体质的学生的训练需求,实现有教无类、分层教学,也有利于教师评价学生的训练成绩。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常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垫高使用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垫高使用状态。

附图标记如下:

1、前垫体;2、中垫体;3、后垫体;4、坐骨容纳槽;5、第一带体;6、第二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径向”、“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训练垫包括前垫体1、中垫体2和后垫体3,前垫体1与中垫体2相连,中垫体2与后垫体3相连,前垫体1的上表面设有坐骨容纳槽4,沿从后向前的方向、后垫体3的下表面斜向下倾斜,后垫体3上设有连接件;训练垫具有两种常规使用状态和垫高使用状态:在常规使用状态,前垫体1、中垫体2和后垫体3处于平铺状态;在垫高使用状态,前垫体1和中垫体2处于平铺状态,后垫体3向前翻折到中垫体2上,连接件用于将后垫体3固定在中垫体2上。

实际应用中,可选用乳胶来制作仰卧起坐训练垫,因为乳胶垫的弹性高,具有良好的支撑力,能平均分散人体重量的承受力,垫子大小如传统仰卧起坐海绵垫,连接件包括第一带体5和第二带体6,第一带体5设于后垫体3的左端,第二带体6设于后垫体3的右端,第一带体5上设有子魔术贴,第二带体6上设有母魔术贴,由此通过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的粘合可实现后垫体3的固定,使用十分方便。

具体使用时,学生需采用坐姿预备进行仰卧起坐的训练,其中训练垫在屈腿坐下的位置设计有明显的两块(两片臀位)凹陷(坐骨接触点)为坐骨容纳槽4,从而有利于固定仰卧起坐的坐支点,便于核心肌群的发力及支点的稳定。

在常规使用状态下,垫子的前后厚度一致,适合体质强、腰腹力量强的学生训练使用。在垫高使用状态下,后垫体3翻折后可以加高垫子后侧的高度,从而可以降低训练难度以适应大体重或体质差的学生。因为有部分学生腰腹力量差,只要身体躺平就难以坐起,所以斜高的陡度限制其在后仰到臀腿失去控制力的同时又刚好伸髋时腰骶触碰到加高位,其一是提醒运动者该用上腰背肌力量来保护自己了,其二就是保护腰椎使其保持与骨盆的节律运动。

和传统仰卧起坐海绵垫相比,本训练垫具有以下特点:

1、充分利用运动杠杆原理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合而成,在人体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在仰卧起坐技术中,骨盆、髋关节、屈髋肌和伸髋肌的运动符合杠杆原理,可以用杠杆原理加以说明。杠杆有三种基本形式:平衡杠杆,支点位于阻力作用点与力点之间;省力杠杆,阻力作用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速度杠杆,力点位于阻力作用点与支点之间。让学生切身感受由大关节转动而产生的运动原理。

2、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仰卧起坐技术,由坐姿开始的仰卧起坐更有利于核心的发力及支点的稳定。

为更好的改良仰卧起坐技术,尽最大可能的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可将传统仰卧起坐从仰卧姿势改为坐姿预备:坐姿位预备时,核心已经收紧,臀腿都已经处于备战状态,屈腿坐,坐骨为支点,勾脚尖激活小腿和足弓力量,脚掌内侧下压踩实地面;外展臀大肌稳定股骨,两臂上举(肩肱节律)双手手指交扣贴于脑后;吸气,产生腹内压稳定核心,原动肌后伸髋关节,腹肌协同支撑脊柱,髂股韧带协同稳定;肩胛触垫瞬间屏气爆发核心力量使肩背抬离垫子;呼气,原动肌屈髋肌收缩发力,竖脊肌、耻骨肌协同,伸髋肌群拮抗完成屈髋。

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最大的特点就是起到辅助支撑腰背肌的力量,提前让腰骶部触碰垫子是一种保护行为,亲身感知臀腿的发力及找到髂腰肌的才能提高运动能力,继而达到对脊椎健康的自我维护。

3、本训练垫的目的是固定支点在坐骨上,采用省力(费时)杠杆。

传统仰卧姿开始的支点不固定,多数人完成仰卧起坐是用省时(省距离)杠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1分钟计时计数只能采用速度杠杆,越省距离完成速度越快,其二:是髋关节灵活受限被动省距离,其三:是核心肌群无力,屈髋肌收缩不足致使骨杠杆省距离。而传统仰卧起坐潜在的弊端就是速度杠杆做功对腰椎极不友好,剪切力会造成腰椎变形,当形变的幅度超过椎间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会引发椎间盘的变形,导致椎间盘中间的髓核发生移动,压迫神经。而造成腰椎剪切力过大的原因在于身体的髋关节灵活受限,而本应稳定的腰椎代偿了髋关节的灵活,腰椎与骨盆失去节律运动。

4、更符合腰椎-骨盆节律

腰椎-骨盆节律是指在前屈时躯干屈曲和腰椎屈曲和骨盆前倾同时发生的一种联合运动。日常弯腰就属于屈髋的过程,弯腰幅度越大,需要髋关节活动越多。在110度弯腰过程中,40度是腰椎的活动,剩余70度则需要髋关节的灵活转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普及腰椎-骨盆节律能避免各种由腰椎不适引发的功能紊乱。通过新型加高的仰卧起坐训练垫的有效辅助使运动者更好的遵循腰椎-骨盆运动节律运动,在预防损伤的同时配合呼吸激活核心稳定与产生力量,是培养与建立核心意识及利用核心能量激活有氧肌耐力训练的最佳进阶方式。

在使用本训练垫训练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能从加高垫转移到常规垫,实现能力的跨越;有的学生原本就能做40个仰卧起坐的,利用加高垫能找到“齐心协力”的感觉,那就是除了感觉髋关节在一开一合,身体其它肌肉部位分工明确,配合呼吸做匀速有氧仰卧起坐,60个、80个、100个……挑战无极限;还有部分学生虽然依旧只能在加高垫上做还不一定就能及格,但并不排斥该项运动,还愿意不断去尝试与挑战自己,从而可以锻炼学生的性格。

综上所述,经过改造后的新型仰卧起坐训练能够起到固支点、强核心的作用,符合科学训练的要求,而且具有两种使用状态,能够满足不同体质的学生的训练需求,实现有教无类、分层教学,也有利于教师评价学生的训练成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新型仰卧起坐训练垫
  • 一种便携式户外仰卧起坐训练垫
技术分类

0612011368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