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及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台区损耗电量在电力系统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台区三相不平衡是台区损耗电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台区三相不平衡会造成某一相电流过大,会增加线路损耗,增加线路烧毁的风险,影响安全供电。

由于现有台区的物理拓扑复杂、台区设备变化、不同性质用户用户需求不同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台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配电线路的三相负荷发生不平衡现象,导致三相电流甚至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当不平衡度高于标准要求时,很可能发生危害,可能会损坏变压器,还会危害电力设备,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三相不平衡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及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以确定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

基于所述台区模型,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及其关联的原始连接相位,所述负荷记录数据具有时序性;

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向量化,得到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

根据所述台区模型确定台区支线结构和各用户所在的支线,根据所述台区支线结构、各用户所在的支线及所述原始连接相位计算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

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根据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生成连接相位调整方案,以使用户的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及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以确定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配变设备的当前地理坐标和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所述配变设备包括实际设备和拟建设备;

根据所述台区模型绘制出地理沿布图,以确定配变设备的位置及馈线的潮流走向,基于所述地理沿布图的映射生成逻辑单线图;

基于营销系统获取各用户电表的电表名称,根据所述逻辑单线图和所述电表名称获得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台区模型,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及其关联的原始连接相位,所述负荷记录数据具有时序性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台区模型确定各用户的原始连接相位;

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所述负荷记录数据具有时序性;

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与原始连接相位对应关联。

可选地,所述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向量化,得到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三相负荷曲线按照24小时进行分段,生成三相分别对应的24维向量;

根据三相分别对应的24维向量、用户标识及当前的连接相位生成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约束条件为,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小于第一预定差值、且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原始向量之和相互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定差值。

可选地,本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台区模型获取各用户的地理位置分别与配变的线路距离和地理距离,根据各用户的地理位置分别与配变的线路距离和地理距离计算各用户的曲折比;

将各用户的曲折比按照各用户的地理位置进行排列,获得两个相邻地理位置的用户的曲折比,若两个相邻地理位置的用户的曲折比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则判定曲折比较大的用户的接火线位置不合理,并生成预警信号发送至判定为接火线位置不合理的用户。

可选地,本方法还包括:

根据负荷记录数据得到不同时刻的负荷记录数据,利用不同时刻的负荷记录数据计算出台区的线损电量,根据线损电量计算不同时刻的线损功率和线路电阻的变化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包括:

台区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及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以确定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

相位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台区模型,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及其关联的原始连接相位,所述负荷记录数据具有时序性;

向量化模块,用于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向量化,得到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

向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台区模型确定台区支线结构和各用户所在的支线,根据所述台区支线结构、各用户所在的支线及所述原始连接相位计算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

方案生成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根据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生成连接相位调整方案,以使用户的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及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以确定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基于台区模型,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及其关联的原始连接相位,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向量化,得到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根据台区模型确定台区支线结构和各用户所在的支线并计算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还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生成连接相位调整方案,以使用户的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从而便可实现相序平衡,改善三相不平衡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及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以确定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

其中,设备参数为配变设备的属性参数,可以从设备铭牌中获取到,变-线-户逻辑关系即为配变、线路、用户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

步骤102、基于台区模型,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及其关联的原始连接相位,负荷记录数据具有时序性。

其中,三相负荷曲线是电力系统的常用名词,此处不做过多说明。

同时,从台区模型中的可以得到各用户的原始连接相位。

步骤103、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向量化,得到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

步骤104、根据台区模型确定台区支线结构和各用户所在的支线,根据台区支线结构、各用户所在的支线及原始连接相位计算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

其中,通过台区模型的沿布图和单线图可以直观的看到支线结构和各用户的接线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台区的单线图,可以先定义一个目标对象W,W是直连到台区用户电表的设备(如:杆塔、街码等)。比如目标对象W连接了3个电表,分别是A、B、C相,分别读取目标对象W连接的A相、B相、C相的用户当天各小时的电量值Q。通过24小时负荷值生成A相、B相、C相(时间为横轴,电量负荷为纵轴)负荷曲线。现场需按实际情况得出A相、B相、C相的用户负荷总和,若不存该相位,则相应的相位以负荷0来计算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

步骤105、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根据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生成连接相位调整方案,以使用户的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其中,根据得到的各用户的连接相位调整方案,以得到推荐的连接相位对应对各用户的连接相位进行换相,便可实现三相基本平衡,可达到通过一次换相操作维持较长时间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都用户的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及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以确定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基于台区模型,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及其关联的原始连接相位,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向量化,得到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根据台区模型确定台区支线结构和各用户所在的支线并计算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还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生成连接相位调整方案,以使用户的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从而便可实现相序平衡,改善三相不平衡问题。本方案人工成本低,可避免三相不平衡造成的设备损坏,提高了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101具体包括:

1011、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配变设备的当前地理坐标和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配变设备包括实际设备和拟建设备;

1012、根据台区模型绘制出地理沿布图,以确定配变设备的位置及馈线的潮流走向,基于地理沿布图的映射生成逻辑单线图;

1013、基于营销系统获取各用户电表的电表名称,根据逻辑单线图和电表名称获得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

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采用拓扑识别器方法来建立台区模型,而本实施例采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app建立台区模型,包含单线图和沿布图。

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从配变开始,按照设备连接关系的先后顺序,依次在实际设备或拟建设备旁边,自动记录设备的当前地理坐标,与前一设备的连接关系,再录入少量关键设备参数,就形成了台区模型。

根据台区模型绘制出地理沿布图和逻辑单线图,并与营销系统交互得到用户名称,从而理清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变-线-户”逻辑关系可以准确地确定设备与用户的地理坐标。同时,本方法不依赖设备间的通讯,不存在对抄表过程的干扰,可在设备拟建时进行建模,可以在规划设计阶段使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102具体包括:

1021、根据台区模型确定各用户的原始连接相位;

1022、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负荷记录数据具有时序性;

1023、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与原始连接相位对应关联。

其中,三相负荷曲线是通过用户电表各个时间段的负荷信息拟合生成的,是为当前连接相位的负荷曲线,从而可以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与原始连接相位对应关联。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台区各个设备的连接关系、各个设备信息、各个用户信息,便可得出台区支线结构及各个用户所在的支线,也就是台区的各个线路。然后,根据台区总表和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及台区支线结构及用户所在的支线信息,生成各用户的三项负荷曲线。然后确定各用户的原始连接相位。然后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与原始连接相位对应关联,从而方便后续处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103具体包括:

1031、将三相负荷曲线按照24小时进行分段,生成三相分别对应的24维向量;

其中,将负荷曲线视为一个多维向量,每一个时段对应一个维度。如对日小时曲线,由于分为24个时段,因此就用一个24维向量代表这条曲线,向量的每一个分量值对应一个时段值。因为三相用户有A/B/C三条负荷曲线,经过分段后则会生成A/B/C相对应的24维向量。

1032、根据三相分别对应的24维向量、用户标识及当前的连接相位生成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

其中,用户标识为电表号,营销系统可以查询该信息。通过用户标识筛选出该用户电表各个小时段的负荷记录和当前连接相位,生成A、B、C相的原始向量。

具体来说,本发明由于要求负荷曲线的平衡,可将曲线视为一个多维向量,每一个时段对应一个维度。如对日小时曲线,由于分为24个时段,因此,采用一个24维向量代表这条曲线,向量的每一个分量值对应一个时段值。

由于时段电量与该时段平均负荷成正比,后续的计算可以直接用时段电量值,不需换算成平均负荷,而向量的方向反映曲线的形状,向量的长度反映曲线的整体高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预设的约束条件为,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小于第一预定差值、且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原始向量之和相互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定差值。

在一个示例中,某个支线Y的三相负荷曲线不符合当前约束条件的要求,通过改变支线Y上的电表相位重新计算三相负荷的不平衡率。当调整后的某个三相负荷曲线符合预设的约束条件时,则其相位组合可作为相位推荐。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理三相不平衡治理的目的不仅是配变处平衡或者低压出线开关处平衡,而是由台区内所有分支的平衡达成的总体的平衡。同时,其平衡为全时段的平衡,即负荷曲线的平衡。

由于要求负荷曲线的平衡,将负荷曲线视为一个多维向量,每一个时段对应一个维度。如对日小时曲线,由于分为24个时段,因此就用一个24维向量代表这条曲线,向量的每一个分量值对应一个时段值。由于时段电量与该时段平均负荷成正比,下面的计算可以直接用时段电量值,不需换算成平均负荷,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向量的方向反映曲线的形状,向量的长度反映曲线的整体高度。

在实际应用时,三相用户有A/B/C三条负荷曲线,分别对应三个向量,称为原始向量。原始向量还记录了用户标识及当前的连接相别(A/B/C之一),即表示该向量属于哪一用户的哪一相。

本实施例为每个原始向量构造一个对应的计算向量,初始时计算向量的各分量等于原始向量各分量。计算向量还记录有另外三个信息,一是i d(由同一用户的三个原始向量构建的三个计算向量的i d相同,称这三个计算向量互为伴随向量。这个i d可设为用户标识,但意义上并不用于标识用户,只是用于识别伴随向量),二是当前相位标记(初始时根据原始向量的连接相别A/B/C对应设置为X/Y/Z之一),三是它包含的原始向量集合(初始时只含构造它的一个原始向量),这个集合中的所有原始向量最终将分配在同一相(X/Y/Z可能对应A/B/C或B/C/A或C/A/B,在算法结束前决定)。

需要说明的是,三相用户如果没有分相电量数据,视为各相平衡,不参与三相不平衡治理的计算。而单相用户虽然只有一条负荷曲线,但为了处理方式上的统一,本发明将单相用户视为另两相负荷为0的三相用户,仍用三个向量表示,只是其中有两个是零向量。如果不知道用户的连接相别,这些向量的连接相别可以不设置。同样为这三个向量构造对应的计算向量,其相位标记可随意设置为X/Y/Z(但不能重复)。

下面的向量均指计算向量,除非特别指明为原始向量。定义“总向量”为所有向量之和(不分相别),定义“标准向量”为总向量的1/3。本发明的三相不平衡治理算法的目标是生成各用户推荐的连接相位,得到的各用户推荐的连接相位使分配在每一相的所有向量之和尽量相等,即都尽量靠近标准向量。靠近的意思是夹角小,长度相当。夹角小说明向量方向大致相同,即曲线相似,而长度相当说明曲线整体高度相当。这也是上述所说的约束条件。理想情况是最终分配给三相的每相的向量之和都等于标准向量,此时每相的总负荷曲线形状相同,高度相等。

本发明的三相不平衡治理算法在空间上的平衡通过两步来实现。首先是做好最末级支线(指三相支线,下同。单相支线及该支线的所有用户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相用户。如果这个三相支线的用户(包括等效用户)较少,比如小于3个,可以不处理该支线,而将该支线下的所有用户纳入上级支线去计算)内的平衡,然后将这个支线等效为一个三相用户,参与上级支线(必定是三相支线)的平衡计算,也就是上述的约束条件下生成的连接相位方案。逐级往上,最终实现配变低压侧的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最终X/Y/Z如何与A/B/C对应,可由“用户最少调整”这个指标来决定,这样可减少工作量,实现最少的工作量来实现三相基本平衡。注意对应时只能顺次循环轮转对应,不能交叉,举例来说,如果X对应B,则Y对应C,Z对应A。最终的相别与最初的相别不同的用户就是需要调整的位置。

本发明的三相不平衡治理算法的关键是支线内的平衡计算。主要思想为:如果当前支线内的向量数大于3,则找出与标准向量角度偏差最大的向量u,设其相别为U(U是X/Y/Z之一),再寻找另一向量v(不能是u的伴随向量),设其相别为V(V也是X/Y/Z之一,但不一定等于U),使得u及其伴随向量与v及其伴随向量对应合并后最大程度地靠近标准向量。这里“对应合并”指的是,如果U与V相同,则相位标记相同的向量合并,但如果不同,例如如果U是X,V是Y,则u与v合并,u的伴随向量中对应Y/Z的向量要分别与v的伴随向量中对应Z/X的向量合并,以此类推,即轮转对应合并或正序合并。而“最大程度”指的是,合并后的三个向量与标准向量的角度偏差之和最小,但长度不能超过标准向量的长度的1.1倍(如果找不到满足条件的v,则该系数可以自动放大,但下一轮循环中又自动恢复为1.1)。找到这样的v后,将v及其伴随向量合并到u及其伴随向量,删除v及其伴随向量,总的向量数相应减少。如果向量数仍大于3,则循环进行以上步骤。

上面的向量u,v(以及它们的伴随向量)本身可能是由其他向量合并而来的,合并时除了将各分量相加外,还要将v(及其伴随向量)记录的原始向量全部移入u(及其伴随向量)的原始向量集合。

以上过程结束后,将最后的三个计算向量(含原始向量集合)视作一个虚拟用户的三相负荷,参与上级支线的平衡计算,直至配变低压侧。配变低压侧相当于n个三相用户的支线,其中n为低压出线数。配变低压侧的计算结束后,得到三个计算向量,将这三个计算向量的相位标记X/Y/Z按某种方式对应到A/B/C三相,使得这种对应方式下各计算向量的相位标记与它包含的原始向量的连接相位不一致的情况最少,意味着需要的调整最少。

在各支线的计算步骤中采用的标准向量可以是用全台区所有负荷计算的,也可以是仅用当前支线的负荷计算的。具体选择哪种方式,由计算结果来定。即两种方式都计算,选择最佳效果的方式。最佳效果指的是以下值最小:配变低压侧不平衡率+台区不平衡率+调整次数*0.02,也就是使得这个值最小,那就选择对应的方式。上式中系数0.02(暂设)的意思是希望一次调整(成本)能降低不平衡率1%(收益),否则会选择调整次数少1,但不平衡率大1%的方案。

配变低压侧不平衡率的计算方式为:先计算台区总的三相曲线,对曲线各个时段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时段不平衡率=(该时段的最大值-该时段的最小值)/该时段的最大值。各个时段的“时段不平衡率”的最大值即为配变低压侧的不平衡率。

支线不平衡率的计算:先计算该支线的三相负荷曲线,对曲线各个时段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时段不平衡率=(该时段的最大值-该时段的最小值)/该时段的最大值。各个时段的时段不平衡率的加权平均值即为该支线的不平衡率。这里使用的权重是该时段的三相电量除以所有时段的总电量。

那么,台区不平衡率=∑(支线不平衡率*支线权重),支线权重为(该支线总电量-下级支线总电量)/台区总电量;台区不平衡率也就是支线不平衡率与其对应的支线权重的求和。其中,上面的支线均指三相支线,单相支线等效为一个单相负荷,不参与支线不平衡率的计算。

算法实施上可以先将单相支线等效为一个单相用户,再将台区内所有用户当成同属一个支线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作为给原始向量分配X/Y/Z相别标记的初始值,以此为算法开始状态,再按上述分支/汇总步骤计算。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方法还包括:

基于台区模型获取各用户的地理位置分别与配变的线路距离和地理距离,根据各用户的地理位置分别与配变的线路距离和地理距离计算各用户的曲折比;

其中,曲折比为用户的地理位置分别与配变的线路距离和地理距离之比。

将各用户的曲折比按照各用户的地理位置进行排列,获得两个相邻地理位置的用户的曲折比,若两个相邻地理位置的用户的曲折比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则判定曲折比较大的用户的接火线位置不合理,并生成预警信号发送至判定为接火线位置不合理的用户。

其中,由于线路的不合理会导致分支线路电阻差异,也是造成电压电流波动的影响因素。而相邻的用户与配变的地理位置基本相同,则证明曲折比较大的用户是线路距离过长导致曲折比差值超过阀值。因此判定曲折比较大的用户接火线位置不合理。

本实施例利用相近用户的曲折比差异判断不合理接线,从而可针对性进行排查调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方法还包括:

根据负荷记录数据得到不同时刻的负荷记录数据,利用不同时刻的负荷记录数据计算出台区的线损电量,根据线损电量计算不同时刻的线损功率和线路电阻的变化量。

其中,通过用户电表及台区总表的不同时刻负荷记录计算出台区的线损电量。

根据公式:

P=I

式中,P表示功率,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通过线损功率与时间的积分计算线损电量,在得到线损电量后,可以反推出线损功率,再通过监测点不同时段的电流数据可以根据公式P=I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包括:

台区模型建立模块100,用于根据配变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及设备参数生成台区模型,以确定台区内的变-线-户逻辑关系;

相位确定模块200,用于基于台区模型,根据台区总表和各用户电表的负荷记录数据得到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及其关联的原始连接相位,负荷记录数据具有时序性;

向量化模块300,用于将各用户的三相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向量化,得到三相对应的三个原始向量;

向量计算模块400,用于根据台区模型确定台区支线结构和各用户所在的支线,根据台区支线结构、各用户所在的支线及原始连接相位计算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

方案生成模块500,用于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根据所有原始向量之和及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生成连接相位调整方案,以使用户的各相的所有原始向量之和与所有原始向量之和的三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关于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通过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