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护栏结构大多较为简单,仅仅能够对车辆提供刚性的防护,车辆行驶时,由于失控、撞车等因素造成车辆撞向路边的护栏时,车辆容易发生反弹而重新进入道路中间,此时的车辆极易发生旋转乃至侧翻现象,并且车辆在重新进入道路中间时,还会对后续行驶的其他车辆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现有的护栏不能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存在无法有效的避免车辆翻转的发生,且无法控制车辆撞击后的行驶移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沿道路依次设置的若干组吸能防护机构,所述吸能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组件和用于固定所述防护组件的两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安装在道路上,所述固定柱上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与所述防护组件之间;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限位框和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框上的防护板,所述限位框远离所述防护板的一侧与所述吸能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柱上的第一缓冲筒,所述第一缓冲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头,所述第一活塞头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缓冲筒与所述限位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筒远离所述限位框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缓冲筒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4~8个,所述排气孔的孔径为0.8cm~1.5cm。

优选的,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第二缓冲筒,所述第二缓冲筒与所述固定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一缓冲筒远离所述限位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头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排气孔一一对应的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筒内套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第二缓冲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活塞头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管内;所述导向管远离所述第一缓冲筒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数量和孔径与所述排气孔一致。

优选的,所述导向管内部靠近所述连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活塞头上的孔一致,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活塞头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二活塞头抵接,所述连通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筒的轴线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导向管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横槽,所述横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管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第二缓冲筒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柱固定配合。

优选的,所述吸能组件外部套设有防护伸缩套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当车辆因失控等情况撞击到路边的防护板时,由于限位框的设置,使得防护板的中部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利用限位框中部的中空结构以及防护板在发生变形时产生的褶皱结构,可以更好的将车辆的撞击部位镶嵌在限位框中,从而减小或避免车辆在撞击后的反弹距离,而且通过吸能组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起到对碰撞车辆的缓冲效果,从而防止车辆出现旋转及侧翻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道路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道路安全防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吸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护组件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固定柱-1、限位框-2、防护板-3、第一缓冲筒-4、第一活塞头-5、活塞杆-6、排气孔-7、第二缓冲筒-8、第二活塞头-9、导向管-10、连通孔-11、固定板-12、弹簧-13、引导槽-14、横槽-15、连接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沿道路依次设置的若干组吸能防护机构,吸能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组件和用于固定防护组件的两根固定柱1,固定柱1固定安装在道路上,固定柱1上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吸能组件,吸能组件设置于固定柱1与防护组件之间;防护组件包括限位框2和固定安装在限位框2上的防护板3,防护板3为弧形或V型结构,限位框2远离防护板3的一侧与吸能组件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当车辆因失控等情况撞击到路边的防护板3时,由于限位框2的设置,使得防护板3的中部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利用限位框2中部的中空结构以及防护板3在发生变形时产生的褶皱结构,可以更好的将车辆的撞击部位镶嵌在限位框2中,从而减小或避免车辆在撞击后的反弹距离,而且通过吸能组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起到对碰撞车辆的缓冲效果,从而防止车辆出现旋转及侧翻现象。

进一步的,为实现对碰撞车辆的缓冲效果,吸能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柱1上的第一缓冲筒4,第一缓冲筒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头5,第一活塞头5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6,活塞杆6的末端伸出第一缓冲筒4与限位框2可拆卸连接;第一缓冲筒4远离限位框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7,排气孔7与第一缓冲筒4的内部连通;排气孔7的数量为4~8个,排气孔7的孔径为0.8cm~1.5cm。

车辆在碰撞到防护板3后,作用力通过限位框2传递至活塞杆6,此时活塞杆6带动第一活塞头5在第一缓冲筒4内进行滑动,并对第一缓冲筒4内的空气进行压缩,使碰撞的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利用急剧压缩的气体对碰撞车辆起到缓冲作用,并且急剧压缩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缓冲筒4上的排气孔7排出,这样可以避免因压缩的气体回弹导致的车辆反弹情况。

进一步的,为进一步提高对碰撞车辆的缓冲效果,吸能组件还包括第二缓冲筒8,第二缓冲筒8与固定柱1可拆卸连接,第二缓冲筒8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头9,第一缓冲筒4远离限位框2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头9固定连接,第二活塞头9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排气孔7一一对应的孔。

通过第二缓冲筒8的设置,活塞杆6在带动第一活塞头5进行滑动的同时,第一缓冲筒4可以带动第二活塞头9进行滑动,从而延长对碰撞车辆的缓冲距离,并结合限位框2及防护板3对碰撞车辆的限位固定效果,利用第一缓冲筒4和第二缓冲筒8内的压缩空气,以及路面对车辆的支撑,实现对碰撞车辆锁死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在只设置第二缓冲筒8时,碰撞车辆可能会出现的反弹情况,在第二缓冲筒8内套设有导向管10,导向管10与第二缓冲筒8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活塞头9滑动安装在导向管10内;导向管10远离第一缓冲筒4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11,连通孔11的数量和孔径与排气孔7一致。

通过导向管10的设置,可以使导向管10内的空气在压缩后有一个释放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碰撞车辆的缓冲效果,而且通过在导向管10与第二缓冲筒8之间设置的间隙,可以降低第一缓冲筒4和导向管10内空气被压缩后的压力,从而降低吸能组件在碰撞吸能后的回弹力度,避免出现车辆反弹至道路中间的情况。

为进一步的提高对碰撞车辆的缓冲效果,在导向管10内部靠近连通孔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与第二活塞头9上的孔一致,固定板12与第二活塞头9之间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2、第二活塞头9抵接,连通孔11设置于固定板12远离弹簧13的一侧。

进一步的,为解决设置弹簧13时容易出现的车辆反弹情况,在第二缓冲筒8的外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引导槽14,引导槽1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缓冲筒8的轴线方向一致;导向管10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横槽15,横槽15的长度方向与导向管10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

通过引导槽14的设置,在碰撞车辆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二缓冲筒8在引导槽14的位置处出现破坏,利用第二缓冲筒8的破坏实现吸能效果的同时,可以释放第二缓冲筒8内的空气压力,并使第二缓冲筒8的长度在碰撞的作用下缩短,并通过在导向管10上横槽15的设置,使导向管10容易在横槽15的位置处出现弯折变形,进而阻止第一缓冲筒4的正常滑动,从而实现限制弹簧13回弹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方便将吸能组件安装到固定柱1上,保证在出现车辆碰撞时,吸能组件能够正常产生吸能缓冲效果,在固定柱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第二缓冲筒8插接在安装槽内,第二缓冲筒8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通过螺栓与固定柱1固定配合。

进一步的,为防止灰尘等杂物影响到吸能组件的功能,在吸能组件外部套设有防护伸缩套管。

本发明提供的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工作原理:车辆碰撞到防护板3后,吸能组件进行缓冲吸能,缓冲吸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活塞杆6带动第一活塞头5、第一缓冲筒4带动第二活塞头9对内部的空气进行压缩,从而将碰撞的机械能转变成热能释放,避免车辆直接刚性碰撞,造成的车辆破损严重的情况;另一部分是在车辆碰撞强度较大时,在第一部分缓冲吸能的基础上,利用第二缓冲筒8和导向管10发生的结构破坏,实现破坏吸能的效果,从而提高对碰撞车辆的缓冲吸能效果;此外,通过限位框2和防护板3的设置,在出现车辆碰撞时,防护板3发生形变,利用限位框2和形变后的防护板3可以对碰撞车辆起到固定的效果,防止车辆出现反弹,有效的避免了车辆发生翻转的情况,有助于对车辆撞击后的控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9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