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8:27


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台车堵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隧道固定蝶型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施工领域,一般采用木模铁钉固定或钢模烧孔绑扎固定。木模铁钉固定,即在蝶形止水带位置,将背离计划浇筑混凝土一侧的蝶形止水带侧翼用铁钉钉在木模内侧,使侧翼紧贴木模内侧,待混凝土浇筑后,拆模时将铁钉卸下即可。

钢模烧孔绑扎固定,即在蝶形止水带位置,将钢模上一定距离进行烧孔,将背离计划浇筑混凝土一侧的蝶形止水带侧翼用铁丝绑扎在木模内侧,使侧翼紧贴木模内侧,待混凝土浇筑后,拆模时松开绑扎的铁丝即可。这两种固定方式,都比较繁琐,需要在模板上钉钉或开孔,同时固定效果较差,对隧道防水,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77833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中埋式止水带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该申请案包括内侧钢板堵头、外侧钢板堵头、合页、活动铰和中埋式止水带,所述合页的一端与内侧钢板堵头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外侧钢板堵头固定连接,所述内侧钢板堵头的一端与二衬台车通过活动铰连接,所述中埋式止水带通过内侧钢板堵头与外侧钢板堵头进行固定。该申请案虽然能够实现对止水带的准确定位和快速安装。但该申请的堵头结构对隧道内壁与钢模板之间的距离把控要求较高,易导致堵头结构与隧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从而造成混凝土浇筑时的混凝土泄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止水带固定效果差的问题;另外,还解决了堵头板与隧道内壁之间接触不紧密,容易漏浆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包括第一堵头板以及第二堵头板,其中,所述的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之间留有供止水带放置的间隙,所述的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通过压板相连接,该压板连接有用于驱动压板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抵板以及第二抵板,所述的第一抵板、第二抵板连接有驱动各自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以及固定套设在该驱动杆上的推动块,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贯穿压板后,与设置在第一堵头板上的连接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板与第一堵头板之间、压板与第二堵头板之间均设有第一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螺纹套筒以及与该螺纹套筒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的螺杆通过连接支座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的端部设有与螺杆上的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套筒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以及连接套筒分别连接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把手铰接于驱动杆的端部,且该第一把手的直径小于连接套筒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抵板、第二抵板上设置有滑块,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上设有与对应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板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条。

上述二衬台车堵头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堵头板和第二堵头板放置在隧道洞壁与弧形钢板模之间;

S2、将蝶形止水带放置在第一堵头板和第二堵头板之间,并利用第一堵头板和第二堵头板将蝶形止水带中间段夹紧;

S3、将压板安装于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上,并调节压板进行移动,对蝶形止水带的一侧进行压紧;

S4、调节第一抵板、第二抵板进行移动,使第一抵板抵住隧道洞壁,第二抵板抵住弧形钢板模。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所述的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通过压板相连接,该压板连接有用于驱动压板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的端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抵板和第二抵板,且第一抵板和第二抵板均第二驱动组件;施工时,通过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之间的间隙将蝶形止水带的中部夹紧,然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压板将蝶形止水带的一侧进行压紧,从而保证了止水带固定效果;接着,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抵板抵紧隧道洞壁,第二抵板抵紧弧形钢板模,使得整个堵头结构与接触面之间紧密接触且稳定支撑,可有效防止漏浆现象。

(2)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以及推动块,其中,所述的推动块设置在驱动杆上,并随驱动杆同步移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贯穿压板后,与设置在第一堵头板上的连接螺母螺纹连接;转动驱动杆,驱动杆可带动推动块进行伸缩移动,从而对压板进行挤压,迫使压板进行移动,最终实现对蝶形止水带的压紧操作。

(3)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螺纹套筒、螺杆、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其中,所述的第一锥形齿轮设置在螺杆上,第二锥形齿轮设置在连接套筒,转动连接套筒,通过锥形齿轮的传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通过螺纹套筒推动对应的抵板,从而完成与对应接触面之间的紧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驱动杆与连接套筒之间的套装示意图。

图中:1、第一堵头板;11、滑槽;2、第二堵头板;3、压板;4、第一抵板;41、滑块;5、第二抵板;

6、第一驱动组件;61、驱动杆;62、推动块;63、连接螺母;64、第一把手;

7、第二驱动组件;71、螺纹套筒;72、螺杆;73、连接支座;74、连接套筒;75、第一锥形齿轮;76、第二锥形齿轮;77、第二把手;

8、密封条;9、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包括第一堵头板1以及第二堵头板2。其中,所述的第一堵头板1、第二堵头板2之间留有供蝶形止水带9中间部分放置的间隙。

所述的第一堵头板1、第二堵头板2之间通过压板3相连接,且该压板3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6;该第一驱动组件6带动压板3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对蝶形供止水带9的一侧进行挤压、固定。

所述第一堵头板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抵板4,第二堵头板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抵板5。所述的第一抵板4、第二抵板5均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7,该第二驱动组件7带动第一抵板4抵紧隧道洞壁,带动第二抵板5抵紧弧形钢板模;使得整个堵头结构与接触面之间紧密接触且稳定支撑,可有效防止漏浆现象。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抵板4与紧隧道洞壁之间的封堵效果,在第一抵板4上方设置有密封条8。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抵板4的底面设置有滑块41,第一堵头板1上设有与该滑块41相对应的滑槽11。第一抵板4与第一堵头板1通过滑块41、滑槽11的相互配合,实现滑动连接。第二抵板5与第二堵头板2之间的滑动连接可采用相同结构来实现。

参考图1、图3所示,所述的压板3与第一堵头板1之间、压板3与第二堵头板2之间均设有第一驱动组件6。第一驱动组件6不仅仅为压板3的移动提供驱动力;同时,实现压板3与第一堵头板1、第二堵头板2之间的连接。下面以压板3与第一堵头板1之间第一驱动组件6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杆61、推动块62以及连接螺母63。其中,所述的连接螺母63设置在第一堵头板1上;推动块62设置在驱动杆61上,且位于压板3远离止水带9的一侧,该推动块62随着驱动杆61进行同步移动。

所述驱动杆61的一端设有与连接螺母63相配合的螺纹段,该螺纹段穿过压板3后,与连接螺母63螺纹连接;该驱动杆6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把手64。

参考图1、图4所示,以第一抵板4上的第二驱动组件7为例。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螺纹套筒71、螺杆72以及连接支座73。其中,所述螺纹套筒71的一端与第一抵板4相连接,另一端与螺杆72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的连接支座73的一端设置与第一堵头板1上,该连接支座73上设有轴承,螺杆72与该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螺杆72在被固定的同时,能够进行转动。

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7还包括连接套筒74,该连接套筒74的端部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76,螺杆72的端部设有与该第二锥形齿轮76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75;且该连接套筒74上设有第二把手77。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套筒74套设在驱动杆61上。其中,所述连接套筒74的长度需小于驱动杆61的长度,且位于推动块62与第一把手64之间。

另外,为了方便连接套筒74能够顺利的从驱动杆61上取下。所述的第一把手64铰接于驱动杆61的端部,且该第一把手64的直径小于连接套筒74的内径。也就是说,当第一把手64处于水平状态时,连接套筒74可以从驱动杆61上取下,从而实现上下两个第二驱动组件7共用一个连接套筒74的可能。

本实施例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可根据止水带9被压紧时的实际压缩量(压板3在水平方向上的推进量),来确定连接套筒74的长度。以保证当止水带9被压板3压紧后,第一锥形齿轮75和第二锥形齿轮76刚好相互啮合。

当然,也可进一步缩短连接套筒74的长度,操作人员通过在驱动杆61上移动连接套筒74的位置,来完成第一锥形齿轮75和第二锥形齿轮76的啮合状态。

本实施例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堵头板1和第二堵头板2放置在隧道洞壁与弧形钢板模之间;

S2、将蝶形止水带9放置在第一堵头板1和第二堵头板2之间,并利用第一堵头板1和第二堵头板2之间的间隙将蝶形止水带9的中间段夹紧;

S3、将压板3放置于止水带9的右侧(以图1方向为准),将驱动杆61的螺纹段穿过压板3,与第一堵头板1上的连接螺母63螺纹连接,完成压板3与第一堵头板1之间的连接;以同样的方法,完成压板3与第二堵头板2之间的连接;

S4、转动第一把手64,通过驱动杆61与连接螺母63之间的螺纹配合,使推动块62向左推动压板3,最终将止水带9进行压紧;

S5、调节驱动杆61上连接套筒74的位置,保证第一锥形齿轮75和第二锥形齿轮76处于啮合状态;

S6、转动第二把手77,由于螺杆72被限位于轴承内圈中;通过螺杆72与螺纹套筒71之间的配合,使得螺纹套筒71带动第一抵板4向上移动,最终实现第一抵板4与隧道洞壁间的紧密接触。同样的方法使得第二抵板5与弧形钢板模之间的紧密接触。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22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