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陡岸碧道堤防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5:27


一种陡岸碧道堤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堤防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陡岸碧道堤防结构。

背景技术

河道治理工程中,加高培厚河道两岸堤防是重要的治理方式。对于堤前存在较陡河岸的堤段,还应对河岸进行加固。常规的处理方法有:对现状低矮单薄的土堤采用粘性土加高培厚,对陡岸采用抛石进行防冲。洪水期,河水位大幅度上升,水流速度加大,土质堤脚存在被掏空的隐患,且陡岸的抛石也易被水流冲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陡岸碧道堤防结构,以解决土质堤脚容易被掏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陡岸碧道堤防结构,包括现状堤身、堆填堤身、生态墙、步道平台和格宾网袋;所述堆填堤身堆填于所述现状堤身上,所述生态墙设于所述堆填堤身的临水侧,所述生态墙上种植有景观植物,所述步道平台设于所述生态墙的临水侧,所述格宾网袋设于步道平台临水侧的斜坡上,所述格宾网袋内装填有块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道平台包括混凝土垫层、水泥砂浆层、透水砖层和路缘石,在两相对布置的所述路缘石之间,在从下往上依次布置有所述混凝土垫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和所述透水砖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墙包括多个花槽,多个所述花槽从上往下布置为阶梯状,所述景观植物种植于所述花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花槽种植有不同的所述景观植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花槽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排水方向朝向所述堆填堤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堆填堤身为砂性土堆填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宾网袋铺设形成的坡比为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堆填堤身堆填形成的坡比为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堆填堤身堆填于所述现状堤身上,所述生态墙设于所述堆填堤身的临水侧,所以实现了生态特性的建设,防止出现水土流失,而所述格宾网袋设于步道平台临水侧的斜坡上,所述格宾网袋内装填有块石,也实现堤防的加固防冲,从而切实解决了土质堤脚容易被掏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陡岸碧道堤防结构实施例提供的组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步道平台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现状堤身;

20、堆填堤身;

30、生态墙;31、景观植物;32、花槽;33、排水管;

40、步道平台;41、混凝土垫层;42、水泥砂浆层;43、透水砖层;44、路缘石;

50、格宾网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陡岸碧道堤防结构,其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现状堤身10、堆填堤身20、生态墙30、步道平台40和格宾网袋50;堆填堤身20堆填于现状堤身10上,生态墙30设于堆填堤身20的临水侧,生态墙30上种植有景观植物31,步道平台40设于生态墙30的临水侧,格宾网袋50设于步道平台40临水侧的斜坡上,格宾网袋50内装填有块石。

所以生态墙30的设置实现了生态特性的建设,防止出现水土流失,而格宾网袋50的设置则实现堤防的加固防冲,从而切实解决了土质堤脚容易被掏空的问题。

优选的,步道平台40包括混凝土垫层41、水泥砂浆层42、透水砖层43和路缘石44,在两相对布置的路缘石44之间,在从下往上依次布置有混凝土垫层41、水泥砂浆层42和透水砖层43。

在采用此结构制成步道平台40后,则可确保步道平台40的稳固和美观,也便于进行排水,避免出现积水问题。

优选的,生态墙30包括多个花槽32,多个花槽32从上往下布置为阶梯状,景观植物31种植于花槽32内。

在采用此结构后,将使得堆填堤身20的整个临水侧均能实现景观植物31的种植,不但使得观景更为靓丽,也能使得生态特性的覆盖更为全面,以此更好的防止了水土流失。

优选的,多个花槽32种植有不同的景观植物31。

在采用此设计后,将可提高生态墙30的生态复杂性,以构成一个小范围的生态圈,不但提高了观赏性,更确保了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性。

优选的,花槽32的底部设有排水管33,排水管33的排水方向朝向堆填堤身20。

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实现花槽32的及时排水,也防止在步道平台40产生积水。

优选的,堆填堤身20为砂性土堆填形成。

在采用砂性土制成堆填堤身20,其优势在于降低施工难度,为提高施工效率带来了重要帮助。

优选的,格宾网袋50铺设形成的坡比为1:3。

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确保格宾网袋50铺设形成的坡比合适,以此提高抗冲刷能力。

优选的,堆填堤身20堆填形成的坡比为1:2。

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确保堆填堤身20堆填形成的坡比合适,以此加固堆填堤身20的牢固性。

具体的,可采用下述的设置方式,格宾网袋50内装块石形成,抛填于河道陡岸之前,顶部宽度2~3m,在外侧形成1:3的坡比。清除现状低矮土堤表层土,在临水侧浇筑混凝土形成生态墙30,生态墙30的墙面上设置花槽32,并设排水管33直通花槽32。花槽32净宽40~60cm,净深40~50cm,槽壁底部开设排水孔。在花槽32内充填种植土,按景观需求种植植物。在生态墙30后方填筑砂性土,形成堆填堤身20。在生态墙30的墙脚处另外种植一排植物。在堤前相对平坦的滩地上,平整场地后,设置步道平台40,宽2m。步道平台40由下至上分别为混凝土垫层41厚15cm、1:4干硬性的水泥砂浆层42厚13cm、彩色的透水砖层43厚6cm,以及两侧的路缘石44组成。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陡岸碧道堤防结构
  • 沿海沙地陡岸快速复绿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22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