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光膜,尤其涉及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对于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道路交通标志在夜间以及在风沙、雪、雨、雾等不良天候条件下视认效果,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厂家提供的反光膜为白色、红色等单一颜色。在制作交通标志牌时通常需要在其上赋予其它颜色。如公开号为CN105088982A、名称为“一种可用于逆光环境中的交通标志牌”采用在深色底膜上粘贴别的颜色字膜制作标志牌。而粘贴字膜来制作标志牌则需对反光膜预先刻字后再按照版面图纸要求进行粘贴,粘贴时对工人熟练度要求高,其生产效率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交通标志牌制作时对工人熟练度要求高、生产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色棱镜薄膜、空气密封胶囊、压敏胶层、衬底,所述有色棱镜薄膜上区分出保留区域、变色区域,所述保留区域、变色区域的颜色不同,且所述变色区域通过受热变色后形成。

其中变色区域为标志牌上字体或图案所在的区域,而保留区域为标志牌背景所在的区域,其中保留区域、变色区域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可依据标志牌版面内容来进行设置,反光膜上字体或图案在变色区域上通过受热变色的方式形成,免去了按照版面图纸进行字体或图案粘贴的工序,也即免除了人工粘贴的步骤,降低了人工粘贴的不可控性,在提升产品的一致性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材料:

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为不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且变色温度为90℃~110℃,所述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低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热致变色微胶囊、流平剂、分散剂并按比例混合从而形成光固化树脂;

S2、将所述光固化树脂倒入具有反光微结构的圆桶模具中并填充圆桶模具表面的反光微结构,然后使用紫外光对所述光固化树脂进行交联固化从而形成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

S3、在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下侧制作空气密封胶囊;

S4、取带有压敏胶层的衬底并在所述空气密封胶囊的下侧进行复合,从而得到可变色反光制品;

S5、把得到的可变色反光制品按标志牌形状进行裁切,然后在有色棱镜薄膜上区分出保留区域、变色区域,接着采用带有温差模头的压合工装对所述可变色反光制品进行压合,所述温差模头的底面形成有温度为20℃~30℃的低温区以及温度为90~110℃的高温区,所述低温区、高温区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低温区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的保留区域,所述高温区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的变色区域,待可变色反光制品的变色区域受热变色后使温差模头与可变色反光制品分离,得到保留区域、变色区域颜色不相同的标志牌用反光膜。

其中步骤S1用于形成可交联固化的光固化树脂,接着通过步骤S2将光固化树脂进行交联固化从而形成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步骤S3用于形成空气密封胶囊,从而配合有色棱镜薄膜形成反光膜的逆反射功能,步骤S4用于形成可变色反光制品,从而通过步骤S5在可变色反光制品上形成颜色不相同的保留区域、变色区域,最终得到能够贴覆于标志牌上的反光膜。通过以上步骤的处理,免去了人工粘贴的工序,从而降低了对人工熟练度的要求,在提升产品制造时的一致性的同时降低了次品率,提升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温差模头的高温区与低温区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1mm-0.3mm。

间隙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隔离高温区与低温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保留区域、变色区域边界的清晰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间隙内还填充有隔热层。

隔热层能够更好地分隔高温区与低温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保留区域、变色区域边界的清晰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隔热层为气凝胶。

气凝胶具有导热系数低、耐高温、寿命长的优点,作为本发明的隔热层使用时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温差模头内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分区基台,所述容腔通过所述分区基台分隔为冷却区、加热区,所述冷却区与所述低温区相对应,所述加热区与所述高温区相对应,所述温差模头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区相贯通的冷循环结构以及与所述加热区相贯通的热循环结构。

热循环结构用于往加热区内循环输入加热液,从而使得加热区稳定加热,最终使得高温区能够对可变色反光制品的变色区域进行持续稳定地加热。而冷循环结构用于往冷却区内循环输入冷却水或冷却液,从而带走加热过程中从加热区传导过来的热量,避免冷却区对应的低温区受到影响,从而保证保留区域颜色的稳定性。其中热循环结构、冷循环结构可以采用常见的进液管、出液管构成的循环管道结构,成本较低,且较为容易实现。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步骤S5中,压合时间为5~6分钟。

压合时间选择为以上范围,能够更好地保证变色区域变色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脂、聚氨脂丙烯酸脂中的一种。

低聚物选用以上材料,在具有高固化速率的同时也具有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丙烯酸异冰片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活性稀释剂选用以上材料,能够与低聚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有效降低低聚物的粘度,提升光固化树脂的可施工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所述分散剂为聚氨酯衍生物。

光引发剂选用以上材料,能够提供自由基,使光固化树脂进行反应从而形成交联固化。流平剂选用以上材料,可以提高光固化树脂的流动性,使得光固化树脂能够更加容易填充满圆桶模具表面的反光微结构,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分散剂选用以上材料,能够提升热致变色微胶囊在光固化树脂中的稳定性,可以防止热致变色微胶囊絮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温差模头与可变色反光制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中温差模头与可变色反光制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温差模头与可变色反光制品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色棱镜薄膜1、空气密封胶囊2、压敏胶层3、衬底4,所述有色棱镜薄膜1上区分出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所述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的颜色不同,且所述变色区域52通过受热变色后形成。

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材料:

/>

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为不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且变色温度为90℃,所述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低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热致变色微胶囊、流平剂、分散剂并按比例混合从而形成光固化树脂;

S2、将所述光固化树脂倒入具有反光微结构的圆桶模具中并填充圆桶模具表面的反光微结构,然后使用紫外光对所述光固化树脂进行交联固化从而形成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1;

S3、在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1下侧制作空气密封胶囊2;

S4、取带有压敏胶层3的衬底4并在所述空气密封胶囊2的下侧进行复合,从而得到可变色反光制品5;

S5、把得到的可变色反光制品5按标志牌形状进行裁切,然后在有色棱镜薄膜1上区分出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接着采用带有温差模头6的压合工装对所述可变色反光制品5进行压合,所述温差模头6的底面形成有温度为20℃的低温区61以及温度为90℃的高温区62,所述低温区61、高温区62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低温区61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保留区域51,所述高温区62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变色区域52,待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变色区域52受热变色后使温差模头6与可变色反光制品5分离,得到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颜色不相同的标志牌用反光膜。

作为优选,所述温差模头6的高温区62与低温区61之间设置有间隙63,所述间隙63的宽度为0.1mm。

作为优选,所述间隙63内还填充有隔热层64。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64为气凝胶。

作为优选,所述温差模头6内设置有容腔67,所述容腔67内设置有分区基台68,所述容腔67通过所述分区基台68分隔为冷却区69、加热区610,所述冷却区69与所述低温区61相对应,所述加热区610与所述高温区62相对应,所述温差模头6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区69相贯通的冷循环结构65以及与所述加热区610相贯通的热循环结构6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压合时间为5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脂、聚氨脂丙烯酸脂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丙烯酸异冰片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所述分散剂为聚氨酯衍生物。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色棱镜薄膜1、空气密封胶囊2、压敏胶层3、衬底4,所述有色棱镜薄膜1上区分出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所述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的颜色不同,且所述变色区域52通过受热变色后形成。

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材料:

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为不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且变色温度为110℃,所述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低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热致变色微胶囊、流平剂、分散剂并按比例混合从而形成光固化树脂;

S2、将所述光固化树脂倒入具有反光微结构的圆桶模具中并填充圆桶模具表面的反光微结构,然后使用紫外光对所述光固化树脂进行交联固化从而形成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1;

S3、在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1下侧制作空气密封胶囊2;

S4、取带有压敏胶层3的衬底4并在所述空气密封胶囊2的下侧进行复合,从而得到可变色反光制品5;

S5、把得到的可变色反光制品5按标志牌形状进行裁切,然后在有色棱镜薄膜1上区分出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接着采用带有温差模头6的压合工装对所述可变色反光制品5进行压合,所述温差模头6的底面形成有温度为30℃的低温区61以及温度为110℃的高温区62,所述低温区61、高温区62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低温区61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保留区域51,所述高温区62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变色区域52,待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变色区域52受热变色后使温差模头6与可变色反光制品5分离,得到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颜色不相同的标志牌用反光膜。

作为优选,所述温差模头6的高温区62与低温区61之间设置有间隙63,所述间隙63的宽度为0.3mm。

作为优选,所述间隙63内还填充有隔热层64。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64为气凝胶。

作为优选,所述温差模头6内设置有容腔67,所述容腔67内设置有分区基台68,所述容腔67通过所述分区基台68分隔为冷却区69、加热区610,所述冷却区69与所述低温区61相对应,所述加热区610与所述高温区62相对应,所述温差模头6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区69相贯通的冷循环结构65以及与所述加热区610相贯通的热循环结构6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压合时间为6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脂、聚氨脂丙烯酸脂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丙烯酸异冰片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所述分散剂为聚氨酯衍生物。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色棱镜薄膜1、空气密封胶囊2、压敏胶层3、衬底4,所述有色棱镜薄膜1上区分出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所述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的颜色不同,且所述变色区域52通过受热变色后形成。

一种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材料:

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为不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且变色温度为100℃,所述标志牌用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低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热致变色微胶囊、流平剂、分散剂并按比例混合从而形成光固化树脂;

S2、将所述光固化树脂倒入具有反光微结构的圆桶模具中并填充圆桶模具表面的反光微结构,然后使用紫外光对所述光固化树脂进行交联固化从而形成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1;

S3、在具有反光微结构的有色棱镜薄膜1下侧制作空气密封胶囊2;

S4、取带有压敏胶层3的衬底4并在所述空气密封胶囊2的下侧进行复合,从而得到可变色反光制品5;

S5、把得到的可变色反光制品5按标志牌形状进行裁切,然后在有色棱镜薄膜1上区分出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接着采用带有温差模头6的压合工装对所述可变色反光制品5进行压合,所述温差模头6的底面形成有温度为25℃的低温区61以及温度为100℃的高温区62,所述低温区61、高温区62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低温区61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保留区域51,所述高温区62对应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变色区域52,待可变色反光制品5的变色区域52受热变色后使温差模头6与可变色反光制品5分离,得到保留区域51、变色区域52颜色不相同的标志牌用反光膜。

作为优选,所述温差模头6的高温区62与低温区61之间设置有间隙63,所述间隙63的宽度为0.2mm。

作为优选,所述间隙63内还填充有隔热层64。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64为气凝胶。

作为优选,所述温差模头6内设置有容腔67,所述容腔67内设置有分区基台68,所述容腔67通过所述分区基台68分隔为冷却区69、加热区610,所述冷却区69与所述低温区61相对应,所述加热区610与所述高温区62相对应,所述温差模头6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区69相贯通的冷循环结构65以及与所述加热区610相贯通的热循环结构6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压合时间为5.5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脂、聚氨脂丙烯酸脂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丙烯酸异冰片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所述分散剂为聚氨酯衍生物。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3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