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在各种尺寸的显示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键盘和鼠标输入的方式相比,触摸屏的输入更为简单、直接、方便。

为实现显示装置的触摸功能,显示面板内引入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引出触控引线,不同的触控引线之间相互绝缘。显示面板还具有驱动电路,触控引线与驱动电路电连接。在成型触控引线的过程中,由于工艺原因,触控引线之间容易发生短路,影响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成型触控引线的过程中,触控引线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搭接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包括功能导电层和由功能导电层延伸至搭接区的引线端子。触控电极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和由显示区延伸至搭接区的多条触控引线,在搭接区触控引线与引线端子搭接连接。其中,相邻的功能导电层之间以及触控电极层之间通过绝缘膜层绝缘设置,搭接区相邻的触控引线之间设置凸出部,凸出部包括至少一层绝缘膜层。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搭接区中的相邻触控引线之间设置凸出部,减小相邻触控引线之间的厚度段差,并且在相邻触控引线之间形成隔离结构,减小制作触控引线工艺中相邻触控引线之间出现光刻胶残余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相邻触控引线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性,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剖面图;

图4示出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5示出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6示出一种示例的图1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0、触控显示面板;AA、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1、搭接区;NA2、布线区;

1、基板;11、功能导电层;111、驱动电路结构层;1111、漏极导电层;1112、栅极导电层;112、发光器件层;1121、阳极导电层;1122、阴极导电层;12、引线端子;121、第一引线端子;122、第二引线端子;13、绝缘膜层;131、平坦化层;132、像素定义层;133、支撑柱;

2、触控电极层;21、触控电极;211、第一触控电极;212、第二触控电极;22、触控引线;221、第一触控引线;222、第二触控引线;23、凸出部;231、第一子部;232、第二子部;233、子区;24、过孔;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触控显示面板出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于触控操作是一种简单、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将触控功能集成到显示面板中。触摸面板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摸面板(Add on ModeTouchPanel)、覆盖表面式触摸面板(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摸面板(InCellTouch Panel)。其中,内嵌式触摸面板是将触摸面板的触控电极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内部,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大降低触摸面板的制作成本,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制备显示面板时,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通常会在非显示区去除显示区中的一些层结构,导致非显示区中设置的驱动电路与触摸面板的触控引线位于不同膜层,在非显示区中设置转接孔,将触控引线转接至驱动电路。由于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层结构,至少部分的层结构通过光刻成型,光刻后的层结构表面凹凸不平,于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存在段差,随着进行光刻的层结构的叠加,显示面板朝向触摸面板的一侧表面于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段差会不断累积。

在制作触摸面板的制程中,包括成型触控引线。将金属层附着于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再于金属层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涂覆光刻胶,通过光刻、曝光显影、刻蚀后,成型多条独立的触控引线。若触控引线之间的表面于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的段差较大时,会存在部分触控引线之间的凹陷深度较深,导致光刻胶在显示面板表面凹陷处的厚度较厚,在曝光显影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曝光不充分而导致显示面板表面凹陷处有部分的光刻胶残留,在刻蚀的过程中,难以去除被残留光刻胶覆盖的金属层,从而导致两条相邻的触控引线产生短路,产生残次品。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一方面,下面结合图1至图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剖面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搭接区NA1。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和触控电极21层2。基板1包括功能导电层11和由功能导电层11延伸至搭接区NA1的引线端子12。触控电极21层2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多个触控电极21和由显示区AA延伸至搭接区NA1的多条触控引线22,在搭接区NA1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搭接连接。其中,相邻的功能导电层11之间以及触控电极21层2之间通过绝缘膜层13绝缘设置,搭接区NA1相邻的触控引线22之间设置凸出部23,凸出部23包括至少一层绝缘膜层1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定。以下仅以触控显示面板100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论述。

触控显示面板100划分为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围绕显示区AA,显示区AA指具备显示功能的区域,当然,显示区AA内也可以包括部分非显示区NA,如当摄像头放置在显示区AA内,被显示区AA围绕,此时显示区AA主体具备显示功能同时包含少量非显示功能区域。非显示区NA围绕显示区AA,同时包括一些实现显示功能以及其他功能所需的外围布线。

非显示区NA包括搭接区NA1,搭接区NA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当搭接区NA1的数量为一个时,搭接区NA1位于非显示区NA背离显示区AA的一侧。当搭接区NA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搭接区NA1可以沿一个方向依次设置。

基板1可以包括各种柔性的或可弯曲的材料,例如,聚合物树脂,诸如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硫醚(PPS)、聚芳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或醋酸丙酸纤维素(CAP)。

搭接区NA1包括引线端子12和驱动芯片,引线端子12能够将触控引线22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引线端子12与驱动芯片为同层结构。可选的,在搭接区NA1中,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之间可以具有多个层结构,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之间可以通过转接孔连接。

触控电极层2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1,通常,至少部分的触控电极21位于显示区AA,通过按压等方式引起触控电极21之间的电容变化,与触控电极21连接的触控引线22能够将电容变化所产生的信号传递至搭接区NA1的驱动芯片,以实现触控功能。触控电极21可包括多条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彼此交叉。触控引线22可包括驱动信号引线和感应信号引线,驱动信号引线的一端连接至驱动电极,另一端连接至引线端子12,感应信号引线的一端连接至感应电极,另一端连接至引线端子12。

功能导电层11可以包括层叠的驱动电路结构层111、发光器件层112。发光器件层112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

功能导电层11之间通过绝缘膜层13绝缘设置,以避免功能导电层11之间发生短路,示例性的,驱动电路结构层111中的多层驱动电路之间通过绝缘膜层13绝缘设置。驱动电路结构层111与发光器件层112之间通过绝缘膜层13绝缘设置。发光器件层112中的阳极、发光层以及阴极之间通过绝缘膜层13绝缘设置。

当然,触控电极层2与功能层之间同样具有绝缘膜层13,例如封装层。同样的,触控电极层2中的多个触控电极21以及多条触控引线22之间也需要通过绝缘膜层13绝缘设置。

搭接区NA1中的凸出部23位于相邻的两条触控引线2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凸出部23可以由一层膜层形成,凸出部23也可以由多层膜层组成。凸出部23可以包括绝缘膜层13,也可以包括金属层,也可以是由绝缘膜层13与金属层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当凸出部23包括金属层时,金属层与触控引线22之间为异层设置,金属层相较于显示面板中同层的膜层是凸出设置的,进而使得金属层凸出区域中金属层背向基板1一侧的膜层对相较于其他区域是凸出的,实现对相邻两条触控引线22之间的隔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出部23位于非显示区NA的搭接区NA1,凸出部23在制作时可以与显示区AA中与凸出部23同层的膜层一同制作,以减少制作工艺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因制程工艺的误差问题会出现的厚度段差,导致制作触控引线22工艺过程中相邻触控引线22之间出现光刻胶残余,进而造成相邻触控引线22发生短路的现象,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搭接区NA1中的相邻触控引线22之间设置凸出部23,减小相邻触控引线22之间的厚度段差,并且在相邻触控引线22之间形成隔离结构,减小制作触控引线22工艺中相邻触控引线22之间出现光刻胶残余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相邻触控引线22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性,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

图4示出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功能导电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导电层,凸出部23包括第一子部231,第一子部231与多层导电部中的至少一层同层设置。

功能导电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导电层,例如,驱动电路结构层111和发光器件层112。驱动电路结构层111包括源极导电层、漏极导电层1111、栅极导电层1112以及其他导电层。发光器件层112包括阳极导电层1121和阴极导电层1122。凸出部23包括的第一子部231与多层导电层中的一层或者多层同层设置,示例性的,第一子部231与导电层的材料相同,例如,第一子部231与漏极导电层1111材料相同,和/或,第一子部231与栅极导电层1112材料相同,和/或,第一子部231与阳极导电层1121材料相同,和/或,第一子部231与阴极导电层1122材料相同。在制作功能导电层11的导电层时,可以一并制作形成第一子部231,避免增加额外的制程工序,降低凸出部23的制作成本。

图5示出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凸出部23还包括第二子部232,第二子部232与绝缘膜层13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第二子部232包括的绝缘膜层13的具体位置。示例性的,绝缘膜层13包括触控电极层2中的绝缘膜层13、功能导电层11之间的绝缘膜层13以及触控电极层2与功能导电层11之间的绝缘膜层13。例如,触控电极层2与功能导电层11之间的封装层,功能导电层11中位于发光器件层112的像素定义层132、支撑柱133,驱动电路结构层111中的平坦化层131。

如图5所示,可以在凸出部23中同时设置第一子部231和第二子部232。

凸出部23包括的第二子部232与多层绝缘膜层13中的一层或者多层同层设置,示例性的,第二子部232与绝缘膜层13的材料相同,在制作绝缘膜层13时,可以一并制作形成第二子部232,避免增加额外的制程工序,降低凸出部23的制作成本。

图6示出一种示例的图1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凸出部23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区233,多个子区233分别与多个绝缘膜层13一一对应同层设置,和/或,多个子区233分别与多个导电层一一对应同层设置。

凸出部23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区233,例如凸出部23沿延伸方向等分为N个子区233,其中的第i个子区233与绝缘膜层13中的封装层同层设置,第i+1个子区233与绝缘膜层13中的平坦化层131同层设置,第j个子区233与导电层中的源极导电层同层设置,第j+1个子区233与导电层中的阳极导电层1121同层设置。当然,凸出部23沿延伸方向也可以划分为不等分的N个子区233。需要说明的是,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i和j为N中的自然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凸出部23划分为多个子区233,以使形成的凸出部23在非显示区NA中的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厚度,从而针对性的缩小不同区域厚度的段差,减小凸出部23凸出的区域影响触控显示面板100厚度的可能性。

请继续参阅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凸出部23的尺寸大于触控引线22的尺寸。并且凸出部23为条状结构。在触控引线22的成型工艺中,需要将金属层附着在触控显示面板100朝向出光面的一侧,在金属层背离基板1的一侧设置光刻胶,通过光刻、曝光显影、刻蚀后,成型多条独立的触控引线22。相邻两条触控引线22之间的凸出部23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尺寸大于触控引线22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尺寸,使得光刻胶覆盖触控引线22的区域与光刻胶覆盖凸出部23的区域之间形成段差,在曝光显影后,光刻胶覆盖凸出部23的区域中光刻胶能够被完全去除,进而减小了光刻胶残余的可能性,降低相邻两条触控引线22之间产生短路的可能性,提高触控引线22成型工艺的良品率。

请继续参阅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通过过孔24搭接连接,过孔24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凸出部23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投影之间。

具体的,过孔24贯穿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之间的膜层,以实现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之间的电连接。可选的,一条触控引线22与对应的引线端子12之间可以通过多个过孔24连接,以提高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之间的可靠性。

过孔24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凸出部23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投影之间,具体的,一条触控引线22与对应的引线端子12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过孔24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凸出部23沿触控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Z的投影之间。

请继续参阅图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凸出部23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超过触控引线22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第一方向X与显示区AA至搭接区NA1的方向平行。

具体的,触控引线22由显示区AA至非显示区NA的以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凸出部23在非显示区NA中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超过触控引线22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从而降低相邻两条触控引线22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位置在成型后发生短路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边缘包括触控引线22与引线端子12搭接区NA1域中凸出部23与触控引线22的边缘区域。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非显示区NA还包括布线区NA2,布线区NA2位于显示区AA与搭接区NA1之间,凸出部23由布线区NA2延伸至搭接区NA1。

如图7所示,触控电极21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11和第二触控电极212,第一触控电极211和第二触控电极212均位于显示区AA。第一触控电极211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第二触控电极212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触控引线22包括第一触控引线221和第二触控引线222,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11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均与多条第一触控引线221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触控引线221与第一触控电极211连接的一端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NA中在非显示区NA中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布线区NA2。多条第二触控电极212沿第二方向Y靠近布线区NA2的一侧均与多条第二触控引线222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触控引线222与第二触控电极212连接的一端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NA的布线区NA2中。搭接区NA1中的引线端子12包括第一引线端子121和第二引线端子122,延伸至布线区NA2中的第一触控引线221经由布线区NA2延伸至搭接区NA1与第一引线端子121电连接,延伸至布线区NA2中的第二触控引线222经由布线区NA2延伸至搭接区NA1与第二引线端子122电连接。

第一触控引线221和第二触控引线222在布线区NA2中由显示区AA至搭接区NA1的方向上逐渐集束,从而缩小第一触控引线221和第二触控引线222在非显示区NA中所占用的空间,在布线区NA2中同样设置凸出部23,降低布线区NA2中触控引线22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凸出部2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相邻的触控引线22由布线区NA2至搭接区NA1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引线22在布线区NA2的集束方式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至布线区NA2的预设区域后,沿第二方向Y进行集束,然后,再沿第一方向X延伸至搭接区NA1。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引线22在布线区NA2的集束方式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至布线区NA2的预设区域后,多条触控引线22沿显示区AA至搭接区NA1的方向上呈逐渐靠近的趋势,直至延伸至搭接区NA1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出部2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触控引线22的延伸方向,从而避免凸出部23与触控引线22发生干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触控引线22的延伸方向,也并不限制凸出部23的延伸方向,只要成型后的凸出部23不干涉触控引线22的布置位置即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电子书、电视机、门禁、智能固定电话、控制台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触控面板笔用书写片、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系统、显示装置和触控面板笔用书写片的筛选方法
  • 触控面板笔用书写片的筛选方法、触控面板系统、触控面板笔用书写片、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95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