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延伸的货厢底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6:37


可延伸的货厢底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车辆的货厢,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以延伸的货厢。

背景技术

诸如皮卡车的一些车辆包括货厢。用户利用货厢来运送各种类型的货物。货厢可以位于车辆的乘客舱后方。后挡板可以封闭货厢的后端。

发明内容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所述货厢系统包括:用于车辆的货厢的底板总成,所述底板总成被配置为在标准底板位置与延伸的底板位置之间来回转换,所述底板总成包括多个底板部段,所述多个底板部段各自具有货物支撑表面,所述底板部段在底板总成处于标准底板位置时折叠,所述底板部段在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展开。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底板部段包括多个可枢转底板部段,当底板总成处于标准底板位置时所述多个可枢转底板部段抵靠彼此折叠。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可枢转底板部段像手风琴一样折叠和展开。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底板部段包括不多于两个可枢转底板部段。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所述底板部段包括至少一个可滑动底板部段,当底板总成在标准底板位置与延伸的底板位置之间来回转换时,所述至少一个可滑动底板部段滑动。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当底板总成在标准底板位置与延伸的底板位置之间来回转换时,所述至少一个可滑动底板部段滑动而不枢转。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标准底板位置时,所述底板部段中的至少一些抵靠彼此叠置,并且抵靠货厢的前壁叠置。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标准底板位置时,所述底板部段中的一者的货物支撑表面沿着车辆的纵向轴线面向前方,并且所述底板部段中的另一者的货物支撑表面沿着车辆的纵向轴线面向后方。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当展开时并且当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底板部段沿着车辆的纵向轴线彼此相邻设置。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当展开时并且当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底板部段的货物支撑表面各自都竖直面向上。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所述货厢系统还包括具有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后挡板,所述第一门被配置为围绕第一竖直延伸轴线在关闭位置与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来回枢转,所述第二门被配置为围绕第二竖直延伸轴线在关闭位置与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来回枢转。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所述第一门提供用于底板总成的延伸部分的驾驶员侧壁,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所述第二门提供用于底板总成的延伸部分的乘客侧壁。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所述货厢系统还包括在第一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在第一门的面向后方的一侧上的辅助灯,以及在第二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在第二门的面向后方的一侧上的辅助灯。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系统,所述货厢系统还包括可从货厢下方展开的至少一个阶梯。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货厢调整方法,所述货厢调整方法包括:通过展开用于车辆的货厢的底板总成的多个底板部段,将所述底板总成从标准底板位置和延伸的底板位置转换。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标准底板位置时,多个底板部段抵靠货厢的前壁折叠,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多个底板部段展开。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板部段彼此可枢转地连接。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板部段是可枢转底板部段,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滑动可滑动底板部段以展开可枢转底板部段。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转换之前打开后挡板总成的第一门和第二门。

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所述第一门提供用于底板总成的延伸部分的驾驶员侧壁,其中当底板总成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时,所述第二门提供用于底板总成的延伸部分的乘客侧壁。

可以独立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采用前述段落、权利要求或以下描述和附图的实施例、示例和替代方案,包括它们的各种方面或相应各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适用于所有实施例,除非此类特征是不兼容的。

附图说明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示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随附于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可以简要地描述如下:

图1示出了具有货厢的车辆,其中货厢处于标准货厢位置。

图2示出了图1的车辆,其中货厢处于延伸的货厢位置。

图3示出了图1的货厢的底板。

图4示出了图1的车辆,其中后挡板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图5示出了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后挡板的第一门和第二门以及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的货厢的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详述了一种具有可以延伸的货厢的车辆。当货厢延伸时,货厢的底板可以从折叠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底板是货厢系统的一部分。

参考图1,车辆10包括乘客舱14和沿着车辆10的纵向轴线A在乘客舱14后方的货厢18。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10是皮卡车。在另一个示例中,车辆10可以是另一种类型的车辆,诸如轿车、厢式货车、运动型多功能车等。车辆10具有一体式架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辆10可以具有车身车架分离式架构。

示例性车辆10为电动化车辆。具体地,车辆10是电池电动车辆。在另一个示例中,车辆10可以是另一种类型的电动化车辆,诸如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PHEV)或常规车辆。

示例性车辆10包括能够应用来自电机(例如,电动马达)的扭矩来驱动一个或多个驱动轮22的电动化动力传动系统。车辆10可以包括牵引电池组,所述牵引电池组为电机以及潜在地为车辆10的其他电气负载供电。车辆10的动力传动系统可以在有或没有内燃发动机辅助的情况下电动推进驱动轮22。

图1示出了处于标准货厢位置并且保持货物C的货厢18。货厢18可以从标准货厢位置转换到图2中所示的延伸的货厢位置。在延伸的货厢位置,货厢18可以运输比图1中所示的货物C大的货物C'。当货厢18处于标准货厢位置时,货物C'可能太大而无法舒适地配合在货厢18中,这导致用户将货厢18转换到延伸的货厢位置。

通常,货厢18包括底板总成30、前壁34、驾驶员侧壁38D、乘客侧壁38P和后挡板总成42。当货厢18处于延伸的货厢位置时,后挡板总成42的后门46向外旋转以封闭货厢18的后端。在另一个示例中,后挡板总成42没有后门46,并且使用单独的后门附件来封闭货厢18的后端。当货厢18处于标准货厢位置时,单独的后门附件可以用作货厢18内的分隔件。单独的后门附件可以接收在狭槽内以保持单独的后门附件。

底板总成30是用于使货厢18在标准货厢位置与延伸的货厢位置之间来回转换的货厢系统的一部分。当货厢18处于标准货厢位置时,底板总成30处于标准底板位置。当货厢18处于延伸的货厢位置时,底板总成30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

参考图3并且继续参考图1和图2,底板总成30包括多个底板部段50,所述多个底板部段各自具有货物支撑表面54。当底板部段50用于支撑货物C或C'时,货物支撑表面54竖直面向上并且直接支撑货物C或C'并且与所述货物对接。出于本公开的目的,竖直是参考地面和车辆10在正常操作期间的通常取向。

在此示例中,底板总成30的底板部段50包括两个可枢转底板部段58和一个可滑动底板部段62。两个可枢转底板部段58包括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在其他示例中,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可枢转底板部段58。在此示例中,不使用两个以上的可枢转底板部段58,这降低了整体零件的复杂性。

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沿着车辆10的纵向轴线A设置在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的前方。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各自包括前缘66和后缘70。

在此示例中,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的前缘66可枢转地连接到货厢18的前壁34。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的后缘70可枢转地连接到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的前缘66。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的后缘70可枢转地连接到可滑动底板部段62。

例如,底板铰链总成74可以用于将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可枢转地连接到其他结构。铰链总成74可以包括偏置构件,诸如弹簧,以辅助底板总成30在延伸的底板位置与标准底板位置之间转换。偏置构件可以帮助防止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在底板总成30转换时锁定。铰链总成74可以是弹簧加载的,以在用户将底板总成30从延伸的底板位置推动到标准底板位置时帮助提升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的后缘70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的前缘。

当货厢18处于标准货厢位置时,底板总成30处于标准底板位置。在标准底板位置中,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枢转到其中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折叠在一起的位置。

在此示例中,当货厢18处于标准货厢位置时,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抵靠彼此折叠,并且抵靠前壁34折叠。具体地,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抵靠前壁34叠置,并且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抵靠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叠置。当以这种方式折叠时,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可以被接收在前壁34的凹部80(图2)内。

当货厢18处于标准货厢位置时,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的货物支撑表面54沿着车辆10的纵向轴线A面向前方,并且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的货物支撑表面54沿着纵向轴线A面向后方。

当使底板总成30在标准底板位置与延伸的底板位置之间来回转换时,可滑动底板部段62滑动。在此示例中,当底板总成30在标准底板位置与延伸的底板位置之间来回转换时,可滑动底板部段62滑动而不枢转。

当货厢18处于延伸的货厢位置时,底板总成30处于延伸的底板位置。在延伸的底板位置中,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枢转到其中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展开的位置。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像手风琴一样折叠和展开。

在延伸的底板位置中,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的货物支撑表面54面向上。在延伸的底板位置中,底板总成30的底板部段50的货物支撑表面54全部竖直面向上。而且,底板部段50都沿着车辆10的纵向轴线A彼此相邻地设置。

当处于延伸的货厢位置时,可滑动底板部段62向后滑动,使得可滑动底板部段62中的一些向后延伸超过车辆的后保险杠84。可滑动底板部段62的此部分可以被认为是延伸部分80。

在此示例中,用户可以拉动可滑动底板部段62,以将底板总成30从标准底板位置转换到延伸的底板位置。然后,用户可以推动可滑动底板部段62,以将底板总成30从延伸的底板位置转换到标准底板位置。在其他示例中,可以使用机械致动器来驱动可滑动底板部段62在标准底板位置与延伸的底板位置之间来回移动。机械致动器可以响应于来自车辆10上的按钮的命令或来自手持式装置(诸如智能电话)的输入而延伸和缩回。机械致动器可以是例如螺杆驱动的线性致动器。

示例性车辆10的后挡板42是具有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的分体式后挡板。在此示例中,第一门88在车辆10的驾驶员侧,并且第二门92在车辆10的乘客侧。在此示例中,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的尺寸类似。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各自占后挡板42的约百分之五十。第一门88被配置为围绕第一竖直延伸轴线V

图4示出了各自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门铰链总成96可以用于例如将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可枢转地连接到周围结构,以使得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能够在图1的关闭位置与图4的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来回枢转。如图所示,工具、附件、用具等可以安装在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10包括两个阶梯100,所述两个阶梯可以从车辆10的货厢18下方枢转到图4的位置。用户104可以在进入和离开货厢18时使用阶梯100。阶梯100在图4中示出为处于展开位置。当不需要时,阶梯100可以缩回到车辆10下方处于收起位置。

当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底板总成30的可滑动底板部段62可以移动到如图5中所示的延伸的底板位置。然后,用户104可以将底板总成30用作工作台。在图5所示的配置中,可以从三个侧面触及底板总成30的延伸部分80。

再次参考图2,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可以重新定位以提供用于可滑动底板部段62的延伸部分80的驾驶员侧壁和乘客侧壁。

为了使货厢18从图1的标准货厢位置转换到图2的延伸的货厢位置,后挡板42的第一门88和第二门92枢转到图2中所示的打开位置。接下来,将可滑动底板部段62向后滑动到图2的位置。使可滑动底板部段62滑动会拉动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所述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拉动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这展开并且枢转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和后部可枢转部段58A,直到前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F的货物支撑表面54和后部可枢转底板部段58A的货物支撑表面54面向上,如图2中所示。

第一门88具有在第一门88提供用于延伸部分80的驾驶员侧壁时在第一门88的面向后方的一侧112上的驾驶员侧辅助灯108。第二门92具有在第二门92提供用于延伸部分80的乘客侧壁时在第二门92的面向后方的一侧120上的乘客侧辅助灯116。当货厢18处于延伸的货厢位置而未安装或连接其他照明装置时,驾驶员侧辅助灯108和乘客侧辅助灯116可以帮助车辆10满足照明要求。

先前描述在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对所公开的示例作出的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能变得显而易见,所述变化和修改不一定脱离本公开的本质。因此,只能通过研究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赋予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轿厢及具有该轿厢的货梯
  • 可延伸货厢底板和货厢侧壁
  • 具有货厢接近开口的可延伸货厢侧壁
技术分类

0612011621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