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在运行期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方法主要围绕地下综合管廊基础的加固处理,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在地下综合管廊基础上施工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是利用钻机将旋喷注浆管及喷头钻至桩底设计高程,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能量后,从注浆管边的喷嘴中高速喷射出来,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坏土体,喷射过程中,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柱状固结体,从而使基础得到加固;但是,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空间狭小限制,无法在地下综合管廊内部施工高压旋喷桩,需要在地下综合管廊顶部钻孔施工高压旋喷桩,但是这种方式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扰动大、破坏大,且对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环境污染严重;第二类是在地下综合管廊基础上施工锚杆静力压桩,锚杆静压桩是通过在基础上埋设锚杆固定压桩反力架,以建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用千斤顶将桩段从基础中预留或开凿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体中,然后将锚杆静压桩与基础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基础承载力和控制沉降的目的,但是,锚杆静力压桩是从地下综合管廊外部对原基础进行处理,该处理方法不适用不能提供千斤顶反力或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因此,应该提供一种便于施工的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相邻的未沉降管廊段与已沉降管廊段之间的管廊结构缝位置处施工加固结构,能够起到加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基础的作用,且不会对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的结构造成大扰动和大破坏,便于在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进行施工,不容易受到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周围地形与环境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固结构设置在相邻的未沉降管廊段与已沉降管廊段之间的管廊结构缝位置处,所述未沉降管廊段和所述已沉降管廊段均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未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之间以及未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与已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沉降管廊段内壁上的第一混凝土浇筑层和设置在已沉降管廊段内壁上的第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一插筋,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包括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或已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连接为一体的支撑部和延伸至未沉降管廊段内的悬臂部,所述支撑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二插筋,所述悬臂部与所述未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或未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之间设置有预留间隙,所述悬臂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顶面之间通过球形钢支座连接;

在未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之间施工所述加固结构的方法与在未沉降管廊段隔墙与已沉降管廊段隔墙之间施工所述加固结构的方法均相同,因此,该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多个第一插筋和多个第二插筋:

在未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的底部或未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的底部钻设多个呈阵列式布设的第二植筋孔,并在每个所述第二植筋孔内设置第一插筋;

在已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或已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上钻设多个呈阵列式布设的第一植筋孔,并在每个所述第一植筋孔内设置第二插筋;

步骤二、现场浇筑成型第一混凝土浇筑层:

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底面与未沉降管廊段的底面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一个侧面与未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或未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顶面上预埋有第一U形钢筋;

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00mm~800mm,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高度h

步骤三、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顶面安装球形钢支座,使球形钢支座的底板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固定连接;

步骤四、现场浇筑成型第二混凝土浇筑层:

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的支撑部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或已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部的底面上预埋有第二U形钢筋;

其中,所述支撑部的高度等于所述已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的高度,所述支撑部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900mm~1000mm;

所述悬臂部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00mm~800mm,所述悬臂部的高度h

步骤五、将球形钢支座的顶板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固定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与所述悬臂部的连接。

上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沉降管廊段隔墙的另一个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辅助加固层,所述第一辅助加固层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高度,所述已沉降管廊段隔墙的另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二辅助加固层,所述第二辅助加固层的高度等于所述已沉降管廊段隔墙的高度。

上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筋和所述第一插筋均为L形插筋,所述L形插筋的竖向杆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480mm~500mm。

上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筋孔的钻孔深度和所述第二植筋孔的钻孔深度的取值范围均为200mm~250mm,所述第一植筋孔的钻孔孔径和所述第二植筋孔的钻孔孔径的取值范围均为20mm~25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植筋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植筋孔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均为100mm~150mm。

上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现场浇筑成型第一混凝土浇筑层之前,需要对多个所述第一插筋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

步骤四中,在现场浇筑成型第二混凝土浇筑层之前,需要对多个所述第二插筋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

上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间隙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mm~5mm。

上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取值范围为50mm~10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相邻的未沉降管廊段与已沉降管廊段之间的管廊结构缝位置处施工加固结构,未沉降管廊段和已沉降管廊段均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未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内壁之间以及未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与已沉降管廊段隔墙的一个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加固结构,即在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廊结构缝位置处,加固结构的数量为三个,在三个加固结构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起到加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基础的作用,且不会对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的结构造成大扰动和大破坏,该加固结构便于在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进行施工,不容易受到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周围地形与环境的影响。

2、本发明的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沉降管廊段内壁上的第一混凝土浇筑层和设置在已沉降管廊段内壁上的第二混凝土浇筑层,第二混凝土浇筑层包括支撑部和悬臂部,实际使用时,通过将悬臂部延伸至未沉降管廊段内,且悬臂部的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顶面之间通过球形钢支座连接,此时,支撑部不仅能够起到加固未沉降管廊段内壁的作用,同时,在支撑部的支撑作用下,悬臂部能够抵抗已沉降管廊段的沉降变形,能够限制已沉降管廊段沿管廊结构缝沉降的位移,球形钢支座能够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热胀冷缩提供活动空间。

3、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混凝土浇筑层的内部设置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一插筋,利用多个第一插筋增强第一混凝土浇筑层与未沉降管廊段内壁的连接强度,通过在支撑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二插筋,利用多个第二插筋增强支撑部与已沉降管廊段内壁的连接强度。

4、本发明施工方法简便易操作,能够在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进行施工,安全可靠,能够适用于多种地下综合管廊的加固,便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相邻的未沉降管廊段与已沉降管廊段之间的管廊结构缝位置处施工加固结构,能够起到加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基础的作用,且不会对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的结构造成大扰动和大破坏,便于在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进行施工,不容易受到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周围地形与环境的影响。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混凝土浇筑层、悬臂部和球形钢支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未沉降管廊段; 1-1—未沉降管廊段侧墙;

1-2—未沉降管廊段隔墙; 2—已沉降管廊段;

2-1—已沉降管廊段侧墙; 2-2—已沉降管廊段隔墙;

3—第一插筋; 4—第二插筋; 5—第一混凝土浇筑层;

6-1—支撑部; 6-2—悬臂部; 7—管廊结构缝;

8—预留间隙; 9—球形钢支座; 9-1—底板;

9-2—顶板; 10—第一辅助加固层;11—第二辅助加固层;

12—第一U形钢筋; 13—第二U形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该加固结构设置在相邻的未沉降管廊段1与已沉降管廊段2之间的管廊结构缝7位置处,所述未沉降管廊段1和所述已沉降管廊段2均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未沉降管廊段侧墙1-1内壁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2-1内壁之间以及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一个侧壁与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一个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沉降管廊段1内壁上的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和设置在已沉降管廊段2内壁上的第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一插筋3,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包括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2-1内壁或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一个侧壁连接为一体的支撑部6-1和延伸至未沉降管廊段1内的悬臂部6-2,所述支撑部6-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二插筋4,所述悬臂部6-2与所述未沉降管廊段侧墙1-1内壁或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一个侧壁之间设置有预留间隙8,所述悬臂部6-2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顶面之间通过球形钢支座9连接;

在未沉降管廊段侧墙1-1内壁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2-1内壁之间施工所述加固结构的方法与在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与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之间施工所述加固结构的方法均相同,因此,该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多个第一插筋3和多个第二插筋4:

在未沉降管廊段侧墙1-1内壁的底部或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一个侧壁的底部钻设多个呈阵列式布设的第二植筋孔,并在每个所述第二植筋孔内设置第一插筋3;

在已沉降管廊段侧墙2-1内壁或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一个侧壁上钻设多个呈阵列式布设的第一植筋孔,并在每个所述第一植筋孔内设置第二插筋4;

步骤二、现场浇筑成型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

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底面与未沉降管廊段1的底面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一个侧面与未沉降管廊段侧墙1-1内壁或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一个侧壁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顶面上预埋有第一U形钢筋12;

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00mm~800mm,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高度h

步骤三、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顶面安装球形钢支座9,使球形钢支座9的底板9-1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12固定连接;

步骤四、现场浇筑成型第二混凝土浇筑层:

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的支撑部6-1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2-1内壁或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一个侧壁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部6-2的底面上预埋有第二U形钢筋13;

其中,所述支撑部6-1的高度等于所述已沉降管廊段侧墙2-1内壁的高度,所述支撑部6-1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900mm~1000mm;

所述悬臂部6-2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00mm~800mm,所述悬臂部6-2的高度h

步骤五、将球形钢支座9的顶板9-2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13固定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与所述悬臂部6-2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的未沉降管廊段1与已沉降管廊段2之间的管廊结构缝7位置处施工加固结构,所述未沉降管廊段1和所述已沉降管廊段2均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未沉降管廊段侧墙1-1内壁与已沉降管廊段侧墙2-1内壁之间以及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一个侧壁与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一个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固结构,即在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廊结构缝7位置处,所述加固结构的数量为三个,在三个加固结构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起到加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基础的作用,且不会对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的结构造成大扰动和大破坏,该加固结构便于在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进行施工,不容易受到双仓地下综合管廊周围地形与环境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沉降管廊段1内壁上的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和设置在已沉降管廊段2内壁上的第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包括支撑部6-1和悬臂部6-2,实际使用时,通过将悬臂部6-2延伸至未沉降管廊段1内,且所述悬臂部6-2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顶面之间通过球形钢支座9连接,此时,支撑部6-1不仅能够起到加固未沉降管廊段1内壁的作用,同时,在支撑部6-1的支撑作用下,悬臂部6-2能够抵抗已沉降管廊段2的沉降变形,能够限制已沉降管廊段2沿管廊结构缝7沉降的位移,球形钢支座9能够为双仓地下综合管廊的热胀冷缩提供活动空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内部设置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一插筋3,利用多个第一插筋3增强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与未沉降管廊段1内壁的连接强度,通过在支撑部6-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布设的第二插筋4,利用多个第二插筋4增强支撑部6-1与已沉降管廊段2内壁的连接强度。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另一个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辅助加固层10,所述第一辅助加固层10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高度,所述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另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二辅助加固层11,所述第二辅助加固层11的高度等于所述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结构受到大扰动,因此,只在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一个侧壁与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一个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加固结构,而在未沉降管廊段隔墙1-2的另一个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辅助加固层10,在已沉降管廊段隔墙2-2的另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二辅助加固层11,且第一辅助加固层10的厚度小于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厚度,第二辅助加固层11的厚度小于第二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实际施工时,第一辅助加固层10和第二辅助加固层11内均设置有L形插筋。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筋4和所述第一插筋3均为L形插筋,所述L形插筋的竖向杆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480mm~5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植筋孔的钻孔深度和所述第二植筋孔的钻孔深度的取值范围均为200mm~250mm,所述第一植筋孔的钻孔孔径和所述第二植筋孔的钻孔孔径的取值范围均为20mm~25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植筋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植筋孔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均为100mm~150mm。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在现场浇筑成型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之前,需要对多个所述第一插筋3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

步骤四中,在现场浇筑成型第二混凝土浇筑层之前,需要对多个所述第二插筋4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留间隙8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mm~5mm。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悬臂部6-2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5的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取值范围为50mm~100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