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

背景技术

墨是砚的主要材质之一,传统制墨为手工制作,主要工序有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其中,和料是先将胶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和料要反复锤敲达“十万杵”,原料和胶合料才能达到细腻均匀的程度,制成坯料;

目前和料锤敲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操作时工人一只手揉翻墨泥,另一手拿墨锥锤击,揉翻墨泥和锤击墨泥交替进行,以使墨泥坯料细腻均匀,该制墨方式工作强度高、和泥不均匀,质量难以保证;

中国专利CN2017212089265公开了一种新型墨泥杵捣设备,包括:支架、杵捣槽、杵捣头、驱动轮和动力装置,上述新型仅仅利用捣杆上下往复升降实现对团状墨泥进行锤击;但是由于墨泥属于黏性物质,不易自然流动,被杵捣的墨泥较集中且不均匀,导致生产的墨泥质量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实现墨泥的翻转移位且对墨泥进行持续捶打,保证了墨泥成分的均一性,提高墨泥的生产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捶打机构;

所述捶打机构包括墨桶、墨锤、升降部、转轴、轴承座、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一传动轴,所述轴承座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所述轴承座的上端设置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设置所述墨桶;

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侧边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外壁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且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设置;

所述墨桶的侧边设置抄翻部,所述抄翻部包括L折板、连杆和抄翻片,所述墨桶的侧边设置所述L折板,且所述L折板的端部设置所述连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所述抄翻片,且所述抄翻片对应设置于所述墨桶内;

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所述升降部,所述升降部的端部设置所述墨锤,且所述墨锤对应设置于所述墨桶的上部。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部包括导向套和升降杆,所述导向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壁,所述升降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导向套,且所述升降杆的端部设置所述墨锤。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部还包括侧导轨和被推杆,所述侧导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被推杆的一端与所述侧导轨升降滑动配合,所述被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杆的端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部的侧边设置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传动轴和挑杆,所述挑杆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所述挑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被推杆的上端。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部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一皮带和主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设置所述第一带轮,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带轮,所述第一皮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侧边设置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和第二皮带,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三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四带轮,且所述第二皮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带轮、所述第四带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的外壁设置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外壁设置主动皮带。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端设置动力轮,所述主动皮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动力轮和所述主动轮。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团状墨泥捶打装置,通过设置捶打机构实现墨泥的翻转移位且对墨泥进行持续的捶打,保证了墨泥成分的均一性,提高墨泥的生产质量。

2、该团状墨泥捶打装置,通过设置升降部用于带动所述墨锤进行上下的移动。

3、该团状墨泥捶打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部便于带动所述挑杆进行转动设置。

4、该团状墨泥捶打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部便于带动所述墨桶进行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3为抄翻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墨桶安装示意图;

图5为第一传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传动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支撑架,2、捶打机构,21、墨桶,22、墨锤,23、升降部,231、导向套,232、升降杆,233、侧导轨,234、被推杆,24、转轴,25、轴承座,26、第一锥齿轮,27、第二锥齿轮,28、第一传动轴,3、抄翻部,31、L折板,32、连杆,33、抄翻片,4、第一传动部,41、传动轴,42、挑杆,43、第一带轮,44、第二带轮,45、第一皮带,46、主轴,5、第二传动部,51、第三带轮,52、第四带轮,53、第二皮带,6、主动轮,61、主动皮带,7、变频电机,71、动力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团状墨泥捶打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捶打机构2;捶打机构2包括墨桶21、墨锤22、升降部23、转轴24、轴承座25、第一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27和第一传动轴28,轴承座25设置于支撑架1的底部;

轴承座25的上端设置转轴24,转轴24的上端设置墨桶21;转轴24带动墨桶21进行水平转动;

转轴24的外壁设置第一锥齿轮26,第一锥齿轮26的侧边设置第一传动轴28,第一传动轴28一端外壁设置第二锥齿轮27,且第二锥齿轮27和第一锥齿轮26相互啮合设置;第二锥齿轮27和第一锥齿轮26进行啮合,用于带动第一传动轴28进行转动;

墨桶21的侧边设置抄翻部3,抄翻部3包括L折板31、连杆32和抄翻片33,墨桶21的侧边设置L折板31,且L折板31的端部设置连杆32,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抄翻片33,且抄翻片33对应设置于墨桶21内,通过抄翻片33对墨泥进行翻转移位;

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升降部23,升降部23包括导向套231和升降杆232,导向套231设置于支撑架1的内壁,升降杆232的一端贯穿导向套231,且升降杆232的端部设置墨锤22;导向套231用于对升降杆232进行导向;

升降部23还包括侧导轨233和被推杆234,侧导轨233设置于支撑架1的上端,被推杆234的一端与侧导轨233升降滑动配合,被推杆234的另一端与升降杆232的端部连接,被推杆234沿侧导轨233的内壁滑动设置;

升降部23的端部设置墨锤22,且墨锤22对应设置于墨桶21的上部;

升降部23的侧边设置第一传动部4,第一传动部4包括传动轴41和挑杆42,挑杆42的一端套设于传动轴41的外壁,挑杆42的另一端设置于被推杆234的上端。

上述团装墨泥的捶打过程是:

当挑杆42转动顶在被推杆234的底部时,挑杆42随传动轴41旋转上升,推动被推杆234进行上移,被推杆234带动升降杆232沿导向套231上升;

挑杆42顶在被推杆234的底部时,挑杆42旋转驱动被推杆234上升,当被推杆234与传动轴41之间的距离等于挑杆42的长度时,挑杆42脱离被推杆234,墨锤22受重力作用自然下落;

锤击墨桶21内的团状墨泥,同时带动被推杆234和升降杆232下降,只要挑杆42处于转动状态,挑杆42间隔性驱动墨锤22上升,实现了墨锤22往复升降锤击墨桶21内的团状墨泥;

通过动力带动第一传动轴28转动,第一传动轴28带动第二锥齿轮27转动,第二锥齿轮27转动时与之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6转动,第一锥齿轮26带动第一传动轴28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轴28带动墨桶21的转动;

当墨桶21转动时,墨桶21内的团状墨泥部分被抄翻片33抄起,之后自然掉落在墨桶21内,使墨泥翻转和移动,上述墨桶21内的团状墨泥受翻动和锤击的双重作用,保证了墨泥成分的均一性,提高墨泥的生产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4还包括第一带轮43、第二带轮44、第一皮带45和主轴46,通过第一传动部4带动传动轴41的运行;

传动轴41的外壁设置第一带轮43,主轴46的一端设置第二带轮44,第一皮带4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带轮43、第二带轮44;

第一传动部4的运行过程是;

通过动力带动第二带轮44进行转动,第二带轮44通过第一皮带45带动第一带轮43的转动,第一带轮43的转动带动传动轴41的运行。

支撑架1的侧边设置第二传动部5,第二传动部5用于带动第一传动轴28的运行;

第二传动部5包括第三带轮51、第四带轮52和第二皮带53,主轴46的另一端设置第三带轮51,第一传动轴28的另一端设置第四带轮52,且第二皮带5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带轮51、第四带轮52;

第二传动部5的运行过程是;

通过动力带动主轴46带动第三带轮51转动,第三带轮51通过第二皮带53带动第四带轮52转动,第四带轮52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轴28的转动。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轴46的外壁设置主动轮6,通过设置主轴46实现一个动力带动第一传动部4、第二传动部5的运行,减少设备的成本;

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变频电机7,变频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动力轮71,主动皮带61的两端分别连接动力轮71和主动轮6;

上述动力部的运行过程是:

变频电机7带动动力轮71进行转动,动力轮71的转动通过主动皮带61带动主动轮6的运行,主动轮6的转动带动主轴46的运行,从而保障第二传动部5、第一传动部4的正常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相关技术
  • 混凝土和沥青结合预制路面板及浇筑用钢模板和预制方法
  • 钢护栏基座与桥面板一体化预制板、预制模板及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2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