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9:07


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

背景技术

雨水口是地面雨水排放系统中收集雨水的起端构筑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地面的雨水。暴雨初期的雨水由于是一场暴雨首次冲刷屋面、道路等的雨水,所以它含有大量的杂物。但是现有的大多雨水口仅仅有集水和排水的功能,不能将较脏的初期雨水进行分流,并且也存在着不能防臭,排水效率慢等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需要设计和开发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不仅可以在平时没下雨时起到密封防臭的作用,而且可以将初期雨水分流,避免初期雨水的污染物进入雨水收集系统,从而减小其堵塞的概率,加快排水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能够在平时不下雨时起到防臭的作用,并对初期雨水进行分流,减少雨水收集系统堵塞的概率,保证排水通畅;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包括雨水口篦子、雨水口本体、雨水连接管、雨水收集管、分流装置、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四挡板、第五挡板、第六挡板和自动复位合页;所述雨水口本体为顶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雨水口篦子安装在雨水口本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雨水连接管和雨水收集管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的左、右侧壁,两管均与雨水口本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底板和围板,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的内腔下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自动复位合页安装在所述围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六挡板通过自动复位合页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的左、右内腔壁上;所述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通过自动复位合页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的前、后内腔壁上。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呈对称分布,各挡板均为长方体,且厚度一致;未下雨时,所述第一挡板受自动复位合页作用保持水平,其上表面与所述围板的上表面相平;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水平时恰好填充围板所围成的面积。

未下雨时,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四挡板、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受自动复位合页作用,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挡板、第四挡板、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水平时恰好填充围板与雨水口本体内腔壁之间的空隙。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通过2个自动复位合页固定在围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六挡板均通过2个自动复位合页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的左、右内腔壁上;所述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均通过3个自动复位合页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的前、后内腔壁上。

所述雨水口篦子上开有方形进水孔,且越靠近雨水口篦子中心,所开方形进水孔面积越大。

所述雨水连接管将雨水口与雨水干管连接在一起,所述雨水收集管收集来自各个雨水口的雨水,所述雨水连接管的管径小于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水连接管包括第一截污格栅和雨水连接管管道;所述第一截污格栅设置在所述雨水连接管管道入口处;所述雨水收集管包括第二截污格栅和雨水收集管管道;所述第二截污格栅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管道入口处。

所述分流装置的底板为中间开有方形孔的方形板;所述围板为对应所述底板中间方形孔的方形管结构;所述围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间方形孔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平常没有下雨时,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三挡板、所述第四挡板、所述第五挡板、所述第六挡板的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将该雨水口密封,防止排水管道里的臭气外逸,起到了防臭作用;

2、在所述雨水口篦子中,越靠近所述雨水口篦子中心的方形进水孔开设的面积越大,便于产生积水时雨水可以更快排除;

3、该雨水口可以将初期雨水通过所述雨水连接管直接排放到雨水干管,减小雨水收集系统堵塞的概率;

4、增设的所述雨水连接管在将初期雨水直接排放到雨水干管,减小雨水收集系统堵塞的概率的同时,还可以减轻雨水收集系统的收集排除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未下雨时除去雨水口篦子后雨水口本体前、后侧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未下雨时除去雨水口篦子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A截面的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B-B截面的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除去雨水口篦子及所有挡板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雨水口篦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雨水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雨水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口篦子;2、雨水口本体;3、雨水连接管;4、雨水收集管;5、分流装置;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三挡板;9、第四挡板;10、第五挡板;11、第六挡板;12、自动复位合页;13、第一截污格栅;14、雨水连接管管道;15、第二截污格栅;16、雨水收集管管道;17、底板;18、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10。

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包括雨水口篦子1、雨水口本体2、雨水连接管3、雨水收集管4、分流装置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第三挡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第六挡板11和自动复位合页12;所述雨水口本体2为顶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雨水口篦子1安装在雨水口本体2的顶部开口处;所述雨水连接管3和雨水收集管4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的左、右侧壁,两管均与雨水口本体2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分流装置5包括底板17和围板18,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2的内腔下部;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通过自动复位合页12安装在所述围板18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挡板8和第六挡板9通过自动复位合页12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2的左、右内腔壁上;所述第五挡板10和第六挡板11通过自动复位合页12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2的前、后内腔壁上。

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第三挡板8和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和第六挡板11呈对称分布,各挡板均为长方体,且厚度一致;未下雨时,所述第一挡板受自动复位合页12作用保持水平,其上表面与所述围板18的上表面相平;所述第一挡板6与第二挡板7水平时恰好填充围板18所围成的面积。

未下雨时,所述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第三挡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和第六挡板11受自动复位合页12作用,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挡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和第六挡板11水平时恰好填充围板18与雨水口本体2内腔壁之间的空隙。

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均通过2个自动复位合页12固定在围板18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挡板8和第六挡板9均通过2个自动复位合页12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2的左、右内腔壁上;所述第五挡板10和第六挡板11均通过3个自动复位合页12分别安装在所述雨水口本体2的前、后内腔壁上。

所述雨水口篦子1上开有方形进水孔,且越靠近雨水口篦子1中心,所开方形进水孔面积越大。

所述雨水连接管3将雨水口与雨水干管连接在一起,所述雨水收集管4收集来自各个雨水口的雨水,所述雨水连接管3的管径小于雨水收集管4;所述雨水连接管3包括第一截污格栅13和雨水连接管管道14;所述第一截污格栅13设置在所述雨水连接管管道14入口处;所述雨水收集管4包括第二截污格栅15和雨水收集管管道16;所述第二截污格栅15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管道16入口处。

所述分流装置5的底板17为中间开有方形孔的方形板;所述围板18为对应所述底板17中间方形孔的方形管结构;所述围板18设置在所述底板17的中间方形孔处。

本发明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的工作原理是:平常没有下雨时,在自动复位合页12作用下,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第三挡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第六挡板11的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时将该雨水口密封,防止排水管道里的臭气外逸,起到了防臭作用;在暴雨初期,地面上的雨水水量流速较小,于是这时初期雨水经过雨水口篦子1之后,主要落入到第三挡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和第六挡板11上,第三挡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和第六挡板11由于受到初期雨水下落时的冲击而绕着装有自动复位弹簧合页12一侧向下倾斜,从而初期雨水大多进入到分流装置5的底板17上,之后通过雨水连接管3直接排放到雨水干管;在暴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地面雨水水量流速增大,于是这时大部分雨水经过雨水口篦子1之后,落入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上,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由于受到雨水下落时的冲击而绕着装有自动复位合页12一侧向下倾斜,从而雨水穿过围板18,落到雨水口本体2的底部,之后通过雨水收集管4排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相关技术
  • 一种防臭分流雨水口
  • 一种雨污分流型雨水口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18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