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0:39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振动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背景技术

磁性液体是一种具有流动性和磁性的新型功能材料,而磁性液体独特的性质使得其在工程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是一种被动减振器,对惯性力的敏感度较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耗能大和寿命长等优点。因此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在大型航天器长直物体(如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天线等)的低频率、小振幅的减振中具有广泛应用。同时,其在地面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长达百米的大功率天线的减振,精密天平的减振等等。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由于多种结构问题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如CN102032304A中将圆柱形的永磁体作为减振质量块,利用磁性液体二阶浮力原理使得永磁体悬浮在壳体中,由于磁性液体充满壳体,因此永磁体的运动非常缓慢,磁性液体在永磁体和壳体之间的流动也十分困难,从而导致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不好。又例如CN104895983A采用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使得非导磁质量块悬浮于壳体中,但是由于质量块在径向上没有有效约束,因此容易发生径向扰动,导致质量块在受到振动时易发生倾斜,容易碰撞壳壁,并且由于壳体中充满磁性液体,质量块的运动受限,因此仍不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该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减振效果优异,对小振幅、低频率的振动具有灵敏的响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出第一封闭空腔;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非导磁壳体,所述非导磁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封闭空腔中,所述非导磁壳体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之间,所述非导磁壳体限定出第二封闭空腔,所述非导磁壳体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第一磁性液体腔;悬浮永磁体,所述悬浮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二封闭空腔中,所述悬浮永磁体与所述非导磁壳体之间限定出第二磁性液体腔;第一磁性液体,所述第一磁性液体填充所述第一磁性液体腔的一部分;第二磁性液体,所述第二磁性液体填充所述第二磁性液体腔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设置有两个减振单元,当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受到外界振动时,两个减振单元同时分别基于一阶浮力原理和二阶浮力原理起减振作用,从而使该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在被减振物体发生机械振动时能够更快地耗散掉振动能量,因此能够提高振动能量耗散的效率和减振效果,实现更快速、更良好地减振。并且,第一磁性液体并未充满第一磁性液体腔,第二磁性液体并未充满第二磁性液体腔,因此第一磁性液体腔和第二磁性液体腔中均形成有空腔,因此第一减振单元和第二减振单元的运动更加灵活,从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对小振幅、低频率的振动的响应更加灵敏。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具有减振效果优异、对小振幅、低频率的振动具有更灵敏的响应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第一封闭空腔、所述非导磁壳体、所述第二封闭空腔以及所述悬浮永磁体均为圆柱状,所述外壳、第一封闭空腔、所述非导磁壳体、所述第二封闭空腔以及所述悬浮永磁体的轴向相同,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所述外壳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还包括永磁环,所述永磁环为圆环形结构,所述永磁环套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永磁环的轴向与所述外壳的轴向相同,所述永磁环为轴向充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永磁环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永磁环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排布,可选地,多个所述永磁环同极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端盖覆盖所述顶部开口,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限定出所述第一封闭空腔,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端盖相连,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壳体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内侧或外侧;或者所述第一永磁体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一隔磁罩,所述第一隔磁罩与所述端盖的内侧或外侧相连且与所述端盖之间限定出第一隔磁腔;和第一铁芯,所述第一铁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铁芯配合在所述第一永磁体的所述中心孔中,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一永磁体均配合在所述第一隔磁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永磁体为圆柱状,所述第二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内侧或外侧;或者所述第二永磁体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贯通所述第二永磁体,所述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二隔磁罩,所述第二隔磁罩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内侧或外侧相连且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第二隔磁腔;和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二铁芯配合在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所述中心孔中,所述第二铁芯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均配合在所述第二隔磁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窝簧,所述窝簧配合在所述第二封闭空腔中,所述悬浮永磁体位于所述窝簧的中部容纳腔中,其中所述窝簧与所述悬浮永磁体之间充有第二磁性液体,所述窝簧具有多圈,所述窝簧的相邻两圈之间充有第二磁性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浮永磁体为轴向充磁或径向充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一三角加强筋和第二三角加强筋,所述多个永磁环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三角加强筋之间,所述第一三角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三角加强筋均包括多个,所述多个第一三角加强筋和所述多个第二三角加强筋与所述外壳相连以便将所述多个永磁环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窝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角加强筋的分布示意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角加强筋的分布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

壳体1;端盖2;第一永磁体3;第一三角加强筋41;第二三角加强筋42;第一空腔51;第二空腔52;第一磁性液体6;窝簧7;第二磁性液体8;非导磁壳体9;第二隔磁罩10;第二铁芯11;第二永磁体12;悬浮永磁体13;第一永磁环14;第二永磁环15;第三永磁环16;第四永磁环17;密封圈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包括外壳、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12、非导磁壳体9、悬浮永磁体13、第一磁性液体6和第二磁性液体8。

外壳限定出第一封闭空腔。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12均设置于外壳上,第一永磁体3与第二永磁体12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为表述方便,第一预设方向为图1中的箭头E所指方向。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12之间形成磁场。

非导磁壳体9位于第一封闭空腔中。非导磁壳体9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位于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12之间。如图1所示,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12分别位于非导磁壳体9的上方和下方,非导磁壳体9位于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12形成的磁场中。非导磁壳体9限定出第二封闭空腔。非导磁壳体9与外壳之间限定出第一磁性液体腔。

悬浮永磁体13位于非导磁壳体9限定出的第二封闭空腔中。悬浮永磁体13与非导磁壳体9之间限定出第二磁性液体腔。

第一磁性液体6填充第一磁性液体腔的一部分,即第一磁性液体6未充满地位于第一磁性液体腔中。第二磁性液体8填充第二磁性液体腔的一部分,即第二磁性液体8未充满地位于第二磁性液体腔中。也就是说,第一磁性液体腔的一部分被第一磁性液体6填充,另一部分形成第一空腔51。第二磁性液体腔的一部分被第二磁性液体8填充,另一部分形成第二空腔5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液体腔中的第一磁性液体6和第一空腔51的形状与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的受力状态有关,这里不作限制。第二磁性液体腔中的第二磁性液体8和第二空腔52的形状同理。

非导磁壳体9、非导磁壳体9中的第二磁性液体8以及悬浮永磁体13形成第一减振单元,悬浮永磁体13形成第二减振单元。第一磁性液体6在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12的磁场作用下将第一减振单元悬浮于第一封闭空腔中,第二磁性液体8在悬浮永磁体13的磁场作用下将第二减振单元(也就是悬浮永磁体13)悬浮于第二封闭空腔中。

在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受到外部振动时,第一减振单元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第一磁性液体6在第一减振单元与外壳之间流动,因此第一磁性液体6内部、第一磁性液体6与第一减振单元、第一磁性液体6与外壳之间产生挤压、摩擦和粘性剪切以消耗能量,从而起到减振的效果,该减振过程基于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同时,第二减振单元与非导磁壳体9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第二磁性液体8在第二减振单元与非导磁壳体9之间流动,因此第二磁性液体8内部、第二磁性液体8与第二减振单元、第二磁性液体8与非导磁壳体9之间产生挤压、摩擦和粘性剪切以消耗能量,从而起到减振的效果,该减振过程基于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为基于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设置有两个减振单元,当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受到外界振动时,两个减振单元同时分别基于一阶浮力原理和二阶浮力原理起减振作用,从而使该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在被减振物体发生机械振动时能够更快地耗散掉振动能量,因此能够提高振动能量耗散的效率和减振效果,实现更快速、更良好地减振。并且,第一磁性液体并未充满第一磁性液体腔,第二磁性液体并未充满第二磁性液体腔,因此第一磁性液体腔和第二磁性液体腔中均形成有空腔,因此第一减振单元和第二减振单元的运动更加灵活,从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对小振幅、低频率的振动的响应更加灵敏。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具有减振效果优异、对小振幅、低频率的振动具有更灵敏的响应的优点。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第一封闭空腔、非导磁壳体9、第二封闭空腔以及悬浮永磁体13均为圆柱状。并且,外壳、第一封闭空腔、非导磁壳体9、第二封闭空腔以及悬浮永磁体13的轴向相同。第一预设方向为外壳的轴向,也就是图1中箭头E所指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导磁壳体9的直径为第一封闭空腔直径的1/4-2/5。悬浮永磁体13的直径为第二封闭空腔直径的1/4-2/5。第一磁性液体6的体积为第一磁性液体腔(第一封闭空腔)体积的1/9-1/3,第二磁性液体8的体积为第二磁性液体腔(第二封闭空腔)体积的1/9-1/3。

可选地,第一磁性液体6为煤油基磁性液体。第二磁性液体8为机油基磁性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浮永磁体13为轴向充磁或径向充磁。如图1所示,悬浮永磁体13为径向充磁。径向充磁是指悬浮永磁体13的充磁方向沿其径向。

可选地,悬浮永磁体13的材料为铷铁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还包括永磁环。永磁环为圆环形结构,永磁环套设于外壳上,永磁环的轴向与外壳的轴向相同。永磁环为轴向充磁,永磁环的轴向充磁是指永磁环的充磁方向沿其轴向,也就是说永磁环的N极和S极沿永磁环的轴向分布。

作为示例,永磁环包括多个,多个永磁环沿外壳的轴向排布。也就是说,多个永磁环在外壳的外周壁上沿外壳的轴向排布,且多个永磁环相互抵接。可选地,多个永磁环之间通过焊接相互连接。永磁环的数量可以由外壳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尺寸确定。

优选地,多个永磁环中相邻的永磁环之间同极相对,即多个该永磁环中相邻的永磁环的极性相同的磁极相对。使相邻永磁环的同极相对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强永磁环的磁场强度,增大永磁环的磁场强度一方面能够使得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的减振效率更高,另一方面能够在径向上对第一减振单元提供有效约束力,极大地降低非导磁壳体9与外壳之间的刚性碰撞的可能性。也可以说,永磁环为第一减振单元提供了周向的回复力。

此外,与异极相对的永磁环相比,同极相对的永磁环产生的磁场强度更强,磁场力更大。因此在需满足一定磁场强度的情况下,同极相对的永磁环与异极相对的永磁环相比,需要的永磁环更少,从而可以减轻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的质量。

可选地,如图1所示,永磁环包括第一永磁环14、第二永磁环15、第三永磁环16和第四永磁环17。第一永磁环14、第二永磁环15、第三永磁环16和第四永磁环17在图1中显示为从下向上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永磁环包括多个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还包括第一三角加强筋41和第二三角加强筋42。多个永磁环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位于第一三角加强筋41和第二三角加强筋4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三角加强筋41和第二三角加强筋42分别位于多个永磁环的上方和下方。第一三角加强筋41和第二三角加强筋42用于将多个永磁环固定在外壳上,并起到加强安装稳固性的作用。

作为示例,第一三角加强筋41和第二三角加强筋42均包括多个,多个第一三角加强筋41压在位于最上方的永磁环的上表面,多个第二三角加强筋42与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永磁环的下表面相互抵接。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三角加强筋41压在第四永磁环17的上表面,多个第二三角加强筋42与第一永磁环14的下表面相互抵接。

优选地,多个第一三角加强筋41在永磁环的周向上均匀排布。多个第二三角加强筋42在永磁环的周向上均匀排布。以第一三角加强筋41为例,当第一三角加强筋41包括四个时,该四个第一三角加强筋41与永磁环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当第一三角加强筋41包括六个时,该六个第一三角加强筋41与永磁环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第二三角加强筋42与永磁环的位置关系同理。这种设置使得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的结构更加合理,也使得永磁环的安装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包括壳体1和端盖2。壳体1具有顶部开口,端盖2安装于壳体1上,端盖2覆盖在顶部开口上。壳体1和端盖2限定出第一封闭空腔。作为示例,第一永磁体3与端盖2相连,第二永磁体12与壳体1的底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永磁体3为圆柱状,第一永磁体3设置在端盖2的内侧或外侧。如图1所示,第一永磁体3设置在端盖2的内侧。将第一永磁体3设置在端盖2的内侧能够增强外壳中的磁场强度,从而更有利于第一减振单元的悬浮。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第一永磁体3为轴向充磁,轴向充磁是指第一永磁体3的充磁方向沿其轴向,也就是说第一永磁体3的N极和S极沿其轴向分布。如图1所示,第一永磁体3的N极和S极分布在第一永磁体3的下端和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永磁体12具有中心孔(中部通孔),该中心孔沿第一预设方向贯通第二永磁体12。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还包括:第二隔磁罩10和第二铁芯11。第二隔磁罩10与壳体1的底部的内侧或外侧相连且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第二隔磁腔。第二铁芯11为圆柱状,第二铁芯11配合在第二永磁体12的中心孔中,第二铁芯11和第二永磁体12均配合在第二隔磁腔中。第二铁芯11和第二永磁体12同轴。如图1所示,第二隔磁罩10与壳体1的底部的外侧相连,第二永磁体12被固定于壳体1的底部的外侧。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第二永磁体12为径向充磁,径向充磁是指第二永磁体12的充磁方向沿其径向,也就是说第二永磁体12的N极和S极沿其径向分布。如图1所示,第二永磁体12的N极和S极分布在第二永磁体12的外侧和内侧。第二铁芯11起到了集中第二永磁体12的磁感线的作用,即起到了增强外壳中的磁场强度的作用。第二隔磁罩10避免了漏磁现象的发生。第二铁芯11和第二隔磁罩10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减振单元更好地悬浮在第一封闭空腔中。

优选地,端盖2、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12均相对于外壳的轴向对称安装,使得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的结构更加合理。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永磁体3具有中心孔(中部通孔),该中心孔沿第一预设方向贯通第一永磁体3。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一隔磁罩和第一铁芯。第一隔磁罩与端盖2的内侧或外侧相连且与端盖2之间限定出第一隔磁腔。第一铁芯为圆柱状,第一铁芯配合在第一永磁体3的中心孔中,第一铁芯和第一永磁体均配合在第一隔磁腔中。可选地,第一永磁体3为径向充磁。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永磁体12为圆柱状,第二永磁体1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的内侧或外侧。可选地,第二永磁体12为轴向充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还包括窝簧7。窝簧7配合在第二封闭空腔中,窝簧7具有中部容纳腔。悬浮永磁体13位于窝簧7的中部容纳腔中,即窝簧7套设在悬浮永磁体13上。其中窝簧7与悬浮永磁体13之间充有第二磁性液体8,窝簧7具有多圈,窝簧7的相邻两圈之间充有第二磁性液体8。窝簧7能够起到缓冲吸振的作用,由于窝簧7的相邻两圈之间设有第二磁性液体8,当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受到外界的振动时,窝簧7的相邻两圈之间的第二磁性液体8与窝簧7的圈壁之间能够产生挤压、摩擦和粘性剪切以消耗能量,从而使得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的减振效果更加良好。

可选地,窝簧7焊接在非导磁壳体9的内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还包括密封圈18,密封圈18位于端盖2与壳体1的连接处。

可选地,端盖2具有密封凹槽,密封圈18位于密封凹槽中,壳体1与密封圈18相抵。或者,壳体1具有密封凹槽,密封圈18位于密封凹槽中,端盖2与密封圈18相抵。密封圈18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第一磁性液体6泄露。

可选地,端盖2通过固定螺栓与壳体1相连。

图1所示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

将第一永磁体3设于端盖2的下方,第一永磁体3与端盖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

将第二永磁体12、第二铁芯11和第二隔磁罩10形成的整体固定连接在壳体1底部的外侧,即壳体1的下方。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其中,第二铁芯11与第二永磁体12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或者焊接。

将第一永磁环14、第二永磁环15、第三永磁环16和第四永磁环17之间相互焊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套设在壳体1的外侧,通过多个第一三角加强筋41和多个第二三角加强筋42与壳体1相互固定以便将第一永磁环14、第二永磁环15、第三永磁环16和第四永磁环17与壳体1相互固定,多个第一三角加强筋41和多个第二三角加强筋42与壳体1的相互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固定。

将窝簧7焊接在非导磁壳体9的内壁上,再将悬浮永磁体13放入窝簧7的中部容纳腔中,向非导磁壳体9内注入第二磁性液体8,最后将非导磁壳体9密封。根据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悬浮永磁体13将悬浮在非导磁壳体9中。

将密封好的非导磁壳体9放入壳体1中,向壳体1中注入第一磁性液体6。根据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非导磁壳体9将悬浮在壳体1中。将密封圈18放入端盖2的密封槽内,用螺母和螺栓将端盖2与壳体1密封固定连接。

图1所示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100工作时,将该阻尼减振器100安装在待减振器件上。当待减振器件振动时,非导磁壳体9、非导磁壳体9中的第二磁性液体8以及悬浮永磁体13形成的第一减振单元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同时第二减振单元与非导磁壳体9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第一磁性液体6内部的剪切力、第一磁性液体6与第一减振单元之间的摩擦力、第一磁性液体6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力、第二磁性液体8内部的剪切力、第二磁性液体8与第二减振单元之间的摩擦力、第二磁性液体8与非导磁壳体9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实现阻尼减振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相关技术
  •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19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