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及运行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9:16


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及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及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厂炼焦及发电过程中对外排放巨大的能量。以120万吨的焦化厂为例,主要排放三种温度梯度的废热:冷却塔冷却水温度35~40℃,流量约4800m

公布号为CN10403409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系统。设置循环氨水换热器、热泵机组,通过循环氨水换热器将循环氨水废热传递至软化水中,通过双效吸收式热泵制取冷水或热水,满足焦化厂内夏季制取冷冻水、冬季制取中温水的目的。但上述专利侧重点在制取的冷水或热水仅服务于焦化系统内部,适用范围受限。主要原因在于:核心设备全部布置在焦化厂内,软化水供回水温差小,不具备远程输送条件;吸收式热泵需采用蒸汽驱动,外部无可用气源;制热部分负荷需同时调节循环氨水废热回收量及驱动蒸汽量,灵活性差、效率低。

公告号为CN2102199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在焦化厂内设置吸收式热泵、尖峰加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导热油换热器,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导热油产生的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回收初冷器低温水余热,从而制取采暖水供给周边供热;太阳能不足时采用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但上述专利侧重点采用太阳能替代部分蒸汽去热泵驱动,余热回收量小。主要原因在于:太阳能回收量小,蒸汽仍是主力热源,回收焦化余热量小;热泵机组位于焦化厂内部,采暖水供回水温差小,不具备远程输送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取热装置、放热装置分体式布局,取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内部,通过两级串联的方式最大幅度回收氨水及蒸汽余热、加大供回水温差;放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外的换热站内,通过设置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取热、放热装置之间循环水的大温差循环;并在放热装置中设置多级串联、并联取热换热器,实现热量的梯级、稳定释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及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五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通过氨水循环管路实现高温氨水在第一换热器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蒸汽循环管路实现高温蒸汽在第二换热器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第一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的热量向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的循环传递,通过第二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内热量向第一取暖端的循环传递,通过第三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五换热器内热量向第二取暖端的循环传递,中央控制器控制氨水循环管路、蒸汽循环管路、第一热输送管路、第二热输送管路和第三热输送管路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为一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放热管组、第二放热管组和第三吸热管组。

进一步地,所述氨水循环管路包括高温氨水输送管道、第一增压泵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氨水放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氨水放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一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一电动开关阀,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一增压泵,且第一增压泵位于第一旁通管道与高温氨水输送管道连接处的下游,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一压力传感器,在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蒸汽循环管路包括高温蒸汽输送管道和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与第二换热器内的蒸汽放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与蒸汽放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上串接一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第一吸热管组、第二换热器内的第二吸热管组、第一放热管组、第四换热器内的第三放热管组、第二放热管组和第五换热器内的第四放热管组通过若干第一输送管道依次串接贯通在一起,在第一吸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一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二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二调节阀,在第二吸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二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三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三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二电动开关阀,在第一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一放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四旁通管道,在所述第四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三电动开关阀,在第四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四放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五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五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三调节阀,在第二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与第一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位于第四旁通管道与第一输送管道连接处的上游,第四换热器包括第四吸热管组,第五换热器包括第五吸热管组,所述第二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一高温供水管道和第一低温回水管道,所述第一高温供水管道以并联方式与第三吸热管组和第四吸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所述第一低温回水管道以并联方式与第三吸热管组和第四吸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在第一高温供水管道上设置一第三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低温回水管道上设置第二水泵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二高温供水管道和第二低温回水管道,所述第二高温供水管道与第五吸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所述第二低温回水管道与第五吸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在所述第二高温供水管上设置一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低温回水管道上设置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水泵。

进一步地,在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与串接第一吸热管组和第二吸热管组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一补水管道,在所述第一补水管道上串接一第四电动开关阀,在所述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上设置一位于第一补水管道与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连接处下游的第五电动开关阀;在第二放热管组的出口端与第四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二补水管道,所述第二补水管道以并联方式分别与第一低温回水管道和第二低温回水管道相连接,在第二补水管道与第一低温回水管道串接的管路上设置一第六电动开关阀,在第二补水管道与第二低温回水管道串接的管路上设置一第七电动开关阀,在第一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与第二吸热管组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三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对各电控运行元件进行通电故障检测,如发现有故障,则中央控制器发出故障报警信息,以便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

S2、当各电控运行元件没有故障或者故障排除后,则中央控制器相应的启动各相关元件,使得该放置处于正常供热运行状态,在正常供热运行状态中,第一电动开关阀、第二电动开关阀、第四电动开关阀、第六电动开关阀、第七电动开关阀和第一增压泵均处于关闭状态,其余各相关元件均处于正常控制状态,设定好各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的设定值,在此,将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T1的设定值设置为T5,将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T2的设定值设置为T6,将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T3的设定值设置为T7,将四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T4的设定值设置为T8,将第三压力传感器监测数值P3的设定值设置为P4;

S2.1、在上述正常供热运行状态中,中央控制器实时将第一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数值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数值差ΔP1与设定的压差数值ΔP2、ΔP3进行比较,其中ΔP3大于ΔP2,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1与T5进行比较,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2与T6进行比较,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4与T8进行比较;

当ΔP1<ΔP2时,此时,说明氨水循环压差较小,第一换热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ΔP2≤ΔP1<ΔP3时,说明氨水循环需要增压,以便保证第一换热器的正常换热工作的进行,此时,中央控制器将第一增压泵开启;当ΔP1≥ΔP3时,则说明氨水循环出现故障,此时,中央处理器将第一增压泵关闭、将第一电动开关阀打开,同时,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一换热器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

当T1≤T5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二调节阀是否处于全开状态,当第二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时,则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一换热器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二调节阀未处于全开状态时,中央控制器调控第二调节阀的开口度,使得第二调节阀的开口度变大,第二调节阀开口度调控完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当T1>T5时,第一换热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当T2≤T6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一调节阀开口度,当第一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则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二换热器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二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一调节阀未处于全开状态时,中央处理器使得第一调节阀的开口度增大,第一调节阀开口度调大后,中央处理器延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当T2>T6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一调节阀开口度,当第一调节阀未处于关闭时,将第一调节阀进行关闭,然后,中央处理器延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当第一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二调节阀是否处于全开状态,当第二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时,则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一换热器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二调节阀未处于全开状态时,中央控制器调控第二调节阀的开口度,使得第二调节阀的开口度变大,第二调节阀开口度调控完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

当T2≤70℃时,第三电动开关阀维持现有状态,当T2>70℃时,中央处理器将第三电动开关阀关闭,同时,将第三换热器开启,在第三换热器开启后,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3与T7进行比较,当T3≤T7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三换热器的载位,当第三换热器的载位为100%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保持满载输出,当第三换热器的载位不是100%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的载位增加,第三换热器的载位增加完成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3与T7的比较,延时到时后,再重新开启T3与T7的比较;当T3>T7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三换热器的载位,当第三换热器的载位为0%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保持空载输出,当第三换热器的载位不是0%时,中央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的载位减小,第三换热器的载位减小完成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3与T7的比较,延时到时后,再重新开启T3与T7的比较;

当T4≥T8时,第三调节阀维持运行现状;当T4<T8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三调节阀的开口度,当第三调节阀的开口度为0%时,则中央控制器直接输出第五换热器故障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五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三调节阀的开口度不是0%时,则中央控制器调节第三调节阀的开口度,使其变小,第三调节阀开口变小后,中央控制器实时依据T4T与T8的对比结果,对第三调节阀的开口度进行再次调整。

进一步地,中央控制器实时检测第一调节阀的开口度,在第一调节阀的开口度不是0%的条件下,当P3≥P4时,第五电动开关阀、第四电动开关阀、第六电动开关阀和第七电动开关阀维持运行现状;当P3<P4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五电动开关阀关闭,第四电动开关阀、第六电动开关阀和第七电动开关阀打开,继而进行补水作业,在持续补水过程中,中央控制器实时进行P3与P4的比较,从而依据P3与P4的对比结果进行补水运行控制。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的阀口开度调节梯度以10%为调节单位,第三换热器的载位调节梯度以10%为调节单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取热装置、放热装置分体式布局,利于余热的远程输送及利用;取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内部,通过两级串联的方式最大幅度回收氨水及蒸汽余热、加大供回水温差,提高了余热回收效果;放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外的换热站内,通过设置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取热、放热装置之间循环水的大温差循环,并在放热装置中设置多级串联、并联取热换热器,实现热量的梯级、稳定释放;本装置采用中央控制器,对运行过程采用全自动、智能运行,可提高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构成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运行控制逻辑流程图;

图3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供热运行控制逻辑流程图;

图4为第三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供热运行控制逻辑流程图;

图中:1第一换热器、11氨水放热管组、12第一吸热管组、2第二换热器、21蒸汽放热管组、22第二吸热管组、3第三换热器、31第一放热管组、32第二放热管组、33第三吸热管组、4第四换热器、41第三放热管组、42第四吸热管组、5第五换热器、51第四放热管组、52第五吸热管组、6第一增压泵、7第一水泵、8第二水泵、9第三水泵、101低温循环氨水输送管道、102高温氨水输送管道、103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104高温蒸汽输送管道、105第一输送管道、106第一高温供水管道、107第一低温回水管道、108第二高温供水管道、109第二低温回水管道、201第一旁通管道、202第二旁通管道、203第三旁通管道、204第四旁通管道、205第五旁通管道、301第一补水管道、302第二补水管道、401第一电动开关阀、402第二电动开关阀、403第三电动开关阀、404第四电动开关阀、405第五电动开关阀、406第六电动开关阀、407第七电动开关阀、501第一调节阀、502第二调节阀、503第三调节阀、601第一压力传感器、602第二压力传感器、603第三压力传感器、604第四压力传感器、605第五压力传感器、701第一温度传感器、702第二温度传感器、703第三温度传感器、704第四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第五换热器5和中央控制器,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四换热器4和第五换热器5均为本领内常用供暖热交换,其中,第一换热器1包括氨水放热管组11和第一吸热管组12,第二换热器包括蒸汽放热管组21和第二吸热管组22、第四换热器4包括第三放热管组41和第四吸热管组42、第五换热器包括第四放热管组51和第五吸热管组52,所述第三换热器3为一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放热管组31、第二放热管组32和第三吸热管组33;通过氨水循环管路实现高温氨水在第一换热器1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蒸汽循环管路实现高温蒸汽在第二换热器2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第一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内的热量向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和第五换热器5的循环传递,通过第二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三换热器3和第四换热器4内热量向第一取暖端的循环传递,通过第三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五换热器5内热量向第二取暖端的循环传递,中央控制器控制氨水循环管路、蒸汽循环管路、第一热输送管路、第二热输送管路和第三热输送管路的运行。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氨水循环管路、蒸汽循环管路、第一热输送管路、第二热输送管路和第三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和第五换热器5之间热传递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氨水循环管路包括高温氨水输送管道102、第一增压泵6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101,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10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内的氨水放热管组11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101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内的氨水放热管组11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102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101之间串接一第一旁通管道201,在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01上串接一第一电动开关阀401,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102上串接一所述第一增压泵6,且第一增压泵6位于第一旁通管道201与高温氨水输送管道102连接处的下游,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102上设置一第一压力传感器601,在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101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60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01;所述蒸汽循环管路包括高温蒸汽输送管道104和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103,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104与第二换热器2内的蒸汽放热管组21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103与蒸汽放热管组21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104上串接一第一调节阀501;所述第一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道105,所述第一换热器1内的第一吸热管组12、第二换热器2内的第二吸热管组22、第一放热管组31、第四换热器内的第三放热管组41、第二放热管组32和第五换热器5内的第四放热管组51通过若干第一输送管105道依次串接贯通在一起,在第一吸热管组21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与第一吸热管组21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之间串接一第二旁通管道202,在所述第二旁通管道202上串接一第二调节阀502,在第二吸热管组22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与第二吸热管组22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之间串接一第三旁通管道203,在所述第三旁通管道203上串接一第二电动开关阀402,在第一放热管组31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与第一放热管组31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之间串接一第四旁通管道204,在所述第四旁通管道204上串接一第三电动开关阀403,在第四放热管组51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与第四放热管组51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之间串接一第五旁通管道205,在所述第五旁通管道205上串接一第三调节阀503,在第二吸热管组22的出口端与第一放热管组31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上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702和第一水泵7,且第一水泵7位于第四旁通管道204与第一输送管道105连接处的上游,第四换热器包括第四吸热管组42,第五换热器包括第五吸热管组52,所述第二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一高温供水管道106和第一低温回水管道107,所述第一高温供水管道106以并联方式与第三吸热管组33和第四吸热管组42的出口端相贯通,所述第一低温回水管道107以并联方式与第三吸热管组33和第四吸热管组42的入口端相贯通,在第一高温供水管道106上设置一第三温度传感器703,在所述第一低温回水管道107上设置第二水泵8和第四压力传感器604;所述第三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二高温供水管道108和第二低温回水管道109,所述第二高温供水管道108与第五吸热管组52的出口端相贯通,所述第二低温回水管道109与第五吸热管组52的入口端相贯通,在所述第二高温供水管道108上设置一第四温度传感器704,在所述第二低温回水管道109上设置第五压力传感器605和第三水泵9。

为提高本装置热量传递时的稳定性,在此,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一补水系统,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在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103与串接第一吸热管组12和第二吸热管组22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之间串接一第一补水管道301,在所述第一补水管道301上串接一第四电动开关阀404,在所述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103上设置一位于第一补水管道301与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103连接处下游的第五电动开关阀405;在第二放热管组22的出口端与第四放热管组51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上设置一第二补水管道302,所述第二补水管道302以并联方式分别与第一低温回水管道107和第二低温回水管道109相连接,在第二补水管道302与第一低温回水管道107串接的管路上设置一第六电动开关阀406,在第二补水管道302与第二低温回水管道109串接的管路上设置一第七电动开关阀407,在第一吸热管组12的出口端与第二吸热管组22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105上设置一第三压力传感器60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对各电控运行元件进行通电故障检测,如发现有故障,则中央控制器发出故障报警信息,以便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

S2、当各电控运行元件没有故障或者故障排除后,则中央控制器相应的启动各相关元件,使得该放置处于正常供热运行状态,在正常供热运行状态中,第一电动开关阀、第二电动开关阀、第四电动开关阀、第六电动开关阀、第七电动开关阀和第一增压泵均处于关闭状态,其余各相关元件均处于正常控制状态,设定好各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的设定值,在此,将第一温度传感器701的监测数值T1的设定值设置为T5,将第二温度传感器702的监测数值T2的设定值设置为T6,将第三温度传感器703的监测数值T3的设定值设置为T7,将四温度传感器704的监测数值T4的设定值设置为T8,将第三压力传感器603监测数值P3的设定值设置为P4;

S2.1、在上述正常供热运行状态中,中央控制器实时将第一压力传感器601监测的数值与第二压力传感器602监测的数值差ΔP1与设定的压差数值ΔP2、ΔP3进行比较,其中ΔP3大于ΔP2,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1与T5进行比较,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2与T6进行比较,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4与T8进行比较;

当ΔP1<ΔP2时,此时,说明氨水循环压差较小,第一换热器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ΔP2≤ΔP1<ΔP3时,说明氨水循环需要增压,以便保证第一换热器1的正常换热工作的进行,此时,中央控制器将第一增压泵6开启;当ΔP1≥ΔP3时,则说明氨水循环出现故障,此时,中央处理器将第一增压泵6关闭、将第一电动开关阀401打开,同时,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一换热器1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

当T1≤T5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二调节阀502是否处于全开状态,当第二调节阀502处于全开状态时,则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一换热器1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二调节阀502未处于全开状态时,中央控制器调控第二调节阀502的开口度,使得第二调节阀502的开口度变大,第二调节阀502开口度调控完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当T1>T5时,第一换热器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当T2≤T6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一调节阀501开口度,当第一调节阀501处于全开状态,则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二换热器2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二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一调节阀501未处于全开状态时,中央处理器使得第一调节阀501的开口度增大,第一调节阀501开口度调大后,中央处理器延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当T2>T6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一调节阀501开口度,当第一调节阀501未处于关闭时,将第一调节阀501进行关闭,然后,中央处理器延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2与T6的比较;当第一调节阀501处于关闭状态,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二调节阀502是否处于全开状态,当第二调节阀502处于全开状态时,则中央处理器输出第一换热器1出现运行故障的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换热器1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二调节阀502未处于全开状态时,中央控制器调控第二调节阀502的开口度,使得第二调节阀502的开口度变大,第二调节阀502开口度调控完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延时到时后,重新实时进行T1与T5的比较;

当T2≤70℃时,第三电动开关阀403维持现有状态,当T2>70℃时,中央处理器将第三电动开关阀403关闭,同时,将第三换热器3开启,在第三换热器3开启后,中央控制器实时将T3与T7进行比较,当T3≤T7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当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为100%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3保持满载输出,当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不是100%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增加,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增加完成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3与T7的比较,延时到时后,再重新开启T3与T7的比较;当T3>T7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当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为0%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3保持空载输出,当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不是0%时,中央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减小,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减小完成后,中央控制器延时进行T3与T7的比较,延时到时后,再重新开启T3与T7的比较;

当T4≥T8时,第三调节阀503维持运行现状;当T4<T8时,中央控制器检测第三调节阀503的开口度,当第三调节阀503的开口度为0%时,则中央控制器直接输出第五换热器5故障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五换热器进行排查、检修,当第三调节阀503的开口度不是0%时,则中央控制器调节第三调节阀503的开口度,使其变小,第三调节阀503开口变小后,中央控制器实时依据T4T与T8的对比结果,对第三调节阀503的开口度进行再次调整。

进一步地,在供暖正常运行中,补水流程为,中央控制器实时检测第一调节阀51的开口度,在第一调节阀51的开口度不是0%的条件下,当P3≥P4时,第五电动开关阀405、第四电动开关阀404、第六电动开关阀406和第七电动开关阀407维持运行现状;当P3<P4时,中央控制器使得第五电动开关阀405关闭,第四电动开关阀404、第六电动开关阀406和第七电动开关阀407打开,继而进行补水作业,在持续补水过程中,中央控制器实时进行P3与P4的比较,从而依据P3与P4的对比结果进行补水运行控制。

进一步地,为提高系统调节稳定性,在此,使得第一调节阀501、第二调节阀502和第三调节阀503的阀口开度调节梯度以10%为调节单位,第三换热器3的载位调节梯度以10%为调节单位。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及运行控制方法
  • 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88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