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中,清洁稳定的工业用水或者生活用水都是不可或缺的。

提供工业用水或者生活用水的供水点的位置是确定的,但是接收生活用水或者生活用水的与供水点之间的距离不同,且用水点与供水点之间的高度也不同。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般供水点向不同距离或者高度的用水点输送水的水压基本一致,如此易于导致距离供水点距离近且高度低的用水点用水时水压过足,而距离供水点距离远且高度高的用水点用水时水压匮乏,用水点难以使用到与自己实际情况匹配的水压。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用水点使用到与自己实际情况匹配的水压,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包括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设有第一水泵以及所述第一水泵电连接的变频控制箱,第一水泵上连接有延伸至用水点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变频控制箱电连接的流速测定仪;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用水点处的位置设有水流检测组件,所述水流检测组件电连接有电磁感应器,所述电磁感应器电连接有所述变频控制箱电连接的第一PL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速测定仪可将测得的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速度数据发送至变频控制箱,从而便于变频控制箱获得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速度;当第一出水管中开始通水时,变频控制箱可控制第一PLC开始计时,当用水点处的水流检测组件检测水流到达时,第一PLC结束计时,从而第一PLC可获取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时间,进一步,以及流速以及水流时间,第一PLC可计算出蓄水池至用水点第一出水管的长度;然后,第一PLC将计算出的第一出水管长度发送至变频控制箱,从而便于变频控制箱依据第一出水管长度确定对应的第一水泵的转速,由于转速与水压成正比,故而如此便于用水点使用到与自己实际情况匹配的水压。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用水点处的位置还设有与所述第一PLC电连接的高度测定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高度测定仪便于确定用水点所在的高度,然后,第一PLC获取用水点的高度数据(用水点的高度与水压成反比),并将高度数据发送至变频控制箱,从而便于便于变频控制箱依据用水点的高度确定对应的第一水泵的转速,如此也便于用水点使用到与自己实际情况匹配的水压。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流检测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的轴承,所述轴承上转动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一出水管上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连接有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中的转动页组件,所述第一转动杆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的位置上连接有偏心连接件,且偏心连接件与所述电磁感应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到达用水点处时会带动转动页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的转动会通过偏心连接件电磁感应器运动,从使电磁感应器发电以产生电信号,从而便第一PLC检测到此电信号,进而便于第一PLC确定水流的到达时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电磁感应器包括安装在第一出水管上的电磁铁滑动座,所述电磁铁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与偏心连接件连接的电磁铁;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供所述电磁铁穿过的线圈,且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PLC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心连接件在运动时,可带动电磁铁伸进或者抽出线圈,从而便于线圈中感应出感应出感应电流,进而便于第一PLC检测到此感应电流。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流速测定仪沿所述第一出水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在距离蓄水池不同的距离上,其水压不同,故而水流的速度也会有所差异,通过均与分布的流速测定仪便于获取第一出水管不同位置的水流流速数据,进而便于将此水流流速数据发送至变频控制箱,以使变频控制箱确定合适的水流流速。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出水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水泵和沿着出水方向设置的第一个所述流速测定仪之间的位置上连接有距离检测水箱,所述距离检测水箱上设有第二PLC,且所述距离检测水箱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与第二水泵,且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水泵均与所述第二PLC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蓄水池与用水点的距离测量时,第二PLC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并控制控至第二出水泵将距离检测水箱中的水泵向用水点,从而便于进行蓄水池与用水点之间的距离测量。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蓄水池上设有预设的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流量检测计,所述蓄水池上设有与所述流量检测计电连接的第三PLC;所述蓄水池中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连接有浮球,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超声波振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通过进水管进入蓄水池中后,水会使浮球浮起,从而带动安装板浮起,这样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超声波振动组件会跟根据液面的高度运动,进而便于对不同液面高度的蓄水池内侧壁上的水垢进行清除。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设有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的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一侧设有用于向所述絮凝池中传送絮凝剂的传送带,所述絮凝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水泵,且所述第三水泵与所述蓄水池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除完水垢后,蓄水池中的水干净程度偏低,进一步将净程度偏低的水导入絮凝池中,然后通过传送带将絮凝剂加入絮凝池中,从而便于水中的水垢发生絮凝及沉降,然后通过第三水泵可将絮凝池中絮凝沉降后的水称重新泵入絮凝池中,从而便于水的重复高效利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絮凝池与所述第三水泵之间连接活性炭池,且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活性炭池之间连接有第四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性炭池便于进一步提升水絮凝沉降后的干净程度。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与所述蓄水池同中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沿竖直方向在蓄水池的中心区域运动,进而便于提升超声波振动组件发出的超声波的清理程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流速测定仪可将测得的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速度数据发送至变频控制箱,从而便于变频控制箱获得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速度;当第一出水管中开始通水时,变频控制箱可控制第一PLC开始计时,当用水点处的水流检测组件检测水流到达时,第一PLC结束计时,从而第一PLC可获取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时间,进一步,以及流速以及水流时间,第一PLC可计算出蓄水池至用水点第一出水管的长度;然后,第一PLC将计算出的第一出水管长度发送至变频控制箱,从而便于变频控制箱依据第一出水管长度确定对应的第一水泵的转速,由于转速与水压成正比,故而如此便于用水点使用到与自己实际情况匹配的水压;

2.当水流到达用水点处时会带动转动页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的转动会通过偏心连接件电磁感应器运动,从使电磁感应器发电以产生电信号,从而便第一PLC检测到此电信号,进而便于第一PLC确定水流的到达时间;

3.第一出水管中的水流在距离蓄水池不同的距离上,其水压不同,故而水流的速度也会有所差异,通过均与分布的流速测定仪便于获取第一出水管不同位置的水流流速数据,进而便于将此水流流速数据发送至变频控制箱,以使变频控制箱确定合适的水流流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蓄水池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蓄水池与水质净化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蓄水池与泵水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变频控制箱、第一出水管以及水流检测组件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出水管与水流检测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蓄水池;2、进水管;3、水垢清理结构;31、流量检测计;32、第三PLC;33、导向杆;34、安装板;35、浮球;36、超声波振动组件;361、超声波控制箱;362、超声波振动棒;4、水质净化结构;41、第一连接管;42、絮凝沉淀组件;421、絮凝池;422、第二电磁阀;423、传送带;424、第二连接管;425、第三水泵;43、水垢吸附组件;431、第三连接管;432、活性炭池;433、第四连接管;44、第四水泵;45、第五连接管;46、第三电磁阀;5、泵水结构;51、第一水泵;52、第九连接管;53、第四电磁阀;54、变频控制箱;6、第一出水管;7、用水点距离及高度测量结构;71、距离检测水箱;72、第二PLC;73、第七连接管;74、第一电磁阀;75、第二水泵;76、第八连接管;77、安装管;78、第五电磁阀;79、流速测定仪;8、水流检测组件;81、第一安装座;82、轴承;83、第一转动杆;84、转动页组件;841、第一锥齿轮;842、第二安装座;843、第二转动杆;844、旋转叶;845、第二锥齿轮;85、偏心连接件;851、转盘;852、连接杆;86、电磁感应器;861、电磁铁滑动座;862、电磁铁;863、线圈架;864、线圈;87、放置板;88、第一PLC;89、高度测定仪;9、第二出水管;10、第六电磁阀;11、第六连接管;12、第七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参照图1,智能箱泵一体化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1,蓄水池1上固定有可与市政水管连通的进水管2,进水管2的一端伸入蓄水池1中;蓄水池1上设有用于清除蓄水池1内侧壁上水垢的水垢清理结构3;蓄水池1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净化蓄水池1中的水的水质净化结构4;蓄水池1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将蓄水池1中的水泵向用水点的泵水结构5,且泵水结构5远离蓄水池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出水管6,且第一出水管6上设有用水点距离及高度测量结构7,用水点距离及高度测量结构7用于测量用水点与蓄水池1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水点的水平高度。

第一出水管6的长度以及用水点的水平高度均和水流到达用水点处的水压成反比,故而,在用水点距离及高度测量结构7测出第一出水管6的长度以及用水点的水平高度后,可便于泵水结构5调节其泵水能力,从而达到调节对应的用水点处的水压的作用。

参照图2,水垢清理结构3包括固定在进水管2上的流量检测计31,且流量检测计31的测量头伸进进水管2中,在蓄水池1的顶壁上固定有第三PLC32。蓄水池1顶壁中心位与其底壁中心位置之间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杆33,导向杆33滑动连接有套设在导向杆33上的安装板34,安装板34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方形板,且安装板34的四个角上固定有浮球35,浮球35可浮与蓄水池1中的液面上;安装板34的上固定有超声波振动组件36;具体的,超声波振动组件36包括固定在安装板34顶壁上的超声波控制箱361,超声波控制箱361与第三PLC32电连接;安装板34的底壁上且靠近4个角的位置上均设有超声波振动棒362,且每个超声波振动棒362均与超声波控制箱361电连接,超声波控制箱361用于同步控制每个超声波振动棒362的启停与振动频率。

在实施中,当流量检测计31检测到进水管2处的水流量时,则将对应的水流量数据发送至第三PLC32,第三PLC32接收到水流量数据后,则控制超声波控制箱361启动,进而便于超声波控制箱361进一步启动超声波振动棒362工作。随着通过进水管2进入蓄水池1中的水量的增多,蓄水池1的液面高度也在缓缓上升,随着液面上升,浮球35也会跟随液面而升高,继而便于带动安装板34以及安装板34上的超声波振动组件36上升,在的超声波振动组件36上升的过程中,超声波振动组件36可对蓄水池1侧壁不同高度上的水垢进行清理。

蓄水池1侧壁上的水垢被清理掉后,会进入水中,如此蓄水中的会变得比较浑浊,为了便于继续利用已经浑浊的水,可通过连接在蓄水池1一侧的水质净化结构4对浑浊的水进行净化再利用处理。

参照图3,水质净化结构4包括蓄水池1一个侧壁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管41,第一连接管41远离蓄水池1的一端连接絮凝沉淀组件42;具体的,絮凝沉降组件包括通过第一连接管41与蓄水池1连接的絮凝池421,且第一连接管4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连接管41通闭的第二电磁阀422;絮凝池421的一侧设有用于向絮凝池421中投放絮凝剂的传送带423;絮凝池421上连接有第二连接管424,第二连接管424远离絮凝池421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水泵425,第三水泵425上还连接有水垢吸附组件43;具体的,水垢吸附组件43包括连接在第三水泵425上的第三连接管431,且第三连接管431远离第三水泵425的一端连接有活性炭池432,且活性炭池432远离第三连接管431的一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433,且第四连接管433远离活性炭池432的一端连接有第四水泵44,且第四水泵44与蓄水池1之间连接有第五连接管45,且第五连接管45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五连接管45通闭的第三电磁阀46。

在实施中,完成蓄水池1侧壁水垢的清理后,打开第二电磁阀422,从而使蓄水池1中浑浊的水进入絮凝池421中,然后通过传送带423向絮凝池421中加入絮凝剂,从而便于絮凝中的水中的水垢絮凝沉降;然后,通过第三水泵425将絮凝池421中进过絮凝沉淀的水泵送至活性炭池432中,进而便于通过活性炭池432中的预设的的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水垢,以起到进一步提升水质清洁程度的效果;接着,通过第四水泵44将清洁后的水再泵回蓄水池1中,如此便于水的重复利用。

参照图4,泵水结构5包括并排设置在蓄水池1一侧的第一水泵51,每个第一水泵51与蓄水池1之间连接有第九连接管52,且每个第九连接管52上均设有用于控制第九连接管52通闭的第四电磁阀53;第一水泵51的一侧设有与每个第一水泵51均电连接的变频控制箱54,变频控制箱54用于控制每个第一水泵51中水泵电机的转速。需要说明的是,水泵电机的转速与用水点处的水压成正比,而第一出水管6的长度以及用水点的高度与均与用水点处的水压成反比。

每个第一水泵51均连接有一条延伸至用水点的第一出水管6,接下来以其中一条第一出水管6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5,第一出水管6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水泵51连接;用水点距离及高度测量结构7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水管6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第一水泵51的位置上的距离检测水箱71,距离检测水箱71存储有检测水;距离检测水箱71的顶壁上固定有与变频控制箱54电连接的第二PLC72,且距离检测水箱71上连接有第七连接管73,且第七连接管73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七连接管73通闭的第一电磁阀74;第七连接管73远离距离检测水箱7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泵75,且第二水泵75和对应的第一出水管6之间连接有第八连接管76。

第一出水管6位于用水点的一端上固定有安装管77,第一出水管6靠近安装管77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出水管6通闭的第五电磁阀78;第一出水管6上且位于第八连接管76与第五电磁阀78之间的位置上设有若干流速测定仪79。流速测定仪79和沿着第一出水管6的水流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流速测定仪79器均与变频控制箱54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水泵51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第一出水管6中的水流距离对应的第一水泵51的距离越远,则水流处的水压越小,且其水流速度也越小。

参照图6和图7,安装管77上设有水流检测组件8,具体的,水流检测组件8包括固定在安装管77上的第一安装座81,第一安装座81中设有轴承82,轴承82的内环上同轴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转动杆83,第一转动杆83上连接有置于安装管77中的转动页组件84,转动页组件84包括同轴连接在第一转动杆83的底端的第一锥齿轮841,安装管77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安装座842,第二安装座842上沿安装管77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843,第二转动杆843朝向第一出水管6的一端上同轴连接有旋转叶844,且第二转动杆843远离旋转叶844的一端上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84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45。

第一转动杆83的顶端伸出安装管77,且第一转动杆83伸出安装管77的端部上连接有偏心连接件85,具体的,偏心连接件85包括与第一转动杆83顶端同轴连接有的转盘851,转盘851的顶壁上偏心铰接有连接杆852;第一安装座81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安装光外侧壁上的电磁感应器86,具体的,电磁感应器86包括固定在安装管77外侧壁上的电磁铁滑动座861,且电磁铁滑动座861上开设有与安装管77同轴设置的通孔,且电磁铁滑动座861上滑动连接有穿过通孔的电磁铁862,且电磁铁862的一端与连接杆852铰接;电磁铁滑动座861远离第一安装座81的一侧设有固定有线圈架863,且线圈架863上固定有可供电磁铁862伸进或者抽出的线圈864。

安装管77的侧壁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放置板87,且放置板87的顶壁上固定与线圈864电连接的第一PLC88,且放置板87的顶壁上还设有与第一PLC88电连接的高度测定仪89。第一PLC88用于检测线圈864中是否产生微弱的交变电流信号,且第一PLC88在检测到线圈864中产生交变电流信号后,控制高度测定仪89测量用水电的高度,结合图5,第一PLC88还将高度测定仪89测量测量出的高度信号发送至变频控制箱54。

安装管77远离第五电磁阀7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9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出水管9通闭的第六电磁阀10,第六电磁阀10与第一PLC88电连接,且第五电磁阀78也与第一PLC88电连接;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9上共同连接有第六连接管11,第六连接管11的一端位于第一出水管6上最靠近安装管77的流速测定仪79与第五电磁阀78之间的位置上,第六连接管11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出水管9上且位于第六电磁阀10远离安装管77的一侧,第九连接管52上设有用于控制第六连接管11通闭的第七电磁阀12,且第七电磁阀12与第一PLC88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初始状态下第七电磁阀12关闭第九连接管52。

在实施中,第一出水管6中距离距离检测水箱71不同位置上的水的流速是不同的,为了便于得到第一出水管6中水流的平均流速,每个流速测定仪79在第一出水管6通水后每隔预设的时间间隔检测各自位置上的水流流速,并将水流流速数据发送至变频控制箱54,从而便于变频控制箱54在删除水流流速最大值和最小值后,计算剩余水流流速数据的平均值,并记为平均流速。

此外,第二PLC72控制第一电磁阀74打开和第二水泵75启动时,第二PLC72向第一PLC88发出计时信号,第一PLC88依据计时信号开始计时;当第一出水管6中的水流被泵送至安装管77中时,水流驱动旋转叶844转动,从而可带动第二转动杆843、第一转动杆83以及转盘851转动,转动的转动可同时驱动电磁铁862在线圈864中做伸入和抽出的往复运动,从而便于使线圈864中产生交变的电流信号,第一PLC88捕捉到此电流信号后立即结束计时,并可生成相应的计时时间,且第一PLC88还将此计时时间发送至变频控制箱54;

同时,第一PLC88还控制高度测定仪89开始测量用水点所在的高度,得到相应的用水点高度数据,并将用水点高度数据发送至变频控制箱54;

进一步的,变频控制箱54控制第二PLC72停止第二水泵75的运行,并使第二PLC72控制第一电测阀使第七连接管73关闭;同时,变频控制箱54控制第一PLC88使第五电磁阀78关闭第一出水管6,还使第六电磁阀10关闭第二出水管9;接着,还使第七电磁阀12开通第六连接管11。

然后,变频控制箱54依据接收的平均流速和计时时间进一步计算出第一水泵51和对应的用水点之间的水流延伸长度;

最后,变频控制箱54依据水流延伸长度(和第一水泵51中水泵电机的转速成反比)以及用水点高度数据(也和第一水泵51中水泵电机的转速成反比),确定对应的第一水泵51中水泵电机的转速,并控制相应的水泵电机达到相应的转速,如此便于用水点使用到与自己实际情况匹配的水压。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0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