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顶升装置及发卡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顶升装置及发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升装置及发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银行卡、身份证卡的发卡都在向智能化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自动发卡设备,其中,卡片的送料机构作为送卡环节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主要作用是将卡片分离、然后拉开卡片间的距离。而市场上的卡片送料机构通常采用的是由一组搓轮把卡片放置到中转仓后通过运输皮带摩擦分离卡片,卡片进入运输皮带经过一组轴承整形后进入第二条线速度较快的皮带拉开卡片之间的距离,整个送卡过程中卡片的一直相对皮带的护边摩擦,由于卡片从中转仓出卡后往往是一次性发出几张叠在一起的卡,两条线速度不一样的运输皮带也会导致卡片之间相互摩擦,从而导致卡片摩擦受损,降低了卡片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及其顶升控制方法、发卡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包括: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并排套接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上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轮上具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将所述第二凸轮划分为顶起区域和下降区域;

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转动轴以及设于转动轴两侧的第一顶升单元和第二顶升单元;

所述第一顶升单元和/或所述第二顶升单元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并排套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摆臂伸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一滚动轮组,所述第一摆臂背离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顶升轮,所述第二摆臂伸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二滚动轮组,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二顶升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滚轮组相接触,且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滚轮组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三凸起部形成第二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介于30°~50°之间,所述第二夹角介于120°~150°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摆臂位于所述第二摆臂的内侧,所述第一摆臂伸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下方,所述第二摆臂伸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上方,所述第二摆臂背离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摆臂的前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动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于所述第一摆臂伸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滚动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滚动轮组件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设于所述第二摆臂伸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滚动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中部均设有用于与所述转动轴相套接的开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摆臂远离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顶升轮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柱上;

所述第二摆臂背离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顶升轮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柱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进行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卡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顶升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利用传动轴驱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进行转动,并在第一凸轮上设置第一凸起部以及在第二凸轮上设置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之后再将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伸向传动轴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滚动轮组和第二滚动轮组,通过驱动传动轴以使第一滚动轮组和第二滚动轮组交替地与第一凸轮以及第二凸轮上的顶起区域和下降区域相接触,可以控制连接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远离传动轴一端的第一顶升轮和第二顶升轮的升起或下降,从而可以将卡片一张一张地送出,并能保持卡片之间保持一定间距,而卡片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相互摩擦,避免存在卡片摩擦受损的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顶升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顶升装置中第一顶升单元和第二顶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顶升装置中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顶升装置中第二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顶升装置中第一顶升轮和第二顶升轮处于顶升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顶升装置中第一顶升轮与第二顶升轮之间具有高度差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顶升装置中第一顶升轮和第二顶升轮处于下降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顶升装置中安装动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传动轴;20、第一凸轮;20a、第一凸起部;30、第二凸轮;30a、第二凸起部;30b、第三凸起部;40、顶升组件;41、转动轴;42、第一顶升单元;421、第一摆臂;422、第二摆臂;43、第二顶升单元;50、第一滚动轮组件;51、第一滚轮;60、第二滚动轮组件;61、第二滚轮;70、第一顶升轮;80、第二顶升轮;90、动力件;A、下降区域;B、顶起区域;a、第一夹角;b、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请参照图1至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包括传动轴10以及顶升组件40。

具体而言,传动轴10的两端均并排套接有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30,第一凸轮20上具有第一凸起部20a,第二凸轮30上具有第二凸起部30a和第三凸起部30b,第二凸起部30a和第三凸起部30b将第二凸轮30划分为顶起区域B和下降区域A。顶升组件40包括转动轴41以及设于转动轴41两侧的第一顶升单元42和第二顶升单元43;第一顶升单元42和/或第二顶升单元43包括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并排套接在转动轴41上,第一摆臂421伸向传动轴10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凸轮30滚动接触的第一滚动轮组,第一摆臂421背离传动轴10的一端设有第一顶升轮70,第二摆臂422伸向传动轴1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凸轮20滚动接触的第二滚动轮组,第二摆臂422远离传动轴10的一端设有第二顶升轮80。

示例性地,传动轴10的驱动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动力部件进行驱动,对此不作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凸轮30上设置第二凸起部30a和第三凸起部30b,并由第二凸起部30a和第三凸起部30b将第二凸划分为顶起区域B和下降区域A,由于连接在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上的第一滚动轮组和第二滚动轮组分别与第二凸轮30和第一凸轮20滚动接触,以使得第二凸轮30在传动轴10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第一滚动轮组件50和第二滚动组件60交替地与顶起区域B和下降区域A相接触,从而控制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的摆动,以实现驱动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的升降。

上述提及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为此,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顶升单元42和第二顶升单元43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顶升装置,利用传动轴10驱动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30进行转动,并在第一凸轮20上设置第一凸起部20a以及在第二凸轮30上设置第二凸起部30a和第三凸起部30b,之后再将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伸向传动轴10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滚动轮组件50和第二滚动轮组件60,通过驱动传动轴10以使第一滚动轮组件50和第二滚动轮组件60交替地与第一凸轮20以及第二凸轮30上的顶起区域B和下降区域A相接触,可以控制连接在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远离传动轴10一端的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的升起或下降,从而可以将卡片一张一张地送出,并能保持卡片之间保持一定间距,而卡片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相互摩擦,避免存在卡片摩擦受损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凸起部30a与第一滚动轮组件50相接触,且第三凸起部30b与第二滚动轮组件60相接触的情况下,第一凸起部20a与第二凸起部30a形成有第一夹角a,第一凸起部20a与第三凸起部30b形成第二夹角b。

其中,第一夹角a介于30°~50°之间,第二夹角b介于120°~150°之间。

示例性地,基于将第一夹角a和第二夹角b的角度设于上述范围,是为了进一步使得通过驱动传动轴10驱动第一滚动轮组件50和第二滚动轮组件60交替地与第一凸轮20以及第二凸轮30上的顶起区域B和下降区域A相接触,可以控制连接在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远离传动轴10一端的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的升起或下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421位于第二摆臂422的内侧,第一摆臂421伸向传动轴10的一端位于第二凸轮30的下方,第二摆臂422伸向传动轴10的一端位于第二凸轮30的上方,第二摆臂422背离传动轴10的一端位于第一摆臂421的前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51,第一滚轮51设于第一摆臂421伸向传动轴10的一端,第一主滚轮51与第二凸轮30滚动接触。

对应地,第二滚动轮组件60包括第二滚轮61,第二滚轮61设于第二摆臂422伸向传动轴10的一端,第二主滚轮61与第一凸轮20滚动接触。

示例性地,第一滚动轮组件由第一滚轮51组成,且第一滚轮51与第二凸轮30滚动接触;并且第二滚动轮组件60由第二滚轮61组成,且第二滚轮61与第一凸轮20滚动接触,由于第一凸轮20上的第一凸起部20a与第二凸轮30上的第二凸起部30a、第三凸起部30b形成错位,以使得传动轴10驱动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30转动时,可以实现控制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处于不同的状态。

为了便于理解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处于不同状态下,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对卡片的作用,下述结合第一滚动轮组件和第二滚动轮组件60与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30的运行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请参照图6,初始送卡时,传动轴10转动,以使得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被带动进行转动,当第一滚轮51与第二凸轮30的顶起区域B的边缘处相接触,第二主滚轮61与第二凸轮30位于顶起区域B的另一侧的边缘处相接触时,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上升,以使得卡片落在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上,由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共同对卡片进行顶起。

请参照图7,初始放卡时,传动轴10转动,以使得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被带动进行转动,当第一滚轮51与第二凸轮30的下降区域A相接触,第二主滚轮61与第二凸轮30的顶起区域B相接触时,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下降,此时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进入吸卡传送组件的下方,以使得卡片平稳地放置到吸卡传送组件上。

请参照图8,在松开的过程中,第一滚轮51处于与第二凸轮30的顶起区域B相接触时,第一顶升轮70始终保持在顶起状态对最下层的卡片进行顶起,而当第二主滚轮61处于与第二凸轮30的下降区域A相接触时,第二顶升轮80继续向上升起,以使得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得最下层的卡片沿第一顶升轮70方向过渡,并让最下层卡片的后端从第二顶升轮80脱离,进而让前、后卡片之间存在过渡,因此,吸卡传送组件可以将前一张卡片先运输出去,而两张卡片之间不会产生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处于不同状态时,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其中,弹性件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现在技术中的其他弹性部件,对此不作限定。由于在驱动传动轴10进行高速旋转时,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无法仅通过重力来实现动作,因此,在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之间设置的弹性件能够始终对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之间施加作用力,以使得能够完成对产卡片的顶升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的中部均设有用于与转动轴41相套接的开孔。如此,利用开设在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中部的开孔与转动轴41进行套接,以使得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能够相对于转动轴41进行摆动,从而带动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同步顶起或下降,以使卡片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相互摩擦,不会存在卡片摩擦受损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421远离传动轴10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安装有第一安装柱,第一顶升轮70固定在第一安装柱上;第二摆臂422背离传动轴10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安装有第二安装柱,第二顶升轮80固定在第二安装柱上。

示例性地,在第一摆臂421远离传动轴10的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孔,并在第一安装孔处安装有第一安装柱,之后再将第一顶升轮70安装在第一安装柱上,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顶升轮70的快速安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同样地,在第二摆臂422远离传动轴10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并在第二安装孔处安装第二安装柱,之后再将第二顶升轮80安装在第二安装柱上。

参照图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动力件90,动力件90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轴10的一端相连,用于驱动传动轴10进行转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至少一”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但为了确保传动轴10的同步运转,以驱动设于转动轴41两侧的第一顶升单元42和第二顶升单元43进行同步运转,避免产生速差而影响对卡片的顶升。为此,动力件90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传动轴10的两端相连,并且两个动力件90属于相同规格,具有相同的转速。另外,动力件90可以是电机,也可以其他的动力部件,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利用动力件90驱动转动进行转动,以使得连接在转动轴41两侧的第一顶升单元42和第二顶升单元43中的第一摆臂421和第二摆臂422进行同步的摆动,进而控制第一顶升轮70和第二顶升轮80的同步顶起或下降,以使卡片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相互摩擦,不会存在卡片摩擦受损的情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卡设备,该发卡设备包括上述的顶升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卡设备,采用上述顶升装置,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顶升装置一致,在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可周转钢管柱泵送顶升设备及顶升接口施工方法
  • 一种用于飞机机身顶升的千斤顶装置
  • 一种同步顶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一种顶升装置
  • 一种AGV顶升装置
  • 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及顶升施工方法
  • 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及顶升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9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