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工艺,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系统主要是排放发动机工作所排出的废气,同时使排出的废气污染减小,噪音减小。汽车排气系统主要用于轻型车、微型车和客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排气系统的热端连接管上会焊接安装多种传感器,多种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系统及尾气情况,因此传感器的安装品质对提高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减少大气污染、驾乘舒适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热端连接管包括若干个金属管构成,在加工制造时,需要将若干个金属管焊接,金属管包括直管和弧形弯管,在焊接时需要对金属管进行定位,现有的焊接方式为,将若干个待焊接的金属管放置在操作台上,随后操作人员一只手持焊接设备,另一只手对待焊接的金属管进行定位,随后便开始焊接,这种焊接方式一方面,两个相邻待焊接的金属焊由于是通过人手定位,使其定位效果不佳,导致焊接质量不好;另一方面,同时每一次对其定位,操作人员都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再一方面,在对大批量的金属管进行焊接加工时,由于操作人员的体力下降,使其加工的效率大幅度降低。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通过两个焊接单元对热端连接管组件进行焊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两个待焊接件放置在各焊接单元上;

2)将两个待焊接件通过焊接单元的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定位;

3)通过从动旋转单元对夹持机构进行第一次转动调节;

4)待第一次转动调节完毕后,通过主动旋转单元带动从动旋转单元转动,从而对夹持机构进行第二次转动调节;

5)第二次调节完成后,通过驱动单元调节两个焊接单元之间的间距, 从而将两个焊接件的焊接点对齐;

6)操作人员手持焊接设备对其进行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其特征是,还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撑脚,各所述焊接单元均设置在操作台上。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夹持块和第二弧形夹持块,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与所述第二弧形夹持块分别可拆卸的与各连接杆连接,各所述连接杆通过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调节第一弧形夹持块和第二弧形夹持块之间的间距调节。

作为优选,各所述连接管分别设置在主调节座和副调节座上,所述主调节座的一侧通过主连接套套设在主运动杆上, 所述主调节座的另一侧通过主导向套可滑动的套设在副运动杆上,并用于对副运动杆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的一侧设置有副导向套,所述副导向套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主运动杆上,并用于对所述主运动杆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副连接套,所述副连接套套设在所述副运动杆上;

所述主运动杆和所述副运动杆通过所述动力源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源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安装座的下端,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开设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长条形开口可活动的穿过所述安装座,并与所述主运动杆连接且用于驱动主运动杆运动;

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的设置有齿盘,所述齿盘位于所述主运动杆和所述副运动杆之间,所述主运动杆和所述副运动杆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齿盘啮合使用的齿条。

作为优选,所述主运动杆和所述副运动杆的上端均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副导向套和所述主导向套分别通过各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副运动杆和所述主运动杆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副运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柱上,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均与连接架连接;

所述从动旋转单元包括动力安装箱体,所述动力安装箱体内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卡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动力安装箱体,并与所述连接架的外侧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下端可转动的与主动旋转单元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旋转单元包括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可转动的向上延伸出驱动箱体,并与所述动力安装箱体的下端连接,用于驱动动力安装箱体转动,所述驱动箱体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操作台上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的位移气缸,各所述位移气缸的输出端与各所述驱动箱体的外侧连接,并用于驱动各所述驱动箱体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两个待焊接件通过焊接单元的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定位,并且通过从动旋转单元、主动旋转单元和驱动单元相互配合对两个待焊接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不仅提高了定位效果、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焊接效率,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易损坏和便于操作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持机构、从动旋转单元和主动旋转单元等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夹持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夹持机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

实施例

一种热端连接管组件焊接工艺,通过两个焊接单元1对热端连接管组件进行焊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两个待焊接件放置在各焊接单元1上;

2)将两个待焊接件通过焊接单元1的夹持机构2进行夹持定位;

3)通过从动旋转单元3对夹持机构2进行第一次转动调节;

4)待第一次转动调节完毕后,通过主动旋转单元5带动从动旋转单元3转动,从而对夹持机构进行第二次转动调节;

5)第二次调节完成后,通过驱动单元6调节两个焊接单元1之间的间距, 从而将两个焊接件的焊接点对齐;

6)操作人员手持焊接设备对其进行焊接。

实施例2

1)将两个待焊接件放置在各焊接单元1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台7,所述操作台7包括台面8,所述台面8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撑脚9,各所述焊接单元1均设置在操作台7上。

2)将两个待焊接件通过焊接单元1的夹持机构2进行夹持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弧形夹持块10和第二弧形夹持块11,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10与所述第二弧形夹持块11分别可拆卸的与各连接杆12连接,各所述连接杆12通过动力源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源13用于驱动调节第一弧形夹持块10和第二弧形夹持块11之间的间距调节。

各所述连接管分别设置在主调节座15和副调节座16上,所述主调节座15的一侧通过主连接套17套设在主运动杆18上, 所述主调节座15的另一侧通过主导向套19可滑动的套设在副运动杆20上,并用于对副运动杆20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16的一侧设置有副导向套21,所述副导向套21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主运动杆18上,并用于对所述主运动杆18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16的另一侧设置有副连接套22,所述副连接套22套设在所述副运动杆20上;

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通过所述动力源13驱动。

3)通过从动旋转单元3对夹持机构2进行第一次转动调节;

4)待第一次转动调节完毕后,通过主动旋转单元5带动从动旋转单元3转动,从而对夹持机构进行第二次转动调节;

5)第二次调节完成后,通过驱动单元6调节两个焊接单元1之间的间距, 从而将两个焊接件的焊接点对齐;

6)操作人员手持焊接设备对其进行焊接。

实施例3

1)将两个待焊接件放置在各焊接单元1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台7,所述操作台7包括台面8,所述台面8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撑脚9,各所述焊接单元1均设置在操作台7上。

2)将两个待焊接件通过焊接单元1的夹持机构2进行夹持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弧形夹持块10和第二弧形夹持块11,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10与所述第二弧形夹持块11分别可拆卸的与各连接杆12连接,各所述连接杆12通过动力源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源13用于驱动调节第一弧形夹持块10和第二弧形夹持块11之间的间距调节。

各所述连接管分别设置在主调节座15和副调节座16上,所述主调节座15的一侧通过主连接套17套设在主运动杆18上, 所述主调节座15的另一侧通过主导向套19可滑动的套设在副运动杆20上,并用于对副运动杆20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16的一侧设置有副导向套21,所述副导向套21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主运动杆18上,并用于对所述主运动杆18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16的另一侧设置有副连接套22,所述副连接套22套设在所述副运动杆20上;

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通过所述动力源13驱动。所述动力源13包括驱动气缸27,所述驱动气缸27设置在安装座26的下端,所述驱动气缸27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件28,所述连接件28通过开设在所述安装座26上的长条形开口29可活动的穿过所述安装座26,并与所述主运动杆18连接且用于驱动主运动杆18运动;

所述安装座26上可转动的设置有齿盘30,所述齿盘30位于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之间,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齿盘30啮合使用的齿条31。

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的上端均设置有导向槽32,所述副导向套21和所述主导向套19分别通过各所述导向槽32与所述副运动杆20和所述主运动杆18滑动连接。

所述副运动杆20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33,所述导向件33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柱35上,所述导向柱35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6上。

所述安装座26的两侧均与连接架36连接;

3)通过从动旋转单元3对夹持机构2进行第一次转动调节;

4)待第一次转动调节完毕后,通过主动旋转单元5带动从动旋转单元3转动,从而对夹持机构进行第二次转动调节;

5)第二次调节完成后,通过驱动单元6调节两个焊接单元1之间的间距, 从而将两个焊接件的焊接点对齐;

6)操作人员手持焊接设备对其进行焊接。

实施例4

1)将两个待焊接件放置在各焊接单元1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台7,所述操作台7包括台面8,所述台面8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撑脚9,各所述焊接单元1均设置在操作台7上。

2)将两个待焊接件通过焊接单元1的夹持机构2进行夹持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弧形夹持块10和第二弧形夹持块11,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10与所述第二弧形夹持块11分别可拆卸的与各连接杆12连接,各所述连接杆12通过动力源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源13用于驱动调节第一弧形夹持块10和第二弧形夹持块11之间的间距调节。

各所述连接管分别设置在主调节座15和副调节座16上,所述主调节座15的一侧通过主连接套17套设在主运动杆18上, 所述主调节座15的另一侧通过主导向套19可滑动的套设在副运动杆20上,并用于对副运动杆20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16的一侧设置有副导向套21,所述副导向套21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主运动杆18上,并用于对所述主运动杆18进行导向,所述副调节座16的另一侧设置有副连接套22,所述副连接套22套设在所述副运动杆20上;

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通过所述动力源13驱动。所述动力源13包括驱动气缸27,所述驱动气缸27设置在安装座26的下端,所述驱动气缸27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件28,所述连接件28通过开设在所述安装座26上的长条形开口29可活动的穿过所述安装座26,并与所述主运动杆18连接且用于驱动主运动杆18运动;

所述安装座26上可转动的设置有齿盘30,所述齿盘30位于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之间,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齿盘30啮合使用的齿条31。

所述主运动杆18和所述副运动杆20的上端均设置有导向槽32,所述副导向套21和所述主导向套19分别通过各所述导向槽32与所述副运动杆20和所述主运动杆18滑动连接。

所述副运动杆20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33,所述导向件33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柱35上,所述导向柱35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6上。

所述安装座26的两侧均与连接架36连接;

3)通过从动旋转单元3对夹持机构2进行第一次转动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旋转单元3包括动力安装箱体37,所述动力安装箱体37内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卡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动力安装箱体37,并与所述连接架36的外侧连接,所述连接架36的下端可转动的与主动旋转单元5转动连接。

4)待第一次转动调节完毕后,通过主动旋转单元5带动从动旋转单元3转动,从而对夹持机构进行第二次转动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旋转单元5包括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可转动的向上延伸出驱动箱体38,并与所述动力安装箱体37的下端连接,用于驱动动力安装箱体37转动,所述驱动箱体38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7上,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6在所述操作台7上移动。

5)第二次调节完成后,通过驱动单元6调节两个焊接单元1之间的间距, 从而将两个焊接件的焊接点对齐;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6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台7上的位移气缸39,各所述位移气缸39的输出端与各所述驱动箱体38的外侧连接,并用于驱动各所述驱动箱体38移动。

6)操作人员手持焊接设备对其进行焊接。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