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及检查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及检查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及检查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工程不断完善,在市政工程设施中,排水管道能够有效的排出城市雨污水,防止城市出现内涝问题,有利于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目前的排水管道一般每隔一段会设置一个检查井,以便于排水管道的安装、堵塞清理及维护。城市雨污水包括雨水和污水,雨水排放至河道,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为了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及处理成本,雨污水分流的必要性正逐步凸显。

虽然新建排水管道都采用的雨污分流的方式,但是大量的老旧小区、城区仍然存在着合流管道。现有技术中,通常对具有改造条件的区域采用分流改造的方式,重建排水管道;对于不具有改造条件的区域主要采用截流井改造的方式,但是传统的截流井会导致大量的雨水倒灌至污水管道,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及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及检查井,以对雨污水进行分流,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及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应用于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

隔离墙体,位于所述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底部;

浮动组件,位于所述隔离墙体的一侧,所述浮动组件漂浮于所述雨污水检查井内的雨污水表面;

排放控制闸门,位于所述隔离墙体的另一侧;

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浮动组件及所述排放控制闸门连接,以使所述浮动组件带动所述排放控制闸门运动;

滑动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浮动组件及所述排放控制闸门的上方,所述滑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牵引组件。

可选地,所述排放控制闸门包括用于控制污水排放的第一闸门和用于控制雨水排放的第二闸门。

可选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闸门连接的第一牵引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闸门连接的第二牵引部。

可选地,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滑轮组,所述支撑部连接至所述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侧壁,所述滑轮组套设于所述支撑部上。

可选地,所述隔离墙体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凹槽,以使所述雨污水检查井内的雨污水能够在所述隔离墙体的两侧之间流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井体机构、管道安装孔、井盖、篦子以及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污水分流装置;

所述井体机构内形成有井体空间,所述雨污水分流装置的隔离墙体将所述井体空间分割为水平分布的第一井体空间和第二井体空间,所述雨污水分流装置的滑动支撑组件连接至所述井体空间的侧壁;

所述第二井体空间位于所述井盖的下方,所述管道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井体空间的侧壁,所述雨污水分流装置的排放控制闸门位于所述第二井体空间内;

所述第一井体空间位于所述篦子的下方,所述雨污水分流装置的浮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井体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隔离墙体的顶面与所述井体机构之间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雨污水分流装置的牵引组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分别连接至所述浮动组件及所述排放控制闸门;

所述隔离墙体的第一凹槽与所述井体空间的底面形成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井体空间与所述第一井体空间。

可选地,所述管道安装孔包括用于安装进水管的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污水排放管的第二安装孔以及用于安装雨水排放管的第三安装孔;

所述进水管、所述污水排放管和所述雨水排放管分别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排放控制闸门能够盖合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以控制雨污水的排放。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开口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和所述第三开口的高度分别为所述进水管、所述污水排放管和所述雨水排放管与所述井体空间底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当第一水位线的高度H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高度H1时,所述第二开口完全打开;

当所述第一水位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高度H2时,所述第三开口完全打开,且所述第二开口完全被所述排放控制闸门盖合;

当所述第一水位线的高度介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H1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之间H2时,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部分或完全打开;

其中,所述第一水位线的高度H为所述第一井体空间内的雨污水水位线与所述第一井体空间底面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提供的雨污水分流装置及检查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雨污水分流装置包括隔离墙体、浮动组件、排放控制闸门、牵引组件和滑动支撑组件,牵引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排放控制闸门和浮动组件连接,滑动支撑组件能够支撑牵引组件,使得排放控制闸门能够跟随浮动组件运动;本申请的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井体机构、管道机构以及上述雨污水分流装置,雨污水分流装置的隔离墙体将井体空间隔离为第一井体空间和第二井体空间,当第一水位线的高度H低于第一预设高度H1时,进水管的第一开口完全打开,使污水井经进水管流出,当H大于第二预设高度H2时,雨水排放管的第三开口完全打开,并且第一开口完全被排放控制闸门盖合,使雨水经雨水排放管排出,实现了雨污水的自动分流,避免了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进入河道的问题,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和成本,保护了水环境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雨污水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所示的雨污水分流装置中隔离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所示的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俯视图。

图5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第一水位线的高度小于H1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第一水位线的高度大于H2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雨污水分流装置;11、隔离墙体;111、第一凹槽;112、第三通孔;113、第四通孔;12、浮动组件;13、排放控制闸门;131、第一闸门;132、第二闸门;14、牵引组件;141、第一牵引部;142、第二牵引部;15、滑动支撑组件;151、支撑部;1511、第一支撑轴;1512、第二支撑轴;1513、第三支撑轴;152、滑轮组;1521、第一滑轮;1522、第二滑轮;1523、第三滑轮;2、井体机构;21、井体空间;211、第一井体空间;212、第二井体空间;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3、管道安装孔;3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33、第三安装孔;4、井盖;5、篦子;61、进水管;611、第一开口;62、污水排放管;621第二开口;63、雨水排放管;631、第三开口;64、第一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案结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1,适用于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中,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雨污水分流装置包括隔离墙体11、浮动组件12、排放控制闸门13、牵引组件14和滑动支撑组件15。

隔离墙体11设置在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底部,浮动组件12设置在隔离墙体11的一侧,浮动组件12能够跟随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中的雨污水水位线上下运动,排放控制闸门13设置在隔离墙体11的另一侧,牵引组件14的两端分别与浮动组件12和排放控制闸门13连接,使得浮动组件12能够通过牵引组件14带动排放控制闸门13运动,滑动支撑组件15位于浮动组件12及排放控制闸门13的上方,牵引组件14位于滑动支撑组件15上,使得滑动支撑组件15能够支撑牵引组件14。当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中的雨污水水位线上、下移动时,位于雨污水表面的浮动组件12随着雨污水水位线上、下运动,并通过牵引组件14及滑动支撑组件15带动排放控制闸门13沿下、上方向运动。

排放控制闸门13包括第一闸门131和第二闸门132,雨污水检查井中的雨污水包括雨水和污水,第一闸门131用于控制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中的污水的排放,第二闸门132用于控制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中的雨水的排放。可选地,第一闸门131和第二闸门132均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闸门131能够完全盖合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中的污水排放管,以控制污水的排放,第二闸门132能够完全盖合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中的雨水排放管,以控制雨水的排放;进一步地,第一闸门131的底面与第二闸门132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牵引组件14包括第一牵引部141和第二牵引部142,第一牵引部141的两端分别与浮动组件12和第一闸门131连接,第二牵引部141的两端分别与浮动组件12和第二闸门132连接。可选地,第一牵引部141和第二牵引部142均为钢索,并且,第一牵引部141和第二牵引部142一端均与浮动组件12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闸门131和第二闸门132固定连接;浮动组件12为浮球,能够浮于雨污水的表面,且浮动组件12的质量大于第一闸门131与第二闸门132的质量和,以使浮动组件12能够通过牵引组件14带动第一闸门131和第二闸门132运动。

滑动支撑组件15包括支撑部151和滑轮组152,支撑部151连接至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侧壁,滑轮组152套设于支撑部151上,支撑部151能够为滑轮组152提供支撑,牵引组件14设置在滑轮组152的表面上,通过滑轮组152为牵引组件14提供支撑的同时,使牵引组件14能够带动滑轮组152绕支撑部151转动,当牵引组件14沿其延伸方向发生移动时,滑轮组152发生转动能够降低摩擦力,以提高牵引组件14的传动效果。

在可选实施例中,支撑部151包括第一支撑轴1511、第二支撑轴1512和第三支撑轴1513,滑轮组152包括第一滑轮1521、第二滑轮1522和第三滑轮1523,第一滑轮1521、第二滑轮1522和第三滑轮1523分别套设于第一支撑轴1511、第二支撑轴1512和第三支撑轴1513上。第一牵引部141依次经浮动组件12、第一滑轮1521、第二滑轮1522与第一闸门131连接,第二牵引部142依次经浮动组件12、第一滑轮1521、第二滑轮1522、第三滑轮1523与第二闸门132连接。

隔离墙体11设置在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底部,隔离墙体11的结构和尺寸与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结构和尺寸相适配,参照图2,隔离墙体1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111贯穿隔离墙体11,以使隔离墙体11两侧的空间连通,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内的雨污水能够通过第一凹槽111在隔离墙体11的两侧之间流通。可选地,第一凹槽1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一凹槽111可以为矩形凹槽、扇形凹槽,或者其他可被接受的结构的凹槽,本实施例并非以此为限。

使用时,将雨污水分流装置1置于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内,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内的雨污水能够通过第一凹槽111在隔离墙体11的两侧之间流通,当浮动组件12所在一侧的雨污水水位线发生变化时,浮动组件12能够跟随雨污水水位线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通过牵引组件14,使排放控制闸门13能够沿垂直方向下、上移动。当在雨天时,浮动组件12所在一侧的雨污水水位线快速升高,浮动组件12向上运动,使排放控制闸门13能够控制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雨水排放管打开,污水排放管关闭,使得雨水能够通过雨水排放管排出,当降雨结束后,浮动组件12所在一侧的雨污水水位线持续下降,浮动组件12向下运动,使排放控制闸门13能够控制污水排放管打开,使得污水以及剩余的雨水能够通过污水排放管排出。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雨污水分流装置1通过第一凹槽111使隔离墙体11两侧的空间连通,通过浮动组件12带动排放控制闸门13,实现了雨污水的自动分流,使雨水能够通过雨水排放管排出,污水能够通过污水排放管排出,避免了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进入河道的问题,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负担和成本,保护了水环境安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用于对雨污水中的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井体机构2、管道安装孔3、篦子5、井盖4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任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1。

井体机构2内形成有井体空间21,雨污水分流装置1设置在井体空间21中,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隔离墙体11将井体空间21分割为第二井体空间212和第一井体空间211,第二井体空间212和第一井体空间211沿水平方向分布,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滑动支撑组件15连接至井体空间21的侧壁;第二井体空间212位于井盖4的下方,管道安装孔3位于第二井体空间212的侧壁,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排放控制闸门13位于第二井体空间212内,第一井体空间211位于篦子5的下方,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浮动组件12位于第一井体空间内。

井体机构2的顶壁设置有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篦子5位于第一通孔22的上方,并且能够盖合第一通孔22,雨天时,雨水能够通过篦子5流入第二井体空间212内;井盖4位于第二通孔23的上方,并且能够盖合第二通孔23,通过开合井盖4,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二通孔23对雨污水分流检查井进行清污及检修。

隔离墙体11位于井体空间21的底部,隔离墙体11的底面与井体空间21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且隔离墙体11的顶面与井体机构2之间形成有第三通孔112,第三通孔112位于隔离墙体11的上方,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牵引组件14通过第三通孔112分别连接至浮动组件12及排放控制闸门13。

在可选实施例中,隔离墙体11的材料与井体机构2的材料相同,隔离墙体11的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H2,第二预设高度H2为雨污水分流检查井进行雨水排放时,第一井体空间211中雨污水水位线的预设高度。可选地,隔离墙体11的高度与第二预设高度H2的差值介于10cm~30cm,通过控制隔离墙体11的高度,能够在保证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雨污水分流效果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

隔离墙体11的第一凹槽111与井体空间21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第四通孔113,第四通孔113能够连通第二井体空间212和第一井体空间211,以使雨污水能够在第二井体空间212与第一井体空间211之间流通。可选地,对应于第一凹槽111的数量,第四通孔11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四通孔113于隔离墙体11水平延伸方向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四通孔113可以为矩形通孔、扇形通孔、或其他可被接受的结构的通孔。

管道安装孔3包括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32和第三安装孔33;第一安装孔31用于安装进水管61,进水管与用户侧连通以输送用户侧的污水或雨水;第二安装孔32用于安装污水排放管62,污水排放管62用于排放经进水管61流入的污水,或者经篦子5流入的少量雨水;第三安装孔33用于安装雨水排放管63,雨水排放管63用于排放经篦子5流入的雨水。进水管61、污水排放管62和雨水排放管63分别具有第一开口611、第二开口621和第三开口631,第一开口611、第二开口621和第三开口631均位于第二井体空间212的侧壁,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排放控制闸门13能够盖合第二开口621和第三开口631,从而控制雨水和污水的排放。可选地,排放控制闸门13中的第一闸门131能够盖合第二开口621,以控制污水的排放,第二闸门132能够盖合第三开口631,以控制雨水的排放。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开口611的高度与第二开口621的高度相同,第三开口631的高度大于第一开口611的高度,其中,第一开口611的高度、第二开口621的高度、第三开口631的高度分别为第一开口611的轴线、第二开口621的轴线、第三开口631的轴线与井体空间2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三开口631的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H2,能够保证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雨污水分流效果。

滑动支撑组件15中的支撑部151连接至井体空间21的侧壁,滑轮组152套设于支撑部151上,支撑部151与滑轮组152之间滑动连接。可选地,支撑部151的第一支撑轴1511位于浮动组件12的上方,第二支撑轴1512位于第二开口621的上方,第三支撑轴1513位于第三开口631的上方,第一滑轮1521、第二滑轮1522和第三滑轮1523分别套设于第一支撑轴1511、第二支撑轴1512和第三支撑轴1513上,雨污水分流装置1的第一牵引部141通过第一滑轮1521、第二滑轮1522将第一闸门131与浮动组件12连接,第二牵引部142通过第一滑轮1521、第二滑轮1522、第三滑轮1523将第二闸门132与浮动组件12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一牵引部141的长度及第二牵引部142的长度由第一约束条件确定,第一约束条件为:当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高度H1时,第二开口621完全打开;当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高度H2时,第三开口631完全打开,第二开口621完全被第一闸门131盖合;当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介于第一预设高度H1与第二预设高度H2之间时,第二开口621与第三开口631中的至少一个部分或完全打开;其中,将第一井体空间211中的雨污水水位线记为第一水位线64,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为第一井体空间211内的雨污水水位线与第一井体空间211底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在雨天时,由于雨水累积,第一井体空间211中的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大于第二预设高度H2,此时,第三开口631打开以排放雨水,第二开口621完全被第一闸门131盖合以防止雨水流入污水排放管62;当降雨结束后,由于第二开口621与第三开口631中的至少一个部分或完全打开,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持续下降;当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小于第一预设高度H1时,第二开口621完全打开,使得雨污水能够通过污水排放管62排出,并且此时由于H较小,能够保证雨污水不会从雨水排放管63流出。

本实施例中,隔离墙体11与井体空间21底面之间形成的第四通孔113的总横截面积S由第二约束条件确定,第二约束条件为:当第一井体空间211的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与隔离墙体11的高度相同时,无降雨的情况下,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下降至第一预设高度H1的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间T1;在雨天时,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H自第一预设高度H1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H2的时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间T2。通过控制第四通孔113的总面积,以控制雨污水在第四通孔113中的流量,能够保证在雨天时,第一井体空间211中的雨水及时通过雨水排放管63排出,避免大量的雨水通过污水排放管流入污水处理厂,降雨结束后,第一井体空间211中剩余的雨水及时通过雨水排放管63和污水排放管62排出,以减少雨水的沉积。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为20min~40min,第二预设时间T2可以为30min~60min。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第四通孔113的总横截面积可以根据集水流量Q

在可选实施例中,对应条件下的雨污水的体积V可以根据相应的第一井体空间211中第一水位线64的高度、第一井体空间211的结构尺寸直接计算得到,集水流量Qs(L/s)的公式为:Qs=qΨF,其中,q(L/hm

具体地,汇水面积F为雨水流向同一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收雨面积,可以根据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地形,确定汇水边界线位置,以计算汇水面积F;或者可以根据该排水系统设计时划分的汇水面积以查询确认汇水面积F。污水设计流量Q

本实施例的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实施例一的雨污水分流装置1,因此同样具有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约束条件控制牵引部14的长度,根据第二约束条件控制第四通孔113的总横截面积S,能够保证在雨天时雨水及时从雨水排放管排出,降雨停止时,剩余的雨水能够及时从雨水排放管或污水排放管排出,晴天时,污水从污水排放管排出,提高了雨污水分流检查井的雨污水分流效果,避免了雨水于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内长时间沉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改变或组合。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分类

0612011654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