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5:50


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通道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尤其是涉及带有VESA(Video ElectronicsStandards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的DisplayPort(DP,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标准)、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标准)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用以驱动液晶、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显示终端进行多通道显示的过程中,常常会因各通道的物理层受到干扰,而造成工作频点抖动等工作不稳定状况,进而造成显示终端显示时出现图像抖动等不良显示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多通道传输数据时出现的物理层工作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一种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控制端和被控端,所述被控端通过多通道对外传输数据,所述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由所述控制端执行,所述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包括:

根据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发送所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至所述被控端;

接收所述被控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

重置所述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并发送所述数据帧至所述被控端,以使所述被控端调整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通道的物理层频点状况、链路训练状况以及误码率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包括分层参数选择字段、分层调整优先级字段、分层物理层调整策略字段以及分层物理层结构确定字段;

所述分层参数选择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的物理层运行参数,所述物理层运行参数包括频点特征值抖动范围、频点串扰引起的物理层抖动、链路训练失败率以及误码率;

所述分层调整优先级字段用于定义物理层分层调整的优先级,所述物理层分层调整的优先级与所述物理层运行参数相互关联;

所述分层物理层调整策略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的物理层频点的调整策略;

所述分层物理层结构确认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的物理层频点调整策略的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重置所述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并发送所述数据帧至所述被控端,以使所述被控端调整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的步骤之前,所述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通道的数据配置,确定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并发送所述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至所述被控端;

接收所述被控端的第二反馈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至所述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包括实际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通道的数据配置,确定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的步骤包括:

通过动态检测各通道中数据的传输状况,确定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包括数据重排指示字段、数据重排方式字段、数据额外时延插入字段以及数据重排反馈字段;

所述数据重排指示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是否需要数据重排;

所述数据重排方式字段用于定义数据重排策略,所述数据重排策略与各通道数据的传输状况相互关联;

所述数据额外时延插入字段用于定义不同通道在进行数据重排之后是否需要插入额外的时延以及额外时延数值;

所述数据重排反馈字段用于定义数据重排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重排策略包括合并和标记各通道的重复数据、压缩和标记各通道的非重复数据、拆分和标记不同链路速率下的数据、各通道数据的并行重排和串行重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所述被控端的第二反馈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至所述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的步骤之后,所述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还包括:

获取时延匹配标识参数;

根据所述时延匹配标识参数,确定额外时延数值;

发送所述额外时延数值至所述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时延匹配确认字段,以及所述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中的所述数据额外时延插入字段。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控制端和被控端,所述被控端通过多通道对外传输数据,所述控制端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发送所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至所述被控端;

接收所述被控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

重置所述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并发送所述数据帧至所述被控端,以使所述被控端调整多通道数据。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上述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在被控端通过多通道对外传输数据前,控制端首先根据当前物理层配置确定出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将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发送给被控端,根据被控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得到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并将第一反馈信息发送至数据帧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最后重置数据帧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将数据帧发送至被控端,被控端根据新的数据帧结构调整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即实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调整,确保物理层的工作稳定性,并基于调整后的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对外传输数据,解决了因物理层受干扰而导致的工作不稳定,进而引起的显示终端显示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图5分别为数据重排方式的三种示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目前,当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完数据之后,可以采用多通道对外传输数据至显示终端实现显示。通过多通道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各个通道的物理层易受到干扰,因此会导致各通道物理层工作不稳定,例如出现频点抖动等问题,进而导致显示终端显示画面时出现抖动。以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为例,在支持多通道显示时,因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采用的视频图像处理IP核会对多通道物理层产生干扰,进而导致工作频点扰动,造成显示时图像发生抖动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系统。其中,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控制端和被控端,控制端用于配置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的各类参数、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处理和控制、实现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的信号交互的控制等,被控端用于通过多通道对外传输数据。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由控制端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根据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发送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至被控端。

步骤S30、接收被控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并发送第一反馈信息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第一反馈信息包括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

步骤S50、重置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并发送数据帧至被控端,以使被控端调整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

上述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在被控端通过多通道对外传输数据前,控制端首先根据当前物理层配置确定出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将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发送给被控端,根据被控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得到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并将第一反馈信息发送至数据帧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最后重置数据帧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将数据帧发送至被控端,被控端根据带有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以及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的新的数据帧结构调整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即实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调整,确保物理层的工作稳定性,并基于调整后的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对外传输数据,解决了因物理层受干扰而导致的工作不稳定,进而引起的显示终端显示不良的问题。

具体地,在步骤S10中,首先获取所有通道数和通道配置,以及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根据各通道当前的物理层配置即可获知当前各通道物理层的运行状况,据此明确多通道物理层调整方向,确定出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将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发送至被控端,以供被控端确认。

在步骤S30中,当被控端获取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后,读取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结合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确认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生成第一反馈信息,将第一反馈信息发回控制端,并将第一反馈信息写入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确认多通道物理层分层。其中数据帧结构为控制端预先设置好的,且在传统的数据帧结构中增设有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该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即为实际的物理层分层调整策略实施指示。

在步骤S50中,在将第一反馈信息写入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确认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之后,重置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确认实施多通道调整,并将新的数据帧结构发送至被控端,被控端基于发送新的数据帧结构对外发送数据,同时实施多通道物理层分层调整,实现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的调整。

其中,本实施例中是在传统的数据帧结构中增设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该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为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之后的多通道调整指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中根据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的步骤包括:根据每个通道的物理层频点状况、链路训练状况以及误码率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其中,每个通道的物理层频点状况可能会出现频点特征值抖动范围过大、与其他通道的频点发生串扰等状况,链路训练状况可以包括链路训练失败率过高的状况,误码率可以包括误码率过高等状况。当确定了通道的上述各类运行状况之后,则可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包括分层参数选择字段、分层调整优先级字段、分层物理层调整策略字段以及分层物理层结构确定字段。

其中,分层参数选择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的物理层运行参数,物理层运行参数包括频点特征值抖动范围、频点串扰引起的物理层抖动、链路训练失败率以及误码率。

分层调整优先级字段用于定义物理层分层调整的优先级,物理层分层调整的优先级与物理层运行参数相互关联,在分层参数选择之后再确定分层调整优先级。例如与其他通道的频点发生串扰时,物理层分层调整的优先级为高;链路训练失败率过高时,物理层分层调整的优先级为中;频点特征值抖动范围过大时,物理层分层调整的优先级为低。

分层物理层调整策略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的物理层频点的调整策略。例如当频点特征值抖动范围过大时,调整策略可以为配置其他的通道所支持的频点;当与其他通道的频点发生串扰时,调整策略可以为配置发生串扰的通道为一个分组,选择频点差异最大频点;当链路训练失败率过高时,调整策略可以为通道上位机重新确认物理通道情况。

分层物理层结构确认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的物理层频点调整策略的标识。即,在分层物理层调整策略确定之后,将对应的策略编号等相关信息写入该字段中。

当将上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发送至被控端时,被控端读取到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中的各个字段,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以及配置信息,生成第一反馈信息发送回控制端,以使控制端将最终确定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发送至数据帧结构中预留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中。

下表为物理层分层调整的具体示例:

表1-4通道的物理层分层调整的具体示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在步骤S50,即重置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并发送数据帧至被控端,以使被控端调整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的步骤之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根据各通道的数据配置,确定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并发送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至被控端。

步骤S41、接收被控端的第二反馈信息,并发送第二反馈信息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第二反馈信息包括实际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信息。

具体地,以传输像素数据为例,在多通道传输像素数据时,往往会出现并行像素数据增加而引起通道堵塞,进而造成在多通道上发送的像素数据不连续而引起图像显示的间断或不连续。并且,因在多通道上发送控制及时序信息时的延时,易造成每个通道上的控制和时序信息相对于像素数据存在随机的时延,进而使控制信息、时序信息以及像素数据之间产生未知的适配,导致图像显示时的颜色不正确、亮度升高或降低、链路训练失败以及图像抖动等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中,除了对多通道物理层分层调整之外,还针对多通道数据进行重排和传输,以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获取各通道当前的数据配置状况,进而获知各通道数据的运行状况,据此明确多通道数据传输调整方向,确定出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并将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发送至被控端,以供被控端确认。当被控端接收到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读取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并结合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确定实际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生成第二反馈信息,再将第二反馈信息发回控制端,并将第二反馈信息写入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该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为实际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调整策略实施指示。

在将第二反馈信息写入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之后,重置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确认实施多通道调整,并将新的数据帧结构发送至被控端,被控端基于发送新的数据帧结构对外发送数据,同时实施多通道物理层分层调整和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调整,实现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的调整。

通过上述步骤对多通道数据进行重排和传输调整,有效控制数据传输时的时延,从而使数据到达多通道的时延能够符合控制和时序信息需求,实现显示终端图像的正常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中根据各通道的数据配置,确定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的步骤包括:通过动态检测各通道中数据的传输状况,确定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其中,各通道中数据的传输状况可能会出现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和不必要的数据、链路速率超出预设阈值等状况。根据各通道数据的传输状况即可确定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包括数据重排指示字段、数据重排方式字段、数据额外时延插入字段以及数据重排反馈字段。

其中,数据重排指示字段用于定义各通道是否需要数据重排。

数据重排方式字段用于定义数据重排策略,数据重排策略与各通道数据的传输状况相互关联。例如当链路速率超出预设阈值时,数据重排策略可以为采用单独方式处理,不进行合并和压缩,且不插入时延;当与其他通道链路速率相同,且检测到有大量的重复数据时,数据重排策略可以为合并和标记重复数据,以及压缩和标记非重复数据,采用与其他通道之间的相对时延+并行重排方式;当其他通道链路速率相同,但调整频点之后链路速率变化时,数据重排策略可以为拆分和标记不同链路速率下的数据,且在其他通道数据之后采用串行连接的方式重排。

数据额外时延插入字段用于定义不同通道在进行数据重排之后是否需要插入额外的时延以及额外时延数值。额外时延的插入可以用于匹配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控制、时序以及数据之间的时延差异,额外时延数值在数据重排之后进行确定,以像素数据为例,重排后间隔的像素点数乘以像素时间即可得到间隔时间,由此确定额外时延数值。

数据重排反馈字段用于定义数据重排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重排策略包括合并和标记各通道的重复数据、压缩和标记各通道的非重复数据、拆分和标记不同链路速率下的数据、各通道数据的并行重排和串行重排。

下表为数据重排和传输调整的一个具体示例:

表2-不同情况下的像素数据的重排和传输调整具体示例

另外,图3-图5为列举的三种重排方式。其中,图3中通道1和4的像素数据串行连接,通道2和3的像素数据并行重排,所有的额外时延为预留部分;图4中所有通道的像素数据均为串行连接,所有的额外时延为预留部分;图5中所有通道的像素数据均为并行重排,所有的额外时延为预留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1,即接收被控端的第二反馈信息,并发送第二反馈信息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的步骤之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2、获取时延匹配标识参数。

步骤S43、根据时延匹配标识参数,确定额外时延数值。

步骤S44、发送额外时延数值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时延匹配确认字段,以及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中的数据额外时延插入字段。

具体地,以像素数据为例,时延匹配标识参数可以包括起始时间、行时间、场时间、结束时间、每行像素数据总数以及每场像素数据总数。确定额外时延时,首先确定每行中像素实际起始时间与系统起始时间之间的时延(按像素时钟计算),并且每行都要确定;同时,在每行结束时,通过修正行同步、行消隐等控制时序信号长度的方式补足时延引起的行时间不足的问题;其次,确定每场中像素实际起始时间与系统每场中像素起始时间的时延(按像素时间计算),并确定每场中像素实际结束时间与系统每场中像素结束时间的时延,通过计算实际每场中总的时延(结束时延差减起始时延差)来修正场同步、场消隐信号,来补足时延引起的场时间不足的问题。

当确定了额外时延数值,则将额外时延数值发送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时延匹配确认字段,以及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指令中的相应字段,由此在后续重置数据帧结构中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之后,被控端实施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调整时能够实施插入额外时延。

标准的视频流每行的数据帧结构包括BS(Blanking Start,消隐开始)、VB-ID(Vertical Blanking Identifier,垂直消隐标识)、Mvid(value for video,承载帧时序信息)、Naud(value for audio)、Dummy Video、BE(Blanking End,消隐结束)、像素数据、FS(Fill Start,填充开始)、Fill Video以及FE(Fill End,填充结束)。本实施例中,在BE和Mvid之间插入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以及时延匹配确认字段,在Naud和像素数据之间插入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多通道数据重排和传输确认字段、时延匹配确认字段以及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共同构成数据帧结构中的辅助帧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0,即重置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并发送数据帧至被控端,以使被控端调整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的步骤之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还包括:接收被控端返回的调整结果。进而确认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调整流程结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控制端和被控端,被控端通过多通道对外传输数据,控制端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0、根据各通道的物理层配置,确定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并发送多通道物理层分层指令至被控端。

步骤S30、接收被控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并发送第一反馈信息至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确认字段,第一反馈信息包括实际的多通道物理层分层信息。

步骤S50、重置数据帧结构中预设的多通道调整确认字段,并发送数据帧至被控端,以使被控端调整多通道数据。

关于控制端执行的具体内容可参见实施例一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控制端可以包括FPGA等控制模块,被控端可以包括连接于控制模块与显示终端之间的传输模块,负责将控制模块输出的数据帧以多通道方式传输至显示终端以实现显示。

参照图6,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控制端为FPGA模块,主要负责具体实现存储控制、外设控制、视频接口IP核实现等需要大量数据处理、低往返时延(latency)的实施部分。FPGA模块包括总线交互模块、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模块)视频流预处理模块、视频数据流传输控制模块、时钟控制模块、嵌入式软核控制模块、总线控制器模块、内部存储控制器模块、外设控制模块、显示时钟发生器模块、视频时序控制器模块、视频接口IP核模块。

其中,总线交互模块主要负责所有连接到此模块的其他模块的选择、决策等功能。MCU视频流预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将从外部存储模块输入的视频数据流按照系统设定的格式与参数类型进行预处理和转换,以便于后级的处理。视频数据流传输控制模块,主要负责经过数据流预处理和转换之后的数据流的时序与参数等控制。时钟控制模块主要负责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全局时钟的产生与控制。嵌入式软核控制模块是FPGA模块的控制核心,主要负责FPGA模块内部所有模块的时序控制、参数配置、物理过程实现等核心功能,此部分实现中可以使用,诸如,Xilinx MicroBlaze等,但不限于此。总线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所有与总线交互模块连接的所有模块的控制,但不限于此。视频图样处理模块主要负责适应视频接口IP核模块对应的视频图像数据流的模式转换与时序控制等,但不限于此。内部存储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快速存储模块的控制,包括数据流的写入/读取、帧控制等,但不限于此。外设控制模块主要负责控制所有的外设模块,包括外设的启用/关闭、工作模式控制等,但不限于此。显示时钟发生器模块主要负责所有与视频接口IP核模块、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的时序控制,但不限于此。视频时序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从视频图样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传输到视频接口IP核模块时的数据转换与时序控制等的处理,但不限于此。

被控端为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主要负责驱动显示模块所需的物理层实现,诸如,DisplayPort的TX/RX(Transmitter/Receiver)-PHY,MIPI的DPHY等,但不限于此。其包括物理层配置和高速数据通道,其中,物理层配置与视频接口IP核模块连接,高速数据通道与显示终端连接。

FPGA模块还连接有嵌入式控制模块,嵌入式控制模块与MCU视频流预处理模块连接。嵌入式控制模块可以使用任何嵌入式芯片与系统,主要负责发起信令交互,诸如,读/写寄存器、启用/关闭视频显示模块与模块、外设控制、视频显示模块参数设置等。

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外部存储模块、快速存储模块和外设模块。其中,外部存储模块主要负责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需要显示的视频图像原始数据流的存储,此部分应用NandFlash、SSD等存储介质,但不限于此。其中快速存储模块用于FPGA模块内部需要大量数据处理、低往返时延(latency)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减小时延而时延存储的模块,此模块应用快速、低时延的物理器件,诸如,DDR3等,但不限于此。外设模块包括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输入输出),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网口等,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 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35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