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4:21


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构件吊具,特别是一种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各种规格的预制构件进行吊装。由于预制构件的种类很多,大小和尺寸存在差异,常需要采用不同的吊具对应不同的预制构件进行吊装,因而吊装施工时,需要频繁更换吊具,费时费力,降低了吊装和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预制构件吊装时需要针对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更换不同吊具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相邻的主梁之间设置多根次梁,所述次梁至少包括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所述第一分梁的第一端与一根所述主梁枢接,所述第二分梁的第一端与另一根所述主梁枢接,所述第一分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梁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相邻次梁的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错开设置,且各次梁分别设置在主梁的两端及距主梁端部的1/4长度处;当各所述次梁的所述第一分梁与所述第二分梁连接时,所述主梁与各所述次梁垂直,且各所述主梁与各所述次梁整体构成矩形框架;当所述第一分梁与所述第二分梁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一分梁和所述第二分梁分别向与其连接的所述主梁旋转,且两根所述主梁相互靠拢构成直线体。

本发明通过将主梁与次梁枢接,且次梁至少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通过将第一、二分梁相互对接或分别向其连接的主梁旋转,使相邻主梁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在本发明相邻主梁之间的距离最大时,可用于吊运叠合板和预制楼梯等,在本发明相邻主梁之间的距离减小并趋向于0时,可用于吊运预制梁等条形物体,进而使本发明能满足绝大部分乃至全部预制构件的吊运工作,避免了使用方购置各式各样的预制构件吊具,大大节省了预制构件吊装的机械成本和人力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另外,本发明将相邻次梁的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错开设置,且各次梁设置在主梁的两端及距主梁端部的1/4长度处,提升了主梁及次梁组成框架的平衡性,并提高了框架的承重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梁的第二端设置第二转环和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分梁的第二端设置第二转轴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转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设置,并被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一固定结构锁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和插销,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外凸的头部,另一端设置插孔,所述固定杆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后,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内实现第一、二分梁的连接、固定,同时这种连接固定方式的拆除和安装都极为方便,省时省力。

优选地,所述主梁上设置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分梁和所述第二分梁上分别设置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一分梁与所述第二分梁解除连接后,所述第一分梁和所述第二分梁分别与其连接的所述主梁经穿设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的第二固定机构锁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和插销,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外凸的头部,另一端设置插孔,所述固定杆穿设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后,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内实现主梁与第一分梁或第二分梁的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主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局部加强板设置吊环,使主梁主要受力区域的强度和稳定性加强,同时局部加强板作为安全储备,保证了吊具吊装工作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主梁与所述次梁的相交点设置吊环,保证了吊具吊装工作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主梁和所述次梁为工字钢,以简化吊具的制备程序。

优选地,位于所述主梁一端的次梁经第一齿条连接,位于所述主梁另一端的次梁经第二齿条连接,且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相对平行设置,并在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安装齿轮,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外啮合,使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及齿轮连接成一个整体。当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中的任意一根移动时都会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又会带动另一根齿条移动,从而使多根所述次梁在收缩合拢时保持同步,以避免因某根次梁的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之间的旋转结构卡住而导致无法顺畅收拢整个吊具的情况出现。

优选地,所述齿轮的中部设置一配合孔,并配设了一与所述配合孔匹配的手摇装置。

优选地,所述手摇装置包括一与所述配合孔相配合的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设置第一手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手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其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相邻的主梁之间设置次梁,所述次梁包括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所述第一分梁的第一端与一根所述主梁枢接,所述第二分梁的第一端与另一根所述主梁枢接,所述第一分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梁的第二端铰接,并选择性被第一固定结构锁固;相邻次梁的第一分梁和第二分梁错开设置,且所述次梁设置在所述主梁的两端及距所述主梁端部的1/4长度处;当所述第一分梁与所述第二分梁被所述第一固定结构锁固时,所述主梁与所述次梁垂直并构成矩形框架;当所述第一分梁与所述第二分梁未被所述第一固定结构锁固时,所述第一分梁和所述第二分梁分别向与其连接的所述主梁旋转,使两根所述主梁相互靠拢构成直线体。

当所述第一分梁与所述第二分梁未被所述第一固定结构锁固时,所述第一分梁和所述第二分梁分别与其连接的所述主梁经第二固定结构锁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大大节省了预制构件吊装的机械成本和人力成本,使吊具使用方不再需要购置各式各样的吊具,就能满足绝大部分乃至全部的预制构件吊运工作,加快施工进度。

2、本发明使得现场吊具的种类、数量减少,方便了现场机具的管理,既能节约人力,也有利于场地的美化布置,做到文明施工。

3、本发明采用插销的方式实现第一、二分梁的连接、固定,拆除和安装都极为方便,省时省力。

4、本发明通过采用一个齿轮同时与第一、二齿条啮合结构,保证了吊具各次梁收缩合拢的同步性,既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又能节省人工,简化吊具的收拢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合拢状态)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展开状态)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4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展开状态)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5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收缩过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6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收缩过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7为本发明主梁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分梁的立体结构图(外侧)。

图9为本发明第一分梁的立体结构图(内侧)。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分梁的立体结构图(外侧)。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分梁的立体结构图(内侧)。

图12为本发明固定杆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插销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固定结构或第二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展开状态)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收缩过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17为本发明齿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的组合结构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一齿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手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环、2主梁、3局部加强板、4固定杆、5插销、6第一转轴、7第一分梁、8第二分梁、9第一齿条、10第二齿条、11、手摇装置、12齿轮、21第三定位孔、41头部、42插孔、71第一转环、72第二转环、73第一定位孔、74第四定位孔、81第三转环、82第二转轴、83第二定位孔、84第四定位孔、91导向槽、92齿段、93导向柱、111主杆、112第一手柄、113第二手柄、121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14所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第一实施例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2,相邻的主梁2之间设置多根次梁。

所述主梁2采用大规格的工字钢,且所述主梁2的两端及距端部1/4处分别焊接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对应的所述主梁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焊接局部加强板3,局部加强板3上焊接吊环1。

所述次梁采用较小规格的工字钢,且所述次梁包括第一分梁7和第二分梁8。所述第一分梁7的第一端设置第一转环71,第二端设置第二转环72,第二转环72上设置第一定位孔73。所述第二分梁8的第一端设置第三转环81,第二端设置第二转轴82,第二转轴82上设置第二定位孔83。

所述第一分梁7的第一转环71套设在一根主梁2上的第一转轴6外实现枢接,所述第二分梁8的第三转环81套设在另一根主梁2的第一转轴6外实现枢接,所述第一分梁7的第二转环72套设在所述第二分梁8的第二转轴82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定位孔73和所述第二定位孔83相对设置,并被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73和所述第二定位孔83的第一固定结构锁定。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4和插销5,所述固定杆4的一端设置外凸的头部41,另一端设置插孔42,所述固定杆4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73和所述第二定位孔83后,所述插销5插入所述插孔42内使第一分梁7的第二端和第二分梁8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成一体。

为保证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的结构稳定性,相邻次梁上的第一分梁7和第二分梁8错开设置。

所述主梁2上设置第三定位孔21,所述第一分梁7和所述第二分梁8的中部分别设置第四定位孔74、84,当所述第一分梁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梁8的第二端解除连接后,所述第一分梁7和所述第二分梁8分别与其连接的所述主梁2经穿设所述第三定位孔21和所述第四定位孔74或84的第二固定机构锁定。

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相同,即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也包括固定杆4和插销5,所述固定杆4的一端设置外凸的头部41,另一端设置插孔42,所述固定杆4穿设所述第三定位孔21和所述第四定位孔74或84后,通过将所述插销5插入所述插孔42内将第一分梁7、第二分梁8分别与其连接的主梁2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第一分梁7与所述第二分梁8经第一固定结构连接时,各所述主梁2与各所述次梁垂直,且各主梁2与各次梁组合成可用于吊运叠合板和预制楼梯等的矩形框架;当拆卸掉第一固定结构,使所述第一分梁7与所述第二分梁8解除连接时,可将所述第一分梁7和所述第二分梁8分别向与其连接的所述主梁内侧旋转、收缩,最终使第一、二分梁7、8都与主梁2平行,并分别可收缩到其连接的主梁2内部,同时利用第二固定结构将一根主梁2与第一分梁7锁定在一起,另一根主梁2与第二分梁8锁定在一起,再将两根所述主梁2相互靠拢,使本发明吊具轮廓由矩形框架变为可用于吊运预制梁等条形物体的直线体。

如图15-图20所示,本发明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第二实施例大致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位于所述主梁2一端的次梁经第一齿条9连接成一体,位于所述主梁2另一端的次梁经第二齿条10连接成一体,且第一齿条9与第二齿条10的结构相同,并相对平行设置,第一齿条9与第二齿条10之间安装齿轮12,所述齿轮12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9、第二齿条10外啮合,使第一齿条9、第二齿条10及齿轮12连接成一个整体,当第一齿条9和第二齿条10中的任意一根移动时都会带动齿轮12旋转,齿轮12旋转又会带动另一根齿条移动,从而使多根所述次梁在收缩合拢时保持同步,以避免因某根次梁的第一分梁7和第二分梁8之间的旋转结构卡住而导致无法顺畅收拢整个吊具的情况出现,减少故障率。此外,相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示吊具合拢时需要2~4个人协同工作而言,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由于实现了各次梁的同步收缩,只需1~2个人就能完成吊具的合拢工作,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为方便多根次梁的收缩变形,所述齿轮12的中心留了一个贯穿的多边形状的配合孔121,并配设了一手摇装置11。所述手摇装置11包括一与所述配合孔121相配合的主杆111,所述主杆111的一端设置第一手柄11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手柄113。手摇装置11使用时,可将所述手摇装置11的主杆111插入所述配合孔121,使所述主杆111与所述配合孔121形成卡合连接,之后选择性安装第二手柄113,使得只需要转动第一手柄112和/或第二手柄113就能使整个吊具收缩、变形,当吊具初步收缩,各次梁相对旋转形成一个角度时即可将手摇装置11拆下,然后由工人从主梁2外侧往内推使两根主梁2相互靠近即可。因为吊具的初步变形比较困难,从主梁2外侧往内推难以实现,只能从次梁外侧往内推。如果由人工从次梁外侧往内推,可能会造成夹伤、磕碰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本发明使用手摇装置11规避这些风险,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也能节省体力、使工作更轻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比如,可将第一分梁7的第二端与第二分梁8的第二端铰接之后再采用第一固定结构固定,收折时,第一分梁7的第一端与第二分梁8的第一端相互靠拢,使两根主梁相互靠拢构成直线体,并用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将第一分梁7和第二分梁8与两根主梁2锁固。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预制构件通用组合吊具
  • 一种组合式可调节预制构件吊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1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