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减震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4:14


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包括车辆、轨道以及悬挂式轿厢,车辆通常设置于轨道,悬挂式轿厢通过悬挂架与车辆相连,并悬挂在车辆的下方,在机车的带动下沿轨道运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轨道面不够平整、轿厢沿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容易发生突变等因素(如轿厢内的乘客活动)、环境因素等影响,悬挂式轿厢容易产生抖动、晃动等,不仅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而且乘坐体验效果差,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悬挂式轿厢设置减震装置,以便对轿厢进行缓冲和吸震,达到减震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悬挂式轿厢的减震装置通常存在一些不足,1、结构复杂、占用体积大,需要在轿厢内预留较大的安装空间,2、不便于安装到轿厢中,且后期维护不便,3、通常只能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且减震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安装方便的减震装置,不仅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且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减震,减震效果好,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连接部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并与导向部构成移动副,另一端延伸出壳体,用于连接悬挂架。在本方案中,壳体固定于轿厢,并与轿厢连为一体,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悬挂架连接为一体,而由于连接部件与导向部构成移动副,使得在轿厢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轿厢具有相对于连接部件上下移动的自由度,通过在连接部件与壳体之间、连接部件与轿厢之间,合理的安装减震器件,如减震弹簧、弹簧减震器、阻尼器等,即可以方便实现对轿厢竖直方向的减震;本减震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为使结构更紧凑,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钢制管道。将壳体安装于轿厢中,不仅有利于使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巧,而且可以作为轿厢的承重架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增加轿厢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采用的是方管。便于将本减震装置安装并集成到轿厢的侧壁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设置于连接部件的外螺纹。通过螺母与螺纹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连接部件与悬挂架的连接。

为更好的实现导向作用,防止在竖直减震的过程中,轿厢发生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筒,所述导向筒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且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利用连接部件与导向部构成的移动副,一方面,使得轿厢可以相对于导向部上下移动,有利于实现柔性连接,并进行竖直方向的减震,另一方面,使得连接部件可以对壳体的上下移动形成约束,从而为轿厢的上下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轿厢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即只能沿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轿厢的稳定性,防止轿厢发生大幅度的晃动,有利于轿厢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底部一端并与导向筒相连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且安装板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轿厢的安装孔。利用安装板可以方便的将导向部安装于轿厢,使得导向筒可以与连接部件构成移动副,以便提供约束和起到导向作用。

为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一种方案中,还包括竖直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所述连接部件设置有支撑部,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固定于壳体,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并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压板之间,减震弹簧用于沿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进行减震。本方案,结构紧凑,通过减震弹簧连接连接部件与壳体,使得轿厢(壳体)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可以通过减震弹簧传递给连接部件,进而传递给悬挂架,既可以实现对轿厢的悬挂,又可以在轿厢沿竖直方向的受力发生变化时,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为便于减震弹簧与压板相互配合,进一步的,还包括盖帽,所述盖帽包括第一连接筒及与第一连接筒相连的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筒的直径,盖帽套设于连接部件,且第一连接筒用于插入压板的通孔中,减震弹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筒内。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盖帽,有利于压板与减震弹簧更好的形成配合,且有利于改善连接处的受力情况。

为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另一种方案中,还包括横向支撑件,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条孔,所述横向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件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条孔延伸出壳体,用于连接减震器。在本方案中,减震器可以是弹簧减震器或阻尼器,且减震器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横向支撑件,另一端固定于轿厢;使得轿厢可以通过减震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相连,而连接部件与悬挂架相连,从而使得轿厢可以在竖直方向相对于连接部件及悬挂架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竖直设置的减震器进行竖直方向的减震,从而实现对轿厢的竖直减震;而在本方案中,所述条孔的设置不仅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且通过条孔与横向支撑件的配合,可以有效限制横向支撑件的位移,从而达到限制减震器变形量、保护减震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横向支撑件采用的是销轴。便于安装减震器。

为进行限位,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连接部件的限位件,所述壳体的侧壁还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延伸进所述限位孔中,所述限位孔为条孔,用于限制限位件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在本方案中,轿厢发生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时,限位件在限位孔内上、下移动,通过限位孔限制限位件沿竖直方向的位移,达到限制减震弹簧压缩或伸长距离的目的,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减震弹簧和/或减震器,使得本竖直减震可以保持长期稳定运行。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为销轴。

为实现水平方向的减震,进一步的,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于壳体,并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连接部件的通孔,所述连接部件套设有阻尼块,所述隔板用于支撑所述阻尼块,阻尼块进行水平方向减震。在本方案中,阻尼块通过自身的中心孔套设于连接部件,通孔的直径大于连接部件的直径,使得壳体相对于连接部件发生晃动时,连接部件压缩阻尼块,从而达到限制晃动幅度,实现水平方向缓冲和减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阻尼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将阻尼块设置于轿厢本体的上部,可以与竖直减震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抑制轿厢的晃动幅度,并更好的实现水平缓冲和减震功能。

为便于阻尼块的安装和更换,进一步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连接部件的通孔,盖板设置于壳体的顶部,用于封闭所述内部空腔。从而防止阻尼块脱落。

为进一步减少水平方向晃动幅度,实现更好的水平减震效果,进一步的,还包括稳定部,所述稳定部包括连接板和设置于连接板的稳定筒,所述稳定筒设置有中心孔,稳定部通过所述中心孔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且稳定筒位于阻尼块与连接部件之间,连接板用于连接悬挂架。通过设置稳定部,并将稳定部安装于悬挂架,一方面,使得连接部件可以穿过所述中心孔与悬挂架实现固定连接,另一方面,稳定筒的外侧面与阻尼块相接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接触面积,更好的实现水平方向的减震,抑制或避免轿厢发生大幅度晃动;另一方面,在轿厢相对于悬挂架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效果,防止因竖直方向的减震引起轿厢沿水平方向的晃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减震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安装,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2、本减震装置,不仅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且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减震,通过二者的配合,可以有效提高减震效果。

3、本减震装置,可以限制减震弹簧或减震器压缩或伸长距离,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减震弹簧和减震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中,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另一种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提供的一种悬挂式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前视局部剖视图,竖直减震装置设置于轿厢本体的侧壁内部。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I。

图中标记说明

轿厢100、横梁102、

悬挂架200、

壳体301、连接部件302、连接件303、导向部304、导向筒305、安装板306、导向孔307、压板308、限位件309、限位孔310、条孔311、安装孔312、

减震弹簧401、支撑部402、盖帽403、第一连接筒404、第二连接筒405、

隔板501、阻尼块502、盖板503、

稳定部601、

横向支撑件701、减震器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8、图9及图10,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301、连接部件302,所述壳体301内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导向部304,所述导向部304设置有导向孔307,所述连接部件30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向孔307中,并与导向部304构成移动副,另一端延伸出壳体301,用于连接悬挂架200。在本减震装置中,壳体301固定于轿厢100,并与轿厢100连为一体,如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于轿厢100。连接部件302的一端与悬挂架200连接为一体,而由于连接部件302与导向部304构成移动副,使得在轿厢100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轿厢100具有相对于连接部件302上下移动的自由度,通过在连接部件302与壳体301之间、连接部件302与轿厢100之间,合理的安装减震器702件,如减震弹簧401、弹簧减震器702、阻尼器等,即可以方便实现对轿厢100竖直方向的减震。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壳体301可以优先采用钢制管道,例如,方管等,如图1-图3所示,将壳体301安装于轿厢100中,不仅有利于使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巧,而且可以作为轿厢100的承重架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增加轿厢100的强度和刚度,尤其适用于将本减震装置安装或集成到轿厢100的侧壁内。

可以理解,所述连接部件302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优选,连接部件302可以为连接杆或具有一定刚度的钢丝绳等(横截面积越大,刚度越大,越不容易变形);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302采用的是连接杆,如螺杆等;为便于连接悬挂架200,连接部件30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303,连接件303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3为设置于连接部件302的外螺纹,通过螺母与螺纹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连接部件302与悬挂架200的连接。

为更好的实现导向作用,防止在竖直减震的过程中,轿厢100发生沿水平方向的倾斜,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向部304包括导向筒305,所述导向筒305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且所述导向孔307设置于所述导向筒305。利用连接部件302与导向部304构成的移动副,一方面,使得轿厢100可以相对于导向部304上下移动,有利于实现柔性连接,并进行竖直方向的减震,另一方面,使得连接部件302可以对壳体301的上下移动形成约束,从而为轿厢100的上下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轿厢100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即只能沿连接部件302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轿厢100的稳定性,防止轿厢100发生大幅度的晃动,有利于轿厢100更稳定。

可以理解,导向筒305可以设置于内部空腔中的任意位置处,而作为优选,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筒305设置于壳体301的底部;在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30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筒305底部一端并与导向筒305相连的安装板306,所述安装板306位于所述壳体301的下方,且安装板306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轿厢100的安装孔312。利用安装板306可以方便的将导向部304安装于轿厢100,使得导向筒305可以与连接部件302构成移动副,以便提供约束和起到导向作用。可以理解,所述导向筒305与安装板306可以为一体结构,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壳体301,也可以通过安装孔312固定于轿厢100的底部。

为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方案中,还包括竖直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401,所述连接部件302设置有支撑部402,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压板308,所述压板308固定于壳体301,所述减震弹簧401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302,并位于所述支撑部402与所述压板308之间,减震弹簧401用于沿连接部件302的长度方向进行减震,如图1-图3、图8-图10所示。本方案,结构紧凑,通过减震弹簧401连接连接部件302与壳体301,使得轿厢100(壳体301)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可以通过减震弹簧401传递给连接部件302,进而传递给悬挂架200,既可以实现对轿厢100的悬挂,又可以在轿厢100沿竖直方向的受力发生变化时,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而支撑部402用于支撑减震弹簧401,支撑部402的结构不作限定,作为举例,如图3所示,支撑部402为设置于连接部件302的环状凸起,以便承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减震弹簧401也可以设置于支撑部402的下方,以便为减震弹簧401提供拉力,从而使得轿厢100可以通过减震弹簧401的恢复力实现减震,这里不再赘述。

为便于减震弹簧401与压板308相互配合,在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盖帽403,所述盖帽403包括第一连接筒404及与第一连接筒404相连的第二连接筒405,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筒404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筒405的直径,盖帽403套设于连接部件302,且第一连接筒404用于插入压板308的通孔中,减震弹簧40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筒405内。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盖帽403,有利于压板308与减震弹簧401更好的形成配合,且有利于改善连接处的受力情况。

在进一步方案中,还包括固定于连接部件302的限位件309,所述壳体301的侧壁还设置有限位孔310,所述限位件309延伸进所述限位孔310中,所述限位孔310为条孔,用于限制限位件309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如图1及图3所示,轿厢100发生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时,限位件309在限位孔310内上、下移动,通过限位孔310限制限位件309沿竖直方向的位移,达到限制减震弹簧401压缩或伸长距离的目的,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减震弹簧401和/或减震器702,使得本竖直减震可以保持长期稳定运行。

可以理解,限位件309有多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09采用的是销轴,并水平安装于连接部件302,便于与限位孔310相互配合,达到限位的目的。

如图3、图9及图10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隔板501,所述隔板501固定于壳体301,并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连接部件302的通孔,所述连接部件302套设有阻尼块502,所述隔板501用于支撑所述阻尼块502,阻尼块502进行水平方向减震。如图10所示,阻尼块502通过自身的中心孔套设于连接部件302,通孔的直径大于连接部件302的直径,使得壳体301相对于连接部件302发生晃动时,连接部件302压缩阻尼块502,从而达到限制晃动幅度,实现水平方向缓冲和减震效果。

如图3及图10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阻尼块502设置于所述壳体301的上部;将阻尼块502设置于轿厢100本体的上部,可以更好的防止轿厢100晃动,此外,还可以与竖直减震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抑制轿厢100的晃动幅度,并更好的实现水平缓冲和减震功能。

为便于阻尼块502的安装和更换,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盖板503,所述盖板503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连接部件302的通孔,盖板503设置于壳体301的顶部,用于封闭所述内部空腔,如图1、图3、图9、图10所示,从而防止阻尼块502脱落,盖板503设置有安装孔312,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壳体301或连接轿厢100的顶板。

为进一步减少水平方向晃动幅度,实现更好的水平减震效果,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稳定部601,所述稳定部601包括连接板和设置于连接板的稳定筒,所述稳定筒设置有中心孔,稳定部601通过所述中心孔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302,且稳定筒位于阻尼块502与连接部件302之间,连接板用于连接悬挂架20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稳定部601,并将稳定部601安装于悬挂架200,一方面,使得连接部件302可以穿过所述中心孔与悬挂架200实现固定连接,另一方面,稳定筒的外侧面与阻尼块502相接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接触面积,更好的实现水平方向的减震,抑制或避免轿厢100发生大幅度晃动;另一方面,在轿厢100相对于悬挂架200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效果,防止因竖直方向的减震引起轿厢100沿水平方向的晃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是另一种结构的竖直减震组件进行竖直方向减震,所述竖直减震组件还包括横向支撑件701,所述壳体301的侧面设置有条孔,所述横向支撑件70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件302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条孔延伸出壳体301,用于连接减震器702,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方案中,减震器702可以是弹簧减震器702或阻尼器,且减震器702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横向支撑件701,另一端固定于轿厢100;使得轿厢100可以通过减震器702与所述连接部件302相连,而连接部件302与悬挂架200相连,从而使得轿厢100可以在竖直方向相对于连接部件302及悬挂架200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竖直设置的减震器702进行竖直方向的减震,从而实现对轿厢100的竖直减震;而在本方案中,所述条孔的设置不仅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且通过条孔与横向支撑件701的配合,可以有效限制横向支撑件701的位移,从而达到限制减震器702变形量、保护减震器702的目的。

可以理解,横向支撑件701有多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件701采用的是销轴,且销轴水平安装于连接部件302,便于安装减震器7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减震器702和阻尼器可以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弹簧减震器702和阻尼器,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举例,在本实施中,所述减震装置设置于轿厢100的侧壁内部,轿厢100的侧壁内通常设置有用于增强刚度的横梁102;所述横向支撑件701包括横向设置(水平设置)的销轴,如图5、图6、图9及图10所示,销轴与连接部件302相连,且销轴通过一根或多根减震器702与横梁102相连,且减震器702竖直设置,从而实现对竖直方向的减震,而减震器70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如图5及图6所示,这里不再赘述;轿厢100通过减震器702与连接部件302相连,而连接部件302与悬挂架200相连,从而使得轿厢100可以在竖直方向相对于连接部件302及悬挂架200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竖直设置的减震器702进行竖直方向的减震,从而实现对轿厢100的竖直减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减震装置中,竖直减震组件既包括减震弹簧401,又包括若干横向支撑件701,如图7、图8、图9及图10所示,其中,

连接部件302设置有支撑部402,所述减震弹簧401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302,并位于所述支撑部402与所述压板308之间,减震弹簧401用于沿连接部件302的长度方向进行减震;

横向支撑件70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件302的侧壁相连,并延伸出壳体301,可以在横向支撑件701上安装若干减震器702与所述轿厢100相连,从沿连接部件302的长度方向进行减震。

在本实施例中,在轿厢100内同时设置减震弹簧401和若干减震器702,既可以有效增加轿厢100的承载能力,又可以更好的为轿厢100提供竖直方向的缓冲和减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轿厢100,包括轿厢100、实施例1中所述的减震装置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减震装置或实施例3中所述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可以竖直设置于轿厢100的侧壁内侧或轿厢100的侧壁外侧或轿厢100的侧壁内部。将竖直减震装置竖直设置于轿厢100后,连接部件302的上端用于连接悬挂架200,而竖直减震组件正好可以位于轿厢100的中、下部的位置处,既有利于整个轿厢100的受力更加平衡,从而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竖直减震效果,又可以使得在减震过程中,轿厢100更稳定,更不容易引起轿厢100沿水平方向的晃动。

可以理解,悬挂式轿厢100中减震装置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四个减震装置,所述四个减震装置分别设置于轿厢100的侧壁内,且四个减震装置中的连接部件302分别延伸出轿厢100的顶板,并分别与两个悬挂架200相连,如图8-图10所示,从而实现对轿厢100的悬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及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
  • 减震装置及其减震球、采用该减震装置的UAV
技术分类

0612011297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