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9:16


一种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密肋楼盖由于具有节约建筑材料、减轻楼盖自重、施工便捷并且使用特定结构形式能够获得保温、隔热、隔音、节能和抗震等优良性能,因而大量应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盖、屋盖以及桥梁中。

目前,无论是密肋楼盖、空心楼盖,还是现浇梁板楼盖等,都是在支撑架上,搭设主龙骨,再在主龙骨上根据楼板空间尺寸搭设需要的方木次龙骨,把模板铺设在方木上,然后人工放轴线和肋梁尺寸线,再把填充箱或模壳按施工图放置在模板上,最后在填充箱或模壳上浇筑混凝土来成型楼板。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楼盖施工时,为了确保模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偏移,保证楼盖良好的结构强度,通常需要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将模壳固定于主次龙骨或肋梁。鉴于模壳的尺寸通常较大,且整个楼盖通常会设置有多个模壳,技术人员在安装固定模壳时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此外,现有技术提供的这种施工方式在拆除模壳时,同样需要技术人员将众多螺钉一一拧下才能够将模壳完全拆下,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

再者,虽然现有技术存在一种建筑密肋结构的快装快拆模壳体系,包括金属模板、金属支撑角块、地面支撑立柱和必要的连接件,其中金属模板为沿模壳底框向外水平铺设的矩形板,通过金属模板、金属支撑角块和地面支撑立柱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对于模壳的固定支撑。这种结构的模壳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施工模式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由于金属模板只能与特定规格的模壳相适配,因此,该种模壳体系的实际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适配于多种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模壳。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所述施工工艺包括支撑系统构建阶段、模壳施工阶段和模壳拆除阶段;其中,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立杆、框梁、几字形梁和连接件;

支撑系统构建阶段:

根据预设的施工要求,在施工地面上进行放线以分别确定所述支撑立杆、所述框梁和所述几字形梁的安装位置;

搭设脚手架,以能够按照确定出的安装位置布置所述支撑立杆,并将所述框梁和所述几字形梁搭设于所述支撑立杆的顶端,且各几字形梁之间的连接处留有用于安放所述连接件的空隙;

将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空隙中,以实现各几字形梁之间的紧固连接,所述框梁围合形成密肋楼盖的外围框架,所述几字形梁位于所述外围框架中且彼此之间纵横交错,以形成多个用于放置模壳的栅格;

模壳施工阶段:

将模壳从上到下分别放入多个栅格中,以将模壳搭接于所述几字形梁的边沿处;

对相邻模壳之间的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混凝土从接缝处泄漏;

模壳安装完成后,在其表面涂刷一层脱模剂;

将混凝土浇筑于模壳表面;

模壳拆除阶段:

待各几字形梁之间的间距达到预设值,且满足预设的第一拆除时间后,将几字形梁和与几字形梁相对应的支撑立杆拆除,并将模壳取下;

待满足预设的第二拆除时间后,将连接件和与连接件对应的支撑立杆拆除;

待满足预设的第三拆除时间后,将框梁和与框梁相对应的支撑立杆拆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支撑系统构建阶段中,所述支撑立杆的底部设置有垫块,以防止所述支撑立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沉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模壳施工阶段中,按照由中心到四周的方式将模壳分别放入多个栅格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模壳施工阶段中,将模壳搭接于所述几字形梁的边沿处之后,所述施工工艺还包括:通过限位件对所述几字形梁和位于所述几字形梁两侧的模壳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以实现所述几字形梁与其相邻模壳之间的紧密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模壳施工阶段中,对相邻模壳之间的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时,用发泡剂对局部翘曲的模壳进行填充,并且/或者采用密封件将接缝处的缝隙封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模壳施工阶段中,将混凝土浇筑于模壳表面时,沿所述几字形梁和所述框梁的方向对混凝土进行点插式振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混凝土浇筑于模壳表面之后,模壳施工阶段还包括:在混凝土凝固后,将塑料薄膜或草毡子覆盖于混凝土表面,并浇水养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几字形梁开设有多个避让孔,且多个所述避让孔均匀布设于所述几字形梁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几字形梁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几字形梁之间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立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所述杆体端部的托架,所述托架底部连接有套设于所述杆体的套筒,经由所述套筒所述托架能够沿所述杆体的轴向上下移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首先在支撑系统构建阶段过程中,由于采用特殊的几字形梁结构和与几字形梁相适配的连接件,来实现各个几字形梁之间的紧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绑钢筋来固定主次龙骨或肋梁的方式而言,一方面能够大大节省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工人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并且,通过这种连接方式构建而成的支撑系统,由于主要是通过几字形梁的边沿对模壳进行支撑,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模壳的大小或规格的不同来灵活调整几字形梁的尺寸和布设方式,从而使得支撑系统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寸或规格的模壳,提升支撑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可利用性。其次,在模壳施工过程中,本申请只需要将模壳直接放置于支撑系统所形成的栅格中即可,无需额外打螺钉,也无需设置其他任何紧固件对模壳和肋梁进行固定,凭借模壳的重力以及几字形梁对于模壳的止挡支撑作用即能够实现模壳的良好固定,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升模壳施工过程的效率,还利于模壳稳定性的保持。最后,在模壳的拆除过程中,同样只需要技术人员将模壳从混凝土层中取下即可,拆模效率得以大幅改善。

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立杆底部垫块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上防止支撑立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沉降,从而使得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改善。

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模壳按照由中心到四周进行排放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模壳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两端框梁不等的现象,使得模壳能够相对于各个栅格进行均匀分布,进而使得整个模壳的施工过程更加安全,支撑系统对于模壳的稳定性也更好。

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用发泡剂对发生翘曲变形的模壳进行填充,从而使得模壳与几字形梁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漏浆的情况。进一步,可以在发生翘曲变形的模壳上填充发泡剂的基础上,将相邻模壳之间接缝处的缝隙打上密封胶或者竹胶板等密封措施来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密肋楼盖的密封性,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料。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点插式振捣的方式能够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自身流体作用下出现聚集现象,且能够避免模壳出现爬模现象。此外,点插式振捣的方式能够在保证振捣效率的同时,克服混凝土终凝前的收缩。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避让孔的设置能够在不降低几字形梁自身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大幅减少其所需的材料,从而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并且,随着几字形梁自身材料的减少,其重量也会相应地变轻,这就很大程度上便于工人拿取和施工,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施工效率。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托架上套筒的设置能够使得杆体与托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托架能够在拆卸模壳的时候,与框梁、几字形梁梁或连接件之间相分离,进而便于拆模过程的顺利进行,提升拆模效率。并且,套筒上开设L型孔,杆体上设置挡柱的方式则能够对托架在杆体上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托架在杆体上肆意滑动,从而确保托架能够对框梁、几字形梁和连接件等进行良性支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肋楼盖施工工艺的流程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系统构建阶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几字形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几字形梁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几字形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壳施工阶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壳拆除阶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几字形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支撑立杆、110垫块、120托架、130套筒、131L型孔;

200框梁、300几字形梁、310第二连接部、320避让孔、400连接件、410第一连接部;

500限位件、510螺钉柱、520双锁紧螺母、530限位头、540卡箍、550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所述施工工艺包括支撑系统构建阶段、模壳施工阶段和模壳拆除阶段;其中,参照图2所示,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立杆100、框梁200、几字形梁300和连接件400。所述框梁200围合形成密肋楼盖的外围框架,所述几字形梁300位于所述外围框架中,且所述几字形梁300为多个,多个所述几字形梁300之间彼此纵横交错设置,并与所述框梁200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模壳(图中未示出)的栅格(图中未示出)。

基于这种支撑系统的结构,本申请所提供的施工工艺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对密肋楼盖进行施工。具体地,下面将对本申请提供的施工工艺中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参照图3所示,支撑系统构建阶段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根据预设的施工要求,在施工地面上进行放线以分别确定支撑立杆、框梁和几字形梁的安装位置。

在步骤S11中,优选地,例如还可以在支撑立杆100的底部设置有垫块110,以防止所述支撑立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沉降。支撑立杆100底部设置垫块110的方式,主要是为了保持支撑系统的平稳性,使其能够适应于环境复杂的施工场地。另外,可以通过调整垫块110的数量和尺寸来使得各个支撑立杆100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由此,本申请对于垫块110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等均没有限定。并且,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防止支撑立杆100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沉降,从而使得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改善。

S12、搭设脚手架,以能够按照确定出的安装位置布置支撑立杆,并将框梁和几字形梁搭设于支撑立杆的顶端,且各几字形梁之间的连接处留有用于安放连接件的空隙。

S13、将连接件设置于空隙中,以实现各几字形梁之间的紧固连接。

为了实现连接件400与各几字形梁300之间的紧固连接,具体地,本申请可以使得连接件400具有第一连接部410,所述几字形梁300具有第二连接部310,所述第一连接部4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0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件400和所述几字形梁300之间的连接。

关于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310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将以下述几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310两者之一为锁紧孔,两者之另一为开设有限位孔的锁紧销;所述连接件400还具有插片(图中未示出),所述锁紧销穿过所述锁紧孔后,所述插片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4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连接。

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4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310两者之一为固定孔,两者之另一为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的端部具有径向沿伸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能够与所述固定孔的四周相抵靠,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4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连接。

实施方式三

参照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410为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00底部的限位块,第二连接部310为设置于所述密肋梁300端部的弧形限位板,所述弧形限位板能够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4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连接。

实施方式四

参照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410为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00侧壁的通孔,相应地,第二连接部310可以为设置于密肋梁300限位螺钉、卡柱等,通过限位螺钉或卡柱等于通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仅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310具体结构的几种示例,并不能构成对于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310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的限定。除上述方式之外,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310之间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通过卡扣连接等。无论上述哪种连接方式均能够使得连接件400与几字形梁300之间可拆卸,从而便于整个支撑系统的装配和拆卸,进而提升施工效率。

参照图10所示,模壳施工阶段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将模壳从上到下分别放入多个栅格中,以将模壳搭接于所述几字形梁的边沿处。

优选地,本步骤S21中,在放置模壳时,例如可以采用由中心到四周的方式将模壳分别放入多个栅格中。这种放置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模壳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两端框梁不等的现象,使得模壳能够相对于各个栅格进行均匀分布,进而使得整个模壳的施工过程更加安全,支撑系统对于模壳的稳定性也更好。

S22、通过限位件对几字形梁和位于几字形梁两侧的模壳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以实现几字形梁与其相邻模壳之间的紧密接触。

其中,本步骤S22中,限位件能够实现几字形梁与模壳之间的紧密接触,其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为便于理解和说明,本实施例将以两种不同的示例对限位件的结构和步骤S22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示例一

参照图11所示,限位件500包括螺钉柱510和与螺钉柱510螺纹配合的双锁紧螺母520,其中,螺钉柱51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头530,双锁紧螺母520位于螺钉柱510与限位头530相对的一端。此外,模壳和几字形梁300的侧壁均开设有与螺钉柱510相适配的通孔(图中未标记)。安装时,首先将螺钉柱510插入通孔中,然后旋拧双缩紧螺母520,直到双锁紧螺母520与模壳或几字形梁300的内壁抵接,最终实现模壳与几字形梁300之间的紧密接触。

示例二

参照图12所示,限位件500包括卡箍540和锁柱550,其中,卡箍540上开设有与锁柱550相配合的安装孔(图中未标记),且卡箍540呈U型。安装时,首先卡箍540放置于模壳下方,并使得卡箍540的开口分别与相邻两个模壳的侧壁嵌合,然后不断旋拧锁柱550,使其最终能够直接抵顶于模壳的内壁,从而实现模壳与几字形梁300之间的紧固连接。

本申请通过限位件500的设置来提升模壳与几字形梁30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小两者之间缝隙的存在,从而降低混凝土从上述缝隙中泄露的风险,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也利于密肋楼盖成型后结构稳定性的保持。

S23、对相邻模壳之间的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混凝土从接缝处泄漏。

本步骤S23中,对相邻模壳之间的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时,例如可以用发泡剂对局部翘曲的模壳进行填充,并且/或者采用密封件将接缝处的缝隙封严。通过使用发泡剂对发生翘曲变形的模壳进行填充,从而使得模壳与几字形梁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漏浆的情况。进一步,可以在发生翘曲变形的模壳上填充发泡剂的基础上,将相邻模壳之间接缝处的缝隙打上密封胶或者竹胶板等密封措施来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密肋楼盖的密封性,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料。

S24、模壳安装完成后,在其表面涂刷一层脱模剂。

脱模剂的使用能够便于后续模壳拆除时,便于技术人员对模壳进行脱模操作,最大程度上避免脱模过程中模壳将混凝土蹭掉的情况出现,从而利于保证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和完整性。

S25、将混凝土浇筑于模壳表面。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点插式振捣的方式能够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自身流体作用下出现聚集现象,且能够避免模壳出现爬模现象。此外,点插式振捣的方式能够在保证振捣效率的同时,克服混凝土终凝前的收缩。

S26、在混凝土凝固后,将塑料薄膜或草毡子覆盖于混凝土表面,并浇水养护。

步骤S26中提供的这种养护方式能够减少混凝土上下表面的温差,防止水化热的损失,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阻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蔓延。

进一步地,参照图13所示,模壳拆除阶段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待各几字形梁之间的间距达到预设值,且满足预设的第一拆除时间后,将几字形梁和与几字形梁相对应的支撑立杆拆除,并将模壳取下。

S32、待满足预设的第二拆除时间后,将连接件和与连接件对应的支撑立杆拆除。

S33、待满足预设的第三拆除时间后,将框梁和与框梁相对应的支撑立杆拆除。

在模壳拆除阶段中,第一拆除时间例如可以是24h,第二拆除时间例如可以是28天,第三拆除时间例如可以是密肋楼盖完全成型的时间(如2个月、3个月等),本申请对于第一拆除时间、第二拆除时间和第三拆除时间的具体数值虽没有限定,但是各拆除时间的最小值应当不小于上述举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4所示,所述几字形梁300可以开设有多个避让孔320,且多个所述避让孔320均匀布设于所述几字形梁300的表面。其中,避让孔320可以是设置于几字形梁300侧壁的圆孔,也可以是设置于几字形梁300边沿的锯齿状半孔。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对于避让孔的结构、数量和设置方式等均没有限定,除圆孔外,还可以是椭圆孔、菱形孔、方形孔等;其数量例如可以是5个,也可以是10个等。

避让孔的设置能够在不降低几字形梁自身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大幅减少其所需的材料,从而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并且,随着几字形梁自身材料的减少,其重量也会相应地变轻,这就很大程度上便于工人拿取和施工,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施工效率。

参照图1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立杆100包括杆体110和位于所述杆体110端部的托架120,所述托架120底部连接有套设于所述杆体110的套筒130,经由所述套筒130所述托架120能够沿所述杆体110的轴向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托架120的结构可以根据框梁200、几字形梁300和连接件400具体结构的不同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例如,当几字形梁300与托架120相接触支撑时,为保证两者之间的稳定性,托架120例如可以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山字型结构;当托架120与框梁200接触时,由于框梁200的底部为平面,则托架120可以呈平角山字型结构,以实现对于框梁200的良好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130可以开设有L型孔131,所述杆体设置有挡柱(图中未标记),所述挡柱与所述L型孔131相配合,以对所述托架120进行固定。

托架上套筒的设置能够使得杆体与托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托架能够在拆卸模壳的时候,与框梁、几字形梁梁或连接件之间相分离,进而便于拆模过程的顺利进行,提升拆模效率。并且,套筒上开设L型孔,杆体上设置挡柱的方式则能够对托架在杆体上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托架在杆体上肆意滑动,从而确保托架能够对框梁、几字形梁和连接件等进行良性支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首先在支撑系统构建阶段过程中,由于采用特殊的几字形梁结构和与几字形梁相适配的连接件,来实现各个几字形梁之间的紧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绑钢筋来固定主次龙骨或肋梁的方式而言,一方面能够大大节省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工人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并且,通过这种连接方式构建而成的支撑系统,由于主要是通过几字形梁的边沿对模壳进行支撑,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模壳的大小或规格的不同来灵活调整几字形梁的尺寸和布设方式,从而使得支撑系统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寸或规格的模壳,提升支撑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可利用性。其次,在模壳施工过程中,本申请只需要将模壳直接放置于支撑系统所形成的栅格中即可,无需额外打螺钉,也无需设置其他任何紧固件对模壳和肋梁进行固定,凭借模壳的重力以及几字形梁对于模壳的止挡支撑作用即能够实现模壳的良好固定,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升模壳施工过程的效率,还利于模壳稳定性的保持。最后,在模壳的拆除过程中,同样只需要技术人员将模壳从混凝土层中取下即可,拆模效率得以大幅改善。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
  • 一种密肋楼盖现浇混凝土前安装密肋组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6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