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常规的创面处理方法一般是纱布包扎,存在着刺激创面、通风不足、愈合速度慢、给药需更换和渗出液不能及时处理等缺点;现有的创面保护新技术有使用雾化辅助固定方式进行给药的,但未形成封闭环境,存在感染风险;有使用密闭盒进行雾化给药的,但不能通风,且设备一体化,笨重、反复使用消毒不便;有直接贴合固定在创口表面的,虽然封闭创面但未形成封闭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现有创面保护新技术均存在一定缺陷未得到有效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创面保护方式存在的着给药不便和通风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和与设备主体固定连接的罩面,罩面内部为空腔结构,罩面顶部开设有供设备主体嵌合的设备卡口,罩面底部开设有用于将创面罩设在内的创面口,设备主体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上的过滤盖和药液瓶,药液瓶内装有引流芯,壳体内设有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电器元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关槽、旋钮槽和按钮槽,壳体包括上下对接在一起的上层外壳和下层外壳,上层外壳的顶面上开设有进液口和过滤进气口,进液口周向设有药液瓶扣,药液瓶的瓶口朝下卡合在药液瓶扣上,进液口中位于药液瓶内侧位置上设有用于固定引流芯的引流芯座,引流芯的下端固定插装在引流芯座内,过滤盖盖设在过滤进气口上,过滤盖上设有通风孔,过滤进气口内位于过滤盖内侧设有滤膜,下层外壳的底面上开设有与罩面内部空间连通的雾化口和加热口,雾化口位于进液口的下方,加热口位于过滤进气口的下方,加热口内设有测温孔、加热片孔和过滤出气孔;所述电器元件包括通过电路与电源连接的主控板、雾化器、继电器组、旋钮、按钮、风扇、温控器,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板和与雾化器主板连接的雾化片,雾化片安装在雾化口内,风扇位于过滤进气口内滤膜的下方位置,温控器包括分别位于测温孔和加热片孔内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片,继电器组包括分别与雾化器、风扇、加热片连接的继电器一、继电器二、继电器三,所述电源上连接有开关,开关、旋钮和按钮分别位于开关槽、旋钮槽和按钮槽内。

所述下层外壳的外周上设有一圈罩面槽,罩面的设备卡口的边缘卡合在罩面槽内。

所述下层外壳和上层外壳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上层外壳的下部设有卡扣凸起,下层外壳的上部设有卡扣槽,所述卡扣凸起嵌合在卡扣槽内。

所述旋钮槽和按钮槽均开设在上层外壳的侧面,所述开关槽一半开设在上层外壳上、另一半开设在下层外壳上。

所述上层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显示窗,显示窗内安装有屏幕。

所述过滤进气口在上层外壳顶面上向上凸起,过滤进气口凸起的外周面上带有外螺纹,所述过滤盖带有内螺纹,过滤盖通过内螺纹与过滤进气口的外螺纹旋转装配在一起。

所述进液口周向和雾化片之间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为硅胶垫。

所述进液口在上层外壳的顶面上向下内凹,所述雾化口在下层外壳的底面上向上内凹,所述雾化片夹在进液口和雾化口之间。

所述电源包括电池盒和安装在电池盒内的电池。

所述罩面为硅胶制成的透明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罩面将创面封闭并配备滤膜,实现隔绝外界病菌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纱布包扎刺激创面的缺点,而且还能通过风扇通风换气,提高氧量,促进创面愈合;并且在罩面内置加热片实现对温度的智能调控,达到创口愈合的最佳温度条件。使用时,将药液瓶瓶扣朝下固定在进液口上,利用引流芯缓慢引流药液,药液通过超声雾化产生药雾的方式给药,相较于传统的局部给药方式,无需外力作用在创面上,减小外力对创面的二次损伤,而且给药均匀、可持续;在罩面内部完成给药,创面不会暴露,减少感染风险;经雾化作用后的药物更利于创面对药物吸收,可以减少药物过量导致的生理损害。

由于各个创面大小不一致,故设计不同尺寸罩面配适,并可以根据不同创面自由裁剪罩面上创面口的大小,达到最佳贴合和适配效果,现场使用更方便。

优选的,设备本体与罩面是分开设置的,可以拆开,可采用一次性罩面,用完之后即可丢弃,再将设备本体消毒即可,能减少交叉感染。

优选的,进液口周向和雾化片之间的密封垫可防止药液泄漏。

优选的,罩面采用硅胶制成,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时,不仅封闭性能好还提升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上层外壳的透视图;

图5为图1中下层外壳的透视图;

图6为图1中的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的爆炸图;

图7是图1中的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的电路图。

图中,1-设备主体,11-上层外壳,111-进液口,1111-药液瓶扣,1112-引流芯座,112-过滤进气口,1121-外螺纹,1122-过滤进气孔,113-显示窗,114-开关槽,115-旋钮槽,116-按钮槽,117-卡扣凸起,12-下层外壳,121-雾化口,122-加热口,1221-测温孔,1222-加热片孔,1223-过滤出气孔,123-卡扣槽,124-罩面槽,125-外壳定位件,13-过滤盖,131-通风孔,132-内螺纹,14-药液瓶,15-引流芯,16-电器元件,161-主控板,162-雾化器,1621-雾化片,1622-密封垫,1623-雾化器主板,163-屏幕,164-继电器组,1641-继电器一,1642-继电器二,1643-继电器三,165-开关,166-旋钮,1661-旋转编码器,1662-旋钮盖,167-按钮组,1671-按钮一,1672-按钮二,1673-按钮三,1674-按钮四,168-温控器,1681-温度传感器,1682-加热片,169-风扇,17-电源,171-电池盒,172-电池,18-滤膜,2-罩面,21-设备卡口,22-创面口,3-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和与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的罩面2,罩面2内部为空腔结构,罩面2顶部开设有供设备主体1嵌合的设备卡口21,罩面2底部开设有用于将创面3罩设在内的创面口22,所述罩面2为硅胶制成的透明罩。

设备主体1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上的过滤盖13和药液瓶14,药液瓶14内装有引流芯15,壳体内设有电源17和与电源17连接的电器元件16,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关槽114、旋钮槽115和按钮槽116。所述电源17包括电池盒171和安装在电池盒171内的电池172。

壳体包括上下对接在一起的上层外壳11和下层外壳12,所述下层外壳12的外周上设有一圈罩面槽124,罩面1的设备卡口21的边缘卡合在罩面槽124内;所述下层外壳12和上层外壳11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上层外壳12的下部设有卡扣凸起117,下层外壳12的上部设有卡扣槽123,所述卡扣凸起117嵌合在卡扣槽124内。

上层外壳11的顶面上开设有进液口111和过滤进气口112,进液口111周向设有药液瓶扣1111,药液瓶14的瓶口朝下卡合在药液瓶扣1111上,进液口111中位于药液瓶14内侧位置上设有用于固定引流芯15的引流芯座1112,引流芯15的下端固定插装在引流芯座1112内,过滤盖13盖设在过滤进气口112上,过滤盖13上设有通风孔131,过滤进气口112内位于过滤盖13内侧设有滤膜18,下层外壳12的底面上开设有与罩面1内部空间连通的雾化口121和加热口122,雾化口121位于进液口111的下方,加热口122位于过滤进气口112的下方,加热口122内设有测温孔1221、加热片孔1222和过滤出气孔1223;所述过滤进气口112在上层外壳11顶面上向上凸起,过滤进气口112凸起的外周面上带有外螺纹1121,所述过滤盖13带有内螺纹132,过滤盖12通过内螺纹132与过滤进气口112的外螺纹1121旋转装配在一起。

所述电器元件16包括通过电路与电源17连接的主控板161、雾化器162、继电器组164、旋钮166、按钮167、风扇169、温控器168,电路图如图7所示,雾化器162包括雾化器主板1623和与雾化器主板1623连接的雾化片1621,雾化片1621安装在雾化口121内,所述进液口111周向和雾化片1621之间设有密封垫1622,密封垫1622为硅胶垫。风扇169位于过滤进气口112内滤膜18的下方位置,温控器168包括分别位于测温孔1221和加热片孔1222内的温度传感器1681和加热片1682,继电器组164包括分别与雾化器162、风扇169、加热片1682连接的继电器一1641、继电器二1642、继电器三1643,所述电源17上连接有开关165,开关165、旋钮166和按钮167分别位于开关槽114、旋钮槽115和按钮槽116内。

所述进液口111在上层外壳11的顶面上向下内凹,所述雾化口121在下层外壳12的底面上向上内凹,所述雾化片1621夹在进液口111和雾化口121之间。所述旋钮槽115和按钮槽116均开设在上层外壳11的侧面,所述开关槽114一半开设在上层外壳11上、另一半开设在下层外壳12上。所述上层壳体11的顶面上开设有显示窗113,显示窗113内安装有屏幕163。

设备本体1和罩面2通过设备本体1下部的罩面槽124和罩面上方的设备卡口21相互咬合,设备本体1的上层外壳11设有的卡扣凸起117与下层外壳12设有的卡扣槽123相互咬合连接,下层外壳12内侧面设有外壳定位件125与上层外壳11贴合,过滤盖13与上层外壳11与过滤进气口11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滤进气口112内设有过滤进气孔1122,所述滤膜18固定在过滤盖13与上层外壳11相互咬合处;所述进液口111内嵌入药液瓶14,药液瓶14颈部与药液瓶扣1111咬合固定,所述引流芯座1112内嵌入引流芯15;电源17包括电池盒171、电池172,所述电池盒171通过热熔胶粘连于下层外壳12底部内侧,电池172装在电池盒171内;所述显示窗113内嵌入屏幕163并用热熔胶与上层外壳11粘连,所述开关165嵌入开关槽114中并用热熔胶与上层外壳11粘连,所述旋钮166包括旋转编码器1661、旋钮盖1662,所述旋转编码器1661嵌入旋钮槽115中并用螺母固定,所述旋钮盖1662与旋转编码1661嵌套固定,所述按钮组167包括按钮一1671、按钮二1672、按钮三1673、按钮四1674,所述按钮一1671、按钮二1672、按钮三1673、按钮四1674分别嵌入按钮槽116中并用热熔胶与上层外壳11粘连;所述雾化片1621周围包裹硅胶垫1622与进液口111下部和雾化口121周围通过热熔胶粘连;所述温控器168包括温度传感器1681、加热片1682,;温度传感器1681嵌入测温孔1221并通过热熔胶粘连;加热片1682嵌入加热片孔1222并通过热熔胶粘连,所述加热口122内设有过滤出气孔1223,所述过滤盖13上设有通风孔131;所述主板161通过热熔胶粘连于上层外壳11;所述雾化器主板1623与下层外壳12通过热熔胶粘连,所述继电器组164包括继电器一1641、继电器二1642、继电器三1643,所述继电器组164与上层外壳11通过热熔胶粘连,所述风扇169与上层外壳11通过热熔胶粘连,所述主控板161与屏幕163、继电器组164、开关165、旋钮166、按钮组167、温控器168电性连接,所述雾化器162与继电器一1641电性连接,所述雾化片1621与雾化片主板1623电性连接,所述雾化器主板1623与雾化片1621、继电器一1641、电源17电性连接,所述屏幕163与主控板161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组164与主控板161、雾化器162、温控器168、风扇169、电源17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一1641与主控板161、雾化器主板1623、开关165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二1642与主控板161、开关165、风扇169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三1643与主控板161、开关165、加热片1682电性连接,所述开关165与主控板161、继电器组164、电源17电性连接,所述旋钮166与主控板161电性连接,所述按钮组167与主控板161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168与主控板161、继电器三1643、电源17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681与主控板161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1682与继电器三1643、电源17电性连接,所述风扇169与继电器二1642、电源17电性连接,所述电源17与主控板161、雾化器162、开关165、温控器168、风扇169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层外壳11、下层外壳12、过滤盖13均采用未来7100尼龙材料,具有断裂延展率高、热变形温度高的特点,热变形温度达145℃。药液瓶14采用20ml透明钳口平底西林瓶。引流芯15采用白色过滤棉芯或无纺布芯,材质环保。雾化器162采用Zave 110KHz5V 专用微孔超声雾化片。屏幕163采用MH-ET LIVE 1.54 inch E-paper Module 墨水屏,待机功耗低于0.017mW,节约能耗。继电器组164采用HF46F-5-HS1 4脚微型直流继电器。开关165采用DS-426A 自锁按钮开关。旋转编码器1661采用EC11 旋转编码器。按钮组167采用4脚轻触微动开关。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 测温模块。加热片1682采用PTC电热芯恒温发热片。风扇169采用1703 5V UF3H3-700 微型风扇。电池172采用倍量3.7V 850mAh 充电锂电池。滤膜18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罩面2采用一次性透明硅胶材质,便于观察内部情况,可以通过裁剪的方式改变创面口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片1621采用超声雾化的工作方法,振荡频率为110KHz,产生自然飘逸的药雾,相较于传统的局部给药方式,无需外力作用在创面上,减小外力对创面的二次损伤;给药均匀、可持续;在不暴露创面的情况下完成给药,减少感染风险;超声作用后的药物更利于创面对药物吸收,可以减少药物过量引起的生理损害。

本实施例中,加热片1682与过滤出气孔1223均设在加热口122中,使罩面2封闭的环境受热均匀,同时提供氧气。

工作过程及原理具体如下:首先,将电池172安装于电池盒171中,对合上层外壳11和下层外壳12,使外壳定位件125位于上层外壳11内侧,再通过卡扣凸起117与卡扣槽123相互咬合连接。取出罩面2,将设备卡口21与罩面槽124相互咬合连接,裁剪罩面2使创面孔与创面3适配,并用医用胶带将粘贴固定。将引流芯15插入引流芯座1112,在药液瓶14中注入药液后倒置于进液口111中,使药液瓶扣与药液瓶14颈部相互咬合连接。按下开关165接通电源17开启设备,按下按钮一1671切换给药量、给药间隔时间和温度选项,转动旋转编码器1661调节给药量、给药间隔时间和温度,设置完成后按下按钮四1674开始计时。此时,设备1开始工作,药液通过引流芯15,在雾化片1621的作用下雾化进入罩面2和创面3形成的封闭空间中。按下按钮二1672打开加热系统,加热口122中的加热片1682开始工作,当温度传感器1681测定周围空气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加热片1682停止工作;当温度传感器1681测定周围空气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片1682继续工作,以此循环。按下按钮三1673打开通风系统,风扇169开始工作,外界空气在风扇169的作用下流进通风孔131,经滤膜18过滤后经过过滤进气孔1122,由过滤出气孔1223流出至罩面2和创面3形成的封闭环境。使用完成后,关闭开关165,倒置设备本体1,取下药液瓶14、引流芯15。需要充电或更换电池时,解除卡扣凸起117与卡扣槽123的连接,取出电池17。

本发明采用封闭式结构,实现创面微环境的专一化调节,可保持创面部位湿度、温度等,有利于创面愈合;避免创面暴露、诱发继发感染。本发明采用超声雾化的给药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局部给药方式,无需外力作用在创面上,减小外力对创面的二次损伤;给药均匀、可持续;在不暴露创面的情况下完成给药,减少感染风险;超声作用后的药物更利于创面对药物吸收,可以减少药物过量引起的生理损害。

本发明能实现自动化给药,只需根据医嘱调整给药频次、剂量,操作简单;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适合普通人群的使用,尤其是创面长期需要消毒和使用促愈合要求的人员,大大节约医疗资源。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相关技术
  • 一种创面自动雾化给药设备
  • 一种雾化器给药喷嘴和智能自调式雾化器给药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471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