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三角遮阳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5:54


三角遮阳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阳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脚遮阳篷,包括三个立柱、三角形框架和可转动的百叶组件,百叶组件设于框架内,遮阳篷被安装于阳台、庭院或其他共同区域。

背景技术

户外遮阳篷被安装在阳台、庭院或公共休闲场所,可遮挡雨水或强烈光照。

结构上来看,遮阳篷包括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上方的遮阳部件;遮阳部件分为固定式和可活动式;如可开合的百叶组件为可活动式的。大多数遮阳篷为矩形结构,有四根立柱和矩形框架。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81641U的电动防水百叶翻板遮阳篷,为四脚遮阳篷;

公告号为CN209799544U的遮阳篷,公开了遮阳篷的梁体和立柱之间的联结构造。

矩形遮阳篷的遮阳面积大,但是其占用空间也较大,对有角落空间有限的庭院并不适合,特开发三脚遮阳篷,以适用对应的安装环境。但是目前的矩形遮阳篷的框架结构并不适用于三脚遮阳篷的框架结构。

三脚遮阳篷,如公告号为CN207144553U的百叶窗开合式遮雨通风凉亭,其并没有公开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结构,CN214615094U的遮阳篷的安装结构,遮阳部分并非百叶结构,其没有横梁,也没有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角遮阳篷,包括三根立柱和三根横梁,首先三根横梁的端部可设有一个转角接头,相邻转角接头之间通过插接方式组合,从而形成三个横梁组成的水平框架,然后再通过立柱上端的顶板与转角接头进行固定。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三角遮阳篷,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框架、支撑柱组件和百叶组件;

所述百叶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水平框架的内部区域中,所述水平框架被所述支撑柱组件所支撑;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三个立柱;

所述水平框架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组成;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且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三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的第二端、第二横梁的第二端连接,以使所述水平框架呈三角形结构;

三根横梁的端部均设有一个转角接头,两个相邻转角接头通过插接结构相互连接;

每个立柱的上端均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通过第一螺钉组件与相邻两个转角接头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立柱为空心结构,所述顶板包括顶壁和四个沿顶壁外缘向下弯折并延伸的侧壁,所述立柱的侧壁通过第二螺钉组件将顶板的侧壁固定在立柱上端的空腔内;所述顶壁通过第一螺钉组件固定在相邻横梁连接处的下侧。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角接头包括伸入横梁的连接部和露出横梁的对接部;

第四螺钉组件穿过横梁的侧壁固定所述连接部;

相邻转角接头的两个对接部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进行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第一对接部上的燕尾槽和第二对接部上的限位块,所述燕尾槽和限位块的形状吻合以相互卡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横梁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横梁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二安装架;

所述第一安装架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倾斜槽;

所述第二安装架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二倾斜槽;

所述第一倾斜槽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呈一倾斜夹角α;所述第二倾斜槽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呈一倾斜夹角β;

所述倾斜夹角α和倾斜夹角β均为35-65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横梁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座;

所述第三安装座上开设有直槽,第三安装架左段区域的直槽与所述第一倾斜槽一一对应,第三安装架右段区域的直槽与所述第二倾斜槽一一对应。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百叶组件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百叶片、连杆和驱动件;

所述百叶片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翻转架和第二翻转架;

所述第一翻转架包括第一轴接座和联动杆,所述第一轴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轴接孔,且所述第一轴接座与百叶片下表面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二翻转架包括第二轴接座,所述第二轴接座上开设有第二轴接孔,且所述第二轴接座与百叶片下表面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第一转轴穿过第一轴接孔并插置在所述直槽内,第二转轴穿过第二轴接孔并插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槽或第二倾斜槽内;

所述连杆位于第三横梁内侧,所述联动杆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所述驱动件带动连杆前后移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一翻转架翻转,以开合所述百叶片。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相邻转角接头的两个对接部插接后,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的外端壁连贯、平整过渡。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立柱的侧壁通过第五螺钉组件将固定块固定在立柱下端空腔内;所述底板通过第六螺钉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块上。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手摇柄、驱动轴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轴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

所述手摇柄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继而使所述驱动杆带动连杆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1、三角遮阳篷的水平框架由三根横梁首尾相接围成,且呈三角形结构,三根立柱支撑在横梁的首尾相接处。相邻横梁之间,在左右横向上实现连接,而纵向上,立柱进一步支撑在横梁的首尾连接处;从而提高相邻横梁之间,以及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优化三角篷上固定点的分布。

2、进一步地,三根横梁的端部均设有一个转角接头,两个相邻转角接头之间,通过插接结构实现连接;进一步,立柱的顶板通过螺钉组件与转角接头实现连接。

横梁首尾连接处,采用插接结构,易于组装、拆卸;同时插接方式也便于微调整三根横梁的位置和高度,以提高相邻横梁端部对接的紧密性,最终使得围成的水平框架更为稳定、易于调节。

而立柱与相邻横梁的插合处则采用螺钉组件,即通过另一种紧固性的连接手段,以弥补相邻横梁仅为插接,稳固性稍欠些许的不足;且立柱与相邻插接结构采用纵向紧固的方式,以使三者连接处不仅在横向上互相卡接,而且在纵向上也发生紧固连接,综上得以大幅提高三者连接处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三角遮阳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三角遮阳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三角遮阳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三角遮阳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三角遮阳篷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横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横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三横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立柱与底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顶板与相邻转角接头组装示意图;

图11为立柱与相邻横梁端部组装示意图;

图12为百叶片与翻转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百叶片与翻转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转角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转角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图4中A处的具备结构放大图;

图17为百叶片插置相邻横梁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百叶片与第一横梁的组装示意图;

图19为第一、第二横梁端部连接示意图;

图20为相邻转接头插接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三角遮阳篷100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说,该三角遮阳篷100,包括水平框架101、支撑柱组件102和百叶组件103。

水平框架101围成内部区域f,百叶组件103可转动地安装在水平框架101的内部区域f中。水平框架101被支撑柱组件102所支撑,且将水平框架101支撑起一定高度。支撑柱组件102包括三个立柱30,三个立柱30错落分布在水平框架101下侧面,优选三个立柱30呈三角式围布,以增加支撑稳固性;当然三个立柱30也可以为其他分布形式。

其中,水平框架101由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组成。其中,第一横梁11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梁12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且形成一夹角。

如图20所示,是第一横梁11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梁12的第一端插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该连接点位的具体插接结构40将在下文阐述,此处值得说明的是,插接结构完成插接后,形成利落的折角,而非连贯平面,继而得以在第一、第二横梁的连接端形成一侧棱,该侧棱优选与立柱30的侧棱连续。

第三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11的第二端、第二横梁12的第二端连接,以使水平框架101呈三角形结构。

立柱30分布在三个连接点位处。相邻连接端彼此横向连接之余,立柱30进一步从纵向上与相邻两个连接端连接,加强连接点位的稳定性和强度。

具体而言,三根横梁10的端部均设有一个转角接头20,两个相邻转角接头20通过插接结构40相互连接。转角接头20包括伸入横梁10并与之固定的连接部21,以及露出横梁10欲与相邻转角接头20连接的对接部22。其中,对接部22具备细节结构可根据不同横梁的转角特点进行调整。具体将在下文阐述。

对于立柱30的具体结构而言,其顶端,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每个立柱30的上端均固定有顶板31,顶板31通过第一螺钉组件t1与相邻两个转角接头20连接。其底端,立柱30的侧壁通过第五螺钉组件t5将固定块33固定在立柱30下端空腔内;底板34通过第六螺钉组件t6固定在固定块33上。

对于立柱30的顶部连接结构,更为具体的是,立柱30为空心结构,顶板31包括顶壁c1和四个沿顶壁c1外缘向下弯折并延伸的侧壁c2,立柱30的侧壁通过第二螺钉组件t2将顶板31的侧壁c2固定在立柱30上端的空腔内。

横梁10端部呈倾斜面,安装时,转角接头20的连接部21插入横梁内腔,相邻横梁10基于倾斜面紧密贴合;与此同时,相邻转角接头20的对接部互相插接。

进而,顶壁c1通过第一螺钉组件t1固定在相邻转角接头20的下侧。具体地说,顶壁c1通过第一螺钉组件t1,先穿过相邻横梁10下侧面拼合而成的壁面,并进一步与横梁10内的转角接头20固定。

优选地,相邻横梁10下侧面拼和后连贯过渡,以形成平整表面。

本发明的优点是,三角遮阳篷100的水平框架101由三根横梁10首尾相接围成,且呈三角形结构,三根立柱30支撑在横梁10的首尾相接处。相邻横梁10之间,在左右横向上实现连接,而纵向上,立柱30进一步支撑在横梁10的首尾连接处;从而提高相邻横梁10之间,以及横梁10与立柱3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优化三角篷上固定点的分布。

进一步地,三根横梁10的端部均设有一个转角接头20,两个相邻转角接头20之间,通过插接结构40实现连接;进一步,立柱30的顶板31通过螺钉组件与转角接头20实现连接。

横梁10首尾连接处,采用插接结构,易于组装、拆卸;同时插接方式也便于微调整三根横梁10的位置和高度,以提高相邻横梁10端部对接的紧密性,最终使得围成的水平框架更为稳定、易于调节。

而立柱30与相邻横梁10的插合处则采用螺钉组件,即通过另一种紧固性的连接手段,以弥补相邻横梁10仅为插接,稳固性稍欠些许的不足;且立柱30与相邻插接结构40采用纵向紧固的方式,以使三者连接处不仅在横向上互相卡接,而且在纵向上也发生紧固连接,综上得以大幅提高三者连接处的稳固性。

如前文所述,本发明中的转角接头20包括伸入横梁10的连接部21和露出横梁10的对接部22。具体安装时,第四螺钉组件t4穿过横梁10的侧壁,继而固定住连接部21。而相邻的转角接头20的两个对接部22之间,又进一步通过插接结构40进行连接。

插接结构40包括第一对接部221上的燕尾槽42和第二对接部222上的限位块41,燕尾槽42和限位块41的形状吻合以相互卡接。即相邻的对接部22之间均配置有相应的燕尾槽42和限位块41。而转角接头20连接部21的具体结构,则可根据相邻横梁10的转接形态进行调整。

具体地说,如图10和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种情况下,为第一横梁11和第三横梁13连接端处,或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连接端处的相邻对接部22,该对接部22包括背壁、第一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背壁的外沿向一侧弯折并延伸以形成第一纵向壁,该第一纵向壁继续向一侧弯折并延伸,以形成第二纵向壁,而燕尾槽42或限位块41纵向分布在该第二纵向壁上。

相邻对接部22拼合时,两个第二纵向壁相对贴合,且燕尾槽42和限位块41互相契合;与此同时,第一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拼合成连贯、统一的外平壁,以使第一横梁11和第三横梁13连接处,以及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连接处的端角呈齐平切面;即相邻转角接头20的两个对接部22插接后,第一、第二对接部的外端壁连贯、平整过渡,避免锐利角尖造成意外刮划。

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二种情况下,为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连接端处的相邻对接部22。该对接部22包括背壁和基于背壁外沿向一侧弯折的纵向壁,背壁和纵向壁之间形成一锐角,纵向壁上纵向布置有燕尾槽42或限位块41。相邻对接部22拼合时,纵向壁相对贴合,并在纵向壁的最外沿形成侧棱,且燕尾槽42和限位块41互相契合。也即上文所述的插接结构40完成插接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连接端形成利落的折角,而非连贯平面,且在第一、第二横梁的连接端形成一侧棱,该侧棱优选与立柱30的侧棱连续。

进一步地,对于三个横梁10的具体结构而言:

如图6所示,第一横梁11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一安装架51,第二横梁12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二安装架52。

第一安装架5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e1,第一安装座e1上开设有第一倾斜槽d1。

如图7所示,第二安装架52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座e2,第二安装座e2上开设有第二倾斜槽d2。

如图8所示,第一倾斜槽d1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横梁11的长度方向,呈一倾斜夹角α;第二倾斜槽d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横梁12的长度方向,呈一倾斜夹角β。

上述的倾斜夹角α和倾斜夹角β均为35-65度。优选地,倾斜夹角α和倾斜夹角β均为45度,以使三个横梁10围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框架结构。以使三角形框架结构更为稳定、牢固。等腰或等腰三角形的顶部框架结构,可使对半均分后,两侧百叶片的长短呈对称分布,更具规律性,便于生产、安装。

而第三横梁13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三安装架53;第三安装架53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座e3。

第三安装座e3上开设有直槽d3,第三安装架53左段区域的直槽d3与第一倾斜槽d1一一对应,第三安装架53右段区域的直槽d3与第二倾斜槽d2一一对应。

基于上述技术手段,百叶片70横跨第一、第三横梁,或第二、第三横梁;即百叶片是横跨三角框架的两个锐角边分布,百叶片的长度可设计较短(与横跨第一、第二横梁的排布方式相比,第一、第二横梁所围成的夹角为钝角或直角)。

因此,较短的百叶片70可更好地、有效地翻转。且打开后百叶片70立起,基于其较短的长度以及叶面迎向锐角所在方向,可更稳定地抵御左右侧来凤(百叶片较短)。百叶片70本身的宽度与相邻百叶片70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当,以使依次分布的百叶片70翻下后可形成连贯、严密的篷顶。

百叶片70本身为中间隆起的弧形片,当多个依次排布的百叶片70盖合后,形成的篷顶面为波浪面,有利于雨水或碎屑从波浪面的凹陷条处排出。且隆起的弧度,也更有利于立起后的百叶片面缓冲疾风。

安装架与安装座的具体安装优选为,安装架包括U型框架和连接在U型框架底部的纵向板,纵向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横梁内侧上。安装座的截面与U型框架的截面相当,以便顺利置入U型框架内。安装座包括座部可布置在座部上的槽壁,槽壁即围成上述的直槽或倾斜槽。

安装座的座部两侧开设有纵向连接孔,以通过紧固件与U型框架的底壁连接固定。

优选地,U型框架外侧壁开设有开孔,以便安装座上具有一定长度的槽壁可向外延伸一段距离。从而使具有长度的槽壁可使上述倾斜槽或直槽更好地承托住连接百叶片70的转轴。

上述技术手段旨在使百叶片70,搁置在第一、第三横梁,以及第二、第三横梁的纵向连线上。当然该技术手段并非限制百叶片70沿第一、第二横梁的纵向连接分布,而仅在指出一种方便多个百叶片70合理分布在三角形框架上,并可有效开合的合理技术方案。

继续对于百叶组件103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图16所示,百叶组件103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百叶片70、连杆80和驱动件90。

其中,如图12、图13所示,百叶片7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翻转架7f和第二翻转架7g。第一翻转架7f与第一、第二横梁连接,第二翻转架7g与第三横梁连接。

具体地说,第一翻转架7f包括第一轴接座f2和联动杆f1,第一轴接座f2上开设有第一轴接孔f3,且第一轴接座f2与百叶片70下表面之间通过紧固件t连接。

第二翻转架7g包括第二轴接座g1,第二轴接座g1上开设有第二轴接孔g2,且第二轴接座g1与百叶片70下表面之间通过紧固件t连接。

如图17和18第一转轴71穿过第一轴接孔f3并插置在直槽d3内,第二转轴72穿过第二轴接孔g2并插置在第一倾斜槽d1或第二倾斜槽d2内。从而得以将百叶片70可转动连接在相邻横梁上。百叶片70的长度不一,宽度均一,它们鳞次栉比地布置在水平框架101围成内部区域f中,或严丝合缝地盖合住你内部区域f,或开启以供阳光洒入、通风。

如图16所示,连杆80位于第三横梁13内侧,联动杆f1通过紧固件t固定在连杆80上,驱动件90带动连杆80前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翻转架7f翻转,以开合百叶片70。

驱动件90包括手摇柄91、驱动轴92和驱动杆93,驱动杆93的一端与驱动轴92连接,驱动杆93的另一端与连杆80连接。

实际使用时,用户操作手摇柄91运动,手摇柄91驱动该驱动轴92转动,继而使驱动杆92带动连杆80运动。从而使百叶片70翻转。手摇柄91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手摇柄91向下延伸一定长度,以便于用户快捷操作。

此外,对于翻转架与百叶片70之间的连接结构,优选地,百叶片70和翻转架的轴接座之间布置有卡接结构,该卡结构,包括百叶片70内侧壁的向外延伸并弯折的卡接件,以及轴接座一侧开设的卡接槽。卡接槽和卡接件的形状吻合以互相插接。

具体地说,卡接件包括纵向段和横向段,纵向段和横向段之间弯折一定角度,横向段的外轮廓为不规则曲面。同样地,卡接槽包括纵向槽和横向槽,纵向段和横向段之间弯折一定角度,且横向槽的轮廓壁为不规则的曲面。

且优选地,横向槽插入端的壁面具有一定弧度,该弧度与横向槽的走向连贯,且与卡接件插入角度一致,以便于卡接件顺利卡入。实际安装时,可先将百叶片70与轴接座之间通过上述卡接结构进行卡接,实现初步固定连接,进而再通过紧固件锁定,提高需要频繁翻转的百叶片70的连接稳定性和强度。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百叶片70靠近第一、第二轴接座的一侧开设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可积水并将积水统一引出,避免雨水四溅,影响使用体验。该引导槽沿百叶片70的长度方向分布,百叶片70的长度不一,则不同百叶片上的引导槽长度也不同。

此外,引导槽包括一侧壁,该侧壁与第一、第二轴接座互相抵靠,以有效提高轴接座摆动时,同步翻动百叶片70的连贯性。

进一步地,百叶片70的前沿向外延伸出一前沿盖,前沿盖的宽度与引导槽的宽度相当,可盖合在引导槽上。多个百叶片70开启,第二百叶片70的前沿盖抬起,第一百叶片的引导槽同时向下翻转,以利于积水、污垢排出。多个百叶片70盖合,第一百叶片70的引导槽向上翻转,与此同时,第二百叶片70的前沿盖向下盖合在引导槽上。

实际工作时,用户驱动该驱动件90,以使连杆80水平移动,继而带动第一翻转架7f上摆动,此时,第一轴接座f2带动百叶片70同步摆动,摆动的百叶片70进一步带动第二翻转架7g摆动。摆动中的第一、第二轴接座,绕各自轴接点转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三角遮阳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遮阳篷三角脚杆
  • 一种可方便拆装挡风墙的三角遮阳篷
技术分类

0612011556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