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移动式野外手术用洁净帐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移动式野外手术用洁净帐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野外手术用洁净帐篷。

背景技术

在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发生时,对伤员的及时的救治十分重要,有的伤者需要立即手术,对于交通不便或者转运不便的情况下,一个能及时进行手术的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野外帐篷是实现这一条件的便利装置。目前帐篷的帐篷顶一般具有支撑架将帐篷顶支撑起来,防止帐篷顶下垂,防止雨水在帐篷顶汇集。但是这种帐篷的搭建一般比较费事麻烦,不方便随时更换地方。对于顶部没有支撑架的帐篷,虽然拆装方便,但其顶部又常常容易下垂,遇到下雨天,雨水落到帐篷顶上,容易积水,积水使帐篷顶下垂的程度更加的严重,过多的积水还会造成帐篷的不稳固。并且一般的帐篷不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使帐篷内的温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不利于手术的进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式野外手术用洁净帐篷。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式野外手术用洁净帐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

帐篷主体,帐篷主体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架,帐篷主体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多个支撑杆;

帐篷顶,所述帐篷顶固定在帐篷主体的顶部,帐篷主体的上部固设有隔层;隔层、帐篷主体、帐篷顶围合成腔体;

软筒,软筒固设在帐篷顶的中心处,腔体通过软筒与外界连通;

帐篷顶的上方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固设在支撑杆的上端;驱动组件与软筒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伸缩杆、转盘、L形杆、安装架;

伸缩杆的底座固定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伸缩杆的推杆与转盘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底座和推杆限位滑动设置;

L形杆的一端与转盘的下端面固定连接,L形杆的另一端与软筒固定连接;

软筒与转盘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电机通过安装架安装到帐篷顶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板,电机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多个固定套、第一固定环;多个固定套均与帐篷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多个固定套间隔分布在帐篷主体的顶端;固定套套设在第一固定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固定环、U形杆;

第二固定环固定设置在帐篷主体的底端;U形杆具有多个,且间隔固设在第二固定环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扣;第二固定扣配合的有第一固定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底部固设有多个插地钉。

进一步地,所述帐篷主体的底部固设有底布。

进一步地,所述帐篷主体的内部设置分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帐篷顶在软筒的带动下,逐渐收紧,并最终处于水平紧绷状态,使得雨水不容易在帐篷顶汇聚。

当帐篷顶处于水平紧绷状态时,帐篷顶与隔层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充满空气,使得帐篷的顶部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的作用。并且帐篷顶在逐渐收紧过程中,产生大量褶皱,使得帐篷顶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的作用,进一步的增大了该帐篷隔热保温的效果。

该帐篷结构简单,搭建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支撑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转盘与软筒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帐篷主体;2、帐篷顶;3、软筒;4、固定套;5、第一固定环;6、隔层;7、第二固定环;8、U形杆;9、支撑杆;10、第一固定扣;11、第二固定扣;12、安装板;13、固定杆;14、电机;15、伸缩杆;16、转盘;17、L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野外手术用洁净帐篷,包括帐篷主体1,帐篷主体1为圆筒形。帐篷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有帐篷顶2,帐篷顶2为与帐篷主体1配合的圆形。帐篷顶2与帐篷主体1的固定连接处设有第一支撑架。帐篷主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9。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支撑杆3的共同作用下,将帐篷支撑起来,使帐篷形成一定的内部空间,方便使用。

帐篷主体1的上部固设有隔层6,隔层6位于帐篷顶2的下方。隔层6、帐篷主体1、帐篷顶2共同围合成腔体。帐篷主体1与帐篷顶2、隔层3均具有不透风的特性。当腔体内充满空气时,帐篷的顶部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的作用。

帐篷顶2的上方固设有软筒3,软筒3位于帐篷顶2的圆心部位。软筒3的两端开口,帐篷顶2与软筒3的对应处具有通孔,使腔体通过软筒3与外界连通。软筒3可以产生扭转变形,使软筒3的开口被封闭,进而使得腔体被封闭,防止有异物进入到腔体内。需要拆卸该帐篷时,腔体与外界连通,腔体内的空气受到挤压排出,方便帐篷的折叠,减小帐篷折叠后的体积。软筒3可采用橡胶制备而成,软筒3的高度、筒壁的厚度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帐篷顶2上方设有驱动软筒3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软筒3转动。

初始,帐篷搭建完毕后,帐篷顶2的中心处于下垂的状态。即帐篷顶2的中心处低于边缘处。驱动组件驱动软筒3转动,一开始软筒3转动带动帐篷顶2的中心处转动,但帐篷顶2的圆周保持不动。使得帐篷顶2发生变形,并且部分产生折叠,进而帐篷顶2逐渐收紧。同时帐篷顶2的中心处逐渐缠绕到软筒3上。帐篷顶2的中心处逐渐向上移动,帐篷顶2的中心处的高度逐渐与帐篷边缘处的高度一致,帐篷顶2的中心处上升过程中,腔体的空间逐渐增大,空气通过软筒3进入腔体内。帐篷顶2在逐渐收紧过程中,会产生褶皱,使得收紧后的帐篷顶2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帐篷顶2更容易变形,所以软筒3不会发生扭转变形。当帐篷顶2收紧到一定程度时,帐篷顶2处于相对紧绷的状态,这时转盘16继续转动,使得软筒3发生扭转变形,软筒3扭转为麻花状,使软筒3的开口处关闭,腔体成为密闭的空间。使帐篷的顶部形成隔热层,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关闭电机14,此时帐篷顶2处于水平紧绷的状态,这样雨水落到帐篷顶2上之后,雨水2不会大量在帐篷顶2上汇集,而是沿着帐篷顶2落下。帐篷顶2的褶皱处会有少量雨水,但由于帐篷顶2为紧绷状态,所以帐篷顶2上不会有大量积水,不会因大量积水对帐篷造成影响。

第一支撑架包括固定套4、第一固定环5。

固定套4具有多个,分布在帐篷顶2的圆周上,且均与帐篷主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套4套设在第一固定环5上。且相邻的两个固定套4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固定套4的数量为四个。相邻固定套4之间的间隙处的数量为四个

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固定环7、U形杆8。

第二固定环7固定设置在帐篷主体1的底端。U形杆8具有多个,分布在第二固定环7的外侧,且与第二固定环7固定连接。U形杆8与相邻固定套4之间的间隙处相对。本实施例中U形杆8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二固定环7上。

支撑杆9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扣11。与第二固定扣11配合的有第一固定扣10。第一固定扣11与第二固定扣10上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一固定扣11与第二固定扣1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第一固定扣11与第二固定扣10配合实现支撑杆9与第一固定环5或U形杆8的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环7的底部固设有多个插地钉。帐篷搭建时,将插地钉固定到地面,实现对帐篷的固定。

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4、伸缩杆15、转盘16、L形杆17、安装架。

伸缩杆15的底座固定安装在电机14的电机轴上。伸缩杆15的推杆与转盘1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底座和推杆限位滑动设置。伸缩杆15内设有只能轴向滑动的限位结构,使伸缩杆15的推杆只能相对于底座轴向滑动。当帐篷顶2逐渐收紧而变得紧绷时,帐篷顶2逐渐对软筒3具有支撑力,使得帐篷顶2的中心处向上移动时带动软筒3向上移动,进而使伸缩杆15缩短。

L形杆17的一端与转盘16固定连接,L形杆17的另一端与软筒3固定连接。L形杆17具有两个,对称分布在软筒3的两侧。软筒3的上端开口处与转盘16具有一定的距离。保证空气能通过软筒3进入到腔体内。电机14通过安装架12安装到帐篷顶2的上方。

安装架12固定安装在两个对称的支撑杆9之间。安装架包括安装板12,电机14安装在安装板12上。安装板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扣10。每个第一固定扣10均与对应的第二固定扣11配合。

帐篷主体1的底部固设有底布。使得帐篷内部空间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使帐篷内部保持相对独立,使帐篷内部保持干净。

帐篷内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洁净区、污染区、刷手区、手术区。每个分区与其他的分区均有防水隔帘隔开,使每个分区保持相对独立。防水隔帘的上端可以固定在隔层6上。每个分区均有醒目的标志。手术区内设置有多个挂钩,用于液体挂置。帐篷内还设有多个储物袋。

工作原理:搭建帐篷时,将第二固定环7放置到合适的位置,将第二固定环7上的插地钉固定到地上。然后将第一固定环5放置到支撑杆9顶端的第二固定扣11的凹陷处,然后将第一固定扣10与第二固定扣11配合,并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扣10与第二固定扣11固定连接。支撑杆9可以绕着第一固定环5转动。然后依次将四个支撑杆9的上端均与第一固定环5连接,并将固定杆13的两端安装到对应的支撑杆9上。

然后将支撑杆9底端的第二固定扣11放置到对应的U形杆8上,并与第一固定扣10配合,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扣11与第一固定扣10固定连接。使支撑杆9的底端固定到U形杆8上。依次将四个支撑杆9的底端均固定到对应的U形杆8上。

搭建完成后,由于帐篷顶2的中心处无支撑,中心位置会下垂,即帐篷顶2的中心处低于边缘处,雨天容易造成积水。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伸缩杆15转动,伸缩杆15带动转盘16转动,转盘16通过L形杆17带动软筒3转动。软筒3带动帐篷顶2的中心处转动,但帐篷顶2的圆周保持不动。使得帐篷顶2发生变形,并且部分产生折叠,进而使帐篷顶2逐渐收紧。同时帐篷顶2的中心处逐渐缠绕到软筒3上。帐篷顶2的中心处逐渐向上移动,帐篷顶2的中心处的高度逐渐与帐篷边缘处的高度一致,在这一过程中,帐篷顶2逐渐变得紧绷,进而对软筒3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并推动软筒3向上移动,进而使伸缩杆15逐渐缩短。帐篷顶2的中心处上升过程中,腔体的空间逐渐增大,空气通过软筒3进入腔体内,使该帐篷的顶部形成隔热保温层。帐篷顶2在逐渐收紧过程中,会产生褶皱,褶皱使得帐篷顶2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的作用,增大了该帐篷隔热保温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帐篷顶2更容易变形,所以软筒3不会发生扭转变形。当帐篷顶2收紧到一定程度时,帐篷顶2处于相对紧绷的状态,这时转盘16继续转动,使得软筒3发生扭转变形,软筒3扭转为麻花状,使软筒3的开口处关闭,腔体成为密闭的空间。此时帐篷顶2处于水平紧绷的状态,这样雨水落到帐篷顶2上之后,大部分雨水2沿着帐篷顶2落下。帐篷顶2的褶皱处会有少量的雨水,但由于帐篷顶2处于紧绷状态,所以帐篷顶2上不会有大量的积水,褶皱处少量的雨水不会对帐篷造成影响。

然后将各种设备搬进帐篷内,并分别放置到对应的区域。

需要拆卸该帐篷时,先将各种设备搬出去。然后启动电机14,使电机14反转,带动转盘16反转,进而通过L形杆17使软筒3反向扭转,软筒3恢复到自然状态。腔体再次通过软筒3与外界连通。然后软筒3转动,使帐篷顶2的中心处反向转动,进而使帐篷顶2不再紧绷,并逐渐恢复到原状。在此过程中,软筒3向下移动,伸缩杆15逐渐伸长,最终恢复到原状。然后将支撑杆9底端的螺栓拧下,使支撑杆9的底端与U形杆8脱离。然后使各个支撑杆9均与对应的U形杆8脱离。此时帐篷的顶部处于地上,然后通过拧下对应的螺栓,将各个支撑杆9与第一固定环5脱离。并将拆卸下来的第一固定扣10、螺栓收纳好,以备下次使用。然后将腔体内的空气挤出,最后将帐篷主体1折叠收纳,方便转运。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1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