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

文献发布时间:2023-07-05 06:30:04


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

背景技术

车体的一般结构通过使用模具的压制工艺通过机械加工和焊接组件来制造。出于这个原因,存在诸如压制工厂、车体焊接工厂和喷漆工厂的设施的投资大且设计自由度低的问题。

特别是,在相关技术中的车体车体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设计变化来制造少量的各种类型的产品。出于这个原因,存在模具数量迅速增加的问题,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近来,需要简化制造车辆的过程,并最小化开发周期,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及时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智能工厂环境中应对各种类型的设计的同时,改进车体车体的组装特性的车体车体结构。

另外,近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一种能够在不需要驾驶员驾驶车辆的情况下运输货物的车辆。为了降低制造驾驶员未坐在其中的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成本并简化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过程,需要一种能够在环保智能工厂中制造的车辆,在环保智能工厂中一些组件被模块化,并且通过螺栓连接等机械组装车辆的模块化组件来组装车体车体,而不需要压制过程、车体车体焊接过程和喷漆过程。

作为背景解释的前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并不旨在意味着本发明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特定实施方式涉及与车辆的车体结构相关的技术,该车辆的车体结构出于货物运送、便携式营销等目的而操作。特定实施方式还涉及与用于简化制造车辆的过程的车体框架结构相关的技术。

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解决本领域中的问题,并且提供一种通过螺栓连接来连结多个管件来制造车辆的车体而简单地组装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由多个管件构造,具有组装上车体的上部分,并且包括: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其由多个管件构造并且各自包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第一纵向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第一纵向构件的第一横向构件,和各自具有连结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一横向构件的外侧的安装件,该安装件被构造成使得悬架安装在其上;以及一对下部车体主构件,其各自具有管件形状、被构造成连接安装件的外侧和彼此间隔开的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的上端部的相对的两侧,该一对下部车体主构件向前和向后延伸以构成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的上侧构件并且被构造成限定车辆的总长度。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可以被设置成具有相同的形状,从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对称。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可以各自进一步包括从安装件向下延伸并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连接构件,和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构造成连接多个第一连接构件的下端部的第二横向构件。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可以各自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二纵向构件,其各自具有管件形状、从第一连接构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端部模块,其具有定位于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的端部处、由多个管件构造、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第三横向构件,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第三横向构件的第二连接构件,该端部模块具有连接到第一纵向构件的上端部。

下部车体可以进一步包括副框架,其各自包括:一对副纵向构件,其设置在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中的每一个的下侧处、由多个管件构造并且被构造成连接第二横向构件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端部模块的下端部;和副横向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副纵向构件,其中副框架中的每一个连接到悬架的下部分。

副框架可以进一步包括副连接构件,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副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可以各自进一步包括后梁,其具有管件形状、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到该一对第二纵向构件的端部。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可以各自进一步包括被构造成连接后梁和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单元。

安装件可具以有四边形形状,悬架的上部分可以连结到安装件的中心部分,第一横向构件可以连结到车辆内部的安装件,第一纵向构件可以在纵向方向上连结到安装件,并且下部车体主构件可以连结到车辆外部的安装件。

由多个管件构造的车体前部主体、后部主体或下部车体主构件的端部可以是打开的,端部补片可以连结到端部以封闭该端部并且被构造成连结多个管件,端部补片可以在与车体前部主体、后部主体或下部车体主构件的端部向内间隔开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而连结,并且由于端部补片与前部主体、后部主体或下部车体主构件向内间隔开,所以由焊接产生的焊道位于所形成的分离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可以由多个管件构造,并且多个管件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来紧固,这降低了成本。另外,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被设计成易于组装或拆卸,使得可以容易地执行维护并且当下部车体损坏时可以容易地用另一个组件更换下部车体的组件。

另外,通过调整连接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的下部车体主构件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的长度,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将下部车体应用于各种车辆,这使得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和设计成本。

另外,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可以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构件,从而增强了车体的刚性并解决了通过管件连接的车体框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中包括的车体前部主体的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从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移除驱动装置和悬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的安装件的放大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端部补片连结到车体管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仅出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举例说明本说明书或申请中公开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或功能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并且不应将本发明解释为限于本说明书或申请中描述的实施方式。

因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形式,所以具体实施方式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或申请中详细描述。然而,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旨在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限于具体实施方式,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涵盖了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方案。

诸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可以仅用于描述各种要素,但这些要素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出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区分开来的目的而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根据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构成要素称为第二构成要素,并且类似地,也可以将第二构成要素称为第一构成要素。

当一个构成要素被描述为“连结”或“连接”到另一个构成要素时,应当理解一个构成要素可以直接连结或连接到另一个构成要素,并且中间构成要素也可以存在于构成要素之间。当一个构成要素被描述为“直接连结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构成要素时,应当理解在构成要素之间不存在中间构成要素。用于解释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表述,诸如“在……之间”和“刚好在……之间”或“与……相邻”和“与……直接相邻”,应以类似方式解释。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仅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描述为具有不同含义,否则单数表述包括复数表述。在本说明书中,应当理解术语“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括(includes)”、“包括(including)”、“含有(containing)”、“具有(has)”、“具有(having)”或其其他变型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要素、组件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要素、组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除非在本说明书中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件。

在相关技术中,考虑到乘客上车的便利性、乘客的乘坐质量、安全规格、外观、行驶性能等,车辆的制造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的制造成本来为车辆提供用于车辆的悬架、外部组件、内部组件、转向系统、安全装置等。另外,由于需要制造适合于各种应用的单独车辆,因此存在不可能制造适合所有应用的定制车辆的问题。

应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的车辆是商用车辆,诸如专用车辆(PBV),用于各种商业目的,诸如产品分配、食品运输车、配送和服务提供。在图示的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乘客没有坐在车辆中,而是仅将货物装载到车辆的内部空间中。此外,车辆由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并用于货物或食品的无人运送、产品配送和产品运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具有简化的结构,使得可以简化设计和车辆制造过程。该车辆的一个优点是车辆的组件可以模块化,使得可以降低成本,可以容易地执行组件的供应,并且可以完全在无冲压工艺、车体焊接工艺和喷漆工艺的环保智能工厂中在生产工艺中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等而通过机械连结车辆的模块化组件来制造车辆。

本发明实施方式能够尽可能地排除焊接过程,并且通过使用多个管件来制造车体,以降低制造车体构件所需的成本,从而简化制造过程。管件可以通过挤压、滚压成型等制造,因此制造成本有利地低。然而,在连结管件或连结管件与其他面板时,需要加强连结强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连结构件来封闭管件的开口端(an opened end),以将管件的端部牢固地连结到另一管件或面板,并且连结构件可以抑制管件的开口端的变形并提供连结表面,另一个组件连结到该连结表面。下面将描述连结构件的具体构造。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结构,其中管件与连结构件是一体化的,在环保智能工厂中,仅通过诸如螺栓连接或铆接的机械连结即可容易地组装车体,并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是环保的,因为不需要焊接等。在发生事故或维修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更换车体的一些构件,并且可以容易地组装和生产各种类型的车辆。

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可以分为位于上侧并被构造成允许在其上装载货物的业务区和位于下侧并被构造成驱动车辆的驱动区。业务区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各种改变,并且驱动区可以根据车辆的驱动条件进行各种改变。

根据所示实施方式的车辆基本上被设计成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门仅在一侧打开,并且货物可以装载在其中的空间是开放的。业务区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成具有各种形状。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构成了位于用于无人运送系统的车辆的驱动区中的车体。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中包括的前部主体的透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从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移除驱动装置和悬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的安装件的放大图。

将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包括多个管件并且具有上部,上部车体组装到该下部车体的上部上。下部车体包括:由多个管件构造的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每个包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第一纵向构件101、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第一纵向构件101的第一横向构件102,和安装件110,每个安装件具有外侧(第一纵向构件101和第一横向构件102连结到该外侧),安装件110被构造成使得悬架安装在其上;以及一对下部车体主构件210,每个具有管件形状、被构造成连接安装件110的外侧和彼此间隔开的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上端部的相对的两侧、向前和向后延伸以构成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上侧构件并且被构造成限定车辆的总长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中,前部主体100、后部主体100和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可以由多个管件构造并且彼此连接。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前侧和后侧处,并且被构造成在车辆发生前部或后部碰撞时吸收冲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装载在其上部上的货物。

另外,悬架410可以安装在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上。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各自具有车轮罩,连接到悬架410的车轮位于车轮罩中。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被设置成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对称。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各自具有安装件110,悬架410的上端部连结到该安装件。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各自具有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横向构件102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纵向构件101。第一横向构件102和该对第一纵向构件101连结以彼此交叉。安装件110可以连结并固定到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一纵向构件101。

另外,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可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连结到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外侧,以构成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上侧构件。安装件110的外侧连结并固定到下部车体主构件210,使得悬架410可以牢固地固定到下部车体。

另外,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构件101和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在下部车体的上侧彼此平行地设置,使得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第一纵向构件101和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可以减轻在下部车体上侧的冲击。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各自还可以包括从安装件110向下延伸并在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连接构件103,以及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多个第一连接构件103的下端部的第二横向构件104。

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第一连接构件103可以从安装件110向下延伸并且被设置成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二横向构件104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一连接构件103的下方,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多个第一连接构件103的下端部。

因此,可以抑制安装件110的向上/向下移动,从而将安装件更牢固地固定到车辆的下部车体。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各自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二纵向构件105(其各自具有管件形状、从第一连接构件10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和端部模块120(其具有位于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端部、由多个管件构造、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第三横向构件121),和第二连接构件12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第三横向构件121),并且端部模块120的上端部连接到第一纵向构件101。

为了减轻发生车辆的前部碰撞时施加到车辆前侧的冲击,第二纵向构件105可以在纵向方向上从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第一连接构件103延伸,并且端部模块1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构件122(其连接到第二纵向构件105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三横向构件121(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第二连接构件122的端部)。

因此,在前部主体100的前侧和后部主体100的后侧发生碰撞时,可以减轻冲击。

另外,第二纵向构件105,其被设置成与在上侧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构件101平行并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可以提高抵抗前后碰撞造成的冲击的支撑力。

下部车体还可以包括副框架300,每个副框架包括:一对副纵向构件310,其设置在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中的每一个的下侧、由多个管件构造并被构造成连接第二横向构件104和端部模块120的下端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和副横向构件320,其被构造成连接副纵向构件310。副框架300连接到悬架410的下部。

如图1至图3所示,副框架300可以包括一对副纵向构件310,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和副横向构件320,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连接该对副纵向构件310。一对副框架300可以分别设置并连结到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下侧。

连结到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下侧的副框架300可以连结到与悬架410的下端部连结的下臂。驱动装置420可以设置在副框架300的上侧。

另外,副纵向构件310可以连接第二纵向构件105和端部模块120的下端部,从而支撑车辆的前侧和后侧的下端部。

副框架300还可以包括副连接构件330,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副纵向构件310和第二纵向构件105。

连结到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下侧的副框架300可以各自具有副连接构件330,副连接构件330从副横向构件320向上延伸并连接到第二纵向构件105。副连接构件330可以支撑位于副框架300上侧的驱动装置420的负载并固定副框架300。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各自进一步包括后梁130,其具有管件形状、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到该对第二纵向构件105的端部。

后梁130可以连结到第二纵向构件105的端部、连结到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并且设置在车辆的前侧和后侧中的每一个处。

因此,后梁13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最前侧和最后侧。后梁130可以主要吸收冲击,并且冲击的负载路径可以通向第二纵向构件105。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可以各自进一步包括连接单元131,其被构造成连接后梁130和第二连接构件122。

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连接构件122可以被设置成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多个第二连接构件122可以从后梁130的长度向外设置。

设置连接单元131以连接后梁130和从后梁130向外定位的第二连接构件122。连接单元131可以将从后梁130传递的冲击传递到端部模块120,从而分散冲击力。

安装件110具有四边形形状。悬架410的上部可以连结到安装件110的中心部分。第一横向构件102可以在车辆内侧连结安装件110,第一纵向构件101可以在纵向方向上连结到安装件110,并且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可以在车辆外侧连结到安装件110。

如图5所示,安装件110可以具有四边形形状,并且悬架410的上端部可以连结到安装件110的中心部分。第一横向构件102可以连接到安装件110的一个侧表面,第一纵向构件101可以连接到车辆的内表面,并且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可以连接到车辆的外表面。

安装件110的外表面连结到管件,使得连结到悬架410的安装件110可以牢固地连结到车体。

下部车体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对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每个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具有管件形状并被构造成连接彼此间隔开的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下端部的两个相对侧。

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可以在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通过下部车体主构件210连结的状态下,连接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的下侧,由此加强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之间的连结力。

因此,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包括前部主体100、后部主体100、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它们由多个管件构造,使得可以简化制造过程,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下部车体主构件210的长度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的长度可以根据车辆的目的或客户的要求进行各种调整,使得车辆的总长度和轴距可以调整。

另外,安装用于驱动车辆的组件(诸如车辆的电池)的空间可以设置在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之间并设置在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上方。

下部车体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对下部车体侧面构件230(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到下部车体主构件210的侧面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的侧面)和下部车体辅助构件240(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被构造成连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

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下部车体侧面构件230的两个相对端可以分别连结到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

下部车体侧面构件230可以连接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它们连接前部主体100和后部主体100),由此增加连结力。下部车体侧面构件23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有助于支撑装载在下部车体主构件210的上侧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的上侧的货物的负载。另外,在车辆的侧面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下,下部车体侧面构件230可以额外地吸收冲击。

另外,如图1所示,一对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可以设置在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的下侧并且连接前部主体100和后部主体100。下部车体辅助构件240可以连接在车辆的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该对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

因此,可以提高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之间的刚性。在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下部车体辅助构件240可以分散冲击,从而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并保护装载的货物。

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可以各自以具有封闭的横截面形状的横截面的管件的形式提供。

连接前部主体100和后部主体100的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都需要具有管件刚性高于构成前部主体100和后部主体100中的每一个的管件。

因此,构成下部车体主构件210和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中的每一个的管件具有封闭的横截面形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前部主体100和后部主体100。在发生侧面碰撞时,管件可以吸收冲击,安全地保护装载的货物免受侧面碰撞,并支撑装载的货物的负载。

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下部车体主构件210或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它们由多个管件构造)的端部是打开的,并且下部车体可以进一步包括端部补片20,其连结到管件的端部以封闭管件的端部并被构造成连结多个管件。端部补片20在与前部主体100、后部主体100、下部车体主构件210或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的端部向内间隔开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结,并且由于端部补片20与前部主体100、后部主体100、下部车体主构件210或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向内间隔开,所以通过焊接而产生的焊道可以位于所形成的分离空间中。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端部补片20连结到车体管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6所示,端部补片20可以连结到前部主体和后部主体100中的每一个的管件的端部。另外,尽管图中未示出,但端部补片20也可以连结到下部车体主构件210或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的端部,使得在组装用于车辆的下部车体时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而简单地将管件彼此紧固。

另外,端部补片20在与车体前部主体100、后部主体100、下部车体主构件210或下部车体底板构件220的端部向内间隔开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结,并且焊道定位于分离空间中。因此,不需要执行移除焊道的过程,并且与相关技术中的将管件的端部弯曲并焊接并且在焊接后移除焊道的制造过程相比,可以简化制造工作。

另外,形成在端部补片20上的连结件21比管件的端部突出得更远,并且连结到另一管件,使得可以最小化在连结部分上发生的振动或噪声。

通孔21a贯穿地形成在连结件21中,使得管件可以通过包括螺栓连接或铆接的机械连结来连结。因此,可以在智能工厂中通过简单地连结多个管件来完成车体制造,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简化制造过程。

虽然上面已经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车体的环保瓷膜涂料
  • 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
  • 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
  • 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
  • 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
技术分类

0612011602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