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6:3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面屏手机凭借超高的屏占比和出色的用户体验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屏下感光元件技术是实现手机等显示装置全面屏的关键技术,例如屏下指纹识别、屏下摄像头等,其主要是通过将感光元件隐藏在显示屏幕的下方,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屏占比更高,更加美观。其中以屏下摄像头为例,还要求屏下摄像头上方在不拍照时仍然能显示画面。其中,既要显示效果好,又要成像效果好,成为屏下摄像头的共同追求。

但是对于目前来说,特别是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采光区域的透光性难以满足感光元件的需求,以至于感光元件感光质量较差的问题难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提高感光元件区域的透光率,提升感光元件的光线收集数量以及光线强度。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采光区和非采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采光区的下方设置有感光元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透光结构和透明导电层;透光结构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对应所述采光区设置,包括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所述光热透明结构至少设置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与所述光热透明结构沿出光方向层叠设置;透明导电层部分设置在所述透光结构上,部分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透明导电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对应所述采光区设置有凹槽;其中,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和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用于接收所述感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并发热,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用于吸收热量并收缩,且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面。

可选的,所述采光区包括中心区和环形区,所述中心区为圆形,所述环形区环绕所述中心区设置,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中心区内;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对应所述环形区设置,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光热透明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阵列设置,相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间距为2-10um,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宽度为5-10um,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在1000-2000um之间;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在接收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发出的热量后,对应多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形成连续的凹面。

可选的,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由纳米金棒、碳纳米材料、铜基纳米晶、钯纳米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等的一种或多种形成。

可选的,所述衬底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一面设置有彩色滤光层,所述透光结构和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面,所述出光方向由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一面向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面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所述采光区包括中心区和环形区,所述中心区为圆形,所述环形区环绕所述中心区设置,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投影在所述中心区内;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对应所述环形区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热膨胀透明薄膜层,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对应所述中心区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中心区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于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一侧;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对应所述中心区和所述环形区阵列设置;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用于接收所述感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并发热,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用于吸收热量并向所述空腔的位置膨胀,且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方向凸出形成凸面。

可选的,所述光热透明结构设置在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或所述光热透明结构设置在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当所述光热透明结构接收所述感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发热时,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吸收热量,以所述光热透明结构为圆心,预设半径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方向收缩,并形成半圆形空腔。

可选的,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厚度为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在衬底基板的出光面形成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

形成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并对应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形成凹槽;

其中,光热透明结构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层叠设置,所述凹槽对应采光区设置;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用于接收所述感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并发热,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用于吸收热量并收缩,且对应多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分别形成凹面,所述凹面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方向凹陷。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感光元件和背光模组,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如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通过在采光区设置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且光热透明结构间隔设置,在感光元件发光光线时,光热透明结构受到额外的光线照射而发热,热收缩透明薄膜层由于吸热而发生收缩变形。而且由于热收缩透明薄膜层越靠近光热透明结构的位置形变量大,远离光热透明结构的位置形变量小,进而使得热收缩透明薄膜层以每一个光热透明结构为圆心,收缩形成凹面,并形成一空腔,类似凹透镜一样。在采光区设置较多的凹透镜,可以用来汇聚采光区边缘的光线,进而达到增加透光率,以保证屏下感光元件的成像质量。且在感光元件不工作的情况下,光热透明结构不发热,使得热收缩透明薄膜层恢复原状,不再是凹透镜的形状,使得在感光元件不工作的情况下,原有的显示效果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种显示面板的热收缩透明薄膜层未收缩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显示面板的热收缩透明薄膜层收缩的示意图;

图3是凹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摄像头未工作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摄像头工作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第二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00、显示面板;101、非采光区;102、采光区;103、中心区;104、环形区;110、衬底基板;111、阵列基板;112、液晶层;113、封框胶;114、彩膜基板;115、彩色滤光层;116、黑矩阵;R、红色色阻;G、绿色色阻;B、蓝色色阻;120、偏光片;121、上偏光片;122、下偏光片;130、透明导电层;131、凹槽;132、空腔;140、光热透明结构;150、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60、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70、摄像头;200、显示装置;210、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一种显示面板的热收缩透明薄膜层未收缩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种显示面板的热收缩透明薄膜层收缩的示意图,参见图1-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采光区102和非采光区101,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采光区102的下方设置有感光元件170。

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10、透光结构和透明导电层130;透光结构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上,且对应所述采光区102设置,包括光热透明结构140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至少设置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与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沿出光方向层叠设置;透明导电层130部分设置在所述透光结构上,部分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上,所述透明导电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10的一侧对应所述采光区102设置有凹槽131;其中,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和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设置在所述凹槽131内;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用于接收所述感光元件170发出的光线并发热,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用于吸收热量并收缩,且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面。

本申请通过在采光区102设置光热透明结构140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且光热透明结构140间隔设置,在摄像头发光光线时,光热透明结构140受到额外的光线照射而发热,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由于吸热而发生收缩变形。而且由于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越靠近光热透明结构140的位置形变量大,远离光热透明结构140的位置形变量小,进而使得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以每一个光热透明结构140为圆心,收缩形成凹面,并形成一空腔,类似凹透镜一样。在采光区102设置较多的凹透镜,可以用来汇聚采光区102边缘的光线,进而达到增加透光率,以保证屏下摄像头的成像质量。且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光热透明结构140不发热,使得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恢复原状,不再是凹透镜的形状,使得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原有的显示效果不受影响。

其中,衬底基板110为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一面设置有彩色滤光层,所述透光结构和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面,所述出光方向由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一面向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面的延伸方向,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偏光片120,所述偏光片120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透明导电层130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和所述偏光片120之间。

一般来说,当感光元件以摄像头为例进行说明,摄像头会发出红外光,且摄像头不工作时,不发出红外光线。本申请利用摄像头发出的红外光线来激发光热透明结构140中的晶格,使得光子能量与晶格相互作用,振动加剧,从而发热。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光热结构来说,一般需要较强的光线照射,本申请由于已经有背光以及外部光线的存在,实际上不需要摄像头发出较强的光线,通过实验可调整摄像头发出的光线来配合光热透明结构140的发热量以及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的收缩形变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感光元件包括摄像头,该摄像头可用于成像识别或指纹识别等。

具体地,所述采光区102包括中心区103和环形区104,所述中心区103为圆形,所述环形区104环绕所述中心区103设置,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30上的投影在所述中心区103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衬底基板110的投影上,中心区103的投影面积略大于摄像头的面积。以示例性显示面板100为例,该中心区103即为摄像头的采光面积,而本申请增加凹面后,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因此可以在中心区103之外设置环形区104,来达到收集更多光线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凹槽131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对应所述环形区104设置。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铺设在环形凹槽内,在衬底基板110的投影下,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的投影为环形。

本实施例中,主要将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设置在环形区104,在中心区103不设置有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该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主要设置在采光区102的边缘位置,形成多个凹面,类似凹透镜,参见图3所示,利用凹面的散射作用,将采光区102更多的光线收集至摄像头区域,可以实现设置更大采光区102。而且在摄像头不工作后,该环形的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回复初始状态,不影响显示。

具体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在1000-2000um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未设置该凹透镜的情况下,摄像头仅能够接收中心区103的光线,而无法接收到环形区104的光线。本申请将摄像头的接收光的区域拓宽至1000um到2000um左右。

具体地,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由纳米金棒、碳纳米材料、铜基纳米晶、钯纳米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其中,金纳米棒是一种尺度从几纳米到上百纳米的棒状金纳米颗粒,对近红外波段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可实现从50%到100%连续可调的光热转换效率。纳米碳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碳材料。纳米碳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纳米碳球。

具体地,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等的一种或多种形成。该类型材料在受到高温或温度上升时会发生收缩形变,且形变量与热量相关,距离热源更近形变量越大,距离热源越远则形变量越小,且温度上升结束后会恢复形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控制的温度上升在衬底基板110的承载范围内,不会对显示面板100造成影响。

具体地,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在所述摄像头停止发出光线,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停止放热时,恢复初始状态。

图4是本申请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10和设置在衬底基板110两侧的偏光片,偏光片包括上偏光片121和下偏光片122。衬底基板110包括阵列基板111和彩膜基板114,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11和彩膜基板114之间的液晶层112,液晶层112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111和彩膜基板114之间的封框胶113来密封。彩膜基板114的正面一般设置有彩色滤光层115,彩色滤光层115包括红色色阻R、绿色色阻G和蓝色色阻B,红色色阻R、绿色色阻G和蓝色色阻B之间通过黑矩阵116隔开。可以理解的是,上文所提及的偏光片为上偏光片121。

其中,透明导电层130设置在彩膜基板114的背面,即衬底基板110靠近上偏光片的一侧,一般以IPS显示面板100来说,在衬底基板110中的彩膜基板114的背面会设置有透明导电层130,用来将释放静电,起到静电防护的作用。而且透明导电层130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即使光热透明结构140产生高温的情况,对透明导电层130影响较小,而且透明导电层130能够将多余未被吸收的热量导出。对于非IPS显示面板100来说,仅需要在彩膜基板114的背面沉积一层透明导电层130。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指的透明导电层130一般又称为氧化铟锡层,而对于透明导电层使用的其它材料等,同样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地,所述凹槽131内的光热透明结构140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的透光率与透明导电层130一致,进而在摄像头不工作时,凹槽131区域和非凹槽131区域的透光率保持一致,不影响显示效果。

具体地,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阵列设置,相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间距为2-10um。本实施例中,将光热透明结构140在环形凹槽区域内阵列设置,间距可在2um-10um之间(包含端点值),进而实现在环形凹槽区域内,形成热量以每一处光热透明结构140的位置为最大值,相邻光热透明结构140之间的位置为最小值,逐渐变化的热量分布。在该热量分布的情况下,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形成多个凹面,该多个凹面根据上述热量分布形成。具体控制光热透明结构140的间距、发热量即可控制形成的凹面大小、厚度等。

具体地,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宽度为5-10um,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在1000-2000um之间;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在接收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热量后,对应多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形成连续的凹面。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光热透明结构140的间距,实现在环形凹槽内形成连续的凹面。

具体地,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设置在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10的一侧,当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接收所述摄像头发出的光线发热时,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吸收热量,以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为圆心,预设半径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方向收缩,并形成半圆形空腔。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向下收缩,其空腔形成热收缩透明薄膜的上方。

图5是本申请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5所示,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设置在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靠近所述偏光片120的一侧;当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接收所述摄像头发出的光线发热时,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吸收热量,以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为圆心,预设半径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方向收缩,并形成半圆形空腔。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向上收缩,其空腔形成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的下方。

本方案为上一实施例的变形,主要将层叠设置的光热透明结构140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改变了层叠顺序,将光热透明结构140设置在靠近透明导电层130的一侧,使得光热透明结构140不直接接触玻璃。一般来说透明导电层130的导热性能好于玻璃,即在光热透明结构140发热时,通过透明导电层130能够顺利将多余的热量导出,防止因高温造成玻璃变形等问题。

具体地,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厚度为所述透明导电层130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的厚度为所述透明导电层130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本实施例中,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的厚度为光热透明结构140的厚度的两倍,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的厚度越大,其收缩量的设计空间越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为正方体,该光热透明结构140可被透明导电层130或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包裹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为半球型,在衬底基板110的投影上为圆形,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截面图为半圆。本实施例中,由于光热透明结构140也为凸面,对应的散发的热量以光热透明结构140为圆心,以半径增加的圆弧扩散,热量递减,对应的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能够更好的形成内凹的弧面。

实施例二: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摄像头未工作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摄像头工作的示意图,参见图6-7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10和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衬底基板110靠近所述偏光片的一侧还设置有透明导电层130,所述透明导电层130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和所述偏光片之间。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采光区102和非采光区101,所述采光区102包括中心区103和环形区104,所述中心区103为圆形,所述环形区104环绕所述中心区103设置,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30上的投影在所述中心区103内;所述透明导电层130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31,所述凹槽131对应所述采光区102设置。

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160对应所述环形区104设置在所述凹槽131内;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50,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50对应所述中心区103设置在所述凹槽131内;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对应所述中心区103和所述环形区104阵列设置;

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用于接收所述摄像头发出的光线并发热,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50用于吸收热量并向所述膨胀,且对应多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分别形成凸面,所述凸面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方向凸出。

其中,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50由氧化镁、镁橄榄石(Mg

本实施例中,在摄像头工作时,通过在中心区103设置多个凸透镜,在环形区104设置多个凹透镜的方式。一方面是利用中心区103的凸透镜汇聚光线的作用,实现更大更多光线的收集,而且能够避免光线在经过诸多膜层时损失。另一方面是在环形区104,及摄像头的边缘区域,可以用来汇聚采光区102边缘的光线,进而达到增加透光率,以保证屏下摄像头的成像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可根据黑矩阵116、红色色阻R、绿色色阻G和蓝色色阻B的排布,使得每一个凸面对准红色色阻R、绿色色阻G和蓝色色阻B设置,而相邻凸面之间的交界位置对应黑矩阵116设置。本实施例中,使得在摄像头工作时,尽可能减少光线进入的损失,防止光线打到黑矩阵116导致成像效果差。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红色色阻R内可设置有多个凸面,本实施例设置的凸面一方面是为了聚集光线,另一方面,考虑到液晶显示面板100内部的部件,例如黑矩阵116、遮光层等设置,可通过凸透镜聚光的原理,来避免直射的光线被黑矩阵116、遮光层吸收,进而达到提高摄像头区域的光线透过率。

具体地,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宽度为5-10um,所述光热透明结构140的厚度为所述透明导电层130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50的厚度为所述透明导电层130的厚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中心区103位置,对应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50设置有空腔132,该空腔132是用于使得热膨胀透明薄膜层150向该空腔132处膨胀,防止膨胀顶住膜层或玻璃产生故障。

实施例三:

图8是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8所示,衬底基板110为阵列基板111;在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第一面设置有TFT薄膜层,所述透光结构和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的第二面,所述出光方向由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二面向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一面的延伸方向,所述偏光片120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二面的一侧,所述透明导电层130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适用于彩膜基板的实施例同样也适用于阵列基板中,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9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00:在衬底基板的出光面形成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

S200:形成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并对应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形成凹槽;

其中,光热透明结构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层叠设置,所述凹槽对应采光区设置;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用于接收所述摄像头发出的光线并发热,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用于吸收热量并收缩,且对应多个所述光热透明结构分别形成凹面,所述凹面向远离所述光热透明结构的方向凹陷。

参见图11所示,针对实施例二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中心区形成热膨胀透明薄膜层,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二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在S100的步骤中包括:

S101:在衬底基板的出光面形成第一厚度的透明导电层,并对应采光区设置凹槽。

S102:在所述凹槽内对应中心区形成的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对应环绕区形成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其中,第一厚度的透明导电层大于热膨胀透明薄膜层,此时的热膨胀透明薄膜层还是未发生形变的热膨胀透明薄膜层。

S103:对热膨胀透明薄膜层的两面同时加热使得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沿出光方向膨胀;其中,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发生膨胀后的厚度与第一厚度的透明导电层厚度一致。当然,该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发生膨胀后的厚度也可以较大,大于第一厚度的透明导电层厚度。

S104:在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和所述热收缩透明薄膜层上形成阵列设置的多个光热透明结构。

在S200的步骤中包括:

S201:形成第二厚度的透明导电层;

S202:停止热膨胀透明薄膜层靠近光热透明结构的一面的加热后,再停止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另一面的加热,所述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向所述光热透明结构收缩恢复形变,并形成空腔。

S203:形成显示面板。

本申请主要改进在于形成光热透明结构、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具体如衬底基板的形成、偏光片的贴附在本申请中不再提及。本实施例中,主要通过在彩膜基板的两侧进行加热,来使得热膨胀透明薄膜层发生膨胀,然后先撤去远离彩膜基板背离热膨胀透明薄膜层的加热,待热膨胀透明薄膜层逐渐向上回复形变的情况下,再撤去另一侧的加热,进而形成空腔。

实施例五:

图12是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参见图12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感光元件170和背光模组210,所述感光元件17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00和所述背光模组210之间,所述感光元件为摄像头,所述显示面板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通过在采光区设置光热透明结构和热收缩透明薄膜层,且光热透明结构间隔设置,在摄像头发光光线时,光热透明结构受到额外的光线照射而发热,热收缩透明薄膜层由于吸热而发生收缩变形。而且由于热收缩透明薄膜层越靠近光热透明结构的位置形变量大,远离光热透明结构的位置形变量小,进而使得热收缩透明薄膜层以每一个光热透明结构为圆心,收缩形成凹面,并形成一空腔,类似凹透镜一样。在采光区设置较多的凹透镜,可以用来汇聚采光区边缘的光线,进而达到增加透光率,以保证屏下摄像头的成像质量。且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光热透明结构不发热,使得热收缩透明薄膜层恢复原状,不再是凹透镜的形状,使得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原有的显示效果不受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21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