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房屋建筑减震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45


一种房屋建筑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当建筑结构达到一定高度时,建筑结构会在风载荷的作用下出现明显的晃动,给住户的生活带来影响。

然而,现有建筑结构中的减震装置容易因受力过大而出现损坏,造成减震装置失效,增加减震装置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减震装置,以降低房屋建筑减震装置因受力过大而损坏的概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以及连杆;

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组件和第一支撑杆组件,所述第一液压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铰接并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铰接,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组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

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组件和第二支撑杆组件,所述第二液压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铰接并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所述连杆远离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铰接,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当房屋建筑中靠近第一减震机构的一侧墙体受风载荷影响时,第一减震机构可通过连杆将力传递至第二减震机构,由第二减震机构辅助第一减震机构提供减震功能,避免风载荷全部集中于第一减震机构而超过第一减震机构的负荷造成第一减震机构受损。同样,当房屋建筑靠近第二减震机构的一侧受风载荷时,第二减震机构也可通过连杆将力传递至第一减震机构,由第一减震机构辅助第二减震机构提供减震功能。由此,可降低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因受力过大而出现损坏的可能,降低房屋建筑减震装置的后期维护成本,延长房屋建筑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包括相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液压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用于预埋于房屋建筑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用于预埋于房屋建筑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压组件包括第一液压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配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配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三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配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铰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还包括第三预埋件,所述第三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部、第二预埋部和第二连接耳;

所述第一预埋部垂直于所述第二预埋部,所述第一预埋部和所述第二预埋部用于预埋于房屋建筑中,所述第二连接耳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部和所述第二预埋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第一液压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的一端铰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包括相铰接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铰接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杆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第四预埋件,所述第四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预埋件,所述第四预埋件和所述第二预埋件用于预埋于房屋建筑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压组件包括第二液压杆和第六支撑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杆远离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五预埋件,所述第五预埋件用于预埋于房屋建筑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减震装置;

100-第一减震机构;110-第一液压组件;111-第一液压杆;1111-第一法兰;112-第三支撑杆;1121-第二法兰;1122-第一连接耳;120-第一支撑杆组件;1201-第一连接位置;121-第一支撑杆;1211-第一支撑杆本体;1212-第三连接耳;1213-第四连接耳;122-第二支撑杆;1221-第二支撑杆本体;1222-第五连接耳;1223-第六连接耳;130-第三预埋件;131-第一预埋部;132-第二预埋部;133-第二连接耳;140-第一预埋件;141-第三预埋部;142-第四预埋部;143-第七连接耳;150-第二预埋件;151-第五预埋部;152-第八连接耳;

200-第二减震机构;210-第二液压组件;211-第二液压杆;212-第六支撑杆;220-第二支撑杆组件;2201-第二连接位置;221-第四支撑杆;222-第五支撑杆;230-第五预埋件;240-第四预埋件;

300-连杆;310-连杆本体;320-第九连接耳;330-第十连接耳;

2100-第一墙体;2200-第二墙体;2300-反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减震装置(以下简称减震装置1000),可用于房屋建筑中,当房屋建筑受到风荷载时,可提供减震功能,以降低房屋建筑的震动幅度,改善住户居住舒适度。

如图1所示,减震装置1000可包括第一减震机构100、第二减震机构200和连杆300。

再一并结合图2和图3,其中,第一减震机构100包括第一液压组件110和第一支撑杆组件120。第一液压组件110与第一支撑杆组件120的中部铰接,且第一液压组件110所连第一支撑杆组件120的位置可记为第一连接位置1201。连杆300的一端也可与第一支撑杆组件120铰接,且第一连杆300所连第一支撑杆组件120的位置也可位于第一连接位置1201。

第二减震机构200包括第二液压组件210和第二支撑杆组件220。第二液压组件210与第二支撑杆组件220的中部铰接,且第二液压组件210所连第二支撑杆组件220的位置可记为第二连接位置2201。连杆300远离第一减震机构100的一端可与第二支撑杆组件220铰接,且连杆300所连第二支撑杆组件220的位置也可位于第二连接位置2201。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减震装置1000安装于房屋建筑时,第一减震机构100和第二减震机构200均可连接于房屋建筑,具体地,第一液压组件110以及第一支撑杆组件120的两端均可连接于房屋建筑,第二液压组件210及第二支撑杆组件220的两端均可连接于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当房屋建筑靠近第一减震机构100一侧的墙体受到风载荷时,第一液压组件110可对风载荷进行吸收,以实现减震功能。同时,第一减震机构100可通过连杆300将受力传递至第二减震机构200,可由第二减震机构200辅助第一减震机构100进行风载荷的吸收,实现减震功能,避免风载荷全部集中于第一减震机构100。

当房屋建筑靠近第二减震机构200一侧的墙体受到风载荷时,同样,也可由第一减震机构100配合第二减震机构200同步吸收风载荷,实现减震功能,避免风载荷全部集中于第二减震机构200。

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100和第二减震机构200之间通过连杆300连接,一方面,可实现力的传递,提供可靠的减震功能。同时,也可降低第一减震机构100和第二减震机构200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减震极限的概率,降低第一减震机构100和第二减震机构200损坏的可能,延长第一减震机构100和第二减震机构200的使用寿命,降低减震装置1000的后期维护成本。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杆组件120可包括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第一支撑杆121可包括第一支撑杆本体1211、第三连接耳1212和第四连接耳1213,第三连接耳1212和第四连接耳1213分设于第一支撑杆本体1211的两端。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耳1212和第四连接耳1213均可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本体1211。

第二支撑杆122可包括第二支撑杆本体1221、第五连接耳1222和第六连接耳1223,第五连接耳1222和第六连接耳1223分设于第二支撑杆本体1221的两端。第五连接耳1222和第六连接耳1223均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本体1221。

实施例中,第四连接耳1213与第六连接耳1223之间可通过销钉铰接,即第一支撑杆121与第二支撑杆122铰接。第一连接位置1201可指第一支撑杆121与第二支撑杆122铰接的位置。

第一液压组件110可包括第一液压杆111和第三支撑杆112。第一液压杆111的一端配置有第一法兰1111,第三支撑杆112的一端配置有第二法兰1121。第一法兰1111可与第二法兰11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112远离第二法兰1121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122,第一连接耳1122可与第四连接耳1213通过销钉铰接,即实现第一液压组件110与第一支撑杆组件120的铰接。

再一并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100还包括第三预埋件130、第一预埋件140和第二预埋件150。

其中,第三预埋件130可包括第一预埋部131、第二预埋部132和第二连接耳133。第一预埋部131和第二预埋部132垂直设置,第一预埋部131和第二预埋部132均用于预埋于房屋建筑中。示例性地,施工过程中,第一预埋部131和第二预埋部132均预埋于房屋建筑的墙体中,其中,第一预埋部131可预埋于第一墙体2100中,第二预埋部132预埋于第二墙体2200中,且第一墙体2100和第二墙体2200垂直相交。

第二连接耳133大致可成长方形,第二连接耳133分别于第一预埋部131和第二预埋部132连接。实施例中,第一液压杆111远离第三支撑杆112的一端可通过销钉与第二连接耳133铰接。

第一预埋件140可包括第三预埋部141、第四预埋部142和第七连接耳143。其中,第三预埋部141可与第四预埋部142垂直,第三预埋部141和第四预埋部142均可用于预埋于房屋建筑中。示例性地,施工过程中,第三预埋部141可预埋于第一墙体2100中。第四预埋部142可预埋于反梁2300中,反梁2300可与第二墙体2200平行相对。

第七连接耳143大致可成长方形,且第七连接耳143分别于第三预埋部141和第四预埋部14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21的第三连接耳1212可通过销钉与第七连接耳143铰接。即,第一支撑杆121可相对于第一预埋件140转动。

第二预埋件150可包括第五预埋部151和第八连接耳152。第五预埋部151可预埋于房屋建筑中。示例性地,在施工过程中,第五预埋部151可预埋于第二墙体2200中,且第五预埋部151可与第二预埋部132间隔设置。

第八连接耳152可固定连接于第五预埋部151。第二支撑杆122的第五连接耳1222可通过销钉与第八连接耳152铰接。即,第二支撑杆122可相对于第二预埋件150转动。

实施例中,当房屋建筑未受风载荷时,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靠近第一液压组件110的一侧可配合形成一钝角,即第一减震机构100大致可呈现为伞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中,当第二支撑杆122所连墙体在使用过程中所受风载荷通常小于第一支撑杆121所连墙体所受风载荷时,第一支撑杆121的长度可设置为大于第二支撑杆122的长度。

在另一侧实施例中,当第二支撑杆122所连墙体在使用过程中所受风载荷通常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杆121所连墙体所受风载荷时,第一支撑杆121的长度可设置为等于或小于第二支撑杆122的长度。

再一并结合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200可与第一减震机构100对称设置。第二减震机构200的结构可与第一减震机构100的结构类似。具体地,第二减震机构200可包括第二液压组件210和第二支撑杆组件220。

第二支撑杆组件220可包括铰接的第四支撑杆221和第五支撑杆222。第四支撑杆221和第五支撑杆222连接的位置可记为第二连接位置2201。第二液压组件210包括第二液压杆211和第六支撑杆212。第二液压杆211与第六支撑杆212之间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第六支撑杆212远离第二液压杆211的一端可与第二支撑杆组件220铰接,且第六支撑杆212所连第二支撑杆组件220的位置可位于第二连接位置2201。

第二减震机构200还包括第五预埋件230和第四预埋件240。其中,第五预埋件230的结构可与第三预埋件130的结构类似,且对称。施工过程中,第五预埋件230可预埋于房屋建筑的墙体中。另外,第五预埋件230可与第二液压杆211远离第六支撑杆212的一端铰接。

第四预埋件240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221远离第五支撑杆222的一端。实施例中,第四预埋件240的结构可与第一预埋件140的结构类似,且对称。施工过程中,第四预埋件240可预埋于房屋建筑的墙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支撑杆222可与第二支撑杆122共用同一预埋件,即共用第二预埋件150。第二预埋件150可包括两并列设置的第八连接耳152。第五支撑杆222远离第四支撑杆221的一端可与靠近第二减震机构200的第八连接耳152铰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200还可包括第六预埋件,可与第五支撑杆222远离第四支撑杆221的一端铰接。第六预埋件可与第二预埋件150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支撑杆221的长度可大于第五支撑杆222的长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支撑杆221的长度也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五支撑杆222的长度。

再一并结合图4,连杆300可包括连杆本体310、第九连接耳320和第十连接耳330。第九连接耳320和第十连接耳330可分设于连杆本体310的两端。实施例中,第九连接耳320和第十连接耳330均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杆本体310。

实施例中,第九连接耳320可与第一支撑杆组件120铰接。具体地,连接第四连接耳1213和第六连接耳1223时,可同时连接第九连接耳320。第十连接耳330可与第二支撑杆组件220铰接,第十连接耳330所连第二支撑杆组件220的位置可位于第二连接位置2201。

当房屋建筑靠近第一减震机构100的一侧因风载荷受到拉力时,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可在拉力作用下逐渐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液压杆111内部逐渐压缩减速,以降低房屋建筑的震动幅度,提供减震功能。同时,第一减震机构100所受的力可通过连杆300传递至第二减震机构200,第二液压杆211可受力拉伸减速,进一步吸收房屋建筑所受的风载荷,以提供减震功能。

当房屋建筑靠近第一减震机构100的一侧因风载荷受到压力时,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靠近第一液压杆111一侧的钝角夹角可逐渐减小,第一液压杆111逐渐拉伸以减速,降低房屋建筑的震动幅度,提供减震功能。同时,第一减震机构100所受的力也可通过连杆300传递至第二减震机构200,第二液压杆211可受力压缩减速,以进一步吸收房屋建筑所受的风载荷,提供减震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当房屋建筑靠近第二减震机构200的一侧因风载荷受力时,减震装置1000可做出类似动作,以提供减震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分类

061201163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