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牌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牌。

背景技术

公路标牌是布置在道路两侧或者悬挂在道路上方的指示牌,给行人和过往车辆提供道路信息等,现阶段随着智慧互联网城市的发展、建设,目前的公路标牌不再仅仅显示通行方向、地址等一些较为简单的标识,还可实时提供前方道路的车辆通行情况,方便驾驶员提前获知前方道路的通信状态,以便于其及时对前进路线做出规划、调整;

指示牌由于长期处于室外环境,加之公路上来往车辆较多,久而久之会在指示牌表面覆盖有一层灰尘(将指示牌展示的信息遮挡),致使过路行人或司机无法清晰的查看道路通行情况;

目前,多采用人工清理或者设置自动清理设备对指示牌表面的灰尘进行定期清理,以保持其表面的洁净,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需要在指示牌下方架设登高架方可进行,影响道路交通运行的同时,也使得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设置自动清理设备进行清理虽可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由于指示牌的清理是定期开展的,在大多数时间段内无需清理,进而会导致清理设备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投入、产出比失衡),不利于成本的节省;

因此,我们提供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牌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牌,本方案通过调整用于对显示牌进行散热的空气气流的走向进而实现对显示牌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的,而且在对显示牌表面进行清理时,显示牌散热的方式由原来的外循环调整为内循环,可较好的避免因对显示牌表面清理而导致空气中所弥漫大量灰尘颗粒随着气流而侵入至显示牌内,导致显示牌内部侵入大量的灰尘。

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盘,包括立柱且立柱上端安装有显示牌,所述显示牌内安装有风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牌一侧竖向滑动安装有清理组件,位于显示盘下方的地基内设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内穿设有管道且管道与风冷组件连通;

所述立柱内设有与气体发生器连通的气动组件且气动组件与清理组件连接,所述风冷组件内设有调控阀,用于控制风冷组件分别与外界环境、管道之间的导通。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通过调整用于对显示牌进行散热的空气气流的走向进而实现对显示牌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的,即,利用气流所携带的热量作用于储存腔内的碳酸溶液,进而组成一个气体驱动件并且实现驱动毛刷辊相对于显示牌移动的效果(实现清理过程),无需额外设置驱动部件即可完成清理,缩减了成本支出;

(2)本方案中在对显示牌表面进行清理时,显示牌散热的方式由原来的外循环调整为内循环,一方面实现通过气流将显示牌内的热量传递至储存腔(进而实现清理效果),另一方面还可避免因对显示牌表面清理而导致空气中所弥漫大量灰尘颗粒随着气流而侵入至显示牌内(气流流经储存腔时部分热量被吸收进而实现降温并且完成降温后的气流再次移动至显示牌内,为显示牌进行散热),导致显示牌内部侵入大量的灰尘;

(3)本方案在对显示牌进行清理时,显示牌的散热方式为内循环,在上述过程中,向气流中混入具有一定湿度的气体,使得进入至显示牌内部的气流具有一定的湿度,从而可降低显示牌内气体环境的干燥度,进而可较好的减少静电电荷在显示牌内的积累,从而避免被清理掉且悬浮于空中的灰尘颗粒因静电吸附而再次附着在显示牌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显示牌、立柱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柱、储存腔、显示牌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B-B截面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气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活塞处于不同位置时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伸缩杆、阀杆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调控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储存腔、输入管、输出管连接关系示意图。

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8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盘,如图1所示,包括立柱1(内部为中空结构),在立柱1上端固定安装有显示牌(用于实时显示前方道路通行信息,如车流量、是否有交通事故等),在显示牌内安装有风冷组件,用于当显示牌内温度较高时,对显示牌进行降温、散热(显示牌内安装有电子部件,如LED灯珠、相应控制模块等,用于将道路通行信息投放到显示牌上,上述电子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导致显示牌内温度升高),上述均为现有技术,对其不再做过多描述,本方案的改进之处在于,如下:

在显示牌一侧(显示牌面向车辆驶来方向)设有与之竖向滑动安装的清理组件,如图2所示,在位于显示牌下方的地基内一点深度位置处设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内部穿设有管道且管道和设于显示牌内的风冷组件所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管道在地基内由下而上延伸至立柱1内并且从立柱1上端向外伸出后与风冷组件连通,在立柱1内安装有与气体发生器配合的气动组件且气动组件与清理组件连接(可实现驱动清理组件相对于显示牌进行移动,进而完成清理效果),在风冷组件内设有调控阀,通过该调控阀可实现控制风冷组件与外界环境连通(以外循环方式进行散热)还是与管道进行连通(以内循环的方式进行散热),本实施例在具体工作时,过程如下:

当不需要对显示牌表面进行清理时,通过调整设置在风冷组件内的调控阀并且使得风冷组件与外界环境处于连通状态,此时采取空气外循环的方式为显示牌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即,风冷组件不断将外界环境中温度较低的空气抽入至显示牌内并且将位于显示牌内的热空气向外排出(实现降温、散热效果),在外循环散热过程中,气体发生器、管道内均无气流经过;

当需要对显示牌表面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调整设于风冷组件内的调控阀并且使得风冷组件不再与外界环境连通而是与管道进行连通,则随着风冷组件的工作不断的将位于显示牌内的热空气经管道输送至气体发生器内(管道从气体发生器内穿设而过),当温度较高的热气流在管道的引导下移动至气体发生器内部时,会产生以下两种过程:

一、气体发生器将气流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使得管道内的气流温度得以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气流随着管道再次输送至显示牌内(温度较低的气流进入至显示配内后,以热传递的方式再次将显示牌内的热量所吸收,并且随着风冷组件的运行而再次输送至气体发生器内),重复上述过程,进而实现对显示牌进行降温、散热的效果(为内循环散热方式);

二、随着气体发生器将气流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则其开始向外(即,向气组件内)输送一定量的气体,进而通过气动组件动作而同步带动清理组件相对于显示牌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显示牌表面所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的效果(在清理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将附着在显示牌表面的灰尘清理掉并且被清理的灰尘会悬浮在显示牌所处环境空域范围内,持续一定时间后散去);

注:在上述清理组件对显示牌表面清理过程中,由于风冷组件不再与外界环境连通,并且流经于显示牌内的气流为内循环方式流动,则,清理组件对显示牌表面清理时而导致悬浮在显示牌周围环境空域中的灰尘颗粒不会随着风冷组件的运行而侵入至显示牌内,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灰尘进入至显示牌内部(避免显示牌内部电子部件中进入灰尘,灰尘颗粒对显示器、电路板等电子显示部件具有较高的损害,会造成线路板触点阻抗变小,产生短路以及触点接触不良等现象,影响其正常工作),从而实现在对显示牌进行清理时,较好的避免将悬浮在显示牌周围环境空域内的尘埃颗粒吸入在风冷组件的运行下而吸入至显示牌内部,为显示牌内部提供一个洁净的环境;

当完成对显示牌的清理后,工作人员控制调控阀再次动作,使得风冷组件恢复与外界环境连通状态,此时显示牌的散热方式恢复为外循环散热,此时管道内部不再有气体经过,在后续的时间内管道内的气体温度开始下降(失去热源),则通过气动组件带动清理组件朝着初始位置进行移动,以至移动至初始位置,至此完成对显示牌表面灰尘的清理工作。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显示牌包括安装框2(安装框2固定安装在立柱1上端部位)且安装框2一侧设有显示屏3(LED灯珠、线路板等电子部件均设置在位于显示牌后方的安装框2内),如图4所示,在安装框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之连通的导风管4(两导风管4分别与管道连通并且安装框2、导风管4、管道构成一个气体流通回路),并且其中一导风管4设置在远离立柱1一端位置,另一导风管4设置靠近立柱1一端位置,如图7所示,在导风管4内安装有风扇5且调控阀安装在导风管4内,设定安装在下方导风管4内的风扇5为抽风扇5,安装在上方导风管4内的风扇5为排风扇5(因为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故,随着高度的升高,则其周围空气的温度而相应的增大,故,将用于抽气的风扇5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导风管4内,可实现将温度较低的空气抽入至安装框2内,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在具体工作时,过程如下:

当不需要对显示牌进行清理时,风冷组件采取外循环散热方式对显示牌内部环境进行降温、散热,此时气流的走向参照附图4所示,安装在下方导风管4内的风扇5将外界空气经导风管4抽入至安装框2中,安装在上方导风管4内的风扇5将安装框2内的热空气向外排出安装框2,由于两风扇5分别设于安装框2的两端位置处,故,当外界温度较低的气流从下方的导风管4内抽入至安装框2时,会从安装框2的右侧逐渐向安装框2的左侧移动(冷气流从右至左在安装框2内移动进而实现将安装框2内大部分区域进行覆盖,从而使得处于上述流经区域中的热空气向外从上方导风管4而排出),即,尽可能多的将位于安装框2内的热空气向外排出,以实现较好的降温、散热效果;

当需要对显示牌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控制调控阀并且使得两导风管4不再与外界环境连通,而是和与之对应的管道进行连通(为内循环散热方式),则此时安装在下方导风管4内的风扇5将管道内的空气抽入至安装框2内,安装在上方导风管4内的风扇5将安装框2内温度较高的空气送入至管道中,进而在管道、安装框2、导风管4内形成气体流通回路,当气体随着管道移动至气体发生器内时,气体发生器将气流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使得气体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气流随着管道、导风管4再次进入至安装框2内,对其进行降温),与此同时,气体发生器吸收来自气体的热量后,产生一定量的气体并且通过气动组件带动清理组件对显示屏3进行清理。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8所示,气体发生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储存腔6且储存腔6内填充有碳酸溶液(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溶液,碳酸溶液不稳定,受环境温度变化而易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管道包括输入管7、输出管8;

如图2所示,在安装于上方的导风管4一侧安装有与之连通的输出管8且输出管8延伸至立柱1内并且由上至下从立柱1内伸出,并且预埋于地下一定深度位置,输出管8从立柱1底部伸出一端从储存腔6上方通过并且和储存腔6内部的中空位置进行连通,在安装于下方的导风管4一侧安装有与之连通的输入管7且输入管7延伸至立柱1内并且由上至下从立柱1内伸出,同样预埋与地下一定深度位置,输入管7从立柱1底部伸出一端和储存腔6另一端的中空部位连通,至此,当风冷组件调整为内循环散热方式时,安装框2、导风管4、输入管7、输出管8、储存腔6内部中空结构相配合而组成一个气体流通回路(注:本实施例中的输入管7、输出管8表面均设有一层保温、隔热材料,以免热空气从安装框2内向碳酸溶液传递过程中,产生热量散失,若热量散失较大,则使得碳酸溶液所吸收的热量减少,致使分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量和效率均得以减小,不利于在短时间内带动清理组件完成对显示屏3的清理工作),本实施例中,输入管7、输出管8置于立柱1内部分分别设置在立柱1内轴向两侧位置处(紧贴于立柱1内壁);

本方案中的储存腔6预埋在地下一定深度位置处,故,使得存储在储存腔6内的碳酸溶液温度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因为此时储存腔6的内部空间环境相当于一个“地窖”,其内部环境温度基本上是恒温的,厚厚的土层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在夏天热量很难能够传入至储存腔6内,而在冬天储存腔6内部的热量又很难向外散发出去,厚厚的土层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温层(储存腔6的内部环境与外界交换热量的机会不多,其周围均是厚厚土层,所以储存腔6内部环境温度几乎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因此,存放于储存腔6内的碳酸溶液温度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围内(没有大的波动);

当需要对显示屏3进行清理时,通过控制调控阀并且使得导风管4分别和与之连通的输入管7或输出管8进行连通(此时为内循环散热方式),随后在风扇5的运行下,实现将位于安装框2内的热空气经输出管8输送至储存腔6的内部中空区域,而将原本处于储存腔6内部中空区域中的空气经输入管7、导风管4抽入至安装框2内(上述过程中,将安装框2内的热空气抽出,将储存腔6内部中空结构内的冷空气送入至安装框2,进而实现对安装框2内部环境进行降温的效果),当热空气经输出管8进入至储存腔6内的内部中空区域内时,会致使上述区域内环境温度升高,进而使得存放于储存腔6内的碳酸溶液受热并且产生以下两种情况:

一、碳酸溶液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溶液温度升高,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降低)并且进入至气动组件内,随后通过气动组件带动清理组件而实现对显示屏3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

二、由于碳酸溶液将流经其内部中空结构区域的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使得气流温度得以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气流经输入管7再次进入至安装框2内,增大了和处于安装框2内空气的温差,有助于更好的对安装框2内部环境进行降温,此时预埋在地下一定速度的储存腔6内的碳酸溶液相当于一个“制冷单元”,用于将从安装框2内排出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并且最后再次输送至安装框2内,进而实现对安装框2内部环境温度进行降温、散热的效果;

如图3所示,为图2中的B-B截面视图,其中将输入管7、输出管8部分截取为了清楚展示输入管7、输出管8在立柱1内的设置关系,在输入管7截断位置处分别命名为b管口和b1管口,在输出管8截断位置处分别命名为a管口和a1管口,其中

a1管口与a管口之间连通(为输出管8),b1管口与b管口之间连通(为输入管7)。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气动组件包括同轴心安装在立柱1内的气筒9,气筒9内设有与之弹性连接的活塞10,气筒9顶壁轴向两侧分别连通有输气管11(气筒9底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孔),输气管11由上至下从立柱1的底部向外伸出并且和储存腔6顶部进行连通,为了避免储存腔6内碳酸溶液中的水分经输气管11向外挥发,可在输气管11和储存腔6顶部连通位置处设有防水透气膜(是一种新型高分子防水材料,在满足气体穿过的同时,又可避免水的渗透,进而实现防水透气的功能),在位于气筒9上方的立柱1空间内,设有传动组件(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且传动组件经活塞10驱动,本实施例在具体工作时,其过程如下:

当热空气流经储存腔6内部的中空区域时,碳酸溶液吸热并且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分解的二氧化碳气体经防水透气膜、输气管11,进入至气筒9内(位于活塞10上方的空间),如图3所示,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进入,则迫使活塞10在气筒9内向下移动并且压缩与之连接的弹簧,随着活塞10的移动同步带动传动组件动作,进而带动清理组件移动;

注:初始时清理组件位于显示屏3上方位置处,完成对显示屏3的清理,需要其从上方移动至下方位置(即,清理组件的移动距离是固定的),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气筒9内顶壁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29用于实时监测活塞10与之的距离大小,当活塞10在气筒9内下移至预定位置处时(此时活塞10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清理组件由上至下移动至显示屏3下方的预定位置处,完成清理过程),此时断开传动组件和活塞10之间的连接,并且传动组件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当传动组件与活塞10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时,传动组件会快速进行复位并且在复位过程中同步带动清理组件复位(即,由下至上移动),以至移动至初始位置处(当前清理组件以较快速度移动至初始位置时,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震动,可实现将粘在清理组件上的灰尘进行抖落),在清理组件由下至上移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在,再一次实现对显示屏3表面进行清理(以上为一次完整的清理过程);

待清理组件完成复位后一定时长后,工作人员控制调控阀并且使得导风管4不再和与之对应的输入管7或输出管8连通,并恢复与外界环境连通(采取外循环散热方式),则输入管7、输出管8内不再有热空气移动,随着时间的持续,使得输入管7、输出管8内的气体温度逐渐下降(输入管7、输出管8内的空气温度、储存腔6内碳酸溶液的温度高于其所处环境的温度,故,热量会逐渐向外界散失,虽然在输入管7、输出管8表面覆盖一层隔热材料,导致其内部热量向外散失较慢,但由于存在较大温差,在经过较长时间后最终仍会降低至与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为一致,只不过时间长一些),进而使得储存腔6内碳酸溶液的温度也逐渐下降,随着碳酸溶液温度的下降,则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上升,加之位于活塞10上方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始终受到来自与活塞10连接弹簧的挤压力,故,原先进入至气筒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随着碳酸溶液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再次溶解于碳酸溶液中,直至活塞10移动至初始位置处(此时原先受热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溶解于碳酸溶液中),注:上述过程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是并不会对本方案造成影响,因为每完成一次对显示牌的清理之后,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方才进行下一次的清理(相邻两次清理之间的周期很长),有足够的时间使得输入管7、输出管8内的空气温度以及碳酸溶液的温度降低至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同的水平;

注:之所以等到清理组件完成复位一定时长之后,方才开启外循环散热,是因为:随着清理组件的移动,直至其完成复位之后,在显示屏3周围环境空域中会漂浮大量的灰尘颗粒、尘埃,若此时立即开启外循环散热方式,则会将悬浮于显示屏3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颗粒随着气流抽入至安装框2内,造成内部被污染,故,只有待清理组件完成复位一定时长之后,在开启外循环散热;

当然,从清理组件完成复位到开启外循环散热这一时间段内,输入管7、输出管8、储存腔6内部中空区域中仍会有热空气移动(此时还处于内循环散热阶段),并且使得碳酸溶液持续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故,进入至气筒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量还会持续增多,进而迫使活塞10继续在气筒9内向下移动,直至转变为外循环散热时,不会再有热量经输出管8进入至储存腔6内部中空的区域内,随后储存腔6内碳酸溶液的温度开始逐渐下降(持续较长一个时间段);

注:采取内循环的散热方式,其降温效果是不如采取外循环的散热方式的,故,一旦完成对显示牌的清理工作之后,仍需将散热方式,调整为外循环的散热方式,以实现对显示牌较好的散热效果,采取内循环的散热方式,只是用于在对显示牌清理期间对其进行散热,为了避免在清理过程中从显示屏3上被清理掉的灰尘会悬浮在显示牌的周围空间内(使得周围空气中漂浮的灰尘颗粒大大增加),若此时仍采取外循环进行散热,则容易将灰尘抽入至显示牌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采取内循环散热,以替代外循环进行散热。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传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立柱1内的线轮13且线轮13上缠绕有线绳14(线轮13和立柱1转动安装部位设有扭簧17),如图6所示,活塞10一体设有阀杆15且阀杆15内竖向滑动安装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上端与线绳14固定连接且伸缩杆16轴向两侧一体设有滑动安装在立柱1内壁的滑杆31(在立柱1内壁设有与滑杆31竖向滑动配合的滑槽,图中示出未标号),在阀杆15内设有与伸缩杆16配合的定位组件,当需要伸缩杆16、阀杆15保持为整体时,定位组件实现对伸缩杆16的定位,当需要断开传动组件、活塞10之间的连接时,控制定位组件解除对伸缩杆16的定位即可,线轮13经调速齿轮组20带动清理组件运动;

本实施例在具体工作时,过程如下:

随着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至气筒9内并且迫使活塞10在气筒9内向下移动,则同步带动阀杆15向下移动(此时定位组件对伸缩杆16进行定位),故,同步带动伸缩杆16下移,随着伸缩杆16的下移,则通过与之顶部连接的线绳14而不断将缠绕于线轮13上的线绳14进行释放,如图5中左侧视图所示,使得线轮13沿图中箭头方向转动(线轮13在转动过程中,不断的对与之连接的扭簧17进行储能),如图1所示,随着线轮13的转动进而通过与之连接的调速齿轮组20而同步带动清理组件运动(实现清理过程),直至清理组件由上至下移动至预定位置处时,设定此时活塞10在气筒9内从初始位置移动的距离为h(如图5中间视图所示),此时安装在气筒9内顶壁位置处的位移传感器29监测到其与活塞10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h),此时控制定位组件解除对伸缩杆16的定位,由于扭簧17的存在,当伸缩杆16不再与阀杆15保持为一个整体时,则线轮13在扭簧17的作用下快速反转并且将原先释放的线绳14进行收回,与此同时,随着线绳14的收回同步带动伸缩杆16快速向上移动(如图5中右侧视图所示),在线轮13快速反转的过程中,通过调速齿轮组20同步带动清理组件快速由下至上移动,以至移动至初始位置处(在伸缩杆16两侧设有滑杆31,在立柱1内壁设有与之配合的滑槽,到伸缩杆16上移至初始位置处时,滑杆31受到滑槽的限制无法继续上移,进而完成复位);

注:在断开伸缩杆16、阀杆15之间的连接后,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还会持续进入至气筒9内并且迫使活塞10在气筒9内继续下移稍许距离,故,活塞10、阀杆15会继续向下移动稍许距离,直至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开启外循环后,则停止下移过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在阀杆15内两侧滑动安装有定位块27且定位块27与阀杆15之间连接有弹簧,在伸缩杆16上设有与定位块27对应的定位孔28,当伸缩杆16处于被定位状态时,定位块27插入至定位孔28中使得伸缩杆16、阀杆15保持为一个整体结构,注:将定位块27与定位孔28配合一端的上部位置进行倒圆角设置,当二氧化碳气体迫使活塞10在气筒9内下移时,阀杆15通过定位块27将作用力传递至伸缩杆16,进而实现同步带动伸缩杆16下移(此时定位块27与定位孔28配合的下端部位,即,平直部位抵触于定位孔28并且实现力的传递,进而带动伸缩杆16随之同步下移);

当需要解除定位组件对伸缩杆16的定位时,控制定位块27从定位孔28中退出即可,在此提供一种带动定位块27从定位孔28中退出的结构,可在定位块27背离与之对应的定位孔28一侧阀杆15内安装有电磁铁(连接有电性回路),在定位块27面向电磁铁一侧设有铁片,通过控制电磁铁电性回路得电进而使其产生电磁力,并且吸附铁片而实现带动定位块27从定位孔28中退出(本方案中的位移传感器29、用于控制电磁铁回路通断的开关均连接有微控制器,位移传感器29实时监测与活塞10之间的距离,以至距离达到h时,微控制器控制电磁铁所在的电性回路得电并且使得电磁铁产生电磁力,即,上述过程的实时,均在微控制器的作用下进行,无需人为操控),注:微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电性回路得电时长满足: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使得定位块27从定位孔28内退出,随后再次控制电磁铁电性回路失电(定位块27在与之连接弹簧作用下向外弹出);

随后伸缩杆16在线轮13、扭簧17、线绳14的作用下快速上移,以至移动至初始位置,而活塞10、阀杆15则再开启外循环散热方式后,而缓慢的向上移动(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图6中右侧视图所示,直至阀杆15带着定位块27上移至,使得定位块27的倒圆角部位与伸缩杆16底部相抵触,随后活塞10在与之连接弹簧作用下继续上移,进而迫使定位块27缩回至阀杆15内,以至定位块27随着阀杆15移动至和设于伸缩杆16上的定位孔28等高位置时,定位块27在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插入至定位孔28内,进而实现伸缩杆16、阀杆15之间的再次定位(两者为一个整体)。

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清理组件包括竖向滑动设于安装框2的架体18,在架体18之间安装有毛刷辊19且毛刷管上设有毛刷,在安装框2面向立柱1一侧设有与调速齿轮组20连接的带路组,架体18靠近立柱1一侧部分经连接杆22固定于带轮组21中的皮带上(可经胶粘或者其他机械固定安装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如图1中右侧局部放大图所示),当线轮13沿着图5中左侧视图箭头所示方向转动时,通过调速齿轮组20实现带动带轮组21同步运行,进而通过皮带、连接杆22之间的连接,而实现带动架体18相对于显示牌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过程中 ,通过设于毛刷辊19上的毛刷实现对显示屏3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

同样,当线轮13在扭簧17作用下进行复位时,即,沿反方向转动,则通过调速齿轮组20、带轮组21同步带动架体18相对于显示牌由下至上移动,直至移动至初始位置(完成复位),本方案中的调速齿轮组20用于调整线轮13、带轮组21之间的转动圈数比,以实现当活塞10在气筒9内移动距离为h时,通过调速齿轮组20、带轮组21刚好实现将架体18由显示牌上方移动至下方预定位置处。

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更好的清理效果,如图1中左侧局部放大图所示,毛刷辊19同轴转动安装有转动齿轮23且安装框2上设有与转动齿轮23配合的齿系24,在本实施例中将毛刷辊19转动安装在架体18之间,当架体18带动毛刷辊19向下移动时,通过转动齿轮23、齿系24的配合可带动毛刷辊19相对于架体18进行转动(即,毛刷相对于显示屏3产生转动),从而实现更好的清理效果。

实施例8,在实施4的基础上,由于安装框2内设置有较多的电子部件,进而导致显示屏3位置区域存在一定静电电压(即,在显示屏3的屏幕背面具有较高的静电电压,一般呈正电性,其电压越过,对周边灰尘离子吸附影响越大,当灰尘颗粒靠近静电电压时,粒子中的正离子被排斥,由于粒子还存在负离子,整个粒子呈负电特性,从而被静电电压吸附于显示屏3上),而静电具有吸附灰尘的效果,并且当毛刷对显示屏3表面的灰尘清理时,被清理掉的灰尘会大量漂浮且聚集在显示屏3周围空间内,若此时显示屏3表面存在较大的静电电压,则漂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会再次被吸附于显示屏3表面位置处(造成清理效果不佳),而增大安装框2内环境的空气湿度可较好的抑制静电电压的产生,因为空气湿度处于一定程度(较大)时,致使静电电荷不易聚集,进而也就抑制了静电电压的产生;

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置以下结构:

如图4所示,在位于活塞10下方的气筒9内壁上设有吸水棉环25(呈环形)且吸水棉环25经吸水棉条26连接有设于立柱1内的蓄水组件(可以是一个蓄水的容器,养护人员定期向内部补充水源,在图中不再示出其结构),吸水棉条26一端和吸水棉环25连接,另一端向外伸出气筒9并且延伸至蓄水组件内(与水源接触),在气筒9底部设有与输入管7、输出管8连通的加湿管32(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将气筒9底部与外界连通,而是通过加湿管32分别与输入管7、输出管8连通),在具体工作时,其过程如下:

当对显示屏3清理时,此时为内循环散热,气流在输入管7、输出管8、安装框2、储存腔6的内部中空区域内不断流动,在吸水棉条26、吸水棉环25的作用下,使得位于活塞10下方的气筒9空间内空气处于一个较高的湿度(水分子沿着吸水棉条26、吸水棉环25进入至气筒9内),当开启内循环散热时(输入管7、输出管8和与之对应的导风管4连通),此时湿度较大的空气会经加湿管32扩散至输入管7、输出管8并且随着气体的流动而最终流经安装框2内,从而使得安装框2内的空气湿度有所提升,进而抑制了显示屏3背面(安装框2内)的静电电压的产生(尽可能降低显示屏3背面的静电电压等级),减少对悬浮在显示屏3周围且刚被清理的灰尘颗粒,再次被吸附于显示屏3表面;

当不对显示屏3进行清理时,此时输入管7、输出管8不与导风管4连通(气筒9内湿度较大的空气不会进入至安装框2内,以免安装框2内空气湿度长时间处于较大状态,当安装框2内空气湿度长时间处于较大状态时,影响其内部电子部件的正常工作),此时气筒9内湿度较大的空气经加湿管32同样进入至输入管7、输出管8中,如图2所示,显然,位于立柱1内输出管8、输入管7中的空气温度会高于预埋在地下一定深度处输入管7、输出管8内的空气温度,故,当水气沿着输入管7、输出管8扩散至处于预埋在地下一定深度处的输入管7、输出管8内时,会遇冷而凝结并且聚集在(预埋在地下一点深度处)输入管7、输出管8内壁上,如图2所示,在夏季温度较高时,会有部分热量从地表渗透并且向储存腔6进行传递,当热量经过设置在储存腔6上方位置的输入管7时,首先将输入管7内的环境温度升高,以至使得聚集在内壁上的液滴产生一定程度的蒸发(水蒸发吸热,进而实现将由地表传递而来的热量进行部分吸收),故,尽最大程度的减少热量向储存腔6的传递的量,从而尽可能的使得储存腔6内的碳酸溶液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区间内,不会使其温度产生较大程度的波动(若储存腔6内的碳酸溶液温度有较大波动,则会使碳酸溶液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进而带动活塞10在气筒9内下移,最终致使清理组件相对于显示屏3产生移动),以免出现在不需要对显示屏3进行清理时,出现清理组件相对于显示屏3产生移动,由于从地表传递至储存腔6的热量较小(厚厚的土层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故,上述情况中清理组件相对于显示屏3的移动距离也同样较少,会出现清理组件将显示屏3上展示的信息进行遮挡的情况(影响过路司机、行人对道路信息的查看);

在对显示屏3进行清理过程中,为了尽最大程度减少因毛刷辊19在显示屏3表面移动,而造成显示屏3上显示的内容被遮挡的程度,可将毛刷辊19设置的较细一些,进而减少毛刷辊19相对于显示屏3移动过程中,对显示屏3上展示信息的遮挡面积,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道路信息展示的遮挡。

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将输入管7位于储存腔6上方部分设置为方形并且宽度和储存腔6宽度相当(在竖向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储存腔6在竖向的投影面积),在炎热夏季时,从地表传递的热量渗透至位于储存腔6上方的输入管7时,此时聚集在输入管7内的小液滴受热而产生蒸发,从而实现将由地表传递来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减少向储存腔6传递的量,将输入管7位于储存腔6上方部位设置为方形,是为了增大对由地表传递而来热量的拦截能力,尽最大程度的确保储存腔6内的碳酸溶液温度不会产生较大波动(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区间范围内)。

如图7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调控阀的具体结构,包括轴向滑动安装在导风管4内且与之弹性连接的滑移筒30(其内部中空并且滑移筒30的长度大于输入管7、输出管8的内径),在滑移筒30背离与之对应的风扇5一侧导风管4内同轴心固定有抵触板12(抵触板12直径略大于滑移筒30内径并且抵触板12两侧经杆固定安装在导风管4内壁),如图7所示,当处于外循环散热方式时,滑移筒30在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刚好处于图7中位置,此时滑移筒30刚好实现将输入管7、输出管8与导风管4连通部位进行封堵,使得输入管7、输出管8和与之对应的导风管4是不连通的(外界空气经抵触板12、导风管4之间区域以及滑移筒30内部中空区域进入至安装框2或者从安装框2内向外排出);

在滑移筒30面向抵触板12一侧安装有铁片(图中不再示出),在抵触板12面向滑移筒30一侧设有电磁铁(串联于电性回路中),当需要开启内循环散热方式时,控制电磁铁回路得电产生电磁力进而吸附安装在滑移筒30上的铁片,实现带动滑移筒30朝着抵触板12方向移动,直至滑移筒30端部抵触在抵触板12上(由于抵触板12直径大于滑移筒30内径,故,此时在滑移筒30、抵触板12的配合下,使得导风管4不再与外界环境连通),由于滑移筒30朝着靠近抵触板12方向移动,使得输入管7、输出管8与导风管4连通部位不再被封堵,进而使得输入管7、输出管8与导风管4连通,进而开启内循环散热,注:将设于安装框2上端的导风管4上端部位设有一个弧形拐角,以免雨水经导风管4进入至安装框2内。

在本方案中,控制伸缩杆16、阀杆15之间定位解除,控制调控阀的动作(实现内外循环切换),均由微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只需上位机发出一个清洗指令,后续过程均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

上面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适应智能自动化机床的内部切屑自清理机构
  • 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的自动清理方法
  • 一种适应智能自动化机床的外部切屑自清理机构
  • 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牌
  • 一种自动清理的智能公路标牌
技术分类

0612011648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