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定位安装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定位安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定位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在工厂或预制厂内制造的现浇混凝土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常见的预制混凝土预制构件有墙板、楼板、梁和柱等,其具有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建筑、基础设施、桥梁和其他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在建造房屋室内基础墙面时,通常会使用到预制内墙,以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使用预制内墙的过程中为:首先根据建筑设计和需求,制作预制内墙的模具并浇筑预制内墙,并对预制内墙的表面进行处理,最后将预制内墙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预制内墙放置位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钢筋,用于后续浇筑墙体或柱体的同时,便于后续通过混凝土浇筑与预制内墙进行连接,提高整体的强度,故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预制内墙准确的放置在预定位置上,目前主要通过起吊设备将预制内墙吊起并配合人工进行调整使得预制内墙放置在指定位置,对于该种作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是通过起吊设备配合人工进行调整位置的放置,因此后续预制内墙放置好之后位置的误差较大,整体的对位精准度较差,影响后续的施工作业。

2、通过起吊设备配合人工进行定位安装的方式步骤繁琐,整体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后续需要对放置好的预制内墙进行支撑,便于浇筑混凝土将预制内墙固定好,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放置支撑板对预制内墙进行支撑,支撑效果较差,且由于预制内墙体积以及重量较大导致操作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定位安装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起吊设备配合人工进行调整位置的放置使得后续预制内墙放置好之后位置的误差较大以及该种定位安装的方式步骤繁琐,整体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定位安装设备,包括:吊装板,所述吊装板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钢绳一,且钢绳一与外部起吊设备连接。

放置板,所述吊装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矩形的放置板,且放置板的中心位置与吊装板的中心位置上下重叠,放置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吊装预制内墙的钢绳二。

对位机构,所述放置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对吊住的预制内墙进行对位移动的对位机构。

支撑机构,所述吊装板的前后两侧共同设置有用于对预制内墙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

所述对位机构包括横向槽,所述放置板左侧下端面开设有自左向右的横向槽,横向槽内通过横向块滑动设置有横向板,横向板的前端面转动设置有轴向自前向后的双向螺纹柱一,双向螺纹柱一前后的两个螺纹段均螺纹配合有L形的连接条一,放置板前侧的下端面开设有自前向后的纵向槽,纵向槽内通过纵向块滑动设置有纵向板,纵向板上转动设置有轴向自左至右的双向螺纹柱二,双向螺纹柱二左右两个螺纹段上均螺纹配合有连接条二,连接条一和连接条二上均固定设置有L形的对位板,且连接条一和相邻的连接条二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一个对位板。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右侧所述对位板的后端面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一,且该伸缩杆一的后端面也固定设置有对位板,后侧两个对位板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二。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吊装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从左向右的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三,伸缩杆三伸缩端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侧板,侧板朝向预制内墙的端面滑动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贴合板,贴合板朝向预制内墙的端面固定设置有斜向板,侧板上设置有引导组,吊装板上设置有与引导组一一对应的释放组。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引导组包括齿轮轴,所述侧板远离预制内墙的端面转动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上固定设置有同步齿轮,侧板远离预制内墙的端面滑动设置有两个与同步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板,齿条板通过L形条与贴合板固定连接,L形条与侧板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弹簧一。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释放组包括固定块,所述吊装板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滑动块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与对应固定块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弹簧二,连接块的前后两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水平条,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伸缩气缸,所述吊装板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升降条,升降条朝向水平条的端面通过L形的连接条三固定设置有与相邻水平条一一对应且与对应水平条相互配合的斜向条,斜向条的上端朝向远离吊装板的方向倾斜。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矩形块,所述吊装板的前后两端面共同设置有四个呈矩阵排布的矩形块,矩形块上滑动设置有倾斜条,且所有倾斜条的上段均朝向远离吊装板的方向倾斜,前后相对的两个倾斜条的上端与相邻的升降条滑动连接,左右相对的两个倾斜条之间共同通过旋转轴转动设置有下压辊。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吊装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一个支撑板和两个支撑块,且两个支撑块分别铰接在支撑板的两端,其中一个支撑块与预制内墙紧贴,另一个支撑块与地面紧贴,下压辊与同侧相邻的支撑板相互配合,且支撑块与预制内墙或地面接触的端面为磨砂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一、本发明中通过双向螺纹柱一和双向螺纹柱二之间的配合分别对预制内墙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限位,即使得预制内墙位于放置板的中心位置处,便于后续能够将预制内墙放置在指定位置上,在放置过程中,通过侧板以及其上的两个贴合板与地面上对应位置处的钢筋进行贴合定位,使得吊装板的中间位置处位于指定位置区域的正上方,从而能够将预制内墙放置在预定位置。

二、本发明中设置的倾斜条带动其上的下压辊同步移动,两个下压辊相互配合对预制内墙的下端进行定位引导,同时对预制内墙的下端进行夹持限位,避免出现在吊装过程中预制内墙发生晃动导致难以进行安装和增加安全隐患的问题。

三、本发明中首先通过四个对位板对预制内墙的位置进行定位引导,使得预制内墙位于吊装板上的指定位置处,之后通过引导组和释放组的配合使得吊装板位于指定位置处的正上方,之后再放置预制内墙,整体的作业步骤简单,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提高了整体的施工效率的同时减少了需要的人力物力。

四、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伸缩气缸伸缩端的伸出或收回完成贴合板的对位作业以及下压辊与预制内墙下端的贴合限位,同时使得下压辊与支撑板接触并对支撑板产生下压的作用力,使得前后两个支撑板相互配合对放置好的预制内墙进行支撑,该种支撑作业方式减少了人工参与,便于施工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定位安装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板、放置板和斜向条之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放置板、横向板和纵向板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板、伸缩气缸和释放组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板、斜向板和侧板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板、倾斜条和支撑件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吊装板;2、钢绳一;3、放置板;4、对位机构;40、横向槽;400、横向板;41、双向螺纹柱一;42、连接条一;43、纵向槽;430、纵向板;44、双向螺纹柱二;45、连接条二;46、对位板;460、伸缩杆一;461、伸缩杆二;47、滑动槽;470、滑动块;471、伸缩杆三;472、侧板;473、贴合板;474、斜向板;48、引导组;480、齿轮轴;481、同步齿轮;482、齿条板;483、弹簧一;49、释放组;490、固定块;491、连接块;492、弹簧二;493、水平条;5、支撑机构;50、伸缩气缸;51、升降条;510、斜向条;52、矩形块;53、倾斜条;54、下压辊;55、支撑件;56、支撑板;57、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定位安装设备,包括:吊装板1,所述吊装板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钢绳一2,且钢绳一2与外部起吊设备(图中未示出)连接。

放置板3,所述吊装板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矩形的放置板3,且放置板3的中心位置与吊装板1的中心位置上下重叠,放置板3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吊装预制内墙的钢绳二(图中未示出)。

对位机构4,所述放置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对吊住的预制内墙进行对位移动的对位机构4。

支撑机构5,所述吊装板1的前后两侧共同设置有用于对预制内墙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5。

工作时,首先将钢绳二缠绕至预制内墙上端面的钢筋上,之后外部起吊设备工作将预制内墙吊起并带动其移动至所需放置区域的上方,该过程中通过对位机构4使得预制内墙与放置板3上的指定区域进行对位作业,之后将预制内墙逐步下放,在下放的过程中,对位机构4工作使得放置板3带动预制内墙移动至地面上的指定区域,同时设置的支撑机构5工作对预制内墙进行支撑,使得预制内墙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完成对预制内墙的安装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对位机构4包括横向槽40,所述放置板3左侧下端面开设有自左向右的横向槽40,横向槽40内通过横向块滑动设置有横向板400,横向板400的前端面转动设置有轴向自前向后的双向螺纹柱一41,双向螺纹柱一41前后的两个螺纹段均螺纹配合有L形的连接条一42,放置板3前侧的下端面开设有自前向后的纵向槽43,纵向槽43内通过纵向块滑动设置有纵向板430,纵向板430上转动设置有轴向自左至右的双向螺纹柱二44,双向螺纹柱二44左右两个螺纹段上均螺纹配合有连接条二45,连接条一42和连接条二45上均固定设置有L形的对位板46,且连接条一42和相邻的连接条二45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一个对位板46,双向螺纹柱一41与外部电机一连接,双向螺纹柱二44与外部电机二连接。

如图3所示,右侧所述对位板46的后端面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一460,且该伸缩杆一460的后端面也固定设置有对位板46,后侧两个对位板46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二461。

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吊装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从左向右的滑动槽47,滑动槽47内滑动设置有滑动块470,滑动块470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三471,伸缩杆三471伸缩端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侧板472,侧板472朝向预制内墙的端面滑动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贴合板473,贴合板473朝向预制内墙的端面固定设置有斜向板474,侧板472上设置有引导组48,吊装板1上设置有与引导组48一一对应的释放组49。

如图6所示,所述引导组48包括齿轮轴480,所述侧板472远离预制内墙的端面转动设置有齿轮轴480,齿轮轴480上固定设置有同步齿轮481,侧板472远离预制内墙的端面滑动设置有两个与同步齿轮481相互啮合的齿条板482,齿条板482通过L形条与贴合板473固定连接,L形条与侧板472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弹簧一483。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释放组49包括固定块490,所述吊装板1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490,滑动块470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块491,连接块491与对应固定块490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弹簧二492,连接块491的前后两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水平条493,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伸缩气缸50,所述吊装板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伸缩气缸50,伸缩气缸50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升降条51,升降条51朝向水平条493的端面通过L形的连接条三固定设置有与相邻水平条493一一对应且与对应水平条493相互配合的斜向条510,斜向条510的上端朝向远离吊装板1的方向倾斜。

工作时,首先将钢绳二与预制内墙上端面的钢筋进行捆绑连接,之后外部起吊设备工作通过钢绳一2将吊装板1吊起,外部电机一工作使得双向螺纹柱一41同步转动,通过连接条一42与双向螺纹柱一41之间的配合使得两个连接条一42相互靠近,连接条一42带动其上的对位板46同步移动,故左侧两个对位板46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靠近,外部电机二工作使得双向螺纹柱二44同步转动,通过连接条二45与双向螺纹柱二44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两个连接条二45相互靠近,连接条二45带动其上的对位板46同步移动,故前侧的对位板46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近,又因左侧前方的对位板46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条一42和连接条二45,故该对位板46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右侧前方的对位板46同步移动,左侧后方的对位板46通过伸缩杆二461带动右侧后方的对位板46同步前移,同时左侧前方对位板46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双向螺纹柱一41带动左侧后方的对位板46同步移动,再通过伸缩杆一460带动右侧后方的对位板46同步前移,故四个对位板46相互配合对预制内墙进行对位限定。

由通过双向螺纹柱一41和双向螺纹柱二44的相互配合,分别对预制内墙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限位,使得预制内墙位于放置板3的中心位置处,便于后续放置预制内墙时能够将预制内墙放置在指定位置上。

当预制内墙被对位限制好之后,外部起吊设备工作通过钢绳一2带动吊装板1和预制内墙移动至指定位置的上方后将其放下,在将预制内墙放下的过程中,首先伸缩气缸50工作使得其伸缩端收回,其伸缩端带动升降条51以及升降条51上的两个斜向条510同步下移,设置的水平条493在设置的弹簧二492的作用下与对应的斜向条510保持紧贴,故斜向条510下移的过程中使得水平条493带动对应的连接块491同步向远离斜向条510的方向移动,弹簧二492被压缩,连接块491通过伸缩杆三471带动对应的侧板472同步移动,通过控制外部吊装设备使得两个侧板472均位于预制内墙的指定放置位置的两侧,且地面上位于两个侧板472与预制内墙之间的钢筋数目相同,即此时预制内墙位于指定位置的正上方。

外部起吊设备持续下降使得侧板472接触到地面,伸缩气缸50工作使得其伸缩端伸出,对应的斜向条510同步上移,通过弹簧二492被压缩产生的弹力使得动连接块491带滑动块470快速复位,滑动块470通过伸缩杆三471带动侧板472靠近预制内墙,侧板472上的两个贴合板473卡入地面上钢筋的前后两侧,设置的斜向板474便于贴合板473卡入钢筋的前后两侧,在斜向板474卡入地面上钢筋的两侧的过程中,侧板472上的两个贴合板473相互远离,弹簧一483被压缩,贴合板473远离的过程中,贴合板473通过L形条带动齿条板482同步移动,通过同步齿轮481与对应两个齿条板482之间的啮合使得两个齿条板482的移动方向相反,但移动速度相同,贴合板473在设置的弹簧一483的弹力作用下与对应的钢筋保持紧贴,故此时地面上的钢筋位于侧板47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随着左右两侧的侧板472均与对应的钢筋紧贴,且由于侧板472与指定放置位置之间的钢筋数目相同,即两个侧板472与钢筋紧贴之后与指定放置位置的间距相同,通过地面上的钢筋作为参照便于将吊装板1和预制内墙与指定放置位置进行对齐,进而便于进行预制内墙的定位放置,使得吊装板1的中间位置处位于指定位置区域的正上方,便于后续吊装板1将预制内墙放在指定区域内。

之后外部起吊设备工作通过钢绳一2持续下放吊装板1,最终吊装板1通过放置板3带动其上的预制内墙持续下移,预制内墙的下端面与指定位置的地面贴合,即完成对预制内墙的定位放置,之后工作人员使用混凝土对预制内墙进行固定施工作业。

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机构5还包括矩形块52,所述吊装板1的前后两端面共同设置有四个呈矩阵排布的矩形块52,矩形块52上滑动设置有倾斜条53,且所有倾斜条53的上段均朝向远离吊装板1的方向倾斜,前后相对的两个倾斜条53的上端与相邻的升降条51滑动连接,左右相对的两个倾斜条53之间共同通过旋转轴转动设置有下压辊54。

如图7所示,所述吊装板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件55,支撑件55包括一个支撑板56和两个支撑块57,且两个支撑块57分别铰接在支撑板56的两端,其中一个支撑块57与预制内墙紧贴,另一个支撑块57与地面紧贴,下压辊54与同侧相邻的支撑板56相互配合,且支撑块57与预制内墙或地面接触的端面为磨砂面。

工作时,在吊装板1带动预制内墙移动至指定区域的过程中,伸缩气缸50工作使得其伸缩端收回,其伸缩端带动对应的升降条51同步下移,升降条51带动倾斜条53同步下移,倾斜条53带动其上的下压辊54同步移动,又因前后两侧的倾斜条53前后对称,两个下压辊54前后对称,两个下压辊54下移并且逐渐与预制内墙的表面接触,二者接触之后下压辊54对预制内墙产生压力,故两个下压辊54相互配合对预制内墙的下端进行定位引导,同时对预制内墙的下端进行夹持限位,避免出现在吊装过程中预制内墙发生晃动导致难以进行安装和增加安全隐患的问题。

当预制内墙被放置在指定位置的地面上之后,伸缩气缸50工作使得升降条51带动下压辊54上移,下压辊54上移进行避让,以便于放置支撑件55与预制内墙的端面贴合,之后工作人员将两个支撑件55分别放置在预制内墙的前后两侧,此时下压辊54位于支撑板56的上方,支撑件55的两个支撑块57分别与预制内墙和地面接触,支撑块57上的磨砂面增大了支撑块57与预制内墙或地面接触之后的摩擦力,之后伸缩气缸50工作使得其伸缩端收回,伸缩端通过升降板带动下压辊54同步下移,下压辊54在下移的过程中逐渐与对应的支撑板56接触并对支撑板56产生下压的作用力,使得前后两个支撑板56相互配合对放置好的预制内墙进行支撑,便于工作人员对预制内墙进行固定,将预制内墙固定好之后,使对位机构4复位并解除钢绳二对预制内墙上的钢筋的捆绑。

具体工作时,首先将钢绳二缠绕至预制内墙上端面的钢筋上,外部电机一和外部电机二工作,通过双向螺纹柱一41和双向螺纹柱二44之间的配合分别对预制内墙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限位,即使得预制内墙位于放置板3的中心位置处,便于后续能够将预制内墙放置在指定位置,之后吊装板1带动预制内墙移动至指定区域的正上方,同时在该过程中,倾斜条53带动其上的下压辊54同步移动,故两个下压辊54相互配合对预制内墙的下端进行定位引导,使得预制内墙位于吊装板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同时对预制内墙的下端进行夹持限位。

外部起吊设备将预制内墙放下,在该过程中,使得两个侧板472均位于放置预制内墙的指定位置的两侧,侧板472上的两个贴合板473卡入地面上钢筋的前后两侧,故此时地面上的钢筋位于侧板47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之后再将预制内墙放下。

当预制内墙被放置在指定位置的地面上之后,工作人员将两个支撑件55分别放置在预制内墙的前后两侧,升降条51带动下压辊54同步下移,下压辊54在下移的过程中逐渐与对应的支撑板56接触并对支撑板56产生下压的作用力,故前后两个支撑板56相互配合对放置好的预制内墙进行支撑,将预制内墙固定好之后,对位机构4复位并解除钢绳二对预制内墙上的钢筋的捆绑,完成预制内墙的定位安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号”、“二号”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一号”、“二号”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14444